浅谈如何让学生笔下生辉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enery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一个学生如果他的文采横溢,那么他的语文科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对语文科而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分析、作文这四块中作文占着很大的分量。如果一个语文老师随时都可以欣赏到自己学生的佳作,那无疑是很欣慰的。
   我刚接任七年级语文科时,学生的写作水平让我感到大失所望。多数的语文老师也有同感:这一届的学生写作太差劲了,平淡无味。一个班中很难找到一名文采飞扬的学生。知识面狭窄、词汇贫乏、生活阅历单调,缺乏一种勤学好问的精神,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写作水平低的“疑难杂症”。针对学生“病症”下药,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一个学期的摸索、探究中,我通过三个方面的努力,未见硕果也见开花,学生的写作水平上了一个新的档次。
  首先,在互改作文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对待学生的作文?目前不少学校还规定一定要由老师批改,有的学校还规定一个语文老师每周要批阅至少8篇大作文和15篇小作文。其实,这样的规定值得斟酌。一堆堆像小山似的作文簿,每当埋头苦干地去批阅这些学生的“佳作”,语文老师都觉得苦不堪言。更让老师们觉得无奈的是自己辛勤批改,学生们的作文水平却不见什么起色。现在课改提倡的是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形式,我们不该走老路子——学生让老师牵着鼻子走,而要敢于、善于尝试新的方法。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指导性,减轻老师的负担,我在批改作文中找到了一条捷径,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写好文章,然后互改作文。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先把学生的作文簿传阅给他们,然后一步一步地分步骤指导他们批改:找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的句子——篇章结构——中心体现——写上你最大的感受和看法。按照这样的方法给学生轮流批阅,各有各的独特见解。如我班开了一次辩论会,就此题材写了一堂有趣的语文课,有位学生写了一篇文章,其中不乏精彩的描写:
  “一场激烈的辩论会开始了,先由我方代表进行辩论,我方的一位女代表信心十足地站起来,朝着对方敞开天窗说亮话,甲方对我方的开场白似乎了如指掌,潇洒地对出了“下联”,我方早已胸有成竹,另一个代表迅速站起来向对方发起了进攻似的辩论,甲方决不心慈手软,很快想出了对策给了我方一个回击,我方也不甘示弱,灵机一动,巧妙地避开了对方的回击弹。我方的精彩辩论,博得了同学热烈的掌声,老师也笑了。
  甲方也不服输,对方代表脑筋急转弯,立刻理直气壮地站起来,开始了“长篇大论”,不仅博得同学们的掌声,老师的夸奖,而且又将我方的思路拦腰截断,真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我方代表与队员激烈地商讨对策,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冥思苦想,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忽然,我方的一位队员拍着桌子站起来,朝着对方指手画脚,提高嗓子说道理,解了我方一时的燃眉之急,甲方并不罢休……”
  学生互改中,这样评议这篇作文:文章用词优美,如“毫不示弱”“理直气壮”“拦腰截断”等,辩论会激烈的场面写得非常形象。活动过程写得具体、形象,能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来写,如能写些精彩的辩论话语更好。文章结构设计较平铺直叙,如果开头以辩论的话引入,再交代事情的原因,用倒叙法更能吸引人。我平时写作文都无从下笔,难以表达,原来词汇太贫乏,从你文章学到不少优美词语,以后一定多看些文选等。
  学生互改作文中,同学们都能畅所欲谈。这种互改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欣赏到别人写作的精华之处,提高鉴赏能力,同时也能提高表达能力。虽然一开始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不知该写些什么,但只要教师遵循由低逐步向高要求的原则,让学生开始先写一句、两句评语即可,慢慢地学生就找到了路子,有些学生提出的见解有时比老师的更有价值,毕竟他们是同龄人,审美观点都比较相似。
  其次,教会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与社会。新课标的改革,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关注生活,就是关注文化。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人类语言的源泉,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场面、一座公园、一件摆设、一次游戏、一席对话都可以是学生笔下的内容。针对学生平时一听写作文觉得没材料可写的状况,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比如有一次我正想走进教室上课,见讲桌上粉笔乱七八糟,黑板擦仍在地上,我故意大发雷霆,责令值日生上来收拾好。值日生目中无人,气势汹汹样儿,其他学生则在旁边静观。突然我“咔嚓”停止,叫学生马上拿出作文簿,把刚才所见所闻写下来。学生都流露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当堂把“佳作”宣读并点评,无形中教育了值日生的过失,也让学生知道写作随时随地都可取材。还有一次更妙!我们学校周围环山绕水、绿树成荫。一天烟雾弥漫,笼罩着整个大地,简直就是一幅人间仙境。“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去感受大自然,拥抱大自然,如何?”学生一听兴奋不已,“飞”出教室,大饱眼福这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学生身临其境,大抒情怀,兴致高涨,并发挥丰富的想象,写得相当的好。除此以外,我还经常让学生观察校园的人和事并写下来或者走到外面的“世界”去。这样学生终于知道写作的材料来源于生活,来自于大自然,来自于我们亲身的体验,只要勤于观察、挖掘,材料就会源源不断。只要老师能灵活抓住一切时机,创设意想不到的情境,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和创造性,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笔下就可以写出最美的诗篇。
  第三,吸取课文的精华——写作技巧,学以致用。语文教材的篇目,一篇篇都是精心挑选的美文,内容也罢,写作特色也罢,都是值得借鉴的。现在课改教学模式已大大改变了,不再是注重分析主要内容、中心了,而是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其中分析美词佳句、篇章结构、两篇文章写法上的异同等是重要环节,如《春》这篇文章指导学生赏析时可以从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及作者的情感方面来进行;诗歌《化石吟》可以从结构特点来分析;还有很多运用丰富想象力和联想的写法,如《山中访友》《童趣》等。七年级上册这本教材体现了两大主题:感悟人生和浓浓的亲情,文章的选材能以小见大,平常中见不平凡,同时也与学生切身经历和感受相接近,学习课文让学生有更深体验,在写作中能有自己的创见性。总之,学习一篇文章不仅要弄懂写什么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达到审美鉴赏的目的。
  (武鸣县太平镇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阅读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如果阅读不带有个性,不带有创造性,那只能叫做“死读书”。因此,与时代同步发展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是富于个性化的,我们应大力倡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1. 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有些教师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和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因此,教师要
教育部颁行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使学习方式发生根本的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为理念,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语文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语文学习方式,这是实施语文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本文主要探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
擂题展示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到了,意味着团圆和圆满,亲朋好友从各地回到家乡团聚,大街小巷洋溢着节日的气息,商场里人山人海,街道上热闹非凡
一、 教育后进生要真诚热爱后进生  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人人都需要爱。爱能使人获得积极满意的体验,从而获得温暖、自信和力量。后进生也需要爱,但由于他们和家庭、集体、同伴、老师的关系往往是不和谐的,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这种爱的需求常常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们就容易产生自卑或吊儿郎当的心态。如果这时教师能真诚地疼爱他们,便能扣动他们的心扉,引起强烈的情感震动和内心体验,他们的认识就会发生转变,就会树
摘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的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本文对适合学生发展的高中数学教育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种途径。  关键词:激发;数学;兴趣    现在的大多数数学教材中,数学知识只是一堆现成的定理、公式、习题,数学内容抽象、僵化、一成不变;又加上传统的填鸭式教授,极易养成学生的惰性,滋生抽象乏味的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也只有在改革中求发展,在改革中求创新,在改革中求质量,在改革中求素质,才能与时俱进。新时期,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模式总不能离开课堂,离开师生面对面互动的课堂的其他任何教学设想都是不可取的。新课程改革,只是为了促进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其倡导的“新”是在继承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而不是将原有的推倒重来。传统并非一无是处,原有的好的教学方法不能丢,新的更要借鉴吸收,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强调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学有效性是教学活动结果与社会和学生个人需要是否相符及相符程度高低的一种价值判断。“有效”指的是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教学活动是合乎规律性的、特殊的育人活动,更应当强调实事求是,尊重教学规律。任何违背育人规律、育人宗旨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无效的活动。只有合乎规律的教育才能取得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