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宴六十年“年夜饭”的文化变迁

来源 :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tert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饮食兼具物质与精神文明双重特性,任何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丰富的饮食文化。在“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底蕴之深厚,也许堪数全世界独一无二。春节回家吃团圆饭的饮食文化始终不变,“团圆”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年夜饭”的核心。
  家人团聚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顿除夕夜的晚饭,这顿饭被称作“团圆饭”。在古代,人们认为年夜饭还有逐疫、驱邪、健身的作用。因此,年夜饭的特点是全家大团圆的宴会,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参加,为了这个团圆,外出的家人都要赶在除夕前返回家来,如果没能及时赶回来,餐桌上要给未归人留一个空位,摆一双筷,表示全家团聚。
  大年三十的那顿年夜饭是一年的最后一餐,我们的祖先非常之珍视,丰盛又烹饪精细而外,务必家人团聚而食,南北朝时业已传承成俗。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有载:“岁暮,家家具肴,诣守岁之屋,以迎新年,相聚酣饮。”
  不同年代,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不一样,甚至说包容度和接受度不一样。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即使在最困难的年代里中国人仍是隆重对待的。头30年,人们用胃吃饭,吃饱就好:后20年,人们用舌头吃饭,美味就好:近10年,人们的身心都在吃饭,健康最重要。
  建国初期,生产力水平不高,我国粮食短缺,物资供应紧张。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粮票出现了,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1950年代,每当过年,几斤肉就能使全家人快活地吃几天。如何使那几斤肉发挥最大的功效,不至于一顿就被全家“疯抢”成了主妇们的首要解决的问题。切碎——越碎越好然后做成各种食物的配料。绝对不能做一盘子都是肉的菜肴,否则每人只能吃一块,咽到肚子里都没来得及品尝出是什么滋味。
  1960年代,春节最大的好处是“解馋”。每到春节北京居民每人多给半斤油、半斤肉,每户的购货本上还能多二斤富强粉、一斤黄豆、二斤绿豆、几斤小站稻和五斤鱼。如何以各种烹饪方式使食物在过年的一日三餐中华丽丽地粉墨登场,并且还要色香味全,全凭主妇们巧心思腾挪。
  1970年代,春节期间“粮、油、肉、蛋、水果、茶叶供应充足,市场上还出现了如黄瓜、西红柿、豆角等一些夏令蔬菜”。情况似乎一年比一年好,1971年,肉、鱼、蛋、糖、奶粉的种类、数量也比前一年同期有所增加,各种鲜菜、糕点、干鲜果品供应充足。1972年还增加了广东、湖南、四川的腊肉、香肠以及山鸡、野兔等野味,活鸡、活鸭、活鱼、活鸟等大量上市,菜市场不仅供应北方蔬菜还供应南方蔬菜。当时,吃上的消费占国人收入的大部分,为了获得丰盛年饭,人们必须付出“起早贪黑”的代价。越往后,食品种类越多。1976年以后庙会恢复了,传统小吃也陆续恢复,这引发了北京人的巨大热情。关于吃,在1979年看到的可能是报纸上最为丰盛的纪录,时鲜多了春节市场上有金浆、西泉、潞泉白酒投放市场,大核桃巧克力、话梅糖等恢复生产蛋香饼干、香酥饼干、特制蛋糕、巧克力糖等11种新产品安排生产供应。1970年代的年饭呈现由贫乏走向丰富,由肠胃单调到饕餮大开的改变一食的复归可以说是经济复苏的一个信号。
  进入80年代,生活就逐渐好些了食品开始敞开供应。1980年,由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北京分公司试制的猪肉白菜馅速冻饺子开始在东单等六大菜市场出售。1981年,北京居民春节每户供应4~8元一斤的花茶二两,大料、黄花、木耳各一包,大白菜20斤一斤粮票豆腐及一斤粮票豆制品。部分小吃店增添了平时不供应的“蜜三刀”等小吃。1983年,春节所在的二月份城镇居民每人供应富强粉三斤、小杂豆一斤、江米一斤、花生油4两、香油一两、花生半斤、瓜子三两、麻酱一两、鱼两斤(定量内每人保证半斤黄鱼)。1984年,全市11个副食店出售不凭本豆腐。1985年,低度酒、补酒热销。1989年,26种调味品、14种豆制品、35种酱菜大展销,北京人过年再不为米、面、鱼、肉奔忙了俗话说,过年过在嘴上。生活在80年代的人们,饭桌日渐丰富起来,开始是定量供应的品种增加,接着是集贸市场恢复。19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随着时代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年夜饭餐桌也逐渐起了变化。90年代中后期,海鲜成为年夜饭中的重头戏。
  21世纪,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生活,一些高脂肪高胆固醇的菜都从日常餐桌上撤了下来,追求色香味形,讲究营养的科学搭配,已是春节餐饮的新时尚。节日就餐大鱼大肉的时代已过去,现代人饮食崇尚绿色,注重健康。
  食材的新鲜程度、食材生长过程中是否受到污染、食材的口味是否纯正,这一切内在的因素都宣示着食材身价的尊贵。全球化背景下的年夜饭菜肴不断创新、烹饪灵感不断碰撞,使做法不断改良。任何舶来材料都能被以中国人接受的方式烹饪成融合中国口味的美味。法国的鹅肝也许被制成卤水或是酱炒:日本的和牛也许红烧更入味:挪威的三文鱼冬天生吃有点寒胃,纵然肉质鲜美入口即化,或许还是油焖会更符合中国人的传统饮食观念……
  不过回归“年夜饭”文化的传统上,甚至放眼全球饮食文化,最令我们难以忘怀的其实是“妈妈的味道”,妈妈亲手烹制的菜肴才是为何我们对餐厅酒楼的出品越来越挑剔的对比物。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在外拼搏事业,总是与亲人分居两城甚至是跨洋越海,所以总是凭着记忆去寻找内心深处令人感动的“妈妈的味道”。这种饮食情结造就了21世纪“年夜饭”的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的潮流!
  纵观从建国初期的粮食贫乏、菜式单一,到21世纪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物质丰富,各国美食餐馆的林林立立,我们总是有各种机会在外接触“无国界”美食。媒体对于美食的传播更功不可没,仿佛人人都是美食家,谁都有一套营养经。自然年夜饭在今时今日而言,绝对不再是“填饱肚子”、“解馋”这么简单。
  近年来,食品安全的危机接二连三地爆发,令我们对于“吃”总是心惊胆跳,生怕一不留神就吃了“危机成份”。全民对“安全”的重视度前所未有地提升到至高点,负责年夜饭的主妇们都会把“健康”二字谨记心中。食材的来源,食物的准备工序都少不了“健康”和“安全”两大原则。
  至于味道,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但是年夜饭时刻,没有人会像美食专家一样挑剔。热闹欢乐的气氛中,谁还要斤斤计较成了淡了甜了酸了的毫厘之差?
  现在,即使是必不可少的油盐酱醋都有成份、品牌、产地之分。更别提家家必不可少的鸡和鱼,鸡也有走地和圈养之分、鱼也有深海和淡水之分。既然有“区分”,那么年夜饭的菜品也就有了区分。不像建国初期只有猪肉如奢侈品般神圣不可侵犯,受到全家人的膜拜。也不像计划经济之时,家家餐桌上的鸡鱼都是凭着手中的粮票”“起早贪黑”地排队换取,并无什么品种之分。“尊贵”的年夜饭使家庭成员们对于家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增多,每个家庭成员都会为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感到荣幸。
  礼先于俗,礼来源于俗,以礼节俗,就产生了悠远流长的礼俗。礼俗是社会文化中永久传承的重要部分,特殊的礼俗往往影响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4000年来,过年的习俗有许多变化,但是“年夜饭”却从未改变。
  孟子的“仁政”理想在于让人们吃饱穿暖,以尽“仰事仰畜”之责,儒者所梦想的“大同”社会的标志也是使普天下之人“皆有所养”。古今圣贤如此立论,芸芸众生亦这般遵从。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亲情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情感寄托,家庭是中国人最温暖的心灵归依。
其他文献
前不久参加了澳门DFS第三届“旷世藏表”鉴赏会,面对着盈个顶级品牌和400款各具特色的腕表,我就想着如果可以在其中选一款,最想要的是哪个,我的选择范围其实是慢慢锁定的,最初是表系的范围,其次是品牌的范围,最后就要落实到表款的范围。所谓表系是指中国表、瑞士表、德国表,抑或日本表,很多人对瑞士表趋之若鹜,归功于瑞士制表业的悠久历史,即便是刚刚建立的品牌,消费者也会觉得来源于瑞士一定没错。  但论历史的
期刊
苏轼在《试院煎茶》里有云:“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一场优质的睡眠相当于一次新生。睡觉,这项人生而皆懂的生理行为,却并非人人皆能掌握。睡不着、醒不来、浅睡、易醒……有多少人费尽心神,只为睡一场好觉。  只是,不知何时开始,睡一场好觉居然成了一种奢侈?你又愿意为优质的睡眠花多少钱?有的人会花费20万人民币,那是一张来自美国的品牌Klufc的手工制宫廷豪华床垫的价格,这个价格
期刊
2012开年第一个月,最贴切的轰趴王题无不围绕“新年”展开,“覆”目的无非是希望大家都能趁兴来,尽兴归。一次成功的轰趴需要周到的主人、新颖的主题制定、适合的音乐、足量的游戏、可口的食物、丰盛的酒水,以及全情投入的参与者。如果如果希望趴能有一个完美的氛围,不妨让五花八门的数码产品来帮忙实现,它们可是最给力的氛围烘托大师。
期刊
家庭联产承包、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价格双轨制、整体改革,这些牵动整个中国上个世纪八是年代时代神经的词汇,其背后都挺立着一个个赤心热血的经济学家。中国没有哪个时代,经济学家会被如此器重,他们以其卓越的学术勇气与学术良知,影响决策,改写历史,赢得朝野尊重,成为时代耀眼的英雄与明星。2008年开创的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总结经济历史,并将幕后的经济学家推至前台,以公开公正的旗帜,推动学术民主,以期催发中国
期刊
爱酒的人,对多罗酒区,应该是不会陌生。卖了三百多年的波特酒,已是世界知名。虽然波特酒是多罗酒庄的基业,但要做顶级红葡萄酒,还是近年的事。  三百多年前,英法战争爆发,英国人不买法国酒,向葡萄牙酒商招手,买入葡萄酒。由于葡萄牙气候炎热,加上长途运输,要令酒质不受影响,英国人想到把烈酒注入葡萄酒中,将酵母菌杀死,增强其酒精度,保住酒体,波特酒就是这样诞生了。波特酒之所以名为PortWine,全因为多罗
期刊
赢家 拍卖圈的创富传奇  这是一个“洗钱欺诈、骗取贷款、卖假古董”的是非之地,亦是一个富豪扎堆、名媛云集的上流社会。最受拍卖圈追捧的画家、最具有资源整合力的艺术掮客、身家不菲的买家和制造财富神话的拍卖公司负责人,构成了拍卖生态链中最关键的环节,决定着艺术品的变现系数。在这个真实而隐秘的拍卖圈中,他们如鱼得水、炮制神话。有人说,极力去取得稀世珍宝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之一。没有收藏欲打底,就没有拍卖的
期刊
速度、力量和坚实的视觉元素在车身的造型上处处可见。不过,沃尔沃XC60的外观有种特殊的韵味,它将力量用一种更平和的方式传达出来。虽然在中国,汽车真正贴近我们的生活,还是近十年的事情,但常常听到一些汽车造型设计师说起,他们之所以选择了这个职业,是由于在他们还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轰轰响的汽车,有了关于汽车的梦想,于是走上了这条实现梦想的不归路。于是我也从众地追溯了一下我的出身,却遗憾地发现,即便我地毯
期刊
我原名刘世纶。有一个哥哥,四个弟弟,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儿。哥哥弟弟都正式入学校,我在家里给请了老师。老师应该是东北流浪过来的读书人,一个可怜人。开蒙的第一本书是《左传》。  那时候我六岁,读得懵里懵懂,但也得背。我不干了,说我也要上学。去了学校才发现“大狗叫小狗跳”,真正无聊,学的东西比《左传》差太远了没意思。所以还是回家念,差不多到了十岁才又进学校,所以比别人的学龄都高两三年。  我父亲刘君曼是京
期刊
老实说,这帮大男人的确与众不同。他们的长睫毛扇动起来,恐怕巴西的蝴蝶都要甘拜下风。在他们的足尖下,古典优雅的芭蕾变得逗趣至极。而你明知道他们是假的,却还是被那妩媚的假发和蓬蓬裙所折服。他们来自纽约,一群纯爷们儿跳着一支叫托卡黛罗的芭蕾舞。  此刻,这位来自纽约的男子正伸长他的双臂,做出天鹅临水的姿势。他的名字叫罗伯特·卡特,融合了美国演员塔卢拉·班克海德和巴西女星卡门·美兰达的精致长相,表演中的优
期刊
中国神秘、精致的气质曾影响了西方世界的文化,并推动了西方美术史进程。在日本学者小林太市郎看来,风靡于18世纪欧洲的“洛可可”风格,应该称为“中国-法国式”才够准确。当时传入西方世界的中国文化和艺术形式被广泛宣扬,以“中国”为概念的泛东亚美学理念在西方落地。直至今日,“东方中国”的传统美学仍是很多设计师灵感的来源。  东方主义回潮  21世纪以来,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令国外各顶级品牌转换市场营销策略: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