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库调查报告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巴马总统选中智库出身的约翰·帕得斯塔(John Podesta,美国进步中心的创始人和主席)担任其过渡团队联席主席,并非偶然之举。智库作为世界点子工厂,每天生产出大量危机应对方案,涵盖从全球气候变暖到被反恐战争拖累的华尔街经济等所有问题。
  在华盛顿,智库被称作“候任政府”,并非浪得虚名。历任总统寻求智库的帮助,因为它们是学术精英。学者们的工作远不止写文章那么简单,他们要为当今最复杂、最棘手的问题思考对策、寻求解决方案。世界各国的领导人都需要智库学者们为其提供独立分析,帮助确定政策议程,构筑知识与行动间的桥梁。
  但是,并非所有的智库都“生而平等”。全球共有约5500家智库,分布在170多个不同的国家。有些智库擅长安全领域研究,有些擅长环境问题研究。有些是政党代言人,有些是独立于各方的“中间人”。有些拥有数千万美元的经费,有些只是个人在经营和奋斗。有些已经在运用知识改变世界,有些还在继续努力。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快速发展的全球智库行业的系统介绍。《外交政策》杂志整理的“全球智库索引”是第一个以全世界数百位专家、学者的研究为基础而形成的全面、系统介绍全球智库排序的指南。可以被看做是研究智库行业的内部资料。
  
  智库分类
  
  随着智库数量的增长和影响的扩大,出现了很多不同的领域和门类。大致可归为如下五类:
  一是政策制定型智库。此类智库在政府签约、指定的研究项目和课题上占有绝对优势,他们拥有政府官员和部长大臣们看重的知识和公关技能。例如:美国兰德公司、美国城市研究所、美国海外发展学会、巴西的热图利奥•瓦加斯总统基金会、加拿大公共政策研究学会。
  二是政党代言型智库。此类智库以意识形态为导向,持有保守或激进的政治观点,善于发展自身政治技能,是在野的政党领导人们的活动大本营。例如:美国传统基金会、美国进步中心、英国亚当•史密斯研究所、英国市民社会研究所(Civitas)。
  


  三是影子型智库。它们只有“智库”之名,却无其实,真正的身份是政府的左膀右臂。威权主义者最喜欢建立此类智库,以将他们的统治伪装成欣欣向荣的市民社会。例如:中国深圳的综合开发研究院、俄罗斯的民主与合作研究所(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政治研究所。
  四是学者型智库。它们是智库界的骄子,所提出的建议或意见经常被采纳,做为政策制定和动议起草的基础。例如: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美国)、英国查塔姆社、国际问题研究所(丹麦)
  五是社会活动家型智库。改良主义者不仅以行动表达其政治诉求,还在各自的问题领域进行经营,建设顶级政策研究中心。美国的人权观察、南非冲突研究中心、英国大赦国际。
  
  全球智库现状
  
  全球共有5465个智库,其中1872个在北美(占34.25%),1208个在西欧(占22.10%),653个在亚洲(占11.95%),514个在东欧(占9.41%),538个在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占9.84%),424个在非洲(占7.76%),218个在中东和北非地区(占3.99%)。
  


  美国共有1777个智库,其中90.5%是1951年后成立的。1970年以来成立的智库数目大于之前50年建立的智库总数。有58%的智库是在过去25年间成立的。1980年以来,智库数目翻了一番。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政见一致被打破、福利国家政策受到挑战,从1981年到1990年间,出现了约550家智库。20世纪70年代以来成立的智库大多是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研究。大约有350家 (1/5)智库位于华盛顿特区。900多家(1/2)智库附属于某一高校。在过去的7年间,智库数量有所下降。
  亚洲的智库着重于研究本地区的经济、战略和安全问题。由于他们与政府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与其欧洲同行们相比,受到的限制也更多。东南亚国家的智库致力于构建经济和安全问题研究领域智库的地区网络。公共政策研究组织发展迅速,已经在各国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类研究机构很多出身于官方或半官方实体,后来逐渐脱离政府的轨道,成为市民社会中的独立行为体。
  
  发展趋势以及政策建议
  
  全球智库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们必须做出有影响力的调研,寻找新的途径向政策制定者和公众传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制定能够影响政策议程的公关战略。智库不能退化成象牙塔,也不能被用作挡箭牌,他们必须做好准备,发挥应有的作用。与商业利润比拼不同,智库的竞争在于他们如何通过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表达观点,影响公共政策制定,从而改善人民的生活。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掌握三个“R”:缜密(rigor)、实用(relevance)、可靠(reliabilty)。评价智库的标准是看他们如何用自己的研究来帮助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应对“四个更多”:更多问题、更多行为体、更多竞争、更多冲突。报告中提到的智库,是已经做到“三个R”和“四个更多”的优秀智库。(摘自:美国《外交政策》杂志2009年第1期 编译:何乐 制表:侯飞)
其他文献
[摘 要]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冲击下,企业利用品牌及差异化策略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趋势,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品牌是建立在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的,任何品牌的背后往往代表了一种文化和价值,创建知名品牌是企业的不懈追求和战略任务,也是品牌管理与规划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企业;品牌;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
期刊
作者简介  陈骥,籍贯四川泸州,1968年出生,经济学硕士,处长,市场管理专家,现在国家工商总局工作。曾获得国务院全国毒鼠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颁发的毒鼠强专项整治先进个人、中央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等六部委颁发“自行车被盗专项治理行动”全国先进个人和工商总局流通领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先后主管过粮食、棉花、农资、旅游、农村食品等市场监管工作,曾担任国家肥料评审委员会、
期刊
[摘 要]传统的二元经济模型,例如刘易斯模型、兰尼思—费景汉模型以及托达罗模型等都是建立在两部门经济的假设中,其中暗含着城市部门内部不存在任何差别的假定,然而在目前中国的城市经济现状中,城市中不同行业对劳动力的要求差异明显,因此,在剩余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与城市原来的劳动力并不是在单一的就业市场上竞争的。本文基于2008年《发展经济学》课程调查得到的数据,应用林德模型试图对这一现象进行
期刊
回望过去的10年,创业环境正在发生巨大改变。    所有想创业的大学生都在怀念1999年。  那一年,张朝阳入选了美国《时代周刊》全球50位数字英雄的榜单,一夜之间他取代了比尔·盖茨成为了大学生们心中的创业偶像。所有受到他成功激励的大学生内心都无比激动,互联网热潮让这些处在荷尔蒙旺盛时期的年轻人在世纪末的尾巴上找到了有效跨越新世纪的方法。那真的是一个机会满地的年代。  罗建北是见证那场汹涌大潮的人
期刊
也许,有人还老套地认为,只有那些找不到工作的人才会去创业吧。  那简直是大错特错。  美国著名新闻机构CNN报道说:在21世纪,人类将处在一个无固定化职业的社会,也就是说,今天不管你是老板还是工薪族,如果你现在还认为你现有的职业或事业是可以终生不变的,那将是非常危险和不现实的想法。未来学家预测,人类现有的绝大多数职业,再过二十年,将永远在这个地球上消失,失业和倒闭将是21世纪最司空见惯的事情。  
期刊
在金本位时代,经济萧条了,政府不会去管。但现代社会经不起萧条,现代社会“怕疼”。正是这种“怕疼”,造成了经济的大起大落。      中国经济在经过了十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人似乎已经习惯了GDP在10%以上的高比例增长。然而,从2008年四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以至于政府拿出4万亿元来刺激经济,并将2009年的经济目标定为“保8”。对于经济的大起大落,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金本位的消失。现在
期刊
要有一个新的全球储备体系。这是一个很早就被凯恩斯提出来的问题,而目前的系统运行并不良好,所以现在到了需要对其进行改革的时候。      这次经济危机的确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危机。这是进入全球化时代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在很多方面都有别于之前的经济危机,它是经过长期积累而酿成的一颗苦果。金融行业遭受重大冲击,损失惨重。我们必须重新建立起一个新的金融体制。  但是,此次危机又不仅仅是
期刊
至少在目前,丰田还是被人看好的。    虽然2008年不景气的经济让丰田在2009年迎来了创业71年的第一次赤字经营,虽然欧美主流消费市场的销售量锐减30%;虽然第一季度亏损数额高达77亿美元,甚至超过“老大难”通用,但这些都不是问题。新掌舵人丰田章男的确立以及多位元老级重臣的回归,被日本媒体和国内众多企业精英认为将会扭转这一切不利的局面。     老臣重出江湖       2009年4月10日,
期刊
当阿彼锡米特拉(Abhishek Mitra)和钱德拉尼查克拉巴蒂(Chandrani Chakrabarthi)告别加州信息科技(IT)行业的工作回到印度时,他们是为了寻找自己创业的机会。因此,在去年4月报名印度商学院(ISB) MBA课程仅仅数月后,这对夫妻搭档就做出决定:为印度市场开发健康饮品确实是一个机会。  “当时印度校园缺乏健康食品和饮品,”查克拉巴蒂回忆道,并指出思慕雪(smooth
期刊
关于中国的崛起,最引人注目的是,几乎无人对它的所谓“亚洲第一大国”地位提出质疑。    很多国家的领导人似乎已经认定中国要成为亚洲“霸权”,但中国也许并未做好准备。    “四月攻势”      亚洲和西方越来越多的权威学者都认为,中国时代终于来到。  此言并非捕风捉影。在美国正奋力拯救衰退中的经济,重塑被两场没完没了的战争败坏殆尽的国家形象的时候,中国却在稳步发展,逐渐扩大自身影响。中华大地,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