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的综合和创新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在1951年在清华大学首次见到陈梦家先生的。1952至1953年我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编著《殷虚文字缀合》,也是经过陈先生的介绍和指导。我一直认为,陈梦家先生在古文字界有着堪称独到的造诣和成就。在陈先生涉及的学科范围内,他总是能够全面继承和综合前人,又能作出超越前人的开拓和创新。最近,感谢中华书局陆续出版《陈梦家著作集》,使我们不仅有机会重温陈先生的各种论著,而且看到若干以前未经刊布的遗作。在反复绎读之后,我更感觉到,例如《殷虚卜辞综述》、《西周铜器断代》,尽管已经是半个世纪前的工作了,但就深度、广度和高度来说,仍然是后无来者,没有类似的书籍可以取代,这就使我们在今天这次纪念陈先生的座谈会上,对陈先生更加尊敬和怀念。
  《殷虚卜辞综述》以空前的规模,综合论述了20世纪前50年甲骨学研究的成果,对各种学说都有中肯的评论,更重要的是在前人基础上作出突破和创新。书中有许多十分重要的新的方法和观点,比如全书的开端不仅叙述殷墟及甲骨文的发现,而且广泛辑集了各个时代、各种文化卜骨的出土记录,使殷墟甲骨的出现有着考古学上的历史背景,是其他学者很少注意的。陈梦家先生特别注意运用考古学类型学、层位学方法,在甲骨学分组、分期方面建立了自己的系统,为后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他首先使用的宾组、出组一类名词,今天我们仍在普遍沿袭使用。他在对小屯YH127坑甲骨的分析研究中,打破了传统的成见,指出子组、午组(以及自组)都是武丁时期的卜辞,而不是文武丁卜辞,后来已为田野工作所证实。这样的重要成果,在甲骨学的历史上是标志性的,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陈梦家先生在青铜器研究方面的成绩同样十分重大。他的《西周铜器断代》因历史的原因未能完稿,但从任何标准来说,都是这方面最重要的著作。中国自古代,特别北宋以来,有着收藏、著录和研究青铜器的传统,积累非常深厚,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偏重金文,对青铜器形制、纹饰、工艺等方面重视不足,而西方学者对中国青铜器的研究则更多的是从艺术史角度出发。陈先生历游美欧,搜集大量材料,遍读中外著作,他将中外的前人传统兼而有之,加以融合和发挥,并且尽可能利用了当时还非常有限的考古发掘材料。他所编著的若干青铜器图录,使用的便利超过前人,特别是《殷周金文集录》,尤为完美。这种超越前人的眼界和方法,使他的《西周铜器断代》成果卓著,成为研究青铜器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不仅在甲骨和青铜器研究方面,当不得已放下青铜器的研究之后,陈梦家先生在《汉简缀述》中同样取得超过前人的卓越成果,这同样归功于他宽阔的眼界和新颖的方法。《缀述》的特点,是避免一简一语的考释,而着重于各项基础性的工作,这正和他的甲骨和青铜器的研究是完全一贯的。看《缀述》的目录,诸如居延边塞与防御组织,太守、都尉及其属吏,奉例,度量衡,烽燧制度,河西四郡与边塞的设置,年历,简册制度等,无不关系当时已发现简牍的全局,其书能够迄今有重大影响,绝非偶然。
  陈先生从文学转出,投向学术研究的时代,中国的考古学还是发展未久,后来许许多多的重大发现,陈先生未能及见。由于当时历史的原因,陈先生这样过早辞世而去,抚今追昔,使我们不能不为之唏嘘,有无限的感慨。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我们每一个人,最好的情况也就是成为历史上的一个链环,确实是“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但是,一代学人,如陈梦家先生,他的业绩是后学不能忘记的。他综合前人、自主创新的开拓进取精神,更是传之不朽,垂为世范,今天这次座谈会,就是最好的说明。
  (作者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其他文献
福州森林公园“榕树王”  榕树是福州的市树。在福州城乡,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到处都有,虬枝苍劲、饱经风霜的数百年古榕也不罕见,古榕、巨榕、奇榕……多了去了。但论起知名度,还是要算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八一水库北岸的大榕树。这株大榕树是公认的福州“榕树王”。  这株“榕树王”,围径10米,要6个成人手拉手才能合抱。树高20米,远望像一座翠绿的山。“榕树王”树龄940多年,占地2亩,冠幅1330平方
期刊
福州遍植榕树,有“榕城”之美称。走在福州,到处可见榕树,垂下来的“胡须”——气根,丝丝缕缕,构成独特风景。抚摸起来,苍老刚劲。  传说宋代时,福州开始大规模人工植榕,著名书法家蔡襄曾组织在福州至漳泉的驿道旁种植榕树,开创了官府植榕的先河。到了北宋治平年间(公元1064年-公元1067年),因太守张伯玉率领民众抗洪救灾病倒,接受一老人提出的植榕保水土的建议,张伯玉亲手在衙门外植榕外,还要求百姓在城内
期刊
读郑建国的花鸟画,总觉得有一股潇洒冲和之气迎面而来,那一幅幅充满灵气的画面,于淋漓磊落中尽见脱颖,心头不觉为之感动,便想起了花鸟画“艺术”来。  其实,“艺术”这个词是梵语译音,意思就是“做”,可见艺术是要花心血做出来的。但怎么做,用什么心态去做很重要。郑建国是位有学养的文化人,他爱憎分明,爱花鸟爱自然,有爱就会去“做”,有做就产生了艺术。这也许是画家的大智。  面对着一幅幅充满艺术魅力的画卷,无
期刊
城市佛塔佛寺建筑是缅甸古老建筑艺术的缩影。蒲甘是缅甸历史古城、佛教文化遗址、著名旅游胜地,保留着缅甸各个历史时期建造的众多的佛塔、佛寺。然而摄影师没有流连于寺庙,而是捕捉了夕阳下,一位妇女在蒲甘的河流中打水的场景,画面静谧安详,又不失动感。
期刊
近几年,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许多以“霸”为类后缀的新词语,比如“路霸”、“浴霸”、“词霸”、“钢霸”“考霸”等(以下简称“X霸”新词)。  尽管“路霸”、“浴霸”等新词形式相同,但是其中类后缀“霸”的语义并不是相同的,可以分成以下两大类。其一,类后缀“霸”的语义为“强横无理、倚仗权力或威势欺压民众的人”。例如“财霸”、“车霸”、“煤霸”、“油霸”、“市霸”、“血霸”、“球霸”等等(此类新词以下简称
期刊
惠安,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处台湾海峡西岸经济繁荣带的中心位置,介于泉州湾与湄洲湾之间,与台湾一水相隔。  惠安女穿的具有古老传统的服饰主要是:头披鲜艳的小朵花巾,捂住双颊下颌,上身穿斜襟衫,又短又狭,露出肚皮,下穿黑裤,又宽又大。这种服饰在全国独具一格,尤引人注目。具有很强的色彩感染力,被视为“中国服饰精华的一部分”。  “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这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了惠安女传统服装
期刊
在我国璀璨夺目的古代建筑宝库中,有一类特别引入注目的建筑物——中国著名道教宫观,道教作为中国三大宗教之一,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与佛教的佛寺、伊斯兰教的清真寺一样,道教也有自己特有的活动中心和宗教建筑——道观,道观的修建和命名都是十分庄重的事情,所以每一座道观的背后都有着深远的文化历史,每一座道观都是道教文化的承载者,对道观的命名进行语言学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道教文化。  从
期刊
先说“不律”。  这里说的“不律”不是指《荀子·非十二子》中“劳知而不律先王”的“不遵循”义,也不是《元史,来阿巴亦传》中“斩之以惩不律”的“不驯顺”义,而是指《尔雅·释器》中“不律谓之笔”的“笔”。《尔雅》郭璞注:“蜀人呼笔为不律也,语之变转,”清,吴骞《拜经楼诗话·自序》:“予于有韵之语,初未能研其得失,谙其良栝,又乌足以操三寸不律,而雌黄而阳秋哉?”指“笔”的“不律”又写作“不聿”,清,周亮
期刊
序言    2004年1月15日,各报晨刊纷纷报道了文化审议会国语分科会审议国语教育方法最终报告的内容。以往小学,每学年所教汉字的数量都有规定,广泛流行把假名与汉字交织起来书写,如把“成长”写成“せい长”,“骨折”写成“こっ折”等等。据说,最终报告提出,停止使用这种交织书写法,而采用汉字一边注上假名的方法,十分强调学生尽早接触汉字。  明治维新以来,在国语教育领域,怎样对待汉字是个争论特别激烈的议
期刊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七样东西,俗称开门七件事。南宋人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六《鲞铺》就曾说:“盖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或稍丰厚者,下饭羹汤,尤不可无。虽贫下之人,亦不可免。”以柴米油盐酱醋茶为题材,汉语形成了一大批民俗语汇。我们将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语汇系统和语汇结构进行考察和研究,对蕴藏其背后的文化意识及文化背景进行阐释分析,以期用实证的方法来对柴米油盐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