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阈下“双创联动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科技信息·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32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全育人”是地方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有效地部署“双创育人”策略,发掘、探索通过创新创业的育人路径,是当前高校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是“三全育人”与“双创育人”有效结合需要解决的问题,地方高校应调整课程教学目标,坚持创新创业教育;外引内培,优化教学团队;“双创联动”全面提升育人质量;构建“全员育人、双创联动式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三全育人创新人才培养双创联动式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向纵深推进,各高校内部的教育教学与管理逐渐实现了从基本理念到具体实践策略层面上的优化更新,学生道德教育的推进及双创能力的培养在综合素质教育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地方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国家战略重要部署,对于推进地方高校与企业的双向互动,为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1]对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应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之根本,改革课程体系,将“双创”教育覆盖到全员、贯穿全过程,以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何协同创新、增强校企联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国内应用型大学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2]。
  一、“三全育人”与“双创”教育
  高校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强化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一体多元” 的育人格局,落实“四线协同” 的育人模式,打造“十大” 育人平台,健全育人体系对于全面推进高校育人工作,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有着实际意义[2]。
  “三全育人”,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之根本,以人为出发点,以育为中心、以全为重点,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而“双创”教育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统一,是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特别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双创”教育与“三全育人”具有相同的育人目标,两者相辅相成,协同推进。应用型高校的”双创”教育可以以“三全育人”为切入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品格和社会责任。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双创”能力,对缓解就业压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要使大学生投入创新型国家建设当中,需要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立德树人之根本。
  二、传统创新创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创新驱动创业、以创业引领就业”的教育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已逐渐由探索阶段进入内涵建设阶段。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基本实现全员性教育;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如火如荼地举行,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有所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双创”理念模糊,与专业教育不匹配
  部分高校创新创业理念过于滞后,创新创业教育未能完全融入到正规的课程教育体系中,导致与专业课程结合不够紧密,在处理“双创” 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应用型高校对创新创意的理念理解也不够深入,没有明确教育目标,创业教育理念较为陈旧,并且具有很强的功利性,一些高校甚至将创新创业必选课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没有体现系统性和针对性,与高校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脱节,创新创业课程变的枯燥乏味,没有实质上的内容,造成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变得模糊。
  2、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效果不佳
  很多应用型高校都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或创新创业中心,并普及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因此带来的突出问题是师资力量欠缺。部分教师并无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知识体系,缺少创新性思维及创新创业实践经验,课堂教学模式陈旧,教育实践上流于形式,大多以项目计划书来体现,效果不理想。
  3、教学资源单一,联动性不强
  “双创”教育缺乏有效教学资源,教材内容过多地重视有关创新创业的概念、类型、方法、成功创业者及创业团队的特征等知识论和方法论内容,对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较少,同时缺乏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和课程思政的融和,无法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与专业特色,更无法适应社会教育对创新能力和学生道德素养发展新趋势。
  4、没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养人才
  不少高校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时,过度重视创业项目的创新性和成长性,追求竞赛获奖率和就业率,忽视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导致学生在项目的培育上过多考虑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取利益最大化的因素,缺乏作為一个创业者应具备的恒心和毅力,也缺乏创新创业过程中抵御风险的能力及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并没有将“双创”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教育全过程,也没有从思想上和“双创”教育联动,学生单一的为获得某个项目或奖项而参与,违背了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初衷。
  三、“三全育人”视阈下“双创联动式”培养模式构建策略
  1、确立“三全育人”基本原则,坚持“双创”教育全覆盖   统筹人才培养、教育过程、教学环节中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注重常规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及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形成育人长效机制;制订新的课程目标,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目标进行相应调整,以生为本,在专业能力方面注重对全体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创新求知观、正确的创业观,引导学生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新事业和创业实践。
  2、优化教学团队,深化创新教育教学改革
  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很大部分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应用型高校应积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动校企合作育人。联合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创新实践有机结合,打造一支专兼结合、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通过参加各种创新创业专项培训以提升创新能力,整体提升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将企业行业文化融入到教学实践中,缩小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差距,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与综合能力。
  3、全面推进协同共建,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创新创业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一名合格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必备内容。应用型高校应构建多层次的,理论、实践、创新于一体的课程体系,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既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全体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又要对有明确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首先,要建设创新创业课程的认知教育模块,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双创”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品质。其次,进行创新能力深化培养,针对有创业兴趣和需求的学生,建设创新创业课程的个别化教育模块,结合德育教育传授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业能力等相关知识,使学生具备创新素质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最后,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创新创业知识进行实践,初步体验创新创业的过程,提升创新创业的基本技能,实现多学科、多领域资源的整合共享,参与社会联动服务,完成创新驱动技术、研究成果的现实转化与应用,打造校企合作的联动服务体系,进而提升未来创业成功的概率[4]。
  4、创新全方位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全方位育人要求我们在搭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载体时,既要考虑文化引领这一“软”抓手,又要考虑激励措施这一“硬”抓手,从软、硬两方面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条件,从而全面夯实育人的载体保障[5]。
  通过整合知、情、意、行四个环节,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通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升道德认知;坚持示范引领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倡导科学素养与学术规范以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注重实践养成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双创”联动推动他们从外在动力逐渐转化为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科学精神内化为一种自我的精神追求。
  5、通过多元化教学评价,让学生获得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针对教育评价中存在的“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不良教育导向,要求评价改革要立足“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用人单位”五大主体,改革现行的各类评价制度、评价标准、评价程序等,使教育回归立德树人之根本[5]。《总体方案》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此,创新教育的评价应从发展性的角度着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与策略,让教师、行业专家及学生都成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评价主体,重点评价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创新创业实践性成果、团结协作能力、创新品质及精神等。为此,评价指标的设计不但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创新性、创意度、可实现性及前瞻性,还要考虑专业知识的含金量、项目的成本效益等多种要素。每一个指标的权重比也要科学合理设计,方能进行有效评价,最终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应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不断调整课程培养目标,优化教师团队,促进多方融合,并通过改革评价机制,让“双创”教育渗透创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最终通过建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德育理念和工作模式,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方向,以德育与“双创”联动促进学生德育内化的实现,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6]。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20 03/26/content_5495977.htm.
  [2]胡家保.双创”教育视域下应用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188-192.
  [3]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2017(12).
  [4]王艳平.高校“三全育人”的特征及其实施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9):103-106.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7.2.
  [6]“三全育人”视阈下研究生德育工作模式的构建,壽晨燕《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1-5.
  益阳市社科研究项目(2021年),项目名称:地方高校“三全育人”视阈下大学生双创联动育人机制应用研究 (益社评[2021]2号,编号2021YS122);
  湖南城市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2021年),项目名称:地方应用型院校跨界协同研究生培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9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中违反道德规范的偏差行为频频出现,如攻击、欺骗、犯罪等。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缺乏面对面的接触机会,相应的道德意识并不强烈,这导致人们在网上和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感存在差异。青少年正处于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探讨当前青少年网络道德和现实道德的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差距,对探索我国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促进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新时代青少年网络道德素养提升
摘要: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不断加快,国际间交流合作不断加深,英语作为各方沟通桥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好英语课程,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综合文化素养,还能为今后就业竞争创造优势。本文着重讨论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环节中的听力教学,提出了“兴趣+自信”的教学改进策略。  关键词:英语听力;自信;兴趣;教学策略  一、前言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之一,是重要的信息载体。随着人类
摘要: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关键的子系统,其选型和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果,关系到学校智慧门户及教务、科研等所有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本文综合分析了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选型及建设的特点,并对如何选型及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得出结论:为避免选型失败给学校造成的深刻影响,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选型和建设必须要有专业知识储备和成熟方案。 
摘要:在社会进步以及高素质人才日益增加的时代背景中,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呈直线式上升状态,创新创业竞争环境逐渐凸现。现阶段,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创业机会与创业平台,在跨境电商平台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朝着自己的创业方向不断努力。针对当前电商平台飞速发展这一情况,本文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对大学生创业优势进行阐述,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希望加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更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所
摘要:为了解决用人单位用人需求和高校输出人才不能完全接轨的矛盾,很多高校都引入了现代化的师徒制度。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师徒制的应用的探讨,总结出师傅制的优势及缺点,为高职教学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及大学的扩招,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但是很多用人单位却反映在人才市场上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这种奇怪的现
期刊
摘要:思政课是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课程,在高校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一直都是老师根据课本知识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听课专注度不高,学习积极性也不够,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课程思政即在高校各专业学科中渗透思政知识,在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翻转式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新型教学模式,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苏区革命时积极开展职业教育,为解决战争需要及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急需专门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时代农村职业教育要汲取苏区经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及方法,以人民为中心,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苏区;农村职业教育;乡村振兴  新时代为实现乡村振兴,农村职业教育应汲取我党职业教育的经验,尤其是中央苏区我党职业教育的经验。  一、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对职业教育的
摘要: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在改革发展浪潮中,企业必须认真贯彻人才高质量发展理念,把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放在首要位置,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培养高素质的专家人才队伍是行业向前发展的关键要务。专家人才能够推动企业快速进步,也能够促进企业战略目标早日实现。作为省电力公司的业务支撑机构,作为培训业务与教学业务兼具的老牌电力院校,专家型教师/培训师的培养是提升我单位服务支撑能力以及业界
摘要:发端于明末清初的台儿庄运河大鼓以其独特的表演与音乐形式成为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民间音乐优秀代表。本文从音乐教育的角度切入,对台儿庄运河大鼓本土化传承模式进行探索分析。  关键词:台儿庄运河大鼓;本土化;音乐教育  流传在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的运河大鼓,自产生到现在已经有四百余年的历史。从民间的地摊发展到城市的舞台,运河大鼓一直活跃在人们的娱乐文化视野里。现在,由于受到大众传播媒体的冲击,运河大鼓
摘要:本文以“建筑设备与节能”课程为例,结合课程性质和专业特点,调研和分析了课程思政的融入、探索与实践,陈述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重要性,说明了课程思政的融入途径,其成果可为同类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设备与节能;课程思政;思政元素;融入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心智逐渐成熟和思维活跃的关键阶段,需要得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