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鸽子》影展的一段“对话”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有挥之不去的写作冲动——看了一个题为《鸽子》的影展之后。


  这是一个并不显眼的展览,四位参展者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展览就安排在学校的一个多功能的大厅里,施培琦、杨磊、薛晶和赵升这四位广告与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照片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布置在展厅里——墙上是比较正规的展框式的悬挂,中间的一些照片却是用绳子从天花板上悬挂着垂落下来,每一条绳子上悬挂着几幅作品,使每一幅完整的照片都留下了一个穿孔的痕迹。


  全部是黑白的作品,国产的厦门放大纸制作,影调似乎浅淡了些,和所表现的有点“沉重”的主题拉开了有趣的距离——也许更符合拍摄者年轻的心态。之所以说它“沉重”,从展览的前言中可见一斑——


  “记忆中的鸽子有一个家,温暖,狭小,安全……是蓝天下自由的白羽,心中永远的企盼——人们称它为鸽子笼。
  废墟,野草,花园……在惊喜之余,我们失落了什么?弄口灯火,窗的希望,我们寻找失去曾熟稔的东西。

  穿越时空的镜头,掬一手的光阴,让我们用真挚的爱,为浮华尘世间迷失的人们留住一份怀念,一丝感动,也许幼稚,也许肤浅,也许仅是人生最初的过客。”


  我和刚从日本回来不久的顾铮以及曾经也是北河盟摄影群体的摄影家陆元敏站在这些作品前,心中不由泛起了感动的涟漪。我们和参展者一起评说着作品的得失,讨论镜头所关注的人生——
  关于摄影的意义,温文尔雅的施培琦是这样理解的:“我认为照片的本质是记录,记录身边所发生的事件,和生活的变迁。可能若干年后,人们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这些照片,那就让我们为人们留下一段遐想,一段历史。”这些拿起照相机不久的年轻人,将自己全部的热情和渴望,都倾注到他们所熟悉的土地上,在普普通通的都市街区和一片又一片即将拆迁的棚户区的斑驳光影中,掷下了铿锵有声的叹息。我端详着他那张还显得稚气的脸,又仔细审视着墙上那些充满了冲突或深藏着暗示的都市痕迹,不由升起了一股深深的敬意。从本质上说,每一个人用自己的照相机都是在讲述一个属于拍摄者自已的故事,尽管你的目光始终是隐藏在镜头的后面,但是画面中呈现的都将是自己心灵的印记。


  这正如女孩薛晶的感受:“在日益变迁的上海,我想留住即将逝去的东西。想方设法使曾感动过我心灵的景象同样感动观众。观众就能在我的作品中体会到我所体会的情绪,感受到我所感受的美。”在如此天真纯净的目光注视下,她是想通过镜头中的力量感动观众的。黑白的影调之间有一种“遥远”的呢喃,就像她那双深不可测的大眼睛,将该有的激情都留给了曾经抒写都市辉煌的普通人和曾经辉煌过的都市景观。
  显得更为成熟些的杨磊不也是这样说的吗:“……在拍摄了《鸽子》纪实摄影时了解了那里生活的人们。我只需要将当时体会到的兴奋、同情与崇敬重新组织,然后通过照相机还原给观众。”我特别喜欢他那些在即将拆迁的棚户区里拍摄的孩子的照片。一种年轻的心态强烈地冲击着我的情感,尽管我所面对的是一段即将逝去的历史,但是新生的渴望抑制不住喷涌而出,在画面中孩子纯情质朴的注视中得到抚慰。因此他的作品也显得最为感人,更容易引起心灵的共鸣。


  当然这样的创作方式不是绝对的,正如我所说的,一切都只在于过程,在于自身对生活体验的深度。你可以将感动的瞬间尽可能多地传达给观众,也可以在感动了自己以后冷静地剥离情感之树上的所有枝枝叶叶,留下对现实的一段真实的“拷问”。也许瘦瘦高高的赵升就是这样理解的:“残旧的弄堂和生活着的人们是我拍摄的对象,这些房子有的正在变迁,有的仍将保留。而照片反映的只是我的感受,是我对那片土地的一点体味,或许人们从照片中无法得到和我相同的感触,但我只是记录了那片土地,并将继续下去。”
  读他们的作品,和他们对话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我仍然相信这样的对话是有意义的,因为一种处于萌动之中的新生活力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当王骅,这些参展者的年轻的指导教师带我们走入他们的展厅时,我就想到了几年前王骅的《都市物语》摄影展——当时他也是以这样的一种年轻的心态冲击了都市摄影的领域,使上海这个大都市的纪实有了一种全新的话语模式。


  鸽子已经起飞了。狭小的鸽子笼再也无法束缚他们高傲的目光。但是他们依旧很依恋地回头看看——你从他们的目光中看到了什么?顾铮问我。我们曾经有过的年轻——陆元敏代我回答说。◆
其他文献
我的办公室墙壁上悬挂着一张彩色照片,题目是《灿烂的古栈道》。照片上石门栈道的雄姿在浓重的夜幕下忽隐忽现于悬崖硝壁之间。整个栈道色彩斑斓,象一条彩龙在山谷中游动。仔细凝视,又觉得象一条彩虹飞架于褒河谷山水之间。不禁使人浮想联翩,似乎看到了沟通蜀汉古栈道商旅络绎不绝的繁华景象,又仿佛听到汉王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隆隆战鼓的征战声响。  这是汉中一群摄影者集体创作的。  两年前,汉中为发展旅游事业
期刊
回顾历史,哈苏相机获得荣誉甚多,令人瞩目的一次是1986年美国首都华盛顿由国际工业联合会首次颁发的“古典设计奖”,这个ICSID所颁的奖是由37国2000个会员投票选出,仅设五个奖,其中最高奖授予哈苏相机。人们欣赏哈苏相机是具有传统之美、典雅之美、精致之美;而不欣赏哈苏的人,嫌它方头方脑的模样是古老和保守:“为什么体积不再小一点?”“为什么画幅不再大一点?”“为什么聚焦不自动化?”美誉和非难同在,
期刊
千万不要溺爱自己的相机    河北承德医学院95本六 张力龙   初学摄影,尽半年之口粮购海鸥DF-300x相机一台,在同学之中算一“高档”货,心中不免得意,时不时拿在手中把玩一番,这一把玩可出事了。  先是发现取景器中有几颗尘粒,未多想,卸下镜头用吹球对反光镜一阵猛吹,再看时,尘粒非但未少,又多了几粒。于是又用镜头清洗液、镜头纸、吹气刷对反光镜猛擦猛刷,顺手将镜头前前后后清理了一番,谁知拿起相
期刊
千山,古称积翠山,又名千华山、千顶山、千朵莲花山,位于鞍山市东南17公里处,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东北明珠”之称。她南临渤海,北接长白,群峰拔地,万笏朝天,以峰秀、石峭、谷幽、庙古、佛高、松奇、花盛而著称,具有景点密集、步移景异、玲珑剔透的特色。千山“无松不奇,无石不峭,无寺不古,无处不幽”,古往今来,一直是吸引众多游人的人间胜境。    玉石王 释迦牟尼像     “万壑松涛百丈澜,千峰翠
期刊
春节后的第八天——2000年2月12日,吴老(我对吴寅伯摄影家的尊称)打来电话,告知著名摄影家金石声先生于1月28日在上海病逝。噩耗传来,几天来的节日欢悦心情,骤然被悲痛与惋惜所取代,并陷入深深的怀念与追忆之中。  1958年冬,我调《中国摄影》编辑部工作,很快得知早在三十年代,金先生就在上海主编了摄影杂志《飞鹰》。1956年,中国摄影学会成立,他是特邀代表,并选为首届理事。1957年,《中国摄影
期刊
米脂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地区东部,无定河中游。处陕北黄土高原区。地势东西高,中部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以黄土丘陵沟壑为主。东部为粱状丘陵,西部多峁状丘陵,中部为无定河宽谷平地。人口20.61万。面积1212平方公里。县政府驻米脂镇,辖3镇12乡。交通以公路为主,西包公路纵贯县境,各乡镇均通公路,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中温带半干旱气候过渡区。年平均气温8.4℃。一月平均气温-9.9℃,七月平均气
期刊
"温故知新"月赛获奖作品 奔向新世纪(一等奖)上海/刘群 摄/文 在浦东这块土地上工作生活了近20年,亲眼目睹了她翻天覆地的变化,浦东乃至整个上海面貌日新月异。我选用城隍庙附近一座未完工的33层建筑为制高点,用豫园、浦东、陆家嘴作为前后景,反映出申城百年来沧桑巨变,温故知新,奔向廿一世纪这一主题。待傍晚7点,华灯初上之时,拍下了这一作品。 认识他们
期刊
冯斐先生:  你好!  在千禧钟声敲响的时候,我读了王大莉女士转来的你摄编的大著《龟兹佛窟人体艺术》。它虽然出版于8年前,但正如这些千余年前的龟兹壁画一样,不但不会过时,而且历久弥新。我把这本很有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书,看作是新年最珍贵的礼物。这本由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书,一如社名所示,涉及美术、摄影、文化、教育方方面面,这里,姑以摄影为中心,谈谈自己的读感与
期刊
1986年,尧茂书首漂长江的壮举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为继承他的遗志,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成立了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要全程考察和漂流长江。消息传出后,国内上千名青年踊跃报名,我凭着10年长跑的体能、两年野外旅游经验和在虎跳峡拍摄的照片幸运地加入了探险队。为赶在美国人的前面首先漂流长江全程,完成20世纪最后的伟大征服,我和我的队友们填写了生死书,义不容辞地走向长江源头。  参加漂流队除了漂流外,我还
期刊
位于北美洲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是美国最大的州,面积相当于美国本土的1/5,全州人口不到60万。由于美国政府重视对该地区的环境保护,以及人烟稀少,阿拉斯加基本保持了原始的生态面貌。湛蓝的天空,洁白的浮云,在当今的世界上恐怕只有西藏才能与之相比。  两条东西走向的山系分列南北,使阿拉斯加的景观有着非常显著的变化,为户外摄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从安克雷奇向北约400公里即可到达麦金利山和丹拿利国家公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