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小银行打破了我国国有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金融业多元化有着独特的作用。互联网金融以数据处理分析为基础提供高效、便捷、契合度高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商业银行,而中小银行发展还不完善,在经营战略、资金、风险防范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若中小银行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创新改革,在金融市场将很难取得一席之地。中小银行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对自己的经营理念、服务模式、风险防控等进行创新。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经营转型 创新发展 中小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3(b)-021-03
1 中国中小银行发展的优势与问题
1.1 存在的优势
1.1.1 客观经济环境需要
我国中小银行构成主体主要是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中小银行对难以从国有银行获得融资支持的中小企业和地方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撑。虽然面临着国有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共同竞争,但是客观经济环境仍需要中小银行的发展:一是保证市场的竞争效率,中小银行打破国有银行垄断局面,促进金融行业的多元化,同时通过行业内部竞争能倒逼各个银行金融创新,使金融行业更加契合时代和客户的要求。二是能对金融资源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取决于信贷市场上提供信贷机构数量的多少,根据经济学可知,信贷提供者较少,容易造成行业垄断,导致信贷的交易费用上升,从而降低金融资源的配置率。三是融资需求逐渐增多,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鼓励创业的政策下,我国市场上涌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小型融资项目也随着增多,为中小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1.1.2 覆盖范围广,层次多
中小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虽然规模较小,但是覆盖面较广、层次较多。中等规模的有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中信银行、中国招商银行等;暂属小银行的有莱商银行、包商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徽商银行、光大银行等;还有区域性比较强的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不同层次的银行发展战略也不同,中等规模实力较强的银行将市场辐射至全国范围,小银行市场主要定位于跨区域发展,区域性比较强的银行将经营定位于一定的区域,为区域内的居民和企业服务。
1.1.3 经营自主灵活
国有银行因其国有性质,资金和经营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具有规模大、资金雄厚的优势,更是大型融资项目的首要之选;但它也有国有企业固有的弊端:机构繁多臃肿、服务产品和对象单一,经营不灵活。中小银行有着普通企业的共性——自负盈亏、自主经营、风险自担,这就决定中小银行的经营特性:良好的激励机制,决策和经营的效率都比较高,机制灵活,市场灵敏度高,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需求有相对快速的反应,能快速分析需求的变化并及时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增强客户的黏性。中小银行自主灵活的特性,在面对国有银行强有力的竞争下,仍在金融市场上占取了一定的市场额。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
中小银行在经济市场中发展战略尚未形成,没有对自身的优劣势做深刻的分析,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没有根据自身特征明确市场定位,而盲目地跟随国有银行的发展方向。国有银行資本雄厚、应对风险的能力强,其业务开展对象主要针对大企业,中小银行盲目地与国有银行抢客户、争市场,显然是没有任何优势的。另一方面,在国有银行夹缝中求生存的情况下,仍盲目地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开发新产品,不但不会加快发展速度,增强实力,反而因业务成本的增加而削弱竞争力。
1.2.2 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
竞争地域同质化。我国银行呈大型国有银行阶梯型发展的银行不论处于何种级别,均以扩大规模、最大可能占有市场率作为战略,将业务主要地放在发达地区或者大型城市。但中小银行风险管控能力和资金能力与大型国有银行存在一定的差距,强求跟随国有银行的发展方向不但没有地缘与信息优势,丧失竞争力,还会严重阻碍自身发展。
目标客户同质化。国有银行门槛高,限制条件多,其服务对象多为大型和高端客户,在微小企业、居民等对象上存在市场空缺,而中小银行将服务对象与国有银行定位相同,造成目标客户同质化,会引发众多信贷矛盾,也使中小企业等对象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
2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中小银行的影响
2.1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1.1 宏观层面
为中小银行提供发展方向。互联网金融利用大数据与云计算对平台上交易数据、消费习惯等进行精准的量化分析,形成海量数据库。互联网金融公司再根据数据模型下每一个客户的信用情况与需求倾向制定精准的营销方案与金融服务,挖掘潜在客户。传统的中小银行进行产品创新、提供金融服务更多地依靠实地调查、面对面交流等费时微效的方式来获取广大客户的总体需求,以此推出的产品与服务没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与互联网金融相比竞争力大大减弱。中小银行引入互联网技术,并挖掘数据渠道,加强数据统计与分析能力,根据客户的资金往来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契合客户需求的金融服务,这应该是中小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2.1.2 微观层面
为转变服务方式提供了新模式。传统的中小银行普遍都是“窗口式”接触服务,这种服务方式流程繁冗、效率低下,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工作人员及时地与客户进行沟通了解,在实际情况中,常见的现象是拥挤的等候人员,服务大厅秩序混乱,工作人员少且工作量大,服务态度也比较差,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银行的服务水平。互联网金融通过线上金融系统为大量不同需求的客户同时提供服务,在低成本的前提下达到了高效率、优良服务水平及质量的要求。中小银行可以新增“互联网式服务”,一是丰富了提供服务的渠道,改善客户体验;二是客户根据需求的简单与复杂程度自觉选择服务方式,有效分流了“窗口式服务”的压力,让“窗口式接触服务”更好地为需求复杂的客户服务,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服务场所是网络平台,具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作用。互联网金融通过先进的线上网络技术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服务,减少了柜台服务人员数量,大大减少了银行交易的成本;同时,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线上客户越来越多,客户对分支机构和柜台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大大减少了银行对分支机构的建立与运营成本。
银行是金融机构,其提供的金融产品专业性比较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但是一般来讲,相关工作人员对专业知识掌握得并不详细,经常会无法解答客户的问题;另外,工作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夸大产品的优势对产品的风险避而不谈或者无线缩小,造成客户的错误认识与投资。但是互联网金融有效地避开了这一劣势,客户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全面清晰地了解到所有产品的信息、优劣及风险等所有信息。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的这一优势,在网络平台经营金融产品,让客户自主对产品进行详尽的了解作出符合自己意愿的决定;另外,银行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客户对推出金融产品的反响,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2.2 互联网金融下中小银行面临的挑战
(1)客户对中小银行的依赖减少,中小银行被边缘化。互联网金融創新下第三方支付、网上交易、金融理财等,与中小银行的产品与业务具有相似性和同质性,使客户直接绕过银行便可获得服务,直接切断了银行与客户的直接联系。客户获得服务的途径增多,减少了银行的客源。其二,互联网金融创新下的新型方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中小银行物理网点繁冗的手续流程相比更加简单快捷,客户支付的费用更少;同时,其海量的交易信息和信用数据催生出更多新的金融服务。传统的中小银行还依赖着面对面询问、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数据后再人工传入数据库进行分析,互联网金融直接运用网络进行线上收集客户信息自动分析数据,直接形成符合客户个人需求的金融服务方案。在此优势下,客户更青睐于互联网金融,对中小银行的依赖变小,进一步削弱本就基础薄弱的中小银行的地位,
(2)业务被抢夺,收入减少。从现实情况来看,非利息收入在中小银行收入比重中虽有所上升,但是存贷比利差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互联网金融涉及方方面面,势必会与中小银行的业务范围存在竞争。
存款业务受冲击。互联网金融提供的理财服务具有低风险、低门槛、高收益等特性,客户更倾向于将资金存入收益高的理财产品,使得银行的存款规模减少。但银行的存款规模决定了贷款规模,也就决定了银行的收益,银行为了保持存款的规模不得不推出更多高收益的产品,这也导致了银行存款业务成本增加,以致收入减少。
贷款业务被分流。国有银行贷款服务对象定位于高端大型的企业融资,中小银行为避免直接竞争将微小、中小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但互联网金融中,网络借贷、P2P平台为微小、中小企业提供同样的服务且更方便快捷。这就造成了中小银行存贷款客户大量流失,收入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中间业务减少。除了存贷款业务,中间业务也占了银行业务很大的比重,但互联网金融下的第三方支付以其高效快捷、成功率高等优势吸引了大部分客户,降低了中小银行在收取手续费方面的收入。
3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中国中小银行转型的路径选择
3.1 转变发展理念
3.1.1 加强与互联网合作,转变经营理念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冲击着中小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中小银行按照传统的经营理念和方式很难与互联网金融抗衡。因此,中小银行应紧紧抓住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机遇,引入“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转变经营理念与模式,重进行市场定位与业务定位,尽可能地契合客户的需求提供简单便捷的服务。中小银行应充分利用自身客户基础、品牌信用、物理网点等优势,同时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在资源、数据处理、技术、产品等方面的合作共享,实现中小银行稳定性与互联网高效性的融合,构建网络营销平台,了解客户的行为,预测客户的潜在需求,及时推出新产品和服务契合客户的不同需求。
3.1.2 扭转同质化现象,走差异化的特色道路
中小银行自身条件先天不足,外部环境的压力之下,在发展之初便没有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而盲目地与国有银行进行同质化竞争。互联网的发展与国有银行两面夹击,不断地削弱中小银行在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中小银行应当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创新产品与服务,尽量专业化、精细化,走差异化、具有自己特色竞争力的发展道路。在区域定位上,植根于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打造特色的产品与服务,利用区域优势和信息优势最大限度地开发地方经济市场;规模稍大的中小银行可以跨区域经营,尽可能开拓市场;在客户定位上,将中小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根据中小企业需求的变化不断推出具有针对性的产品与服务,除了普通的信贷结算业务,还可以提供投资咨询、财务管理、发展规划等业务,为客户提供全方面的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不同角度多样化地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在产品定位上,不与国有银行投融资业务正面竞争,重点完善中间业务,打造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
3.2 创新经营模式
3.2.1 构建银行电商平台
电子商务规模不断扩大,B2B、B2C、C2C等交易模式发展迅速,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买方往往绕过银行选择支付宝或者微信等第三方支付,银行不能获取客户交易信息和客户交易手续,挤占了中小银行的大部分中间业务收入。同时电子商务以线上数据库的优势及时对客户信息进行检索分析,挖掘客户的消费习惯与金融需求,打造为客户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增强客户的粘性,以此获得稳定的客户群。电子商务触动中小银行客户基础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启示。建设银行2012年推出“善融商务”开启了银行电商平台的新世界,截至2016年底,会员超过1400万人,累计实现交易额超1800亿元。
中小银行在品牌信誉、实体网店多、风控能力等方面的优势锁定了部分固定客户。构建银行电商平台一方面打造为客户提供专业化、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平台,银行建立线上金融基础数据库,系统自动对数据检索、分析,为银行制定营销方案、着眼服务特定客户为原则进行产品创新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银行电商平台能提供企业采购、企业贷款、在线促销、信息资讯、金融理财、融资授信等“一站式”服务,吸引大量客户聚集在银行电商平台,为银行争取了更多的客源,减少了互联网金融争夺市场份额的影响。 3.2.2 推广电子银行,推进业务网络化、信息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银行业务网络化和信息化成为必然趋势,中小银行应当抢占先机,抓住机遇及时革新,推出便民利民的电子银行业务。中小银行可借鉴互联网金融的特性,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快电子银行的建设,使客户由被动变为主动接受服务,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办理所需金融业务,真正实现无限制的全天候的服务享受。首先是业务方面,提高电子银行的服务质量,提供专业化、多样化的业务,尽可能多的涵盖不同客户的金融需求,扩大业务覆盖面,如无卡取现、网点排号、投资理财、缴纳费用等;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客户群推出专门板块服务,可以为微小企业新增专门业务板块,增加微小企业客户黏度,提升客户体验。业务增加的同时还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简化业务操作及办理流程,电子银行业务实现有序化和效率化,增加客户的体验满足感。其次是技術方面,电子银行依靠互联网技术,银行方面应加强网络建设,保证电子银行提供稳定的环境,确保客户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最后是宣传方面,中小银行打造电子银行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客户,须加强力度对电子银行进行宣传,可以通过口头营销、媒体广告,还可以在物理网点建设智能网点来确保客户价值诉求实现[3]。中小银行物理网点设置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的体验区,并配置工作人员为体验客户进行讲解和指导,增强客户对电子银行的了解程度和认可感。
3.2.3 发展直销银行,提供低成本高效率高收益服务
与电子银行依靠银行网点存量客户,作为物理网点的补充渠道不同,直销银行是完全脱离于具有法人资格银行的组织,靠业务中心与移动终端直接接触而获得金融服务和产品的一种渠道,因为不受实体网点和物理柜台的限制,直销银行收取的手续费用较低,且因没有硬件设施和大量工作人员的成本,直销银行能提供收益率更高的金融产品。直销银行不需要客户先在银行的物理网点办理银行卡,直接注册网上账号,通过电子邮箱、电话、互联网等方式便可获得服务。直销银行操作与流程简单,且直销银行业务渠道和人工服务提供7×24服务,可以最有效地解决客户的疑问,提供服务。
3.3 创新风险防控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利率市场化改革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经济环境变化莫测,银行面对的风险压力更大。中小银行应当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新技术巩固银行传统的风险管理优势,树立互联网思想下的风险管理理念,全面整合、整合创新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将风险管理贯穿银行经营的每一个阶段。
首先,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风险防控系统,全面监测各项业务指标,对出现的问题或者相对薄弱的环节及时进行优化调整,在根源处避免风险问题的产生。其次,探索风险防控重心转变体系的建设。银行多注重抵押价值而忽略了信用价值,在互联网金融下,这会导致客源的流失,中小银行应借鉴国外银行风险管理经验,将“抵押价值首位”转变为“信用与抵押价值并重”,并建立信用与抵押为基础的风险管理体系,与多方信用评级、评分平台合作,加强信用评估与风险预测系统建设。再次,因为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使金融风险的流动性增强,任何一个环节存在事故,便会快速地引起连锁反应,因此中小银行应提高硬件设备的技术含量,加强行业之间的沟通,密切关注互联网企业、其他银行在金融领域内的发展情况,积极探寻会给自身带来哪些风险,总结同类行业风险防控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及时更新完善风险防控体系;不断学习引进国外风险防控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提高对风险的分析、预测和处理能力。最后,根据经济环境和客户需求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积极推出多种类型业务,通过多元化业务最大程度地分散风险。
4 结语
第三方支付、P2P、网上理财等产品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应用而生,为客户提供了高效便捷、个性化、针对性强的产品和服务,也极大程度上支持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虽然对中小银行的客户资源、发展现状有一定的冲击,但是中小银行不能将其视为恶性竞争对手,应当顺应科技的发展,做到“师夷长技以制夷”,利用互联网技术对银行自身进行革新,转变经营符合时代要求,并积极与互联网企业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共同促进金融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志强.互联网金融与国内银行业务创新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
[2] 岳运虹.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的经营创新[D].兰州大学, 2015.
[3] 何文虎.互联网金融下我国中小银行发展路径研究[J].西部金融,2014(9).
[4] 李朔.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我国商业银行转型与发展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经营转型 创新发展 中小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3(b)-021-03
1 中国中小银行发展的优势与问题
1.1 存在的优势
1.1.1 客观经济环境需要
我国中小银行构成主体主要是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中小银行对难以从国有银行获得融资支持的中小企业和地方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撑。虽然面临着国有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共同竞争,但是客观经济环境仍需要中小银行的发展:一是保证市场的竞争效率,中小银行打破国有银行垄断局面,促进金融行业的多元化,同时通过行业内部竞争能倒逼各个银行金融创新,使金融行业更加契合时代和客户的要求。二是能对金融资源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取决于信贷市场上提供信贷机构数量的多少,根据经济学可知,信贷提供者较少,容易造成行业垄断,导致信贷的交易费用上升,从而降低金融资源的配置率。三是融资需求逐渐增多,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鼓励创业的政策下,我国市场上涌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小型融资项目也随着增多,为中小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1.1.2 覆盖范围广,层次多
中小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虽然规模较小,但是覆盖面较广、层次较多。中等规模的有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中信银行、中国招商银行等;暂属小银行的有莱商银行、包商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徽商银行、光大银行等;还有区域性比较强的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不同层次的银行发展战略也不同,中等规模实力较强的银行将市场辐射至全国范围,小银行市场主要定位于跨区域发展,区域性比较强的银行将经营定位于一定的区域,为区域内的居民和企业服务。
1.1.3 经营自主灵活
国有银行因其国有性质,资金和经营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具有规模大、资金雄厚的优势,更是大型融资项目的首要之选;但它也有国有企业固有的弊端:机构繁多臃肿、服务产品和对象单一,经营不灵活。中小银行有着普通企业的共性——自负盈亏、自主经营、风险自担,这就决定中小银行的经营特性:良好的激励机制,决策和经营的效率都比较高,机制灵活,市场灵敏度高,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需求有相对快速的反应,能快速分析需求的变化并及时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增强客户的黏性。中小银行自主灵活的特性,在面对国有银行强有力的竞争下,仍在金融市场上占取了一定的市场额。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
中小银行在经济市场中发展战略尚未形成,没有对自身的优劣势做深刻的分析,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没有根据自身特征明确市场定位,而盲目地跟随国有银行的发展方向。国有银行資本雄厚、应对风险的能力强,其业务开展对象主要针对大企业,中小银行盲目地与国有银行抢客户、争市场,显然是没有任何优势的。另一方面,在国有银行夹缝中求生存的情况下,仍盲目地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开发新产品,不但不会加快发展速度,增强实力,反而因业务成本的增加而削弱竞争力。
1.2.2 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
竞争地域同质化。我国银行呈大型国有银行阶梯型发展的银行不论处于何种级别,均以扩大规模、最大可能占有市场率作为战略,将业务主要地放在发达地区或者大型城市。但中小银行风险管控能力和资金能力与大型国有银行存在一定的差距,强求跟随国有银行的发展方向不但没有地缘与信息优势,丧失竞争力,还会严重阻碍自身发展。
目标客户同质化。国有银行门槛高,限制条件多,其服务对象多为大型和高端客户,在微小企业、居民等对象上存在市场空缺,而中小银行将服务对象与国有银行定位相同,造成目标客户同质化,会引发众多信贷矛盾,也使中小企业等对象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
2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中小银行的影响
2.1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1.1 宏观层面
为中小银行提供发展方向。互联网金融利用大数据与云计算对平台上交易数据、消费习惯等进行精准的量化分析,形成海量数据库。互联网金融公司再根据数据模型下每一个客户的信用情况与需求倾向制定精准的营销方案与金融服务,挖掘潜在客户。传统的中小银行进行产品创新、提供金融服务更多地依靠实地调查、面对面交流等费时微效的方式来获取广大客户的总体需求,以此推出的产品与服务没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与互联网金融相比竞争力大大减弱。中小银行引入互联网技术,并挖掘数据渠道,加强数据统计与分析能力,根据客户的资金往来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契合客户需求的金融服务,这应该是中小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2.1.2 微观层面
为转变服务方式提供了新模式。传统的中小银行普遍都是“窗口式”接触服务,这种服务方式流程繁冗、效率低下,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工作人员及时地与客户进行沟通了解,在实际情况中,常见的现象是拥挤的等候人员,服务大厅秩序混乱,工作人员少且工作量大,服务态度也比较差,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银行的服务水平。互联网金融通过线上金融系统为大量不同需求的客户同时提供服务,在低成本的前提下达到了高效率、优良服务水平及质量的要求。中小银行可以新增“互联网式服务”,一是丰富了提供服务的渠道,改善客户体验;二是客户根据需求的简单与复杂程度自觉选择服务方式,有效分流了“窗口式服务”的压力,让“窗口式接触服务”更好地为需求复杂的客户服务,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服务场所是网络平台,具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作用。互联网金融通过先进的线上网络技术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服务,减少了柜台服务人员数量,大大减少了银行交易的成本;同时,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线上客户越来越多,客户对分支机构和柜台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大大减少了银行对分支机构的建立与运营成本。
银行是金融机构,其提供的金融产品专业性比较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但是一般来讲,相关工作人员对专业知识掌握得并不详细,经常会无法解答客户的问题;另外,工作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夸大产品的优势对产品的风险避而不谈或者无线缩小,造成客户的错误认识与投资。但是互联网金融有效地避开了这一劣势,客户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全面清晰地了解到所有产品的信息、优劣及风险等所有信息。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的这一优势,在网络平台经营金融产品,让客户自主对产品进行详尽的了解作出符合自己意愿的决定;另外,银行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客户对推出金融产品的反响,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2.2 互联网金融下中小银行面临的挑战
(1)客户对中小银行的依赖减少,中小银行被边缘化。互联网金融創新下第三方支付、网上交易、金融理财等,与中小银行的产品与业务具有相似性和同质性,使客户直接绕过银行便可获得服务,直接切断了银行与客户的直接联系。客户获得服务的途径增多,减少了银行的客源。其二,互联网金融创新下的新型方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中小银行物理网点繁冗的手续流程相比更加简单快捷,客户支付的费用更少;同时,其海量的交易信息和信用数据催生出更多新的金融服务。传统的中小银行还依赖着面对面询问、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数据后再人工传入数据库进行分析,互联网金融直接运用网络进行线上收集客户信息自动分析数据,直接形成符合客户个人需求的金融服务方案。在此优势下,客户更青睐于互联网金融,对中小银行的依赖变小,进一步削弱本就基础薄弱的中小银行的地位,
(2)业务被抢夺,收入减少。从现实情况来看,非利息收入在中小银行收入比重中虽有所上升,但是存贷比利差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互联网金融涉及方方面面,势必会与中小银行的业务范围存在竞争。
存款业务受冲击。互联网金融提供的理财服务具有低风险、低门槛、高收益等特性,客户更倾向于将资金存入收益高的理财产品,使得银行的存款规模减少。但银行的存款规模决定了贷款规模,也就决定了银行的收益,银行为了保持存款的规模不得不推出更多高收益的产品,这也导致了银行存款业务成本增加,以致收入减少。
贷款业务被分流。国有银行贷款服务对象定位于高端大型的企业融资,中小银行为避免直接竞争将微小、中小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但互联网金融中,网络借贷、P2P平台为微小、中小企业提供同样的服务且更方便快捷。这就造成了中小银行存贷款客户大量流失,收入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中间业务减少。除了存贷款业务,中间业务也占了银行业务很大的比重,但互联网金融下的第三方支付以其高效快捷、成功率高等优势吸引了大部分客户,降低了中小银行在收取手续费方面的收入。
3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中国中小银行转型的路径选择
3.1 转变发展理念
3.1.1 加强与互联网合作,转变经营理念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冲击着中小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中小银行按照传统的经营理念和方式很难与互联网金融抗衡。因此,中小银行应紧紧抓住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机遇,引入“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转变经营理念与模式,重进行市场定位与业务定位,尽可能地契合客户的需求提供简单便捷的服务。中小银行应充分利用自身客户基础、品牌信用、物理网点等优势,同时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在资源、数据处理、技术、产品等方面的合作共享,实现中小银行稳定性与互联网高效性的融合,构建网络营销平台,了解客户的行为,预测客户的潜在需求,及时推出新产品和服务契合客户的不同需求。
3.1.2 扭转同质化现象,走差异化的特色道路
中小银行自身条件先天不足,外部环境的压力之下,在发展之初便没有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而盲目地与国有银行进行同质化竞争。互联网的发展与国有银行两面夹击,不断地削弱中小银行在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中小银行应当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创新产品与服务,尽量专业化、精细化,走差异化、具有自己特色竞争力的发展道路。在区域定位上,植根于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打造特色的产品与服务,利用区域优势和信息优势最大限度地开发地方经济市场;规模稍大的中小银行可以跨区域经营,尽可能开拓市场;在客户定位上,将中小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根据中小企业需求的变化不断推出具有针对性的产品与服务,除了普通的信贷结算业务,还可以提供投资咨询、财务管理、发展规划等业务,为客户提供全方面的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不同角度多样化地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在产品定位上,不与国有银行投融资业务正面竞争,重点完善中间业务,打造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
3.2 创新经营模式
3.2.1 构建银行电商平台
电子商务规模不断扩大,B2B、B2C、C2C等交易模式发展迅速,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买方往往绕过银行选择支付宝或者微信等第三方支付,银行不能获取客户交易信息和客户交易手续,挤占了中小银行的大部分中间业务收入。同时电子商务以线上数据库的优势及时对客户信息进行检索分析,挖掘客户的消费习惯与金融需求,打造为客户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增强客户的粘性,以此获得稳定的客户群。电子商务触动中小银行客户基础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启示。建设银行2012年推出“善融商务”开启了银行电商平台的新世界,截至2016年底,会员超过1400万人,累计实现交易额超1800亿元。
中小银行在品牌信誉、实体网店多、风控能力等方面的优势锁定了部分固定客户。构建银行电商平台一方面打造为客户提供专业化、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平台,银行建立线上金融基础数据库,系统自动对数据检索、分析,为银行制定营销方案、着眼服务特定客户为原则进行产品创新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银行电商平台能提供企业采购、企业贷款、在线促销、信息资讯、金融理财、融资授信等“一站式”服务,吸引大量客户聚集在银行电商平台,为银行争取了更多的客源,减少了互联网金融争夺市场份额的影响。 3.2.2 推广电子银行,推进业务网络化、信息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银行业务网络化和信息化成为必然趋势,中小银行应当抢占先机,抓住机遇及时革新,推出便民利民的电子银行业务。中小银行可借鉴互联网金融的特性,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快电子银行的建设,使客户由被动变为主动接受服务,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办理所需金融业务,真正实现无限制的全天候的服务享受。首先是业务方面,提高电子银行的服务质量,提供专业化、多样化的业务,尽可能多的涵盖不同客户的金融需求,扩大业务覆盖面,如无卡取现、网点排号、投资理财、缴纳费用等;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客户群推出专门板块服务,可以为微小企业新增专门业务板块,增加微小企业客户黏度,提升客户体验。业务增加的同时还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简化业务操作及办理流程,电子银行业务实现有序化和效率化,增加客户的体验满足感。其次是技術方面,电子银行依靠互联网技术,银行方面应加强网络建设,保证电子银行提供稳定的环境,确保客户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最后是宣传方面,中小银行打造电子银行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客户,须加强力度对电子银行进行宣传,可以通过口头营销、媒体广告,还可以在物理网点建设智能网点来确保客户价值诉求实现[3]。中小银行物理网点设置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的体验区,并配置工作人员为体验客户进行讲解和指导,增强客户对电子银行的了解程度和认可感。
3.2.3 发展直销银行,提供低成本高效率高收益服务
与电子银行依靠银行网点存量客户,作为物理网点的补充渠道不同,直销银行是完全脱离于具有法人资格银行的组织,靠业务中心与移动终端直接接触而获得金融服务和产品的一种渠道,因为不受实体网点和物理柜台的限制,直销银行收取的手续费用较低,且因没有硬件设施和大量工作人员的成本,直销银行能提供收益率更高的金融产品。直销银行不需要客户先在银行的物理网点办理银行卡,直接注册网上账号,通过电子邮箱、电话、互联网等方式便可获得服务。直销银行操作与流程简单,且直销银行业务渠道和人工服务提供7×24服务,可以最有效地解决客户的疑问,提供服务。
3.3 创新风险防控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利率市场化改革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经济环境变化莫测,银行面对的风险压力更大。中小银行应当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新技术巩固银行传统的风险管理优势,树立互联网思想下的风险管理理念,全面整合、整合创新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将风险管理贯穿银行经营的每一个阶段。
首先,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风险防控系统,全面监测各项业务指标,对出现的问题或者相对薄弱的环节及时进行优化调整,在根源处避免风险问题的产生。其次,探索风险防控重心转变体系的建设。银行多注重抵押价值而忽略了信用价值,在互联网金融下,这会导致客源的流失,中小银行应借鉴国外银行风险管理经验,将“抵押价值首位”转变为“信用与抵押价值并重”,并建立信用与抵押为基础的风险管理体系,与多方信用评级、评分平台合作,加强信用评估与风险预测系统建设。再次,因为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使金融风险的流动性增强,任何一个环节存在事故,便会快速地引起连锁反应,因此中小银行应提高硬件设备的技术含量,加强行业之间的沟通,密切关注互联网企业、其他银行在金融领域内的发展情况,积极探寻会给自身带来哪些风险,总结同类行业风险防控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及时更新完善风险防控体系;不断学习引进国外风险防控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提高对风险的分析、预测和处理能力。最后,根据经济环境和客户需求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积极推出多种类型业务,通过多元化业务最大程度地分散风险。
4 结语
第三方支付、P2P、网上理财等产品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应用而生,为客户提供了高效便捷、个性化、针对性强的产品和服务,也极大程度上支持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虽然对中小银行的客户资源、发展现状有一定的冲击,但是中小银行不能将其视为恶性竞争对手,应当顺应科技的发展,做到“师夷长技以制夷”,利用互联网技术对银行自身进行革新,转变经营符合时代要求,并积极与互联网企业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共同促进金融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志强.互联网金融与国内银行业务创新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
[2] 岳运虹.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的经营创新[D].兰州大学, 2015.
[3] 何文虎.互联网金融下我国中小银行发展路径研究[J].西部金融,2014(9).
[4] 李朔.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我国商业银行转型与发展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