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楼油田YQ3区块开发现状分析及下步调整意见

来源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ei1989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河南油田的杨楼油田YQ3区块2004年开始整体开发动用,在开采初期吞吐效果较好,但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目前开采中存在主力层吞吐效果差,新返层出砂严重、油稠,套管错断等问题,老井自然递减加剧,井下状况持续恶化,措施空间变小,生产投入增加,原油上产和成本控制的难度越来越大,为了有效提高采收率,降低成本投入,现对杨楼油田YQ3区块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制约该区块有效开发的因素,通过综合调整措施提高该区块开发效果。
  
【关键词】出砂 油稠 套管错段 开发效果
  
1 YQ3区块基本概况1.1 油藏地质特征
  
杨楼油田构造位置位于泌凹陷北部斜坡带,核桃园组核三段是杨楼油田主要含油段,杨浅3井区北部发育近东西走向、断距15 m~40m、倾向相反的两条正断层,南部发育一条断距20m左右的北倾正断层;地层倾角10°,倾向220。
  
油层埋藏相对较深:油层埋藏深度在586.6 m ~974.0m,一般分布在750m~850m之间。
  
油层厚度薄:厚度<3.0m的油层49层,有效厚度63.8m,分别占79.8%和57.6%;厚度>5.0m的油层6层,有效厚度25.4m,分别占8.3%和22.6%,近80%的单层油层有效厚度<3.0m。
  
原油物性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相对密度、粘度、沥青胶质含量高,含蜡量、含硫量和凝固点低;地面原油相对密度0.93465g/cm3~0.9805g/cm3,沥青胶质含量30.75%~53.7%,平均42.85%,含蜡3.02%~4.32%,一般在10%左右,含硫0.23%~0.72%,凝固點10℃~30℃,50 ℃时地面脱气原油粘度752mPa.S~32358mPa.S之间,从普通稠油到特稠油。
  
1.2 开发简介
  
2003年对杨浅3井区进行了热采试验,落实了热采产能;2004年开始整体开发动用,进入蒸汽吞吐阶段,截止2011年10月YQ3区块共投产81口,目前生产井 41口,地质关井3口,工程关井:38口。
  
在开采初期吞吐效果较好,日产油水平在120吨左右,但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目前开采中存在主力层吞吐效果差,新返层出砂严重、油稠,套管错断等问题。
  
2 开发现状分析2.1 区块生产形势
  
YQ3区块自2004年投产以来,2004年的日产油水平在24.1吨左右,在2005年4月日产油水平保持在108吨左右。随着套管错断井增多,日产油水平下降,在2006年6月日产油水平下降到35吨左右.在2006年底实施隔热注汽后,日产油水平上升到60吨左右。在2007年11月在YQ3区块的东部又投产12口加密井,在12月中旬日产油水平上升到110吨左右,08年汽窜程度加剧,调剖措施多,但效果较差。09-10年对部分老井逐步实施返层,目前该区块产量在50吨左右。2.2 主力层Ⅵ1层吞吐效果变差
  
YQ3区目前开井41口,其中生产VI1层油井18口,占生产井数的43.9%,日均产油13.3吨,只占总产量比例的30.8%,1~4周期吞吐油井3口,5~9周期10口,9周期以上5口,5周期以上吞吐油井占总吞吐井的83%。
  
YQ3井区VI1层汽窜剧烈,由于油层厚度薄,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油层非均质严重,汽窜加剧,这一因素严重影响区块的开发效果,受汽窜影响平均天数在2天~6.5天之间,汽窜关井时间最长达到11天。
  
2.3 主力后备层Ⅳ7层开采难度大
  
YQ3井区H3Ⅳ7层含油面积1.55km2,平均有效厚度3.3米,地质储量94.37万吨,占该区储量的17.1%,由于原油粘度大(50℃时粘度大于20000mpa.s),受井型和工艺限制,目前蒸汽吞吐效果不理想,储量难以有效动用。
  
杨3927井2004年6月16日投产Ⅳ7层试采,油稠试采未成功,8月29日作业下返Ⅵ1层生产 。
  
杨31325井2010年12月Ⅴ4(3)Ⅵ1上返Ⅳ7层生产,该井上返后截止目前吞吐了3个周期,累计注汽1404吨,累计生产173天,产液1391吨,产油101吨,综合含水93%,油汽比0.07,2011年9月16日~9月23日大修解卡未成功,该井目前已封井。
  
杨31113井在2012年5月27日上返到Ⅳ7层生产,该层有效厚度7.2米,平均含油饱和度63.9%,截止目前吞吐了2个周期,累计注汽2289吨,累计生产117天,产液692.7吨,产油114.2吨,综合含水84,油汽比0.05,受油稠影响,吞吐效果很差。
  
2.4 Ⅴ4层出砂严重
  
YQ3井区H3Ⅴ4层含油面积0.6km2,平均有效厚度1米,平均孔隙度29%,平均含油饱和度70%,地质储量22.63万吨。该层胶结疏松,受注蒸汽激励容易出砂,严重影响油井生产情况。
  
2011年1月4日作业上返Ⅴ4层生产,因出砂导致油井频繁砂卡,无法正常生产,已作业检泵、解卡三次,错过拿油时机,吞吐效果很差。该井6月挤压充填防砂,目前未出现砂卡现象,生产正常。2.5 套损井多,井网不完善
  
杨浅3区目前因为套管损坏而不能正常生产油井32口,其中套管错段井26口,套管变形井5口,套管损坏井1口,截止目前已对其中的7口实施了更新。
  
3 下步调整建议3.1 Ⅵ1层治理建议
  
(1)地层亏空严重的井,若有后备层及时返层;
  
(2)汽窜邻近井增油,可适时注汽;
  
(3)受边水影响油井实施氮气泡沫调剖或段塞热处理,既能有效地抑制边水,又能较好的利用边水能量,提高了油井吞吐效果;
  
(4)开展蒸汽驱先期试验,适时转入蒸汽驱。
  
3.2 后备层Ⅳ7层治理建议
  
主力层IV7层属于超稠油储量,做好油井的井筒隔热、降粘及油层降粘(加大降粘剂用量、按方案保证注氮量),总结借鉴杨浅19区块稠油开发经验,争取在超稠油储量动用上取得较好的吞吐效果。
  
3.3 Ⅴ4层出砂治理建议
  
Ⅴ4油层出砂严重,建议对上返Ⅴ4层的油井及时防砂,同时完善防砂工艺,优化防砂方式,提高技术适应性。
  
3.4 套损井治理建议
  
逐步对区块有潜力的套损井,修复难度不大的及时修复,修复难度大的实施更新,完善井网,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其他文献
王晖老师是我的直接领导,更是良师。冥冥之中是缘分,在没和老师见面之前,他的文章已经是我学习地方志知识的必读书目。第一次和老师见面是2006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贯彻《
期刊
本文主要就建筑工程水暖的安装工程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建筑工程中水暖施工,不仅包括对于排水系统、供暖系统、通风空调等系统的安装与测试,而且水暖施工的成效还
【摘要】油田进入开发后期,老区调整井、丛式井不断增加,丛式井组之间的井眼防碰问题日益突出,造成临井套管被钻穿。取套换套技术利用管外套铣、倒出损坏套管或上部小直径套管,重新更换新套管,从而恢复油水井的正常生产。   【关键词】取套换套 韦2-101井 胀管 磨铣 倒扣   韦2-101井取套换套施工是江苏钻井第一次采用大钻机进行修井作业,为钻井队修井作业积累了经验。1 取套换套技术   取换套管的工
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渎职行为 ,是腐败现象的集中体现。本文对职务犯罪的预防 ,从政治思想、组织体制和民主监督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意见 Duty crime is a derelictio
经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始人始终关注的历史话题。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经济发展思想,主要包括:经济发展具有历史过程性,经济应按比例发展,经济发展应
铁路运输的时间性很强,只有严格的按时运行才能保证运输的安全和畅通,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确保按时安全运行的计时器——钟表,是铁路系统不可缺少的必备工具之一。20世纪50年
【摘要】低渗透储层由于渗透率比较低,往往通过水力压裂提高单井产能,因此,压裂井产能的评价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尤为重要。基于低速非线性渗流新模型,建立了低渗透无限导流能力和有限导流能力垂直裂缝井产能公式,并与基于达西模型和拟启动压力梯度模型的裂缝井产能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为便于工程应用,用等效直井产能公式表示有限导流能力裂缝的产能,并对影响其产能的参数进行了分析,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 要: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学生教育方面也也有所涉猎,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我们教师应当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研究出一种合适的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合理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在发挥课堂效率和质量方面也存在很多积极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应当从实际出发,有效的将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相辅相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是现代西方具有相当权威性的一部经济学辞典.该《大辞典》中除了有专门的介绍恩格斯及其经济思想的“恩 格斯”词条外,还在“性别”(G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