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学习引入小学写作课堂,这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习作训练模式变革的一种有益尝试。因其明显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不但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问题,还极大地发散了思维,启迪了灵感,让“怎么写”也迎刃而解。
一、创意设计,思维用得着
(一)为你点赞,让感动“摸得着”。
每一年的“感动中国”感动着亿万中国人,除了那些平凡英雄的感人故事,颁奖词也成了这个活动带给观众的期待之一。何不将人物颁奖词带入课堂,赞颂一下我们班里的先进人物呢?
于是,笔者在班级里开展了“我为你点赞”的活动,让学生找一找我们班级里的“感动人物”。有人说,冯贝宁人高马大,一直默默更换教室后面的水桶,让同学们在炎炎夏日能喝上清凉的水;有人说,钟月、蔡晟宇两个劳动委员是班里最辛苦的班干部,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干净整洁的教室;还有的人说叶子洋是“中国好同桌”,同桌吴思晗扭伤了脚,是他扶着吴思晗上下楼梯,整整坚持了一个
月……多好的人物素材啊,写成颁奖词,为这些默默奉献的同学点个赞。
三四年级人物描写类型的习作不计其数,“我最熟悉的人”“我的×××”“我要向你学习”……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写得却千篇一律,毫无真情实感。而小小的颁奖词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创作思维不再局限于那些陈旧的题材和老套的语言,在深切体会身边的人和事的同时,将感动汇入文字之中,文字的力量不言而喻。
(二)请你支招,让建议“解难题”。
李斌老师执教过一节主题为“请你支招”的习作课,其实就是一节很有
代表性的建议方案类的项目式习作课。
【板块一】收集问题
学生的困惑真是五花八门:有的十分讨厌自己的同桌,无法和他相处;有的正在为背单词这件事感到困扰;有的则想知道让自己增肥的秘诀……这些形形色色的问题为学生的习作拓宽了思路。
【板块二】分析问题
支招不能着急,首先得对别人的问题作出分析,只有抓到了问题的关键,才能支出有用的“招”。所以第二步,李老师没有急于让学生提交方案,而是拿出几个典型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比如“增肥”这一说法不确切,肥胖一定不是好事,其实那位同学只是嫌自己太瘦弱了,想让自己变得强壮,所以如果你的建议是“大吃特吃”那一定会害了他,均衡营养,加强锻炼,有个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达成他的愿望。
这一切的引导表面上只是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但却是对学生的语言精确性和思维全面性的训练。
【板块三】解决问题
条理清晰的建议才会让人更容易接纳,所以给出的建议不能东一句西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有位同学的爸爸是个开店的生意人,最近生意冷清,于是他提出了这个问题,想要寻求建议。另一个同学给他的建议这样写道:
如果你的店面冷冷清清,无人问津,看到这篇文章,那你就撞大运了,我可是一个营销高手哦!
妙招一:吆喝。在农村经常能听到“磨剪子咯”“卖菜刀哦”等吆喝声,不一会儿小摊旁就围满了顾客。所以做生意一定要大大方方地喊出来,有趣的吆喝声一定会为你吸引到许多顾客。
妙招二:甩价大促销。吃小亏占大便宜,这话在做生意上同样管用。多做特价商品,让顾客习惯到你店里消费,后面的事儿不就容易多了嘛!
看了上面的妙招,你肯定心动了吧!希望你生意火爆,财源滚滚哦!
语言的灵动在这样的方案任务中得以展现,学生的写作兴趣得以激发,因写作带来的成就感让学生爱上写作。
二、图文结合,思维看得见
(一)新闻e时代,传播无障碍。
网络数字化的飞速发展,让信息传播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信息的获取渠道不再依赖于长篇的文字报道,微博、微信这些载体让新闻的传播变得更快捷、实效。
于是笔者将写作课堂化身为“微
博校园”栏目的幕后工作室,搜寻拍摄校园中特别的瞬间,编辑文字,图文结合,团队合作,采编播一体,学生真正感受到写作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二)观察放大镜,真实百分百。
在指导写作观察日记时,笔者并没有急于教授学生日记的语言内容,而是引导学生制作观察表格,用足够的时间去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例如一位同学想要观察蚕宝宝的蜕变过程,在笔者的指导下他制作了表格(见表1),每隔4~5天记录一次,一个月后,这些表格便将自认为的“精彩时刻”截取出来,就像运用了放大镜一样,放大了细节,也让思维具象化,组织成为一篇真实优秀的习作便来得很容易。
(三)微信聊聊看,互动零距离。
微电影《更好的世界》曾经带给无数人对于教育的反思。我们应该给学生怎样的教育,让他们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笔者将这部电影分段截取,分批放到微信讨论群中。每一次上传都能引发学生热烈的讨论。
例如电影中修车工上前就给安东一巴掌时,安东很平静,并没有做出反击。
在这样的讨论交流中,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花样展示,语言显魅力
(一)微剧场,合作编演,凸显团体力量。
将故事带入课堂,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剧目表演。教师只给一个故事的引子,情节走向、台词编写、表演编排都由学生合作完成。
笔者给学生设定的是《西游记》中的一幕,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饥渴难忍,这时出现了一片西瓜地,一个个又大又圆熟透了的西瓜展现在眼前……
有个小组的剧本台词是这样写的:
唐僧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哈哈,太好啦!渴死俺老猪啦!总算能有解渴的东西吃啦!”猪八戒摸着肚子,口水直流。
“这荒郊野外的,哪儿来的西瓜?待俺老孙看看再说。”孙悟空急忙拦住八戒,警惕地说道。 沙和尚不紧不慢地说:“还是听大师兄的吧!”……
表演结束后,学生可以按照情节发展完成一段故事新编,也可以记录这一堂特殊有趣的表演课。在这一个项目的组织实施中,有的负责编剧,有的负责台词,有的负责表演,有的负责舞台指导,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都从中得到了语言的提升和思维的锻炼。
(二)辩论赛,思维碰撞,闪耀智慧光芒。
辩论赛并不仅仅是在台上即兴随意发挥。要想在辩论场上表现出色,前期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
赛前笔者给孩子们看了两段网络上热传的视频《丫妈妈教小丫》和《鸭妈妈教小鸭》。
学生抽签决定正反两方,并在赛前两天展开小组讨论,汇集组内所有人的想法,有顺序地罗列论据,并对每条论据作了简要叙述。
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份赛前论据整理单:
论点:鸭妈妈的教育才是好的
教育。
论据1:鸭妈妈有耐心,会等待。没有谁一生下来就会做所有的事情,每学一件事情都需要经验的积累。鸭妈妈的等待给了小鸭子充足的时间去尝试。
论据2:反观丫妈妈,她的催促批评只会使小丫在学习时产生恐惧,越骂越怕,越学不好。
论据3:小鸭子不依靠任何人,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最后成功跳上台阶,一定会有满满的成就感,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它会更有动力,更有积极性。
……
虽然小学中段还没有要求学生写议论文,但学生在思考中辩论,在思辨中提升,他们汇集多方的想法罗列一条条论据,这不是刻意地拔高难度,而是在有趣的项目活动中达到“润物无声”。
(三)推荐卡,互相欣赏,凝聚赞许目光。
很多学生都觉得写人最难写,常常锁定了目标却苦于找不出代表性的事例去体现人物的特点。于是笔者转变视角,开展了一次班级明星推荐会。推荐会上每个人都要推选出自己心中的班级明星,推选的方式很特别,需要制作一张推荐名片,让别人清晰地看到自己所推荐的人,以及推荐理由。既然是明星,就需要“包装”,其中包括称呼的包装,一本正经地指名道姓显然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于是一个个鲜活有趣的名号应运而生:“书痴陈”“小刘翔”“张大厨”……
有了响亮的名号,就自然少不了丰富的事例去证明他的名不虚传。一位同学做出了这样一张推荐名片:
完整的一张推荐名片却依旧少了让人印象深刻的亮点。于是笔者对这位同学说:“既然是镜头,就得拍下特写,这样才能显出她的与众不同。如果你是摄影师,你会给这位卫生部长怎样的特写镜头?”“当然是当所有人都离开教室时,她认真仔细地检查每一个角落,做好扫尾工作的镜头啦!”“好!那你就把这个特写写进去!”于是第二次他交上来的推荐名片是这样的:
一张张名片制作完毕,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就自然地显现出来。抓住人物的细节进行描写,不用多说,学生早就在一个个慢镜头和特写镜头中得到体会。
一、创意设计,思维用得着
(一)为你点赞,让感动“摸得着”。
每一年的“感动中国”感动着亿万中国人,除了那些平凡英雄的感人故事,颁奖词也成了这个活动带给观众的期待之一。何不将人物颁奖词带入课堂,赞颂一下我们班里的先进人物呢?
于是,笔者在班级里开展了“我为你点赞”的活动,让学生找一找我们班级里的“感动人物”。有人说,冯贝宁人高马大,一直默默更换教室后面的水桶,让同学们在炎炎夏日能喝上清凉的水;有人说,钟月、蔡晟宇两个劳动委员是班里最辛苦的班干部,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干净整洁的教室;还有的人说叶子洋是“中国好同桌”,同桌吴思晗扭伤了脚,是他扶着吴思晗上下楼梯,整整坚持了一个
月……多好的人物素材啊,写成颁奖词,为这些默默奉献的同学点个赞。
三四年级人物描写类型的习作不计其数,“我最熟悉的人”“我的×××”“我要向你学习”……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写得却千篇一律,毫无真情实感。而小小的颁奖词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创作思维不再局限于那些陈旧的题材和老套的语言,在深切体会身边的人和事的同时,将感动汇入文字之中,文字的力量不言而喻。
(二)请你支招,让建议“解难题”。
李斌老师执教过一节主题为“请你支招”的习作课,其实就是一节很有
代表性的建议方案类的项目式习作课。
【板块一】收集问题
学生的困惑真是五花八门:有的十分讨厌自己的同桌,无法和他相处;有的正在为背单词这件事感到困扰;有的则想知道让自己增肥的秘诀……这些形形色色的问题为学生的习作拓宽了思路。
【板块二】分析问题
支招不能着急,首先得对别人的问题作出分析,只有抓到了问题的关键,才能支出有用的“招”。所以第二步,李老师没有急于让学生提交方案,而是拿出几个典型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比如“增肥”这一说法不确切,肥胖一定不是好事,其实那位同学只是嫌自己太瘦弱了,想让自己变得强壮,所以如果你的建议是“大吃特吃”那一定会害了他,均衡营养,加强锻炼,有个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达成他的愿望。
这一切的引导表面上只是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但却是对学生的语言精确性和思维全面性的训练。
【板块三】解决问题
条理清晰的建议才会让人更容易接纳,所以给出的建议不能东一句西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有位同学的爸爸是个开店的生意人,最近生意冷清,于是他提出了这个问题,想要寻求建议。另一个同学给他的建议这样写道:
如果你的店面冷冷清清,无人问津,看到这篇文章,那你就撞大运了,我可是一个营销高手哦!
妙招一:吆喝。在农村经常能听到“磨剪子咯”“卖菜刀哦”等吆喝声,不一会儿小摊旁就围满了顾客。所以做生意一定要大大方方地喊出来,有趣的吆喝声一定会为你吸引到许多顾客。
妙招二:甩价大促销。吃小亏占大便宜,这话在做生意上同样管用。多做特价商品,让顾客习惯到你店里消费,后面的事儿不就容易多了嘛!
看了上面的妙招,你肯定心动了吧!希望你生意火爆,财源滚滚哦!
语言的灵动在这样的方案任务中得以展现,学生的写作兴趣得以激发,因写作带来的成就感让学生爱上写作。
二、图文结合,思维看得见
(一)新闻e时代,传播无障碍。
网络数字化的飞速发展,让信息传播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信息的获取渠道不再依赖于长篇的文字报道,微博、微信这些载体让新闻的传播变得更快捷、实效。
于是笔者将写作课堂化身为“微
博校园”栏目的幕后工作室,搜寻拍摄校园中特别的瞬间,编辑文字,图文结合,团队合作,采编播一体,学生真正感受到写作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二)观察放大镜,真实百分百。
在指导写作观察日记时,笔者并没有急于教授学生日记的语言内容,而是引导学生制作观察表格,用足够的时间去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例如一位同学想要观察蚕宝宝的蜕变过程,在笔者的指导下他制作了表格(见表1),每隔4~5天记录一次,一个月后,这些表格便将自认为的“精彩时刻”截取出来,就像运用了放大镜一样,放大了细节,也让思维具象化,组织成为一篇真实优秀的习作便来得很容易。
(三)微信聊聊看,互动零距离。
微电影《更好的世界》曾经带给无数人对于教育的反思。我们应该给学生怎样的教育,让他们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笔者将这部电影分段截取,分批放到微信讨论群中。每一次上传都能引发学生热烈的讨论。
例如电影中修车工上前就给安东一巴掌时,安东很平静,并没有做出反击。
在这样的讨论交流中,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花样展示,语言显魅力
(一)微剧场,合作编演,凸显团体力量。
将故事带入课堂,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剧目表演。教师只给一个故事的引子,情节走向、台词编写、表演编排都由学生合作完成。
笔者给学生设定的是《西游记》中的一幕,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饥渴难忍,这时出现了一片西瓜地,一个个又大又圆熟透了的西瓜展现在眼前……
有个小组的剧本台词是这样写的:
唐僧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哈哈,太好啦!渴死俺老猪啦!总算能有解渴的东西吃啦!”猪八戒摸着肚子,口水直流。
“这荒郊野外的,哪儿来的西瓜?待俺老孙看看再说。”孙悟空急忙拦住八戒,警惕地说道。 沙和尚不紧不慢地说:“还是听大师兄的吧!”……
表演结束后,学生可以按照情节发展完成一段故事新编,也可以记录这一堂特殊有趣的表演课。在这一个项目的组织实施中,有的负责编剧,有的负责台词,有的负责表演,有的负责舞台指导,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都从中得到了语言的提升和思维的锻炼。
(二)辩论赛,思维碰撞,闪耀智慧光芒。
辩论赛并不仅仅是在台上即兴随意发挥。要想在辩论场上表现出色,前期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
赛前笔者给孩子们看了两段网络上热传的视频《丫妈妈教小丫》和《鸭妈妈教小鸭》。
学生抽签决定正反两方,并在赛前两天展开小组讨论,汇集组内所有人的想法,有顺序地罗列论据,并对每条论据作了简要叙述。
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份赛前论据整理单:
论点:鸭妈妈的教育才是好的
教育。
论据1:鸭妈妈有耐心,会等待。没有谁一生下来就会做所有的事情,每学一件事情都需要经验的积累。鸭妈妈的等待给了小鸭子充足的时间去尝试。
论据2:反观丫妈妈,她的催促批评只会使小丫在学习时产生恐惧,越骂越怕,越学不好。
论据3:小鸭子不依靠任何人,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最后成功跳上台阶,一定会有满满的成就感,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它会更有动力,更有积极性。
……
虽然小学中段还没有要求学生写议论文,但学生在思考中辩论,在思辨中提升,他们汇集多方的想法罗列一条条论据,这不是刻意地拔高难度,而是在有趣的项目活动中达到“润物无声”。
(三)推荐卡,互相欣赏,凝聚赞许目光。
很多学生都觉得写人最难写,常常锁定了目标却苦于找不出代表性的事例去体现人物的特点。于是笔者转变视角,开展了一次班级明星推荐会。推荐会上每个人都要推选出自己心中的班级明星,推选的方式很特别,需要制作一张推荐名片,让别人清晰地看到自己所推荐的人,以及推荐理由。既然是明星,就需要“包装”,其中包括称呼的包装,一本正经地指名道姓显然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于是一个个鲜活有趣的名号应运而生:“书痴陈”“小刘翔”“张大厨”……
有了响亮的名号,就自然少不了丰富的事例去证明他的名不虚传。一位同学做出了这样一张推荐名片:
完整的一张推荐名片却依旧少了让人印象深刻的亮点。于是笔者对这位同学说:“既然是镜头,就得拍下特写,这样才能显出她的与众不同。如果你是摄影师,你会给这位卫生部长怎样的特写镜头?”“当然是当所有人都离开教室时,她认真仔细地检查每一个角落,做好扫尾工作的镜头啦!”“好!那你就把这个特写写进去!”于是第二次他交上来的推荐名片是这样的:
一张张名片制作完毕,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就自然地显现出来。抓住人物的细节进行描写,不用多说,学生早就在一个个慢镜头和特写镜头中得到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