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产业融合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旅游新业态是旅游产业融合进程中的必然结果。政府的宏观政策、城市的快速发展、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经济的转型发展以及本土资源优势为东莞旅游新业态的发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关键词】产业融合;东莞;旅游新业态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044-01
长期以来,东莞旅游发展层次都比较低。文化与旅游融合不够、互动性不足。东莞自古享有岭南古邑的美誉,大量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有待挖掘开发和有效整合。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天然蕴含着相互融合的特性,都具有第三产业的某些共性。因此,东莞可以很好地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商务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延展旅游产业链条,构建现代产业融合背景下旅游业态新格局,实现东莞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政府宏观政策的实施为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创造了契机
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态的发展,立足东莞实际,着眼未来发展趋势,先后通过了《东莞市旅游城市发展规划(2015—2020)》《东莞市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分析》《东莞市重点旅游项目分析及招商指引》“1+2”研究成果,以及《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加快东莞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其中,《东莞市旅游城市发展规划(2015—2020)》中重点提出围绕打造商务休闲旅游城市的目标,构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示范地、中国近代史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地、中国一流的工业旅游目的地四大功能。这样的目标定位必将为东莞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二、城市的快速发展为旅游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坚持以外向带动起步,以制造产业立市,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发展成为新兴的国际制造业名城,被称为广东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精彩缩影。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最具成长性创新型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多项荣誉。
从城市发展趋势看,东莞未来新一轮的城市升级和城市格局大调整必将为旅游业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按照《东莞市旅游城市发展规划(2015—2020)》规划,将打造“一心四区三带六枢纽”的空间布局。具体为,一个旅游中心:东莞城市休闲中心;四个旅游特色区:森林生态度假区、水乡风情休闲区、滨海历史文化游憩区、古村落文化体验区;三条旅游经济带:东江水岸文化旅游经济带、百里山景生态旅游经济带、狮子洋畔滨海旅游经济带;六个旅游集散枢纽:石龙东莞火车站、常平东莞火车东站、虎门东莞高铁站、城区综合枢纽站、水乡新城枢纽站、樟木头火车站。
三、游客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为旅游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
从世界范围和发展趋势看,21世纪人类迈入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旅游产业随着消费者的价值取向、旅游行为、旅游需求和消费层次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更注重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特别是文化消费的重视。这对东莞旅游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袁宝成市长在《东莞市旅游城市发展规划(2015—2020)》会议上做出重要指示:东莞制造业是基础,旅游业也是发展的一个重点,要细化工作措施,打好“古迹旅游、会展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水乡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体育旅游和健康旅游”十大旅游品牌。目前,东莞因地制宜,优化整合旅游资源和路线,着力打造商务会展、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三大精品旅游线路,将旅游与民俗、商务、教育、节会赛事等文化元素和产业融合,建成了一批兼具岭南文化、民俗风情、生态风光、工业旅游的复合型旅游景区。
四、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为旅游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改革开放初期,东莞凭借香港的投资和转口贸易的优势,利用优越的地理资源、廉价的劳动力、相对开放的投资优惠政策等比较优势,主要从事“三来一补”的出口加工工业,不斷扩大本地制造业集聚规模,促进了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也催生了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当前东莞的旅游产业集群已初见端倪。2014年东莞生产总值(GDP) 5881.18亿元,比上年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3162.44亿元,增长6.3%。三大产业比例为0.3:45.9:53.8。随着旅游产业作用的凸显,东莞市政府逐渐开始有意识地打造一批知名文化旅游企业,使相关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产业集聚,在“创意设计”“主题公园”“旅游服务业”等专业方向,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
五、本土资源优势为旅游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了外在动力
加强区域联合协作,推进东莞文化旅游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跨景区的合作是题中之义。就国内发展而言,未来区域竞争将逐步替代城市竞争成为主导潮流。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为东莞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首先,区位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东莞地处粤、港、澳金三角的优越地理位置,又是深广惠高速公路、广深铁路的中间点。《珠三角规划纲要》提出,“以深圳市为核心,以东莞、惠州市为节点的珠江口东岸地区,要优化人口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促进要素集聚和集约化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面向世界大力推进国际化,面向全国以服务创造发展的新空间,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足以看出东莞产业未来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其次,产业布局集中、具有一定跨度。以东莞的酒店为例,东莞的星级酒店打破商务型酒店以城市中心区为主的分布特点,建立起一个与东莞当地经济格局相吻合的较为特殊的新型格局。95家星级酒店,除13家位于市区内,其余则分散于28个镇。再者,商务、会展、休闲度假旅游为主。东莞分布着16000多家三资企业、30万多家民营企业,其社会经济形态为东莞发展商务旅游提供了可发挥的巨大空间,一年一度的东莞电博会、虎门服装交易会、厚街名家具展等多个展会吸引大量前来考察参观与参展的客商。这种会展、商务旅游、酒店经营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局面不仅推动了东莞经济的良好发展,也为东莞的旅游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朱运海.基于“东莞现象”的东莞旅游业发展机理及产业集群培育研究[J].经济与旅游,2009(08).
[2]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DB/OL].人民网,2009-01-08.
[3]黎碧茵.产业园发展及其旅游业发展关系研究——以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为例[J].知识经济,2009(9).
[4]东莞市旅游城市发展规划(2015—2020)[DB/OL].东莞旅游网, 2015-3-25.
【关键词】产业融合;东莞;旅游新业态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044-01
长期以来,东莞旅游发展层次都比较低。文化与旅游融合不够、互动性不足。东莞自古享有岭南古邑的美誉,大量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有待挖掘开发和有效整合。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天然蕴含着相互融合的特性,都具有第三产业的某些共性。因此,东莞可以很好地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商务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延展旅游产业链条,构建现代产业融合背景下旅游业态新格局,实现东莞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政府宏观政策的实施为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创造了契机
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态的发展,立足东莞实际,着眼未来发展趋势,先后通过了《东莞市旅游城市发展规划(2015—2020)》《东莞市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分析》《东莞市重点旅游项目分析及招商指引》“1+2”研究成果,以及《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加快东莞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其中,《东莞市旅游城市发展规划(2015—2020)》中重点提出围绕打造商务休闲旅游城市的目标,构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示范地、中国近代史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地、中国一流的工业旅游目的地四大功能。这样的目标定位必将为东莞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二、城市的快速发展为旅游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坚持以外向带动起步,以制造产业立市,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发展成为新兴的国际制造业名城,被称为广东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精彩缩影。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最具成长性创新型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多项荣誉。
从城市发展趋势看,东莞未来新一轮的城市升级和城市格局大调整必将为旅游业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按照《东莞市旅游城市发展规划(2015—2020)》规划,将打造“一心四区三带六枢纽”的空间布局。具体为,一个旅游中心:东莞城市休闲中心;四个旅游特色区:森林生态度假区、水乡风情休闲区、滨海历史文化游憩区、古村落文化体验区;三条旅游经济带:东江水岸文化旅游经济带、百里山景生态旅游经济带、狮子洋畔滨海旅游经济带;六个旅游集散枢纽:石龙东莞火车站、常平东莞火车东站、虎门东莞高铁站、城区综合枢纽站、水乡新城枢纽站、樟木头火车站。
三、游客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为旅游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
从世界范围和发展趋势看,21世纪人类迈入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旅游产业随着消费者的价值取向、旅游行为、旅游需求和消费层次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更注重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特别是文化消费的重视。这对东莞旅游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袁宝成市长在《东莞市旅游城市发展规划(2015—2020)》会议上做出重要指示:东莞制造业是基础,旅游业也是发展的一个重点,要细化工作措施,打好“古迹旅游、会展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水乡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体育旅游和健康旅游”十大旅游品牌。目前,东莞因地制宜,优化整合旅游资源和路线,着力打造商务会展、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三大精品旅游线路,将旅游与民俗、商务、教育、节会赛事等文化元素和产业融合,建成了一批兼具岭南文化、民俗风情、生态风光、工业旅游的复合型旅游景区。
四、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为旅游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改革开放初期,东莞凭借香港的投资和转口贸易的优势,利用优越的地理资源、廉价的劳动力、相对开放的投资优惠政策等比较优势,主要从事“三来一补”的出口加工工业,不斷扩大本地制造业集聚规模,促进了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也催生了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当前东莞的旅游产业集群已初见端倪。2014年东莞生产总值(GDP) 5881.18亿元,比上年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3162.44亿元,增长6.3%。三大产业比例为0.3:45.9:53.8。随着旅游产业作用的凸显,东莞市政府逐渐开始有意识地打造一批知名文化旅游企业,使相关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产业集聚,在“创意设计”“主题公园”“旅游服务业”等专业方向,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
五、本土资源优势为旅游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了外在动力
加强区域联合协作,推进东莞文化旅游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跨景区的合作是题中之义。就国内发展而言,未来区域竞争将逐步替代城市竞争成为主导潮流。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为东莞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首先,区位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东莞地处粤、港、澳金三角的优越地理位置,又是深广惠高速公路、广深铁路的中间点。《珠三角规划纲要》提出,“以深圳市为核心,以东莞、惠州市为节点的珠江口东岸地区,要优化人口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促进要素集聚和集约化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面向世界大力推进国际化,面向全国以服务创造发展的新空间,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足以看出东莞产业未来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其次,产业布局集中、具有一定跨度。以东莞的酒店为例,东莞的星级酒店打破商务型酒店以城市中心区为主的分布特点,建立起一个与东莞当地经济格局相吻合的较为特殊的新型格局。95家星级酒店,除13家位于市区内,其余则分散于28个镇。再者,商务、会展、休闲度假旅游为主。东莞分布着16000多家三资企业、30万多家民营企业,其社会经济形态为东莞发展商务旅游提供了可发挥的巨大空间,一年一度的东莞电博会、虎门服装交易会、厚街名家具展等多个展会吸引大量前来考察参观与参展的客商。这种会展、商务旅游、酒店经营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局面不仅推动了东莞经济的良好发展,也为东莞的旅游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朱运海.基于“东莞现象”的东莞旅游业发展机理及产业集群培育研究[J].经济与旅游,2009(08).
[2]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DB/OL].人民网,2009-01-08.
[3]黎碧茵.产业园发展及其旅游业发展关系研究——以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为例[J].知识经济,2009(9).
[4]东莞市旅游城市发展规划(2015—2020)[DB/OL].东莞旅游网, 201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