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埃格斯顿:孟菲斯

来源 :摄影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作品是无声音的影像,不会讲话,而创作者又离我们非常的遥远,所以我们在欣赏一个摄影作品的时候,只能是用自己的想法去解读.那么我想就这张经典作品,采访一些人,看看他们是如何解读的。
  编辑:杜小铁 鸣谢:苏富比拍卖行
  本期摄影名作
  《孟菲斯》
  摄影师:[美]威廉·埃格斯顿(William Eggleston)
  图片出处:苏富比拍卖行
  如果我们谈到威廉·埃格斯顿(William Eggleston),势必会联想到另一个词汇,那就是彩色。1976年,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威廉·埃格斯顿彩色摄影展”,这一展览让埃格斯顿获得了现代彩色摄影之父的称谓,奠定了他在摄影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观察这张名为《孟菲斯》的作品,充斥我们全部眼球的是红色色彩,构图随意,好像只是饭后的冷眼一撇。但如果你足够了解埃格斯顿,你也许就会明白这张作品的意义。埃格斯顿对一个拍摄对象只按一次快门,他拒绝那种对着一个对象连续按快门最后花大量时间不停对比细微差别试图选出最好的做法。这张《孟菲斯》向我们展示了既普通又非常特殊的物体,然后通过刺眼的色彩感染它们的周围环境,从而增强了围绕它们的张力。他被普通物体的想象力所吸引。他希望我们冲洗一下眼睛,直到我们无偏见地看到每天看似平淡无奇的精致凄美。
  好像拍立得滤镜一样
  互联网新闻编辑刘开勒整个照片像是被涂满了草莓酱和奶油,有种拍立得复古滤镜质感。虽然是简单的餐桌摆盘,甚至有些凌乱,但是,当你仔细看以后还能发现,摄影师是故意安排红色来进行排列的,红盘子、红色包装纸、红色的杯底的花、红色的铁钳。
  像随手一拍
  酒店经理陈辰cici
  我不知道摄影作品的意义是否会跟随时间变化有特殊的定义,但如果只是让我评价这张照片,我只是觉得它不够清晰,有种朦胧感,另外,像是我们随手一拍的照片。
  生活本就是纪实
  摄影系学生 徐可可
  彩色摄影之父的这张照片,我们要立足于那个年代来看。首先,彩色摄影的诞生就是一种勇气,毕竟那个年代还是以黑白照片为主潮流。另外,这张照片确实没有过多的构图可以讲,但难能可贵的就是,它很好地表现出了那个年代的生活,那一个时刻。
  过多穿帮画面
  酒吧老板 菠菜
  这张照片的正中心是一块红色斑点的塑料纸,紧盯着它,让我感到十分的不适,我怀疑是密集恐惧症。我更喜欢方正的照片,我感觉上边和下边的部分应该被裁切,盘子也应该整整齐齐放在中间。现在看就是有非常多穿帮的部分。
  这个世界本身就存在于色彩中
  约翰·萨考夫斯基
  前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摄影部主任
  色彩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争议,不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仿佛这个世界本身就存在于色彩中,蓝色与天空就是一回事。他们均将色彩視为与之共存、并用来描写世界的媒介。这些摄影图片不仅仅是彩色图片而已,也不仅仅是有关形状、纹理、物体、符号或者事件的图片,而是关于经验的图片,如同他们已井然有序,清晰明了地存在于相机所展示的结构之中。
  温柔的早餐
  海外留学生IAM—JINGYI
  我不能从技术上去说出这张照片多么好,但是我可以表达我的感受。吃过的餐盘看似狼藉,铁钳像是吃饭的人正在着急去干活。但是照片给人感觉很殷实。也许努力工作才有美好的、可以享受的食物。阳光稀稀疏疏洒在桌面上,这是一顿温柔的早餐。
  威廉·埃格斯顿画册推荐
  《5×7》
  语言:英语
  出版社:Twin Palms
  Ancient and Modern
  语言:英语
  出版社:Random House
  Wimam Eggleston,27/4
  语言:英语
  出版社:Twin palms
其他文献
教育创新往往与互联网、大数据、慕课等令人炫目的新技术、新工具相连,但它们客观上成为创新的一种阻碍。  有一场关于大数据是否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的讨论,约60%多的意见认可大数据对教育改善的促进作用。其中,赞同者认为,通过大数据可以更为精确地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例如,两个考分同为90分的学生,他们学习的障碍和演算的路径是并不相同的。相应的,反对者担心,对数据和技术的依赖会降低对人
在你开始调整相机的曝光、对焦,进行拍照之前,最重要的是选择恰当的图片格式。除了会影响最终的图像质量,不同的图片格式还会影响同一张储存卡能够存储的图片数量以及相机和储存卡清空内存的速度。  单反和无反相机通常有两种图片质量选项:JPEG以及RAW。JPEG是在数码摄影时代中被发明的图片格式,也是目前大多数图片的通用格式。除了能被大多数图片软件解码查看之外,JPEG的尺寸通常也不会很大,这在储存时也能
善于倾听是一种美德,慎于行动是一种态度。  ——题记  倾听是世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倾听可以让你的交际更广;倾听可以助你的能力更强;倾听可以让你活出精彩,但毫无戒备的听从,也许会降低你的判断能力,导致你失误以至于坠入挫折的深渊。故此我言:善于倾听,慎于行动。  倾听是一种美德,我们要善于倾听,学会倾听他人的心声;学会倾听他人的感慨;学会倾听他人的经验。我们会增添更多迎事而解的能力。即使经历挫折也不
元旦晚会上,我注意到一个场面,当年那些在课堂上叱咤风云的好教师、骨干教师,大都坐在一隅,静静地观赏,似乎有些寂寞,有些落寞。他们在学校时曾经是教学认真、细致入微的好教师,但由于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个人特长,在让他们享受生活或可以释放个人才艺时,却成了弱者。  这样的境况,与学校不无关系。我不由得思考一个问题:校方在鼓励教师专业发展、敬业奉献的时候,我们忘了保护、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那些似乎与学科教
迷茫自从标配给青春,就跃上神坛成了众多追随者的精神偶像。在大受追捧的同时,迷茫与生活里的消极情绪结伴而行,逐渐裹挟着整个世界,许多不合理的事也因为有它的庇护而在阳光下显得理直气壮:  毕业了,为什么不能自力更生在家啃老,迷茫!  工作了,为什么总是觉得糟糕频繁跳槽,迷茫!  恋爱了,为什么患得患失大多无疾而终,还是迷茫!  你确定这些你所经历的迷茫和窘境阻挡了你和这个世界的相爱,而不因为根植在你身
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历年的高考作文都对其进行了考查。2014年高考重庆卷“租房”、大纲卷“老工生病”,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女儿举报父亲”、天津卷“范儿”、浙江卷“文章与人品”、四川卷“老实和聪明”,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I“小羽的创新”、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等都体现了这一母题的内涵。道德修养是人的道德活动形式之一,是个人自觉地将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的内
序   火车在原野上不急不缓地行驶着。“砰、砰、砰……”轮子与铁轨相碰发出的沉闷而单调的声音提醒着我:回家了,过年了。   过年了。前年这个时候的我,正兴致勃勃地为制作大门上的春联而挥毫;去年这个时候的我,正拉着爸爸的手在超市里疯狂采购;今年这个时候的我,正坐在回家的火车上,却感觉不到一丝过年的喜悦。   春晚   贴对联,吃年夜饭,看春晚,是咱们家过年例行的三部曲。   在爷爷奶奶家吃
马尔克斯说的好:“凡是幸福无法治愈的,任何药物也无法治愈。”  痛苦是需要学习的。一个人生来世间,特别是远离了父母、亲人的呵护,自己独自面对整个世界的时候,必须学会迎接痛苦、医治痛苦、化解痛苦,让痛苦“钙化”,成为生命中坚强的一部分。  但是,你必须忍住泪水。  人生没有绝对的烦恼,也没有绝对的快乐。杨绛先生在她的《我们仨》中对此有精彩的描写:“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
枯燥无味的题目、堆积如山的试卷和钱塘江潮一般向我涌过来的压力,是我高中生活中無法摆脱的主旋律。我就像一只被坚韧的茧缚住的蝴蝶,用力地想挣开一切,却只是徒劳,收获的是精疲力竭后显得更为沉重的压力。  每天在学校,抬头就是那永远板着脸的黑板,回到家也要面对那堵苍白冷漠的墙。每次学倦了后,抬起头想发发呆,可那堵墙的苍白却只会让我联想到那同样苍白无力的现实,于是我只能低下头去完成那一张又一张的试卷。  又
程砚秋(1904年1月1日-1958年3月9日),满洲正黄旗人,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侬,1932年起更名砚秋。1927年和1931年曾两度被评选为“四大名旦”之一。  经梅兰芳与其原配夫人王明华介绍,程砚秋娶果素瑛为妻。生有三子一女,长子程永光,次子程永源,幼子程永江,女儿程慧贞。均未入梨园行。  本文为其子程永江撰写的回忆录《我的父亲程砚秋》节选。   01   初入梨园   在旗的管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