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误区一:世界观就是哲学
解析: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但是两者又存在区别:①含义不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形成不同: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③特点不同: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误区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解析: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②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只涉及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也就是这二者关系的第一个方面内容。如果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则是唯心主义。③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外延大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
误区三:意识是主观的
解析: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成既离不开人脑,又离不开被反映的客观存在。如果说人脑是生成意识的物质器官,那么,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就是意识反映的对象。人脑好比一个加工厂,客观存在就是生成意识的原材料,人只有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使客观存在进人人的大脑,并在人脑中经过加工制作,才会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它们的意识。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一切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并非客观存在本身,而是经过主观加工过的关于客观存在的形象、本质和关系等的认识,即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客观存在反映到人脑中,人脑必然要对其进行加工改造,使其以主观的形式存在,因而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体现了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误区四:意识就是人的认识
解析: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按其性质可区分为“知”、“情”、“意”三种形式。“知”即知识,指人类对世界的知识性和理性的追求,是对客体本身及其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情”即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评价;“意”即意志,指人类追求某一目的时的信心和毅力等,是服务于某种目的的执着追求和自我控制力。知、情、意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就是这三者的统一。②在日常意识中知、情、意往往是浑然一体的,在高级的意识形式中,才比较明晰地分化开来。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事物的能动反映。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无论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还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人们获得的都是关于特定事物的“知识”。③认识与意识中的“知”的内涵是一致的。意识与认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
误区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否就是“就事论事”
解析: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指“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二是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从含义可以看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的是用一种方法去解决所有问题的工作方法。②虽然“就事论事”也强调问题的具体性,但它用孤立的观点而非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这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有根本区别的。另外,它只“论事”而不论理,即不触及事物的本质。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则要分析由矛盾特殊性决定的事物的本质。③总之,前者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又主张透过现象看本质属于唯物辩证法观点;后者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且看问题只停留在现象上,属于形而上学观点:因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就事论事”有根本上的不同。
误区六:群众观点是否就是群众路线
解析:①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它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之上的。其基本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群众学习。②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另一方面,它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③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辩证的统一,坚持群眾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党的群众观点指的是对群众的看法,主要是认识层面的;而党的群众路线指的是把群众放在什么社会位置,主要是在实践层面应该怎么做。
解析: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但是两者又存在区别:①含义不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形成不同: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③特点不同: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误区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解析: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②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只涉及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也就是这二者关系的第一个方面内容。如果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则是唯心主义。③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外延大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
误区三:意识是主观的
解析: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成既离不开人脑,又离不开被反映的客观存在。如果说人脑是生成意识的物质器官,那么,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就是意识反映的对象。人脑好比一个加工厂,客观存在就是生成意识的原材料,人只有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使客观存在进人人的大脑,并在人脑中经过加工制作,才会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它们的意识。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一切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并非客观存在本身,而是经过主观加工过的关于客观存在的形象、本质和关系等的认识,即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客观存在反映到人脑中,人脑必然要对其进行加工改造,使其以主观的形式存在,因而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体现了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误区四:意识就是人的认识
解析: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按其性质可区分为“知”、“情”、“意”三种形式。“知”即知识,指人类对世界的知识性和理性的追求,是对客体本身及其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情”即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评价;“意”即意志,指人类追求某一目的时的信心和毅力等,是服务于某种目的的执着追求和自我控制力。知、情、意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就是这三者的统一。②在日常意识中知、情、意往往是浑然一体的,在高级的意识形式中,才比较明晰地分化开来。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事物的能动反映。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无论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还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人们获得的都是关于特定事物的“知识”。③认识与意识中的“知”的内涵是一致的。意识与认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
误区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否就是“就事论事”
解析: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指“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二是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从含义可以看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的是用一种方法去解决所有问题的工作方法。②虽然“就事论事”也强调问题的具体性,但它用孤立的观点而非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这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有根本区别的。另外,它只“论事”而不论理,即不触及事物的本质。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则要分析由矛盾特殊性决定的事物的本质。③总之,前者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又主张透过现象看本质属于唯物辩证法观点;后者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且看问题只停留在现象上,属于形而上学观点:因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就事论事”有根本上的不同。
误区六:群众观点是否就是群众路线
解析:①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它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之上的。其基本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群众学习。②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另一方面,它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③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辩证的统一,坚持群眾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党的群众观点指的是对群众的看法,主要是认识层面的;而党的群众路线指的是把群众放在什么社会位置,主要是在实践层面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