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一个早晨

来源 :创作·文字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un395924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到7点钟,我被窗外的安静吵醒了。这种静是由几只早起的鸟制造的,它们在窗玻璃边的枝上沙沙地跳来跳去,偶尔抛下几句滚珠一样圆润的轻鸣。在南昌我即使6点起来也听不到鸟叫,所以一般要赖到9点才起床。我一醒来,施工、刹车、卸货、收破烂的声就会纠缠成一团扑到耳廓里,给人一种混乱的沸腾感。现在这些背景音响突然消失了,我的耳朵有种失重的感觉,仿佛回到了很多年前的小学时代。一种美好的新奇感促使我坐在朋友的床上背了一首唐诗。
  然后我来到校门外,沿一条一尺多宽的泥径往田野深处走。四周是一块一块金黄的油菜和翠绿的植物,却几乎看不到什么人影。昨天下午刚来时,油菜花在阳光下黄得晃我的眼,此刻在淡蓝的晨光中却低调得似乎没有睡醒。它们呼出的氧气湿湿地滋润着我的肺,我想像着肺叶像吸饱了水分的新茶一样透明地舒展着,畅快得让口腔张开了好几分钟,同时也为自己不能多制造些二氧化碳给广大的作物们而略有些不安。
  好在拐过油菜地,我在一小块暗绿的麦地边碰上了另一个人。他是本地的一个青年农民,穿着一件很薄的毛衣,一边嘶啦嘶啦地吸着烟,一边不紧不慢地锄着垄间的杂草。每一锄下去,便有土壤和草汁的腥味散发出来。看来他起得很早,因为解放鞋的前半截沾满了露水和花粉。但我发现他似乎并不勤奋,一只鸟在身边起落都会牵走他的目光。我从他身边经过时,他的劳动因观望中断了好几次。我走远了一些,他甚至直起身拄着锄柄研究了一阵子我的背影,就像我观察他一样。他的散漫使这个早晨显得无比悠闲。
  田地的尽头是一座水库,走过一座用两条麻石搭起的桥,是一道通往一片树林的水坝。树林怀抱着些青灰的屋脊,有乳白的烟在瓦片上飘荡。坝的两侧布满了青草,抛物线一样的柳条上绽满了嫩绿的芽,个别的桃枝也爆出了隐约的红疙瘩。我站在桥边眺望如同野湖一样白白胖胖的那片水。这个早晨的第三个见证人出现了。
  他从坝上的柳丛中向我这个方向快步走来,梳分头,穿灰中山装,手里拎一只光秃秃的木头盒子,可能是一个有约在身的剃头匠。他目不斜视风一样经过我身侧,走了四五米,忽然想起了什么又调头回来了。他把木盒轻放到青虚虚的麻石上,小心地下到水边,蹲下,挽起袖子,然后用右手撩起水泼到左手上搓洗,重复四五遍后,又用同样的方式洗了脸,才甩甩手起身。他转移到离岸更远些的一地方,俯下身去含了一口水,再仰起头咯噜咯噜不停地漱口,最后将水喷成雾状还给了水库。
  他的举动迷住了我。他走后,我到他洗漱的地点考察了一下,发现水库不仅做了他的脸盆,还充当了一面不错的镜子,因为我低头清晰地看见了自己脸上的一颗痣。我弯下腰去摹仿那个乡村剃头匠时,还多了一个惊喜——几尾躲在草丛中的蝌蚪被我弄醒,摆动着尾巴墨滴一样泅入水的深处。这个细节是3月4日清晨最动人的结尾,它和前面的那些人物及植物一起,慢慢地,慢慢地让我记起了春天和早晨的真实面貌。
其他文献
我花了30多年的时间,一直没有搞清楚左和右的概念。当然不光是左和右的方向概念,而是左和右的世界观的态度概念。20世纪70年代的人应该都听说过这个使用率极高的词,80年代估计就听得少了。  我小时候总听,但听不懂。成年后,在公司里干活,经常会听到比我年长的人评价某人说,这个人“太左”。好像意思是说该人思想保守。当然真实含义绝非我理解的这个概念那样简单。在网络上也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方法,将某人和某人
期刊
小时候听父亲说,人的拳头有多大,心脏就有多大。我经常看看自己的拳头,心想,我的心脏才这么大。  那是不知道看钟点的时候,时间似乎过得总是很慢,每天除了玩,再就是傻吃傻睡,什么也不想,有一种猪的幸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往心里装,要那么大的心脏做什么呢?  终于长大了,再看看自己的拳头,虽然大了许多,但也不是大得足可以擂碎什么。  就是这么大个地方,有些东西无声无息地飘进去了,消失在看不见的什么地方,可
期刊
美食的美是个啥意思?有考证:美就是大羊。羔是小羊,羹就是小羊加大羊。说来说去,就是一只羊。所以脱离了羊谈美食多半是不充分的。羊肉可以用炖的方法对付,加一样十分奇怪的东西,橘子皮。  中专毕业后,我在北京服务学校任教。同宿舍烹调教研室的小汪借到法使馆做菜,我接手教一个月。那时我刚考了托福,左右无事,所以这课教得极流利,一个月下来,也便整理出一本美食小书。  这书不同于别书的地方在于它不讲菜谱,而是专
期刊
这一幕我曾在小说里描述过。  那时我还在上学,在汉口路附近租住了一间民房。我的邻居是一位老人,80多了吧,从前是个捡破烂的。是个怪人,另一些邻居告诉我说,他年轻时就离了婚,有一双儿女,大约关系没处好,也极少来看他。  他住这里很多年了。屋子里很脏,光线暗淡。仅有的家什除了木板床,就是几张桌椅,还有一个煤炭炉,大约锅碗瓢盆也总还是有的。虽是身体羸弱,他也坚持每天清晨起床,生炉子做饭。看得出来,他做这
期刊
10月份,表姐结婚。我回家去了一趟,和一个男性朋友一起,结果陡然发现被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当成了已婚妇女对待。我的本意好像只是叫他去帮忙,然而发觉局面渐有板上钉钉的趋势。后果就是回来之后他要求我去见他的家人。我妈每次打电话的语气俨然问候另一家庭,很伤心,这样就被踢出来了?  笑。也许有很多婚姻都是这样半真半假,为各方面相干的不相干的人催着撮拢着,糊里糊涂,也就成了。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结婚这事却总有
期刊
茶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品茶论道,于是有了中国茶文化。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  “茶道”一词,出自唐代,释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诗“孰知茶道全尔真,惟有丹丘得如此”与封演《封氏见闻记》的“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都率先提出“茶道”之说。这是中国唐人的一道发明,其后传至朝鲜、日本,而派生出“日本茶道”一系。  所谓“茶道”,就是品茶之道,即品茶的一种最高境界。其文化内涵,中国人
期刊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网上玩得时间长了,没有网虫几个不闹着搞见面聚会的。  网络的间隔感让大家在论坛、聊天室里拍砖掐架肆无忌惮,所以,网友见面一般称为“面掐”。问题是,大家一旦聚在一起,常常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网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因此,多人见面又被称为“腐败”,简称“FB”。  我欣赏那些具有实质性内容的聚会。各大网站的旅游论坛通常被称为“驴坛”,除了取“驴”与“旅”谐音之意外,还表达了爱旅游
期刊
修养,修养了一辈子,倒了八辈子霉。由于受家庭和老师封、资、修的毒害,讲究什么修养,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受气包。年轻的时候,有修养就与革命精神相违背,那是坏毛病、坏思想、坏习惯,与高呼“造反有理,革命无罪”口号,坚定地站在“卫东彪”司令部一边,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人相比,常常自惭形秽,总觉得自己立场不如人家的坚定,爱憎不如人家的分明。因而得不到信任,受不到提拔。现在年老了,又搞市场经济,和那些山吃海喝,
期刊
当小狗的父亲上吊时,小狗的母亲就在离他不到5米远的地方。她似乎听到了响声,但她并没有清醒地意识到有什么异样的事发生。实际上这个时候,她的精神可能正处于恍惚迷离之中。听我父亲说,小狗的母亲经常出现间歇性的精神失常,或者是老年痴呆。她常常不知自己身处何方。有时到地里做事,竟不知回家之路,在山野里四处乱转。有时看到村里的人也茫然不识。当她的男人上吊时,她竟不知道在离她很近的地方正在发生的死亡。  没有人
期刊
下班后去邮局给客户寄资料,有位女孩在柜台前问工作人员寄东西最小的箱子是哪种。工作人员随口问寄什么,女孩说:“围巾。”她的话不知触动了我的哪根神经,蓦然,一种久违的感觉,像是柠檬的味道,让我的目光锁定这位女孩。她大约十七、八岁吧,女孩正把一条手工织成的灰白花色的男式围巾叠好,小心翼翼地装进那个寄包裹用的箱子。我用心感悟着她的每一个动作以及她脸上的那份专注,那份深情……  上高二那年,我莫名其妙地喜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