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哲学“分析说明类”试题解法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t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2013年的全国高考10几套文综试题,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哲学试题都考查了“分析说明类”试题。其常见设问方式有: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解读材料、说明理解问题等等。
  例1 (2013 北京卷 39)中国梦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某班同学围绕“中国梦”畅谈学习体会。
  同学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根植于中国的社会现实。这一伟大梦想,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奋斗,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同学乙:经过百年奋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通过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富起来了。历史表明,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同学丙:我要刻苦学习,考上医科大学,将来当一名出色的医生,努力工作,救死扶伤造福人民,实现人生价值,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1)任选一位同学的发言,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分析 此题设问知识跨越宽泛,难度较大。分析同学甲的发言,要抓关键字词句。“根植于中国的社会现实” 体现了意识或社会意识的本质;“强大的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或者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若分析同学乙的观点,“经过百年奋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可用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富裕起来了”,可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社会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发展;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可用联系的观点说明。 若分析同学丙的发言,“刻苦学习”,可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救死扶伤,造福人民”,可体现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来分析。
  答案 示例:同学甲的发言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屈辱,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梦想和奋斗目标。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人们前仆后继,赢得了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家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结合学习体会,也可以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联系的观点、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等角度作答。)
  点拨 要运用材料分析法,即从“材料”到“观点”的过程,其具体方法有:1.认真阅读和分析材料是解答好试题的基础。对材料要字斟句酌、仔细分析,切实把握住材料的主旨。2.将材料主旨还原到课本知识中是解答好试题的关键。所谓还原,就是将材料与课本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忌张冠李戴。3.依据课本知识结合设问组织答案是解答好试题的要领。有时回答一个问题,可能会涉及到课本中不同章节的知识点,这就需要熟悉教材并有较强的概括能力。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全面、脉络清楚、层次分明,切忌简单抄书、知识堆砌。4.检查答案与设问是否吻合是解答好试题的重要环节。
  例2 (2013新课标全国II·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 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
  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分析 本题以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为背景材料,考查同学们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给定内容“对立统一”的观点,即矛盾的观点,带着观点分析材料。由于保护不当,导致文化遗产的破坏,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保护为主,限制游客数量,注意保护与利用相结合。
  答案 (1)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游客增多加大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的压力,若限制客流会影响利用的效益,但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是能够相互促进的。
  (2)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探索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的途径和办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合理利用中保护。
  点拨 要运用理论分析法,即从“观点”到“材料”的过程,也是典型的“演绎类”解题,解题方法是:1. 明确设问信息,准确调动设问所考查的知识体系。设问中要求运用的知识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微观知识,要求同学们对微观知识本身有深刻的理解,而且着力考查其演绎分析的能力;另一类是宏观、中观知识,要求同学们建构知识体系和结构,全面把握知识的要点。2. 以理论要点为线索,按图索骥,在材料中寻找与理论要点相对应的有效信息。3. 用材料中的具体信息“置换”理论要点中的抽象概念及关系,实现抽象到具体、一般到个别的转化。
  1. 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过程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2. 材料 目前国务院部门职责分工不尽合理,存在不少职责交叉、资源分散的问题,若长期得不到解决,会严重影响行政效率和政府权威。2013年3月1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方案指出,将现国家海洋局及其中国海监、公安部边防海警、农业部中国渔政、海关总署海上缉私警察的队伍和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由国土资源部管理。此次改革符合“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同时也是对海洋争端频发的一个回应。改革后,客观上有利于解决我国现行海上执法力量分散,重复检查、重复建设等问题,提高海洋执法力度和效率,加强海洋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更好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中“改革”的知识,分析国务院为什么要重组国家海洋局。
  1.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中客观需要的科学总结。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人民群众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的结果,中国共产党顺应民意提出了这一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体现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与时俱进。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党坚持立黨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国务院将现国家海洋局及相关部门的海上执法队伍和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国务院重组国家海洋局是调整上层建筑的体现,有利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必将推动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国务院重组国家海洋局,有利于提高海洋执法力度和效率,更好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实现海洋强国目标。
其他文献
高考文言文阅读客观题最后一题的考查点通常为“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其中,“分析”侧重对文句的理解,“概括”侧重对观点的提炼。这道题涵盖面广,往往要涉及整篇文章,是对文言文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因而错误率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洞悉该题的命题特点与解题思路十分必要。  一、追本溯源:考点解读  此类考题一般都是把人物、事件、观点等综合在一起设题。考查题型稳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要求从四个选项中
期刊
文言文编组题通常有两种命题方式:一种如湖北卷2012、2013年第10题,另一种如2011年湖北卷第11题,前者较为普遍。  一、命题陷阱通常有:对象错位、内涵含混、手法误导等。  二、答题的基本原则是:紧扣题干,吃透选项,理清二者间的逻辑关系;关照全文,反复比对,排除认定,双向保险。  三、答题的基本技法:  (一)紧扣题干中表明“谁(什么)”的信息,直接看选项的结构。是主谓结构的,看其陈述对象
期刊
墙是干什么的?墙是挡风的,挡尽天下所有的歪风邪气!  个人需要有一堵墙,一堵可以抵御诱惑、拒绝腐败之风侵蚀的墙。  文强落网了。文强,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司法局局长。他本该前途光明,仕途亨通。但他堕落了,他没能坚守心中那堵墙。心墙一旦有了缝隙,贪污受贿之风就会乘隙吹进。他先收小钱,再收大钱,最后房子、美女来者不拒。他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他忘记了自己使命,辜负了组织的重托,背弃了人民的信任,充当了
期刊
在近幾年的高考命题中,重点考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尤其是与社会实践的互动。侧重重要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对社会发展推动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其中,涉及到国情与中共理论创新的关系的题目是难点。本文精选例题,从国情与中共指导思想之间的关系入手,深入剖析,希望加深同学们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一、中共指导思想的创新彰显时代的变迁  例1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主要取决于( )  
期刊
一、准确记忆重要的时间点  例1 为了配合当届世博会“未来世界”的主题,1938年10月在纽约世界展览会工地上埋入了一个装有当代文明记录的容器“时间舱”,并在地面的石碑上注明:直到5000年后才能打开,里面可能有( )  A.电话机 B.电脑  C.原子弹残骸 D.披头士唱片  解析 本题考查同学们获取信息,调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6年电话机发明;1946年电脑发明;
期刊
例 对任意正整数[n],猜想[2n-1]与[(n+1)2]的大小关系.  同学们经过一番努力,得出正确的猜想:当[n≤6]时,[2n-1(n+1)2]. 笔者经过探究,得出如下两种证法.  证法1(导数法)  设[f(x)=2x-1-(x+1)2(x≥8)],  则[f(x)=2x-1ln2-2x-2].  设[g(x)=f(x)],则[g(x)=(ln2)22x-1-2].  [∵g(x)]为增
期刊
反证法虽然是在平面几何中出现的,但在其它内容中,如代数、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中都可应用.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命题可以用反证法来证呢?  1. 基本命题  此类命题由于已知条件及能够应用的定理、公式、法则较少,或由题设条件所能推得的结论很少,因而直接证明入手较难,此时应用反证法容易奏效.  例1 求证:两条直线如果有公共点,最多只有一个.  证明 假设它们有两个公共点[A,B],这两条直线分别是
期刊
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在高中哲学模块里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这三方面内容共同构成了本单元的基本知识目标。其中唯物论的相关知识点(物质,意识,规律,运动,主观能动性)又是高考选择题的高频考点。  一、世界的物质性  例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
期刊
高考对合情推理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利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去寻求新的结论. 而数列的内容丰富,应用广泛,其中的推理及其应用问题成为高考中的热点问题.  1. 数列推理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例1 如图,互不相同的点[A1,A2,…,An,…]和[B1,B2,…Bn,…]分别在角[O]的两条边上,所有[AnBn]相互平行,且所有梯形[AnBnBn+1An+1]的面积均相等.设[O
期刊
不等式的证明是数学证明题中的难点,其原因是证明无固定的程序可循,方法多样,技巧性强,笔者通过探索获得以下体会,供大家参考.  1. 比较法  (1)作差比较法  在比较两个实数[a]和[b]的大小时,可借助[a-b]的符号来判断.步骤一般为:作差——变形——判断(正号、负号、零).变形时常用的方法有:配方、通分、因式分解等.  例1 已知:[a>0],[b>0],求证:[a+b2≥ab].  证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