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1
摘 要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肩负着未来国家建设的重任,是中华民族的希望。然而,现在的学生体质普遍下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样发展下去,纵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再好,他们的未来、社会的未来也着实令人堪忧。尽管近年来各教育部门一再强调体育教学,学校也加大投入不断努力,但这样的情况始终没有好转。本文就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 体质下降 家庭 社会 学校
一、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眼睛近视比例节节攀升,肥胖率也迅速增加,而包括肺活量、速度等在内的身体素质测量指标普遍下降,教育部门和学校一起为改善这种情况做的努力,也没有达到很理想的效果。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呢?笔者认为可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一) 家庭因素
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孩子不好的生活习惯往往是拜家长所赐,况且当前大多数中国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更加直接、更加简单,孩子也更易受家长影响。年轻父母的一些坏习惯,诸如晚睡晚起、出门总是以车代步、长时间坐在电脑面前等,都深深影响着孩子,还有一些家长看重升学以及升学所需的学科知识而忽略了孩子的体育,或者注重孩子的营养补给却没在意孩子的日常锻炼,都造成了孩子生活习惯的不规律:缺乏睡眠导致孩子身高偏低,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孩子体重偏重或是偏轻,这些都是孩子体质下降的原因。
(二) 社会因素
在现代化科技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学生接触电脑、电视等多媒体产品的机会渐渐增多,这个新领域对孩子的吸引力远远大于课外活动对孩子的吸引力。不受节制地使用电脑或者电视,对正处于生长阶段的青少年的视力造成极大地伤害,也是近年来青少年近视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而且,长时间地坐在电脑或者电视前,不但减少了青少年用于锻炼的时间,不变的坐姿对孩子身体的生长也是不利的。
(三) 学校因素
尽管这几年,教育部门一再强调学校的教育重心要向素质教育转移,但是迫于升学压力,基本所有学校的教育模式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这也使得学生除了把学习课本知识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以外,别无他法。老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对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过分关注,倘若学生成绩略有下降,就会以“课外活动过多导致分心”等类似的理由,让学生把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拿来弥补文化课上的欠缺。除此之外,家长都对唯一的孩子寄予厚望,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人中龙凤,给孩子报了这样那样的补习班。孩子除了学校繁重的课业负担以外,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哪里还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呢?
二、对策
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健我们的体魄,也可以锻炼我们的毅力。为了改善目前中小学生体质普遍下降的情况,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有责任更有义务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对于运动的热爱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仅仅依靠体育课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在平时课间休息等时候也要督促学生进行适当的活动,这样不但可以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以便更高效地投入到接下去的学习中,还可以让他们身心愉悦,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再者,不少运动项目是需要团体合作的,如果同学们都参与进来,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利于同窗友谊的发展,还可以间接培养他们的情商,真可谓一举多得。接下来就让我们从上面分析所得的原因入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他们养成好的运动习惯。
(一) 转变家长、老师的观念
每个父母在孩子教育路上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父母的言传身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价值观、世界观的确立,所以,父母是否在孩子面前树立了好的榜样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孩子是否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要让家长认识到:教育出成绩优秀的孩子未必就是成功的父母,孩子的身心健康远比文化课成绩高低要重要的多。学校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可以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体育锻炼,一来强身健体,二来也对家庭幸福起着作用。而学校的老师也要明白,学生除了文化课以外,课外活动也是同等重要的,每天都该让学生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
(二)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学生天生热爱体育运动,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就该教授他们正确的运动方法,避免不当的运动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伤害;而对于另外一些不喜欢运动的同学,我们就要花更多的心思,想方设法激发他们对于体育的热情,寻找吸引他们的体育项目,从这个项目开始慢慢培养他们的兴趣,进而参加到更多的体育项目中。这也要求我们的体育授课方式做一些改变,比如:形式不能太过单一,而应该设置各种不同的项目来配合不同学生的需要,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参与进来,达到劳逸结合的效果,最好可以在教学方式上创新,使体育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更吸引学生。
(三) 全面建立体育考试制度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初中生的体质监测要好于小学生和高中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考包含了体育考试项目。现在的教育环境下,大家普遍有一个误区:升学所需的考试学科才是“主课”,别的都是“副课”,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由此,小学生和高中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就远不及初中生,他们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自然也与初中生的相距甚远,如此一般,体质必然是不如初中生的。所以,我们可以借鉴中考体育的模式,将小学生和高中生的体育成绩也与其升学挂钩,这样才能引起学校、家长以及学生三方的重视,从而达到加强课外活动的效果。
总而言之,学生体质的普遍下降与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个人都是有关系的,想要解决问题,就要从这些原因入手,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健康、快乐地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建设祖国!
参考文献:
[1] 邱远.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不良因素及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4).
[2] 吴增强,沈之菲,马珍珍.对当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7(3).
[3] 瑞雪.教育部公布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最新监测结果[J].中国学校体育.2003(4).
摘 要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肩负着未来国家建设的重任,是中华民族的希望。然而,现在的学生体质普遍下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样发展下去,纵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再好,他们的未来、社会的未来也着实令人堪忧。尽管近年来各教育部门一再强调体育教学,学校也加大投入不断努力,但这样的情况始终没有好转。本文就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 体质下降 家庭 社会 学校
一、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眼睛近视比例节节攀升,肥胖率也迅速增加,而包括肺活量、速度等在内的身体素质测量指标普遍下降,教育部门和学校一起为改善这种情况做的努力,也没有达到很理想的效果。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呢?笔者认为可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一) 家庭因素
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孩子不好的生活习惯往往是拜家长所赐,况且当前大多数中国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更加直接、更加简单,孩子也更易受家长影响。年轻父母的一些坏习惯,诸如晚睡晚起、出门总是以车代步、长时间坐在电脑面前等,都深深影响着孩子,还有一些家长看重升学以及升学所需的学科知识而忽略了孩子的体育,或者注重孩子的营养补给却没在意孩子的日常锻炼,都造成了孩子生活习惯的不规律:缺乏睡眠导致孩子身高偏低,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孩子体重偏重或是偏轻,这些都是孩子体质下降的原因。
(二) 社会因素
在现代化科技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学生接触电脑、电视等多媒体产品的机会渐渐增多,这个新领域对孩子的吸引力远远大于课外活动对孩子的吸引力。不受节制地使用电脑或者电视,对正处于生长阶段的青少年的视力造成极大地伤害,也是近年来青少年近视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而且,长时间地坐在电脑或者电视前,不但减少了青少年用于锻炼的时间,不变的坐姿对孩子身体的生长也是不利的。
(三) 学校因素
尽管这几年,教育部门一再强调学校的教育重心要向素质教育转移,但是迫于升学压力,基本所有学校的教育模式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这也使得学生除了把学习课本知识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以外,别无他法。老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对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过分关注,倘若学生成绩略有下降,就会以“课外活动过多导致分心”等类似的理由,让学生把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拿来弥补文化课上的欠缺。除此之外,家长都对唯一的孩子寄予厚望,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人中龙凤,给孩子报了这样那样的补习班。孩子除了学校繁重的课业负担以外,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哪里还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呢?
二、对策
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健我们的体魄,也可以锻炼我们的毅力。为了改善目前中小学生体质普遍下降的情况,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有责任更有义务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对于运动的热爱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仅仅依靠体育课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在平时课间休息等时候也要督促学生进行适当的活动,这样不但可以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以便更高效地投入到接下去的学习中,还可以让他们身心愉悦,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再者,不少运动项目是需要团体合作的,如果同学们都参与进来,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利于同窗友谊的发展,还可以间接培养他们的情商,真可谓一举多得。接下来就让我们从上面分析所得的原因入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他们养成好的运动习惯。
(一) 转变家长、老师的观念
每个父母在孩子教育路上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父母的言传身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价值观、世界观的确立,所以,父母是否在孩子面前树立了好的榜样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孩子是否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要让家长认识到:教育出成绩优秀的孩子未必就是成功的父母,孩子的身心健康远比文化课成绩高低要重要的多。学校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可以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体育锻炼,一来强身健体,二来也对家庭幸福起着作用。而学校的老师也要明白,学生除了文化课以外,课外活动也是同等重要的,每天都该让学生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
(二)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学生天生热爱体育运动,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就该教授他们正确的运动方法,避免不当的运动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伤害;而对于另外一些不喜欢运动的同学,我们就要花更多的心思,想方设法激发他们对于体育的热情,寻找吸引他们的体育项目,从这个项目开始慢慢培养他们的兴趣,进而参加到更多的体育项目中。这也要求我们的体育授课方式做一些改变,比如:形式不能太过单一,而应该设置各种不同的项目来配合不同学生的需要,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参与进来,达到劳逸结合的效果,最好可以在教学方式上创新,使体育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更吸引学生。
(三) 全面建立体育考试制度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初中生的体质监测要好于小学生和高中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考包含了体育考试项目。现在的教育环境下,大家普遍有一个误区:升学所需的考试学科才是“主课”,别的都是“副课”,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由此,小学生和高中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就远不及初中生,他们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自然也与初中生的相距甚远,如此一般,体质必然是不如初中生的。所以,我们可以借鉴中考体育的模式,将小学生和高中生的体育成绩也与其升学挂钩,这样才能引起学校、家长以及学生三方的重视,从而达到加强课外活动的效果。
总而言之,学生体质的普遍下降与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个人都是有关系的,想要解决问题,就要从这些原因入手,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健康、快乐地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建设祖国!
参考文献:
[1] 邱远.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不良因素及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4).
[2] 吴增强,沈之菲,马珍珍.对当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7(3).
[3] 瑞雪.教育部公布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最新监测结果[J].中国学校体育.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