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块状”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dfs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走进小学教学中,但怎样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成为现阶段教育教育的主要研究课题,而笔者认为进行“块状”教学,能够将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因此,本文主要对小学信息课堂下的块状教学,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阶段;信息技术;块状教学
  块状教学相对于教学而言,课堂问题较为集中,包含的教学内容广,为学生提供较大的发挥空间,而对于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块状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集中注意力,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一、“块状”教学认识
  (一)具有统一性
  块状教学能够在保障教学内容统一性的同时,进行关联式的问题提问,使教学具有一定的统一性,教师在教低年级学生“鼠标的使用”时,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操作,例如:教师控制计算机,将绘画功能调出来,让学生自如的进行绘画,发挥想象能力,当学生画好后,教师进行提问,所画的图形是什么,是怎样画的,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观点,接下来,教师引入教学。这样一来,既把握了教学中心,又让学生学会控制鼠标,而这些问题,表面看似两个问题,但其实每一个问题的提问,都是为引出教学内容作铺垫,让学生学会使用鼠标。
  (二)版块融合自主探究
  所谓的块状教学,主要是指多个或一个模块问题,进行教学,使之能够给予学生相对自由的空间信息,与教材内容相对,达到一种心灵的共鸣和感受。主要是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模式下学习计算机,实现计算机内容和学习、过程和方式、心灵碰撞和观念的多种模式。
  (三)采取开放式的教学
  块状教学,顾名思义,分块的教学方法,每一块的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知识面积较大,让学生能够在块状教学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学生也能够进行自主的选择,而教师也能够进行一些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例如:听一听、辩论、绘画、表演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一种相对开放的思维中学习,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进而创新教学,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
  二、“块状”教学策略
  (一)分块教学,探究研究
  教师抓住教学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将抽象化的事物,变得具体化,简化知识内容,把计算机教学分为幾个模块,但要注意模块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能够根据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在此教学中,使学生能够自主成长、学会主动探索,进而创新,在无形中,受到知识的洗礼。另一方面,笔者所说的块状教学,是包含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师可以根据计算机教材内容,进行分块,但也可以根据整篇内容,进行分块,主要以知识内容简化为目的,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看作是一种学习的乐趣。
  (二)因材施教
  其一,块状教学理解,与艺术相互结合。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可以将一些具有艺术特点的形式融入教学中,例如:绘画、音乐欣赏等。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爱好美术,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学习计算机知识,在绘画的同时掌握知识,既提高了美术修养,使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又学到了知识,可谓两全其美。
  其二,块状教学分享,辩论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两种计算机操作方法,让学生进行观点辩论,并为给出观点理由,各抒己见,学生辩论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也是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同时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通过观点分享,学生能够学会多角度的看待问题,掌握多种操作方法。
  其三,块状教学积累,情境教学。在教学中,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有些学生对信息技术较为陌生,因此出现学习压力,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创建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
  例如:在学习“指法”时,教师可以创建一种竞争性的教学氛围,利用指法软件,让学生产生一种好奇感,通过多种指法游戏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操作较好的同学进行奖励,这时学生就会非常努力的投入到练习中,以達到指法训练的目的。
  其四,块状教学,优化表演。在学习一些技巧性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时,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表演空间。例如:在学习“画多边形”时,教师可以画出一个六边形,让学生进行探索研究,根据自己的思维,进行绘画,接下来,进行展示,当学生掌握了六边形的画法时,自然学会了画其它形状,使学生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并能够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创新,给予学生充分的表演空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尝试,不要受任何模式限制。增强自信心,感受到信息化教学的魅力。
  其五,块状教学,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采用“电子教室”教学软件,进行远程控制。这种“远程控制”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更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其效果也是显著的。学生能够参照屏幕同步练习,让学生在引导中,掌握知识,学会操作,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例如:设置教学内容“复制图形,转换小草”时,首先教师进行演示,然后由学生参照屏幕步骤,进行操作。最后,让学生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转换成各种图案。让学生从跟着教师同步操作、尝试练习,理论和实践逐步内化,量变的积累,转变成质的飞跃。学生通过亲自操作,体会到“先选中图形,后执行复制、粘贴命令”的操作步骤。
  (三)回归教学主体
  在教学结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版块整合,换句话说,回归教学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出分块教学的效果,有始有终,笔者将其归纳为:整体教学-部分教学-整体教学。分块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分块,明确分块,才能在教学中,更好的引导学生讨论、思考。
  结语:
  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任重而道远,要不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在教学中,更好的引导学生,通过分块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计算机知识,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肖燕芳.新常态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各类评价指标在LearnSite平台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20).
  [2]徐志文.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8).
  [3]李华.与时俱进培养创新能力——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J].中华少年.2016(25).
其他文献
有效的提问,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投入自我探索,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对于目前的家庭影院投影机市场而言,4K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早在两三年前,JVC与Sony就释放出能够支持4K显示的机型,不过这仅仅是在显示分辨率方面达到了4K的显示水准,并不
寫作是语言成就的最高水平,它涉及到一个人的诸多方面的能力。所以,在学校总能看到一部分学生对写作感到困难,其作文水平离小学《教学大纲》要求甚远。而在现实中,社会对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却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下面就个人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增强自信,体验喜悦  通常,有些小学生对写作较缺乏自信心,究其原因,是遭受过挫折的缘故,如:主观做了努力,却没有得到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创设问题情景,不但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兴趣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从这一点来看,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做好问题情景的创设,通过问题情景创设,构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应当对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景的创设方法有正确的了解。
银杏(Ginkgo biloba L.)又名白果树,我国特产,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银杏融药用、保健、食用、绿化观赏、材用为一体。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观赏绿化用为主的银杏苗
【论文摘要】:老师们天天都在上课,也常常去听别人的课,大家看到的课堂教学往往有两种不同的场面:其一,教师满怀激情,生动传神,学生投入兴趣盎然,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其二,则是另一种场面,教师枯燥乏味地讲解,学生机械重复地做题,呆板的教法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木然置之,毫无反应,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  关键词:教育理念 数学教学, 应对措施  正确的教育理念  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有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融入到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也正在以积极的心态和准备应对新课改,给学生带来崭新的课堂。启发式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区别,更加适应新时期小学生的成长,促进小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课中启发式教学的策略以及和传统方式的区别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从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入手,进而提出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课程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希望本文的论述和研究能够给对小学数
运用分形理论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制造决策映射模型实验数据建模中的模型分维,并将基于分形的决策映射模型建模原理应用于断续切削加工过程决策映射模型的实验数据建模和分析。
随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森林景观成为其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许多的学者,林学家开始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森林景观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在景观尺度上对森林景
学位
【摘要】:微课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具有针对性的短时间教学计划明确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便称之为微课。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也在不断成长革新,而微的时代也给小学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也带来新的技术,也为了小学的改革和创新带来了契机。基于此,微课正以其独特的优势需求特点引入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也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双向提高,同时更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课堂上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