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从大众点评网上所抓取的消费者在各个商业节点的消费的数据,通过研究消费者在各个商圈的消费,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来研究各个商业网点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了如下两点上海市商业网络的特点。一是上海市商业网点在商业网络中的影响力差异明显,部分商业网点主导商业网络;二是现阶段上海市商业网络已呈现多中心结构,但是地区级商业网点和社区商业网点的差异并不明显。同时,通过模块化分析和聚类系数的可视化,本文初步探索了上海市商业网点相互联系的原因。原因有三点:一是核心商业网点与受其影响的商圈所带来的联系,二是交通和地域联系的空间上的联系,三是商业网点消费倾向的互补性带来的联系。
关键词:商业网络;大众点评;社会网络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4-0087-02
一、引 言
现代城市的商业布局,尤其是巨型城市的商业布局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巨型城市(magecity)内部各商业网点之间的空间关系的研究也一直是城市研究、城市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重点话题。城市商业网点的布局,不仅仅关系到城市整体功能的布局,更关系到城市良性有序的发展,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有社会效益。本文希望借助于大众点评这个与商业网点有密切关联的网络平台,来研究消费者在各个商业网点之间的流动,并以此对上海市各商业网点之间的网络联系进行分析。
根据笔者通过从网络中所抓取到的数据,进行一个初步的筛选,将没有点评数的商业节点清除掉。之后借助于Gephi软件进行社会网络分析。主要的方法是进行中心性分析,通过计算网络中节点的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特征向量中心度来对网络中的节点进行分析,探讨商业网点在上海商业网络中的地位。并且还对所抓取的数据进行了模块化分析以及聚类系数。最后借助Gephi软件,对上海各个商圈的消费者行为进行可视化分析。
二、上海商圈经济的互动特征
笔者通过对大众点评网上的客户评论数据的抓取和分析,最后归纳出37个主要的商业网点。这37个商业网点覆盖了所有上海的市级重点商业中心和重要的经济、商业、文化活动中心。静安寺、人民广场、淮海路等市中心核心区仍然是商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徐家汇和五角场则体现出城市副中心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商业活跃度已经与市中心比较接近。下文笔者将对这37个商业中心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一)部分商业网点主导商业网络
介中心性更能反映在网络信息空间中在城市商业网点之间的信息流的流动,更能表现商业网点中中介功能在层次上的次序的高低。介中心值的相对差异较接近中心值而言更加悬殊,首位商业网点静安寺的度中心值分别为第二位的人民广场大23.04以及第三位徐家汇大24.03。网络中城市节点的介中心性均值为15.1,低于这一均值的上海商业网点达2个,超过了总数的75%,并且有22个商业网点的介中心值为0。介中心值层级分布的不均衡性更为显著,也更能表现上海市商业网点之间的层级差异。
在37个商业网点之中,有22个商业网点的介中心性为0。由此可见,在众多介中心性为0的商业中心消费的人会聚集到静安寺、人民广场等商业中心消费,充分显示了高介中心性的商业中心对于整个上海市商业网络的主导作用。
(二)现阶段上海市商业网络已呈现多中心结构,但是地区级商业网点和社区商业网点的差异并不明显
为了分析网络体系中的主要核心城市商业网点在网络体系中的重要程度,本文提取出城市商业网点介中心性中的前4位城市商业网点,他们分别是五角场、徐家汇、人民广场和徐家汇。他们分别对应了上海市的市级商业中心——南京东路商业中心、南京西路商业中心、五角场商业中心、徐家匯商业中心。并且八佰伴、打浦桥和大宁地区等外围商业节点的出现也证明了上海商业节点向中环拓展的趋势。说明上海商业网络在空间结构上已经呈现了多中心格局。
但是,同样可以看出上海市地区级商业中心和社区级商业中心之间没有显著差别。各商业网点的介中心性的平均数为15.1。留下中介中心性在平均数15.1上的商业网点,我们可以在gephi中得中介中心性高于15.1的皆为市级商业中心,可见市级商业中心之间联系紧密,体现了上海市级商业中心联系与其他商业中心的层级差异。但是,在笔者调查的数据中无法显示地区商业中心与社区商业中心的差别,地区级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中心的介中心性没有显著差别。可见现阶段的地区级商业中心功能还不够完善,没法形成影响力,上海市的商业中心依旧是向着市级商业中心聚集。
三、商业网络成因探究
为了更好地探究商业网络形成的原因,我们进行了模块化分析。
(一)核心商业网点与受其影响的商圈所带来的联系形成模块的基础
模块2明显的向我们展示了围绕高中介中心性的商业节点以及受其辐射的节点所形成的模块。模块2所展示的商业节点有徐家汇、静安寺以及仅与这两个高介中心性商业节点相联系的商业节点,其中静安寺和徐家汇该结构内外信息沟通的重要桥梁节点,它们的介中心性分别为110.52和79.52。
(二) 地域与交通联系
地域联系和交通联系也是这些商业节点被分入这一模块的原因之一。模块1(如图1所示)中的商业节点大多在上海西南部,地域联系紧密。模块3(如图2所示)中月星环球港和长寿路通过上海的上海地铁3号2线和上海地铁四号线与虹口体育场、七浦路和四川北路等联系起来,并且通过内环线与2五角场、黄兴公园等商业节点联系起来。同样,人民广场通过八号线与虹口体育场和黄兴公园等商业节点联系起来。
(三)三消费倾向
模块1(如图1所示)所展示的商业节点为瑞金宾馆区、大华地区、万体馆、新天地、陆家嘴、音乐学院、南京西路、南京东路、中山公园、淮海路、大宁地区和打浦桥。本模块中的商业节点,有淮海路、新天地、打浦桥和瑞金宾馆等商业节点。这几个商业节点相距不远,皆为上海市充满人文气息和时尚气息的商业节点。并且经常在陆家嘴消费的群体也会来本区域消费,充分体现了浦东新区和上海浦西“老上海”的商业业态分布互补性。尽管随着浦东新区的开发,陆家嘴CBD已经成为了上海在世界范围内最有辨识度的城市地标,但是浦西的具有历史文脉传承的、充满着人文气息和时尚氛围的商业节点依旧具有它在城市景观和商业空间布局中的稀缺性。 四、结 论
本文基于流动空间的观点,利用大众点评在各个商业网点点评的信息流来代表各个商业网点之间的联系,来对上海市的商业网络进行社会网络分析。本文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提下,希望利用新的方法,通过抓取网络大数据对上海市商业网络直接做分析。
基于对于所抓取的数据所做的社会网络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了如下两点上海市商业网络的特点:一是部分商业网点主导商业网络;二是现阶段上海市商业网络已呈现多中心结构,但是地区级商业网点和社区商业网点的差异并不明显。同时,通过模块化分析和聚类系数的可视化,本文初步探索了上海市商业网点相互联系的原因。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核心商业网点与受其影响的商圈所带来的联系,二是交通和地域联系的空间上的联系,三是商业网点消费倾向的互补性带来的联系。
当前,多中心的城市格局已经在很多城市出现。如何协调各个商业中心的发展,引导人们在空间上向多个商业中心分散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依据数据中上海市商业网络的案例,认为应当根据消费需求,引导各个商业网点错位发展,使得各个商业网点能够吸引到自己目标定位的消费群体。这样能够使得不同消费需求的消费者向着不同商业网点流动,这样才能创造多中心的城市商业网络,减缓城市交通压力。
参考文献:
[1] (西班牙)曼纽尔·卡斯特,王志弘.流动空间[J].国外城市规划,2006(05):69-87.
[2] 张珣,钟耳顺,张小虎,王少华.2004-2008年北京城区商业网点空间分布与集聚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3(08):1207-1215.
[3] 周素红,郝新华,柳林.多中心化下的城市商业中心空间吸引衰减率验证——深圳市浮动车GPS时空数据挖掘[J].地理学报,2014(12):1810-1820.
[4] 蒋丽.广州商业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及成因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5(03):47-53.
[5] 王德,王灿,谢栋灿,钟炜菁,武敏,朱玮,周江评,李渊.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上海市不同等级商业中心商圈的比较——以南京东路、五角场、鞍山路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5(03):50-60.
[6] 杨丽君,朱华岚,吴健平.基于GIS的零售业商圈分析[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3(03):144-148.
[7] 胡庆武,王明,李清泉.利用位置签到数据探索城市热点与商圈[J]. 测绘学报,2014(03):314-321.
[8] 鲁成,汪泓,柳琳.零售商圈辐射范围比较模型构建与上海商圈实证[J].经济地理,2015(11):133-137.
[9] 易开刚.我国城市商業网点空间布局及其优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08):106-108.
[责任编辑:东方绪]
关键词:商业网络;大众点评;社会网络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4-0087-02
一、引 言
现代城市的商业布局,尤其是巨型城市的商业布局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巨型城市(magecity)内部各商业网点之间的空间关系的研究也一直是城市研究、城市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重点话题。城市商业网点的布局,不仅仅关系到城市整体功能的布局,更关系到城市良性有序的发展,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有社会效益。本文希望借助于大众点评这个与商业网点有密切关联的网络平台,来研究消费者在各个商业网点之间的流动,并以此对上海市各商业网点之间的网络联系进行分析。
根据笔者通过从网络中所抓取到的数据,进行一个初步的筛选,将没有点评数的商业节点清除掉。之后借助于Gephi软件进行社会网络分析。主要的方法是进行中心性分析,通过计算网络中节点的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特征向量中心度来对网络中的节点进行分析,探讨商业网点在上海商业网络中的地位。并且还对所抓取的数据进行了模块化分析以及聚类系数。最后借助Gephi软件,对上海各个商圈的消费者行为进行可视化分析。
二、上海商圈经济的互动特征
笔者通过对大众点评网上的客户评论数据的抓取和分析,最后归纳出37个主要的商业网点。这37个商业网点覆盖了所有上海的市级重点商业中心和重要的经济、商业、文化活动中心。静安寺、人民广场、淮海路等市中心核心区仍然是商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徐家汇和五角场则体现出城市副中心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商业活跃度已经与市中心比较接近。下文笔者将对这37个商业中心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一)部分商业网点主导商业网络
介中心性更能反映在网络信息空间中在城市商业网点之间的信息流的流动,更能表现商业网点中中介功能在层次上的次序的高低。介中心值的相对差异较接近中心值而言更加悬殊,首位商业网点静安寺的度中心值分别为第二位的人民广场大23.04以及第三位徐家汇大24.03。网络中城市节点的介中心性均值为15.1,低于这一均值的上海商业网点达2个,超过了总数的75%,并且有22个商业网点的介中心值为0。介中心值层级分布的不均衡性更为显著,也更能表现上海市商业网点之间的层级差异。
在37个商业网点之中,有22个商业网点的介中心性为0。由此可见,在众多介中心性为0的商业中心消费的人会聚集到静安寺、人民广场等商业中心消费,充分显示了高介中心性的商业中心对于整个上海市商业网络的主导作用。
(二)现阶段上海市商业网络已呈现多中心结构,但是地区级商业网点和社区商业网点的差异并不明显
为了分析网络体系中的主要核心城市商业网点在网络体系中的重要程度,本文提取出城市商业网点介中心性中的前4位城市商业网点,他们分别是五角场、徐家汇、人民广场和徐家汇。他们分别对应了上海市的市级商业中心——南京东路商业中心、南京西路商业中心、五角场商业中心、徐家匯商业中心。并且八佰伴、打浦桥和大宁地区等外围商业节点的出现也证明了上海商业节点向中环拓展的趋势。说明上海商业网络在空间结构上已经呈现了多中心格局。
但是,同样可以看出上海市地区级商业中心和社区级商业中心之间没有显著差别。各商业网点的介中心性的平均数为15.1。留下中介中心性在平均数15.1上的商业网点,我们可以在gephi中得中介中心性高于15.1的皆为市级商业中心,可见市级商业中心之间联系紧密,体现了上海市级商业中心联系与其他商业中心的层级差异。但是,在笔者调查的数据中无法显示地区商业中心与社区商业中心的差别,地区级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中心的介中心性没有显著差别。可见现阶段的地区级商业中心功能还不够完善,没法形成影响力,上海市的商业中心依旧是向着市级商业中心聚集。
三、商业网络成因探究
为了更好地探究商业网络形成的原因,我们进行了模块化分析。
(一)核心商业网点与受其影响的商圈所带来的联系形成模块的基础
模块2明显的向我们展示了围绕高中介中心性的商业节点以及受其辐射的节点所形成的模块。模块2所展示的商业节点有徐家汇、静安寺以及仅与这两个高介中心性商业节点相联系的商业节点,其中静安寺和徐家汇该结构内外信息沟通的重要桥梁节点,它们的介中心性分别为110.52和79.52。
(二) 地域与交通联系
地域联系和交通联系也是这些商业节点被分入这一模块的原因之一。模块1(如图1所示)中的商业节点大多在上海西南部,地域联系紧密。模块3(如图2所示)中月星环球港和长寿路通过上海的上海地铁3号2线和上海地铁四号线与虹口体育场、七浦路和四川北路等联系起来,并且通过内环线与2五角场、黄兴公园等商业节点联系起来。同样,人民广场通过八号线与虹口体育场和黄兴公园等商业节点联系起来。
(三)三消费倾向
模块1(如图1所示)所展示的商业节点为瑞金宾馆区、大华地区、万体馆、新天地、陆家嘴、音乐学院、南京西路、南京东路、中山公园、淮海路、大宁地区和打浦桥。本模块中的商业节点,有淮海路、新天地、打浦桥和瑞金宾馆等商业节点。这几个商业节点相距不远,皆为上海市充满人文气息和时尚气息的商业节点。并且经常在陆家嘴消费的群体也会来本区域消费,充分体现了浦东新区和上海浦西“老上海”的商业业态分布互补性。尽管随着浦东新区的开发,陆家嘴CBD已经成为了上海在世界范围内最有辨识度的城市地标,但是浦西的具有历史文脉传承的、充满着人文气息和时尚氛围的商业节点依旧具有它在城市景观和商业空间布局中的稀缺性。 四、结 论
本文基于流动空间的观点,利用大众点评在各个商业网点点评的信息流来代表各个商业网点之间的联系,来对上海市的商业网络进行社会网络分析。本文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提下,希望利用新的方法,通过抓取网络大数据对上海市商业网络直接做分析。
基于对于所抓取的数据所做的社会网络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了如下两点上海市商业网络的特点:一是部分商业网点主导商业网络;二是现阶段上海市商业网络已呈现多中心结构,但是地区级商业网点和社区商业网点的差异并不明显。同时,通过模块化分析和聚类系数的可视化,本文初步探索了上海市商业网点相互联系的原因。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核心商业网点与受其影响的商圈所带来的联系,二是交通和地域联系的空间上的联系,三是商业网点消费倾向的互补性带来的联系。
当前,多中心的城市格局已经在很多城市出现。如何协调各个商业中心的发展,引导人们在空间上向多个商业中心分散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依据数据中上海市商业网络的案例,认为应当根据消费需求,引导各个商业网点错位发展,使得各个商业网点能够吸引到自己目标定位的消费群体。这样能够使得不同消费需求的消费者向着不同商业网点流动,这样才能创造多中心的城市商业网络,减缓城市交通压力。
参考文献:
[1] (西班牙)曼纽尔·卡斯特,王志弘.流动空间[J].国外城市规划,2006(05):69-87.
[2] 张珣,钟耳顺,张小虎,王少华.2004-2008年北京城区商业网点空间分布与集聚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3(08):1207-1215.
[3] 周素红,郝新华,柳林.多中心化下的城市商业中心空间吸引衰减率验证——深圳市浮动车GPS时空数据挖掘[J].地理学报,2014(12):1810-1820.
[4] 蒋丽.广州商业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及成因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5(03):47-53.
[5] 王德,王灿,谢栋灿,钟炜菁,武敏,朱玮,周江评,李渊.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上海市不同等级商业中心商圈的比较——以南京东路、五角场、鞍山路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5(03):50-60.
[6] 杨丽君,朱华岚,吴健平.基于GIS的零售业商圈分析[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3(03):144-148.
[7] 胡庆武,王明,李清泉.利用位置签到数据探索城市热点与商圈[J]. 测绘学报,2014(03):314-321.
[8] 鲁成,汪泓,柳琳.零售商圈辐射范围比较模型构建与上海商圈实证[J].经济地理,2015(11):133-137.
[9] 易开刚.我国城市商業网点空间布局及其优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08):106-108.
[责任编辑:东方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