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显爱 平中见奇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舍《想北平》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目,历经岁月沉淀,魅力依旧。笔者认为老舍先生不仅是将北平当做一座城来描写,更是当做一个家来思念,甚至是当做自己的母亲来深爱。
  一、一座平和的城
  北平是很多人心目中的一块圣地,它作为首都,历经数朝,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国际交流中心,是可以和欧洲的“四大历史都城”比肩的历史文化名城,但作者却并未高山仰止地仰望,而是带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地平视。在课文的4、5两段中,作者为了凸显北平这座城市的特色,将它和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尤其是巴黎进行了对比,表现了北平复杂而有边际、动中有静的特点。“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大家很难想象老舍这样的散文大家在描写北平这样的豪华都市的时候竟然像是在写宁静美丽的城郊田园风光。
  在第5段中,作者仍然是将北平和布置匀调的巴黎进行对比,介绍了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既能方便百姓生活,又能处处领略自然风景的特点,表现了她的布局合理。很多北平人到了南方城市都会感觉空间的狭小、逼仄,拥挤得喘不过气来,很多到北平小住的南方人都会羡慕北平的建筑无论是王府宫殿还是平民住宅,都很宽敞明净。
  如果说上海代表现代,北平便是代表古代的。北平总给人一种悠然从容的感觉。例如电车,在上海是何等地风驰电掣,有许多人上下车都是跳的。而在北平,车子在宽阔的路上走着,不疾不徐。晚九点以后,略微加快;但车上已只剩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像是乘汽车兜风一般,也还是一点不感觉到忙碌的——有时从东长安街槐林旁驰过,茂树疏灯相掩映着,还有些飘飘然的快感。北平人工作生活节奏其实也不慢,但大家骨子里总有些闲情逸致。
  老舍先生说:“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可以说,北平人的慢节奏的生活状态也是这座平和的城市所赋予的。与专业的介绍城市发展规划的设计师不同,平视故乡北平的老舍先生向读者展示了一座平和的城市、宜居的城市、让人打开心扉的城市。
  二、一个温和的家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我们都知道北平书多,除了书,还有其他很多价值连城的古物。如书画、铜器、石刻、拓片,乃至瓷器、玉器等,公家收藏已很丰富,私人搜集也各有专长。中国历史、文学、美术的文物荟萃于北平,这几项的人才也大部分集中在这里。胡适之先生说过,北平的图书馆有这么多,上海却只有一个,还不是公立的。这也是北平与上海重要的不同。
  老舍却在第6段另辟蹊径,向读者介绍了他喜欢的花、菜和果子。北平家家有院子,这为他们种植花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然,种植花草更需要的是一种心境,体现的是主人的志趣和雅兴。老舍先生就很爱养花,在《养花》一文中,老舍写的是养花这样一件极其平凡的小事。作者说:“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文章中抒发的也是这种乐趣。什么乐趣呢?养花要栽种,要管理,要出汗,要劳动,养花要有知识,要学习,要通过实践才能摸出门道;花开了,花香四溢,赏心悦目,自己高兴,还可以和朋友同志们一起分享这份高兴,无疑,这种乐趣是高尚的,健康的,是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表观。在6、7两段中作者还写了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老舍十分青睐北平的花、菜、果子,他在《北平最美的时候中》写道:“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花、菜、果子体现了北平这座城市的贴近自然,这是那些常年生活在高楼林立、工厂遍地的工业发达城市的人们所感受不到的。像北平这样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诉说着一段历史的城市,可以落笔的地方很多,要写出她的特点,通常从大处着眼,但老舍写的多是诸如花、菜、果子这样的日常生活事物,如果不是在此生活多年且有很深的感情的话,是写不出来的。老舍也曾旅居过其他一些城市,如济南、青岛等,也写下过一些对这些客居之乡的情感的文字,但却很少是从日常生活落笔的,因为在他心目中,家只有一个,那就是北平。
  三、一位亲和的母亲
  一般的作家写自己的故乡通常都是讲述自己和家乡的故事,写家乡的风土人情,介绍家乡的风物,从而抒发和家乡血浓于水的深情。而老舍却是开篇即直抒胸臆式地抒发对北平的情感,这更能显现作者对北平的思念和深爱。作者反复说对北平的爱是“想说而说不出的”,一是因为怕说不好,而是因为感情太深,作者运用反复强调的方法含蓄而又深沉地抒发了对北平的爱。“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靈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作者对北平爱得真切和深沉,作者已经将北平视作“我的北平”,“我”与“北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不仅如此,作者还将北平当做自己的母亲来抒发深爱。他说:“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语言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作者从小失去父爱,由母亲含辛茹苦抚养长大,对母亲有着很深的情感。老舍在散文《我的母亲》中说:“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老舍1930年前后离开北平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作者此时不在母亲身边,母亲正在受苦受难,生死未卜,想到母亲,作者声泪俱下。
  《想北平》写于1936年,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满足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北平这座城市名称几经变更,“北方和平”的美好祝愿并不能给这座城市带来安定和幸福。作为一名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老舍忧心如焚,老泪纵横,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一句道出了老舍对北平母亲般的想念与爱。
  老舍是我国现当代语言的艺术大师。他的作品文字极平易,澄净如无波的湖水。但平易并不是死板,大量口语的提炼和采用,使平易的文字更显出亲切、新鲜、活泼,更能写出最世俗、最平凡的生活。如文中的“差点儿”、“有空儿”、“白霜儿”等儿化音的运用京味十足,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叙写俗世生活未必就不能体现深刻的思想,大雅若俗,俗得有味道,俗得有哲理。“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老舍的语言平易而不简单。这些语言特色,在他的小说、戏剧中是如此,在散文中亦然。
  老舍散文的美就在于它独有的情怀。写人、记事的细节全是那么平凡,语言朴素,围绕中心,不蔓不枝,—气贯通直白到老白姓说的大白话。可是字里行间透出的真情真叫我感动不已。老舍创作中的“平民意识”一直是引起学术界浓厚兴趣的文化现象,通过欣赏《想北平》,我们就能看到这位“人民艺术家”身上属于普通民众的胸怀与情致。
  可以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一个经得起时间的磨砺,能让人不断去阅读、挖掘、研究的作家。他的散文作品虽然不多,但同样让时间证明了它的价值。
  ★作者通联:江苏盐城中学。
其他文献
统编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主要由预习导读、正文、课后阅读思考题、生字词这些内容构成。有时也会在注释里或是思考题后添加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例如背景资料、文体知识及特点等。初中的孩子囿于自身的知识和经历,对于教材中一些课文蕴含的情感或是写作目的等,理解起来有难度,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助读资料来帮忙了。那么助读资料是什么类型的资料?我认为,助读资料是用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而非脱离文本,漫无边际地拓宽学生知
在探讨烛之武人物形象时,人教版《〈语文〉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表述的:“本文表现了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临危受命,只身说退秦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精神,赞扬他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我想,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探讨还可以更深入一点,更全面一点!  一、探讨形象,回到“春秋”  我们在探讨历史人物的形象时,只有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才能客观而又准确地评价烛之武的行为。 
一、背景简介  随着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课堂”渐成燎原之势。而从长远看,“线上教学”必然会在常规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教学新常态。对于高中语文而言,线上教学面临的挑战更大。语文的课堂不仅是语言文字实践的阵地,同时更是情感交流、思维碰撞提升的平台,隔着冷冰冰的屏幕,情感交流、思维碰撞要大打折扣。而复习课,作为高三语文教学的常态主导课型,最理想的就是时间短,见效快。那么线上复习课,如
高中语文与初中语文相比,文本篇幅长、思维容量大、难度大,而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则与初中相比几乎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因此阅读理解基本上是吃老本。笔者近年来探索出了一种新方法,即教会学生编制结构思路导图来分析文本,整合多种能力训练,以此来驾驭文本,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一、结构思路导图分析系统的定义与原理  1.结构思路导图的内涵  所谓结构思路导图,是阅读者立足于整体阅读,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着重关
课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也要通过这个主阵地——课堂而得来的。因此,课堂无论是对教师而言,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新课程改革把教学定义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这就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
诗之灵魂在于情,情真意切才是诗。一首好诗,它或许没有优美的语言,或许没有动听的韵律,但它必然有着动人的真情。无论它是冗长还是简短,不管它是晦涩还是平易,情感会带你走进诗歌,深切体会诗歌之美。或是让你热情澎湃,或是让你怅然若失,或是引你心神浮动。但同样是“言志”, 与古典诗歌有所不同的是,现代诗突破了“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情感美也是现代诗内涵美的重要内容之一,它
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常学生的语文阅读题失分比较严重。不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文言文阅读,学生答题都比较敷衍,答不到重点,对于阅读题的题型等识别非常模糊,有时即便答正确了也不能得到全部的分数。因此,研究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极为关键,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成绩的有效策略。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读”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语文阅读重在一个“读”字。要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中指出,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这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也是教学的重要宗旨。在写作中,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在审题中,我们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思维形式,促进思维进阶,提高核心素养。审题之审,关键在于“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这是一项综合性思维体操,需要学生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礼记·乐记》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公元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李贺年少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象,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
《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被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成为师生喜爱的经典篇目。这篇游记精巧别致,文短意长,值得仔细玩味。但我们不少老师备课时对该文的研究缺少深度,教学中自然是浅尝辄止;有的老师对该文意蕴的解读仅仅停留在作者的身世遭遇,最多也只分析到作者的情感变化。笔者以为仅此止步,还只是停留在表层,仅仅触及文章的皮毛与骨肉而已,并没有深察到文章的真正灵魂。  柳宗元在本文难道仅仅是讲述自己曾在永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