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学生从束缚中解脱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既是课堂教学改革中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为此,要明确倡导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实践。下面是我几年科学课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衡量主体性的重要标尺。学生在学习中能提出问题,表明他已进行过独立的思考和分析,表明他对前人的学问和现成的知识有疑问,同时更表明他已积极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初步被调动,所以产生问题的过程就是体现主体性作用的过程,也是创造性发挥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致力于学生自学、思考习惯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先通过自学提出问题,然后讨论解决,最后还要进行反思,这样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很有效的。如我在讲授《研究光的性质》一节时,先让学生自学并结合自己观察光的生活体验,然后提出问题。上课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教学,这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从而使学生达到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解决的目的。解决问题后,还需让学生进行反思,看看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讨论问题的方法是否合理有效;另一方面老师还要注意在让学生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去求异,去发散,以期提出新的更有价值的问题来,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得到增强。
二、倡导“探究式”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而言的。简单地说,它是指老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相对独立的各种探究活动,使学生自己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同时提高各方面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本质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丰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来知到已知或由不掌握到掌握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使主体学生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既要主动贯彻“探究一发现”的思想,又要改变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所造成的毫无生气的课堂氛围。
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具体步骤,一般而言是按“问题一探究一新问题一再探究”循环往复的思路展开。如在讲授《阳光与生命》一课时。同学们提出“植物的生长能否离开阳光?”然后自主讨论、探究得出: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此时又有同学提出:在黑夜中活动的食肉动物,如猫头鹰等,可以离开阳光生存吗?在超过1000米的深海水域终年不见阳光,却生活着一些奇特的深海动物。它们是否也可以不需要阳光?由此可以发现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了新问题,说明学生的探究已进入深一层次,此时老师可以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发现,从而得出:猫头鹰以食草动物为食,食草动物以植物为食,植物的生长又离不开阳光,所以它的生存离不开阳光;深海里的动物以上层海水中落下的食物碎屑和动物尸体为食,而这些食物(海洋动物和海洋植物)又离不开阳光,所以,深海里动物的生存也需要阳光。因此,没有阳光,人类及地球上的生物将无法生存。由此可见,只有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极讨论逐步形成比较合理的结论,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仅靠老师在课堂上以设计好的问题来问学生,显然是一厢情愿,毫无主动性的。
三、重视实践操作
学生是学习和认知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认知活动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它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在学习中老师的指导不能离开学生主体的认知实践活动,它要通过学生主体的学习实践活动去认识、去体验,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如在上《测定水的密度》一课时,把学生带到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课堂气氛很好,学生动手积极,大胆发表意见,通过实验了解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为了让学生更透彻、更灵活地掌握知识,并能在实际中去运用它,可让学生在家中测定妈妈的金戒指是不是“水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设计实验方案。而且还要亲自动手操作,最后将所测结果与黄金的密度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学会了怎样思考和分析问题。
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一个方面。要重视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应用知识、不断创新,从而体现科学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内在价值,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科学课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两种途径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将直接影响课外活动的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探究自然秘密,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开展自主的、创造性的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空气的成分》一课中有一个“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由于将点燃的红磷投入集气瓶时会使集气瓶内的空气跑出一部分,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性或实验失败。学生发现这一问题后就讨论,能否将红磷放在塞好瓶塞的集气瓶中直接点燃?讨论中,有的学生提出:在集气瓶中装一个自动点火装置,可以避免上面的问题出现。学生大胆设想,不拘泥于教材原有的实验方案和操作方法,将实验改进得更加合理,突破了教材的框架,树立了科学的、正确的求知观。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体现。
总之,在科学课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本,让他们主动探究、大胆思维、不断实践,必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既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衡量主体性的重要标尺。学生在学习中能提出问题,表明他已进行过独立的思考和分析,表明他对前人的学问和现成的知识有疑问,同时更表明他已积极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初步被调动,所以产生问题的过程就是体现主体性作用的过程,也是创造性发挥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致力于学生自学、思考习惯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先通过自学提出问题,然后讨论解决,最后还要进行反思,这样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很有效的。如我在讲授《研究光的性质》一节时,先让学生自学并结合自己观察光的生活体验,然后提出问题。上课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教学,这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从而使学生达到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解决的目的。解决问题后,还需让学生进行反思,看看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讨论问题的方法是否合理有效;另一方面老师还要注意在让学生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去求异,去发散,以期提出新的更有价值的问题来,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得到增强。
二、倡导“探究式”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而言的。简单地说,它是指老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相对独立的各种探究活动,使学生自己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同时提高各方面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本质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丰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来知到已知或由不掌握到掌握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使主体学生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既要主动贯彻“探究一发现”的思想,又要改变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所造成的毫无生气的课堂氛围。
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具体步骤,一般而言是按“问题一探究一新问题一再探究”循环往复的思路展开。如在讲授《阳光与生命》一课时。同学们提出“植物的生长能否离开阳光?”然后自主讨论、探究得出: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此时又有同学提出:在黑夜中活动的食肉动物,如猫头鹰等,可以离开阳光生存吗?在超过1000米的深海水域终年不见阳光,却生活着一些奇特的深海动物。它们是否也可以不需要阳光?由此可以发现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了新问题,说明学生的探究已进入深一层次,此时老师可以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发现,从而得出:猫头鹰以食草动物为食,食草动物以植物为食,植物的生长又离不开阳光,所以它的生存离不开阳光;深海里的动物以上层海水中落下的食物碎屑和动物尸体为食,而这些食物(海洋动物和海洋植物)又离不开阳光,所以,深海里动物的生存也需要阳光。因此,没有阳光,人类及地球上的生物将无法生存。由此可见,只有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极讨论逐步形成比较合理的结论,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仅靠老师在课堂上以设计好的问题来问学生,显然是一厢情愿,毫无主动性的。
三、重视实践操作
学生是学习和认知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认知活动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它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在学习中老师的指导不能离开学生主体的认知实践活动,它要通过学生主体的学习实践活动去认识、去体验,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如在上《测定水的密度》一课时,把学生带到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课堂气氛很好,学生动手积极,大胆发表意见,通过实验了解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为了让学生更透彻、更灵活地掌握知识,并能在实际中去运用它,可让学生在家中测定妈妈的金戒指是不是“水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设计实验方案。而且还要亲自动手操作,最后将所测结果与黄金的密度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学会了怎样思考和分析问题。
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一个方面。要重视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应用知识、不断创新,从而体现科学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内在价值,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科学课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两种途径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将直接影响课外活动的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探究自然秘密,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开展自主的、创造性的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空气的成分》一课中有一个“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由于将点燃的红磷投入集气瓶时会使集气瓶内的空气跑出一部分,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性或实验失败。学生发现这一问题后就讨论,能否将红磷放在塞好瓶塞的集气瓶中直接点燃?讨论中,有的学生提出:在集气瓶中装一个自动点火装置,可以避免上面的问题出现。学生大胆设想,不拘泥于教材原有的实验方案和操作方法,将实验改进得更加合理,突破了教材的框架,树立了科学的、正确的求知观。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体现。
总之,在科学课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本,让他们主动探究、大胆思维、不断实践,必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既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