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祥治疗过敏性皮肤病临床经验

来源 :中国中医药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名医经验;曾庆祥;过敏性皮肤病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11.037
  中图分类号:R275.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11-0112-03
  本院曾庆祥主任医师耕耘杏林30余年,精通中西医学理论,尤其对过敏性皮肤病诊治研究颇深,临床以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为基础,遣方用药灵活有度,使顽症得愈。笔者有幸随曾师出诊,获益良多。现结合案例将其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1 辨质论治
  曾师认为,过敏性皮肤病的治疗关键在于辨识患者体质分型及其状态下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治疗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值得一提的是,过敏性皮肤病的一大主症为瘙痒,西医为了达到快速止痒的目的而常使用激素,造成关门留寇的局面。曾师指出,该病总的病机为营卫郁滞,或因风邪夹杂它邪侵袭肌表,宣发疏散不及而引起;或因脾肾气(阳)虚,不能运化体内寒湿、湿热之邪,而致邪气浸淫肌肤;或因阴血亏虚,肌肤失养,生燥生风而成;或因气机失调,瘀血阻滞引起。病位虽在腠理肌表,却与肺、脾、肾、肝等关系密切,且临床所见多虚实夹杂,同一患者在特禀质的基础上往往以某一体质占主导地位,同时又兼夹一种或多种体质,如阴虚夹血瘀质、湿热夹血瘀质、气虚夹湿热质、气郁夹血瘀质、阳虚夹痰湿质等。故治疗应以泄卫除邪止痒为主,解肌表发腠理,因势利导,实则泻之,清除体内病理产物;虚则补之,调整体内气血阴阳平衡,而达到止痒、退疹、抗过敏及预防其反复发作之目的。
  1.1 阴虚夹血瘀质
  急性期以疏风解表为主,辅以清热养阴凉血;缓解期以养阴和血、顾护肌表为主,稍佐疏散之品。
  案例1:患儿,女,15岁,2012年9月10日就诊。就诊前日出现咽痛,口服双黄连口服液后咽痛缓解, 3 h前出现全身散发皮疹、色红,伴瘙痒,口干喜饮凉水,无发热,大便干结不畅,尿黄。查体:全身散发红色丘疹,上半身多发,部分融合成片,见抓痕,无渗液,颈部皮肤粗糙。舌质黯红、尖边红,苔薄黄,脉浮微数。患儿既往有神经性皮炎病史3年,时作时止,平素月经常提前7~10 d、夹较多黯褐色血块。西医诊断为“牛皮癣、急性荨麻疹”,中医辨证为阴虚夹血瘀体质,乃外感风热之邪,滞于肌肤,失于疏散,治以疏风解表止痒、辛凉清热退疹。方以银翘散加减:金银花25 g,连翘15 g,荆芥穗(后下)15 g,牛蒡子15 g,薄荷(后下)10 g,甘草10 g,桔梗10 g,芦根30 g,紫草10 g,枳实15 g,防风18 g,浮萍10 g,白茅根30 g,玄参15 g。每日1剂,水煎服,分3次饭后温服,连服4剂。
  2012年9月14日二诊:诉服药期间微汗出,大便通畅、每日1~2次,无咽痛,皮疹消退,偶有皮肤瘙痒,颈部皮肤粗糙,口干较前缓解,舌象同前,苔薄少,脉细弦。处方:黄芪25 g,白术12 g,防风15 g,太子参25 g,五味子15 g,麦冬20 g,墨旱莲20 g,女贞子20 g,熟地黄20 g,紫草10 g,红花15 g,枳壳12 g,浮萍8 g,甘草10 g,制何首乌18 g,阿胶(烊化)8 g。继服7剂后,前症悉减,颈部皮肤粗糙较前改善。守方取5剂,研粉冲服8 g,每日2次。半年后随访,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未再复发,颈部皮肤光滑,月经经色恢复正常。
  按:本案患儿有神经性皮炎病史3年,平素阴液暗耗,营血不足,虚热内生,致热郁血瘀,肌肤失养,生风生燥,本次又因外感风热之邪,诱发急性荨麻疹,属中医“牛皮癣”、“隐疹”范畴。结合四诊,辨为阴虚夹血瘀体质。初诊为急性发作期,故用银翘散加减以辛凉解表、疏风清热,佐以凉血活血,血行风自灭,而达止痒消疹之效。方中金银花、连翘疏风解表、清热解毒;荆芥穗、防风、浮萍疏散风邪而止痒透疹;牛蒡子、薄荷疏风散热、透疹利咽,牛蒡子兼滑肠通便;紫草凉血解毒透疹,兼滑利大肠;甘草、桔梗清热解毒、宣肺利咽;芦根清热养阴、利尿透疹;白茅根凉血利尿,引阳气达于四肢;枳实破气除痞而通便;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利咽消肿。诸药合用,使风热之邪从玄府、二便而出,令邪有出路,终奏疏风泄热、凉血解毒、透疹止痒之功。复诊时为缓解期,用玉屏风散合生脉散、二至丸加减以益气养阴和血为治,研粉服用,缓而图之。方中玉屏风散益卫固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御外邪侵袭,且白术能疗死肌;二至丸中二药均能补肝肾之阴,且墨旱莲兼能凉血,女贞子兼清虚热;太子参、五味子、麦冬取生脉散之意,易红参为太子参,益气养阴;枳壳、紫草、红花行气、凉血、活血;制何首乌、阿胶、熟地黄补血、滋阴润燥;少佐解表药浮萍以开宣肌腠,达邪外出;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和血之功,调整体质而达抗过敏的功效。
  1.2 气虚夹湿热、气郁、血瘀质
  该体质用清热除湿、理气活血以治标,清除病理产物;健脾和血以治本,调摄饮食起居,杜绝生湿之源。
  案例2:患者,女,50岁,2012年10月11日就诊。患者4年前出现全身散在丘疹,伴瘙痒,搔抓后渗黄白色液体,症状反复发作,春夏季节多发,曾在当地多次使用抗过敏西药治疗,效果不佳。3 d前进食少量榴莲后症状再发,全身散在红色丘疹,部分融合成片,伴瘙痒,搔抓后有渗液,口干、入夜尤甚、夜晚饮水数次,口苦,口中黏腻不爽,尿黄,大便黏,舌红边瘀,苔黄腻,脉弦滑。查体:全身散在抓痕、部分结痂,双下肢较多黯红色皮肤结节。患者平素性情急躁,嗜肥甘厚味之品,近半年月经未来潮。西医辨病为“慢性湿疹”。中医辨证属气虚夹湿热、气郁、血瘀体质,此次因进食湿热之品榴莲而复发,湿热内蕴,阻于肌肤为患,治以清热除湿、理气活血、祛风止痒。方以消风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荆芥(后下)10 g,防风15 g,僵蚕12 g,柴胡10 g,龙胆15 g,黄芩15 g,栀子10 g,木通12 g,车前子15 g,当归4 g,生地黄30 g,地肤子20,枳壳15 g,苦参12 g,苍术15 g,石膏(先煎)30 g,白鲜皮15 g,黄柏18 g,薏苡仁30 g,赤芍15 g,蒺藜25 g,牡蛎(先煎)40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3次饭后温服。   2012年10月19日二诊:痒减,丘疹较前消退,搔抓皮肤已结痂,口干口苦口腻缓解,仍烦躁,尿少黄,大便正常,舌脉同前。守方继服8剂。
  2012年10月29日三诊:已无皮肤痒、口苦口腻,丘疹基本消退,全身皮肤见痂痕,仍有夜间口干,少许烦躁,纳眠可,双下肢较多黯红色皮肤结节,尿少黄,大便偏软、每日1次,舌黯红,苔中后少黄腻,脉弦劲。处方:太子参40 g,白术15 g,苍术10 g,茯苓15 g,枳壳15 g,薏苡仁30 g,僵蚕12 g,柴胡10 g,黄芩15 g,栀子10 g,木通10 g,黄柏18 g,白鲜皮15 g,地肤子20 g,当归4 g,赤芍15 g,生地黄20 g,苦参8 g,石膏(先煎)20 g,蒺藜25 g,牡蛎(先煎)40 g。取5剂,研粉冲服8 g,每日2次,饭后服,并嘱清淡饮食,忌食鱼虾海味、菌类、辛辣刺激等物。半年后电话回访未再复发,且性格随和,平稳度过围绝经期。
  按:本案患素体脾气虚,不能健运水湿,又嗜食肥甘厚味之物,渐成气虚夹湿热体质,湿热之邪横犯肝胆,故性情急躁、口干口苦口腻;气机郁滞不畅,血液循行障碍,故舌边瘀、皮肤黯红结节,终成气虚夹湿热、气郁、血瘀体质。初诊、二诊用消风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以疏风清热和血,除湿泻火止痒为治。方中荆芥、防风、蒺藜、牡蛎疏风止痒,蒺藜兼能疏肝解郁理气;僵蚕、地肤子祛皮肤诸风;龙胆泻肝汤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白鲜皮为治疗皮肤病要药,兼具内达关节、外行肌肤、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之效;三妙散合地肤子清下焦湿热、利膀胱,导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石膏清热泻火;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生地黄、赤芍、当归清热养阴、凉血活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苦参清乙木之瘀热。诸药合用,使湿热得除,血和而风得灭,风去而痒止。
  1.3 阳虚夹痰湿质
  本体质用补脾肾偏虚之阳,以促进机体阳气温煦、气化之功用,驱散机体阴寒之邪。
  案例3:患者,女,46岁,2011年7月20日就诊。患者2年前出现四肢皮肤风团,冬春季节多发,风团色白,曾多次在本院皮肤科就诊,给予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等治疗,效果不佳。2 d前因乘飞机受凉后症状再发,伴背冷,有轻微皮肤瘙痒,冲凉时水温越高越舒服。素来身凉,夏天不敢开风扇、空调,咽中异物感,每于晨起后可咯出白色泡沫样痰,无口干、咳嗽、发热,大便干结、三四日一行,尿清,月经周期规律、量偏少、色淡红,白带清稀量多,纳眠可,舌质淡嫩胖、边齿痕,苔白滑,脉沉细滑。皮肤划痕征阳性。西医辨病为“冷激性荨麻疹”,中医辨证属阳虚夹痰湿体质,此次因吹空调受凉而复发,阳虚之体,复感寒邪,束于肌表而成,治以温阳散寒、调和营卫。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加减:麻黄6 g,制附子(先煎)15 g,细辛4 g,桂枝15 g,炒苦杏仁15 g,白芍15 g,大枣15 g,炙甘草6 g,生姜(后下)15 g,当归10 g,黄芪30 g,防风15 g,白术20 g,陈皮15 g,何首乌12 g。4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3次饭后温服。
  2011年7月25日二诊:服药后全身出现风团、色白,搔抓后渐变红,面肿,痒剧,背冷缓解,大便干、2日一行,余症如前。原方麻黄减为2 g,防风加至20 g, 另加蒺藜25 g、乌梢蛇15 g、牡蛎(先煎)40 g,继服6剂。
  2011年8月2日三诊:风团消失,面肿消退,无背冷,大便正常,自觉体内有热气奔腾走窜感,偶有皮肤瘙痒,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滑。方以附子理中丸合桂枝汤、阳和汤加减:制附子6 g,党参15 g,干姜6 g,白术20 g,炙甘草6 g,桂枝8 g,白芍12 g,大枣15 g,麻黄1 g,熟地黄15 g,鹿角胶5 g,芥子2 g,细辛1 g,当归10 g,何首乌10 g,肉苁蓉15 g,陈皮10 g,苍术10 g,山药50 g,泽泻6 g。取5剂,研粉冲服8 g,每日2次,饭后服,嘱忌生冷寒凉之物,调摄生活起居,防寒保暖。半年后患者电话告诸症悉除。
  按:本案患者素体脾肾阳虚,寒湿内生,故见身凉背冷、咽中泡沫样痰、白带清稀量多等症,属阳虚夹痰湿体质。脾肾俱虚,气血生化无源而致月经量少;肠道血枯而便秘;舌、苔、脉亦是一派阳虚表现。本次发作因受凉引起,初诊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加减治以助阳散寒解表、调和营卫、健脾燥湿、养血通便。方中制附子、桂枝、炙甘草助阳;细辛、麻黄、桂枝、炒苦杏仁、白芍、大枣、生姜、防风散寒解表、调和营卫;当归、黄芪、白术、何首乌补气养血通便;白术、陈皮健脾燥湿化痰。4剂后透疹功效显著,故二诊减麻黄量,降低透发之性,防风加量,并增蒺藜、乌梢蛇、牡蛎等祛风止痒。最后以附子理中丸合桂枝汤、阳和汤加减温补脾肾之阳、散寒除湿通滞、养血润燥通便,使凝滞于腠理、咽喉、胞宫、皮里膜外之痰湿得以清除,血和而风灭。
  2 小结
  《幼科铁镜》认为“病于内,必形其外”,故主张“清其内,以绝其源”。曾师认为,过敏性皮肤病虽病位在体表肌腠,却与机体内在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故治疗应表里同治,改变机体内环境,清除体内堆积的病理产物,调整机体气血阴阳平衡,扭转患者过敏体质,以达到少复发或不复发的治疗目的。另外,本病发作常因饮食、外感或接触过敏物而诱发,因此,曾师常根据患者体质为其制订饮食宜忌,嘱其注意防寒保暖,慎摄饮食,避免接触过敏原而诱发此病。
  (收稿日期:2013-08-06;编辑:梅智胜)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竹节参总皂苷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采用HepG2细胞株建立CCl4诱导肝细胞损伤模型。体内实验采用1%CCl4油剂处理Balb/c小鼠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药物组灌胃20 mL/kg竹节参总皂苷,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无菌生理盐水,连续8 d。MTT法观察肝细胞存活状况,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RT-PCR检测转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基本证候分布特征。方法 基于临床流行病学方法,2009年10-12月对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和卫生工作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总结亚健康的主要中医症状、体征及基本证型分布情况。结果 1502名调查对象中有1152名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临床症状以疲劳、疲乏休息后不能缓解、头昏沉、眼睛干涩、眼睛酸胀、咽干、记事困难、食欲减退、饮水减少、易汗出、疼痛、消极感、易怒、入睡困难、早醒、睡眠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频率相同的情况下不同音色的低频声波对健康人委中微循环及经皮氧分压的影响,探讨体感音乐疗法的作用机理。方法 在30例健康人的委中附近,播放频率相同(98.00 Hz)、音色不同(分别模拟古琴、箫、埙、钟、鼓的音色)的低频声波,各音色分别播放至60、120、180、240、300 s时,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析委中微循环及经皮氧分压的变化。结果 钟、鼓、箫的音色声波使委中微循环量、经皮氧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测定大蒜多糖的单糖组成和含量的离子色谱法。方法 以氨基酸分离柱,氢氧化钠/醋酸钠溶液梯度洗脱,脉冲积分安培检测器(Au为工作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检测,测定大蒜多糖水解产生的单糖组成及含量。结果 大蒜多糖主要由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果糖等单糖组成,各单糖基本达到分离,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8,平均回收率均在95%~105%之间。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
期刊
关键词:名医经验;朱建贵;老年疾病;气机升降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11.035  中图分类号:R25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11-0108-02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老年病科朱建贵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内科老年病和脑病的临床研究,对老年疾病的中医辨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良多。兹对朱师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面部皮肤状态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为从中医体质角度指导皮肤养护、增进皮肤健康提供新方法。方法 在9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招募女性志愿者2241名,以网络问卷的方式对受访者进行调查。体质类型判定依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面部皮肤测评针对肤色、光泽度、细腻程度、水润度、紧致程度、弹性、均匀程度等指标进行评分;将皮肤状态按1~3、4~6、7~9分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分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陆明教授春季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陆明教授2013年春季门诊治疗乳腺癌的处方,采用计量学的方法确定处方中药物的频次及其性、味、归经等,分析处方基本用药特点。结果 对筛选的111首处方分析发现,高频用药前2位的是安神药和补阴药,单味药依次为百合、合欢皮、黄芪、白芍等。所用药物涉及药性5种,前2位为温、平;药味6种,前2位为甘、苦;归经9条,前2位为肝、脾。结论 春季乳腺癌的
期刊
摘要: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同时测定葛根中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含量的方法。方法 样品采用离子液体分散液相微萃取法提取。色谱条件:Phenomenex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2%冰醋酸溶液(45∶55),检测波长250 nm,柱温35 ℃,流速0.8 mL/min。结果 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的质量与峰面积分别在6.24×10-6~37.44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2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补阳还五汤精简方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造模2 h后,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分别于脑缺血后1、3、7 d检测脑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
期刊
关键词:名医经验;刘继祖;肿瘤;蠲毒消瘤饮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10-0105-02  新疆自治区中医医院刘继祖主任中医师出身中医世家,业医5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各种内科杂症,尤其应用蠲毒消瘤饮治疗癌症独具匠心,效如桴鼓。笔者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诊治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肿瘤证候非常复杂,又多是实质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