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游园不值》是一首经典的七言绝句。诗人以特有的敏锐感觉,抓住了富有启发性的自然现象,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刻的哲理。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古典诗歌含蓄之美有所感悟,教师引导学生为诗配画、推敲文字、发挥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歌的美,这样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从而爱上古诗,爱上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词]诗词教学 言语 精神 例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54
在流淌着蓬勃生命力的经典河流中,诗歌以其独特的魅力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名句。教学这首古诗,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立足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理解古诗的意境,获得审美体验,传承中华文化。
【教学过程】
一、为诗配画,了解诗意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从讲台下拿出一枝课前准备的红杏)
生:这是杏花。
师:请你们想象一下,“一枝红杏出墙来”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们想到的画面用水彩笔画下来。
(学生拿笔画画,不到两分钟就全部画好了。因为不太复杂,所以都画得符合句意)
师:同学们都画得不错。请大家一起欣赏这位同学的作品,他的作品立体感更强。
(打开实物投影仪,屏幕上出现这样一幅画:一座古朴的四合院,院墙外一道弯弯曲曲的小路上,绿意盎然;曲折的院墙上,伸出了一枝鲜艳的红杏。院墙中有一道不规则的柴门——显然,他把第二句的“柴扉”也画进去了。学生们看了都向这位同伴投去赞许的目光)
【评点:轻松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不一样的渠道去感知课文内容,感受诗人笔下的春天。这样,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渠道有很多,自己的双手也可以创设诗词中的意境美。这让学生学习下文增强了自信。】
二、推敲文字,走进意境
师:从同学们的画中,我已经知道大家理解了“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枝红色的杏花从院墙上面伸出来了。
师:谁能把“伸出来”换一种更生动的说法?
生:一枝红色的杏花从墙上伸出脑袋来了。
师:用拟人的方法,说得真生动。
生1:一枝红色的杏花嫌院里的天地太小,就爬上了墙头,它要看看外面更大更精彩的世界。
生2:主人不在家,客人来访不能进门,红杏从墙头伸出热情的手来代主人向客人打招呼呢!
【评点:在比较不同回答的基础上,教者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将句子说得具体、生动。这样,进一步让学生熟练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同时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他们明白:美的语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发挥想象,感悟诗情
师:哦,说得更生动形象了。大家由这一枝伸出墙头的杏花还想到了院内的什么情景呢?(教师把“一枝”说得很重)
生1:院内一定有棵杏树,杏树有很多这样的枝条。
生2:整棵杏树生机勃勃,一片火红,让人看上去暖洋洋的。
师:院子里就这么一棵杏树吗?
生:院子里一定还有很多花草树木。
师:请你们闭眼想一想,院子里可能是什么情景。把你想到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学生闭眼想象,练说)
师:先请你们告诉老师,院子里是怎样的情景。
生1:院子里一片春色。杏树的一个个枝条上(发现“一个个”说得不当)哦,是一根根枝条上,开满了鲜红的小花,整棵树像挂满了一串串长长的鞭炮,整个院子似乎都被它照得红彤彤的。迎春花也不甘示弱,伸展出一根根长长的金条,金条簇拥着,黄灿灿的一片。
生2:院子里百花争艳。火红的杏花点燃了热情的火焰;洁白的李花捧来了殷切的希望;金黄的迎春花、粉红的芍药花、紫色的月季花,点缀着院子的每个角落。这真是五彩缤纷,院子里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师:(深深地嗅一嗅)真美啊,听着你们生动的描述,那幽幽的花香扑鼻而来,真让人入迷啊!
【评点:将学生引入一个诗情画意相融合的情境,再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从故事情景转换向诗歌的艺术空间,结果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诗歌。这样的点睛之笔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水平。近距离触摸诗歌所描写的景物,加以丰富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述,感受到的是人内心的美好,走进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样,让学生明白:只有有感而发,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文章才能感人。】
四、总结提升,体会特色
师:同学们想象非常丰富。你们所描述的景象用诗歌中的哪四个字可以概括?
生;春色满园。
师:作者为什么说“春色满园关不住呢?”朋友家不是有围墙、有柴门吗?
生1:作者的朋友家虽然有围墙,但挡不住茂盛的杏花,杏花照样能越过围墙伸出来,告诉人们满园春色的喜讯。
生2:作者的朋友家虽然有围墙围着,有柴门关着,但院子里花香却是封锁不住的。人们从飘出的花香也可以知道主人家一定是春色满园的。
师:你们的理解非常深刻。其实,作者看到一枝杏花后会有办法看到院里的情况的,他只要——
生:(指着屏幕上的柴门)他只要从柴门的门缝向里面看一看就知道院里的一切了。
师:对!如果作者把从门缝里看到的景象都写出来,那不是更好吗?
生1:不好!因为诗歌的语言一定要精练,全写出来就太啰唆了。
生2:全写出来就没有重点了,没有重点就不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了。
生3:全写出来,就不能让我们产生美好的想象,诗歌就没有回味的余地了。
师:你们体会得很好!全写出来诗歌就没有余味了,叶绍翁的这首诗就不可能流传千古了。其实,无论写诗,还是写文章,都要尽可能精练,读者能够想象的地方,就留下空间,给读者去想。这种以一写十的技巧(板书:以一写十)很值得我们学习。当然,作者所写的事物要具有引起读者想象的特点——就像我们这首诗中一枝出墙的红杏,它能够引起我们丰富的想象。而作为读者的我们,在读书时也要有想象的习惯和能力。
请大家再把这首诗反复读读,进一步体会它的写作特色。
……
【总评】
《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作者写得别具特色。这是一篇通过体会句子含义,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这首诗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还揭示了一个道理:美好的事物是压制不了的,必然会蓬勃发展。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经指出:“语文”的课堂不仅仅生成知识,更是一个生成智慧、点化生命的课堂。是的,为人师者,要善于去关注孩子的关注,惊奇孩子的惊奇,思考孩子的思考,要善于创设民主融洽的教学环境、自由活泼的精神氛围,让学生投入到充满灵性的心灵感悟的对话之中。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启迪智慧、点化生命。
(责编 韦 雄)
[关键词]诗词教学 言语 精神 例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54
在流淌着蓬勃生命力的经典河流中,诗歌以其独特的魅力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名句。教学这首古诗,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立足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理解古诗的意境,获得审美体验,传承中华文化。
【教学过程】
一、为诗配画,了解诗意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从讲台下拿出一枝课前准备的红杏)
生:这是杏花。
师:请你们想象一下,“一枝红杏出墙来”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们想到的画面用水彩笔画下来。
(学生拿笔画画,不到两分钟就全部画好了。因为不太复杂,所以都画得符合句意)
师:同学们都画得不错。请大家一起欣赏这位同学的作品,他的作品立体感更强。
(打开实物投影仪,屏幕上出现这样一幅画:一座古朴的四合院,院墙外一道弯弯曲曲的小路上,绿意盎然;曲折的院墙上,伸出了一枝鲜艳的红杏。院墙中有一道不规则的柴门——显然,他把第二句的“柴扉”也画进去了。学生们看了都向这位同伴投去赞许的目光)
【评点:轻松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不一样的渠道去感知课文内容,感受诗人笔下的春天。这样,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渠道有很多,自己的双手也可以创设诗词中的意境美。这让学生学习下文增强了自信。】
二、推敲文字,走进意境
师:从同学们的画中,我已经知道大家理解了“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枝红色的杏花从院墙上面伸出来了。
师:谁能把“伸出来”换一种更生动的说法?
生:一枝红色的杏花从墙上伸出脑袋来了。
师:用拟人的方法,说得真生动。
生1:一枝红色的杏花嫌院里的天地太小,就爬上了墙头,它要看看外面更大更精彩的世界。
生2:主人不在家,客人来访不能进门,红杏从墙头伸出热情的手来代主人向客人打招呼呢!
【评点:在比较不同回答的基础上,教者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将句子说得具体、生动。这样,进一步让学生熟练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同时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他们明白:美的语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发挥想象,感悟诗情
师:哦,说得更生动形象了。大家由这一枝伸出墙头的杏花还想到了院内的什么情景呢?(教师把“一枝”说得很重)
生1:院内一定有棵杏树,杏树有很多这样的枝条。
生2:整棵杏树生机勃勃,一片火红,让人看上去暖洋洋的。
师:院子里就这么一棵杏树吗?
生:院子里一定还有很多花草树木。
师:请你们闭眼想一想,院子里可能是什么情景。把你想到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学生闭眼想象,练说)
师:先请你们告诉老师,院子里是怎样的情景。
生1:院子里一片春色。杏树的一个个枝条上(发现“一个个”说得不当)哦,是一根根枝条上,开满了鲜红的小花,整棵树像挂满了一串串长长的鞭炮,整个院子似乎都被它照得红彤彤的。迎春花也不甘示弱,伸展出一根根长长的金条,金条簇拥着,黄灿灿的一片。
生2:院子里百花争艳。火红的杏花点燃了热情的火焰;洁白的李花捧来了殷切的希望;金黄的迎春花、粉红的芍药花、紫色的月季花,点缀着院子的每个角落。这真是五彩缤纷,院子里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师:(深深地嗅一嗅)真美啊,听着你们生动的描述,那幽幽的花香扑鼻而来,真让人入迷啊!
【评点:将学生引入一个诗情画意相融合的情境,再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从故事情景转换向诗歌的艺术空间,结果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诗歌。这样的点睛之笔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水平。近距离触摸诗歌所描写的景物,加以丰富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述,感受到的是人内心的美好,走进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样,让学生明白:只有有感而发,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文章才能感人。】
四、总结提升,体会特色
师:同学们想象非常丰富。你们所描述的景象用诗歌中的哪四个字可以概括?
生;春色满园。
师:作者为什么说“春色满园关不住呢?”朋友家不是有围墙、有柴门吗?
生1:作者的朋友家虽然有围墙,但挡不住茂盛的杏花,杏花照样能越过围墙伸出来,告诉人们满园春色的喜讯。
生2:作者的朋友家虽然有围墙围着,有柴门关着,但院子里花香却是封锁不住的。人们从飘出的花香也可以知道主人家一定是春色满园的。
师:你们的理解非常深刻。其实,作者看到一枝杏花后会有办法看到院里的情况的,他只要——
生:(指着屏幕上的柴门)他只要从柴门的门缝向里面看一看就知道院里的一切了。
师:对!如果作者把从门缝里看到的景象都写出来,那不是更好吗?
生1:不好!因为诗歌的语言一定要精练,全写出来就太啰唆了。
生2:全写出来就没有重点了,没有重点就不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了。
生3:全写出来,就不能让我们产生美好的想象,诗歌就没有回味的余地了。
师:你们体会得很好!全写出来诗歌就没有余味了,叶绍翁的这首诗就不可能流传千古了。其实,无论写诗,还是写文章,都要尽可能精练,读者能够想象的地方,就留下空间,给读者去想。这种以一写十的技巧(板书:以一写十)很值得我们学习。当然,作者所写的事物要具有引起读者想象的特点——就像我们这首诗中一枝出墙的红杏,它能够引起我们丰富的想象。而作为读者的我们,在读书时也要有想象的习惯和能力。
请大家再把这首诗反复读读,进一步体会它的写作特色。
……
【总评】
《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作者写得别具特色。这是一篇通过体会句子含义,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这首诗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还揭示了一个道理:美好的事物是压制不了的,必然会蓬勃发展。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经指出:“语文”的课堂不仅仅生成知识,更是一个生成智慧、点化生命的课堂。是的,为人师者,要善于去关注孩子的关注,惊奇孩子的惊奇,思考孩子的思考,要善于创设民主融洽的教学环境、自由活泼的精神氛围,让学生投入到充满灵性的心灵感悟的对话之中。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启迪智慧、点化生命。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