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索

来源 :现代校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qingxiao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弱点。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阅读教学习惯于“满堂灌”,忽视学生是这一阅读主体。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于接受课本上的和老师的现成答案,不对阅读篇目进行深究质疑,不敢进行大胆的批判,当然也就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新的发现。这种阅读教学的模式明显有很多弊端,所以在当前教学体制与教学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性进行探索。
  
  一、帮助学生发掘文本意义,丰富创新想象
  
  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生发掘文本意义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丰富联想和想象的过程。接受理论认为,作品的意义是读者通过视野融合,用自己的审美经验和想象去填补和改造文本,生成意义。这种填补和改造就是一种借助联想和想象进行的创新。作品意义实际上就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文本所提供的意义框架,这是常量;另一是读者对文本的认识、阐释所形成的意义,这是变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由于小学生本身由于经历和知识结构决定了他们自身对文本意义发掘能力较弱。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应该带领学生,一方面要深入认识作品文本的意义框架;另一方面要参照历来人们在接受中所产生的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作品创造性的理解来参与作品意义的生成,从而让小学生更深入地认识作品的意义。
  但是,语文教学中意义的生成是由两个接受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而且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作品意义。教师处在作品(教材)和读者(学生)的中间位置,是学生理解作品意义的中介。他不仅需要理解作品的意义,还必须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学生,使学生也能理解作品的意义。如何传达呢?以往的教学方法,恐怕更多的是教师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所以就出现了老师满堂灌,学生囫囵吞枣的现象。文学的思维形式是形象思维,必须借助于想像力。文学教育同样要借助于联想和想象。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对话”交流活动,它必然要求读者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学生的),积极地参与对文本的解释和建构——激活自己的想像力、直观力和感悟力。通过对文本符号的解码,重新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文本形象,甚至开拓、建构出作者在创作这个文本形象或艺术意境时所不曾想到的东西,从而使文本的意义更加丰富而具厚度、深度和力度。也正因为借助了联想和想象,教师对作品的理解才能传授给学生,学生的理解才能与教师的理解对接。教师就像一个乐队的指挥,他对作品的分析注入了自己的想象,从而也就将所有演奏员调动起来,使作品的欣赏者——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能够真正的认识和表达作品的意义。
  
  二、鼓励学生质疑,打造创新精神
  
  怀疑是创新的开始,充分利用小学生逆向思维的心理和求异思维的特性,引导他们在文本阅读中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伊瑟尔告诉我们阅读活动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对先前综合的否定,在阅读活动结束前的每一点上,文本都是未完成的,随时发生着种种变化和对既有理解的否定,否定过程使读者总是处在“再也不会”和“然而未必”的半途中。小学生的视点就在“不断质疑——否定——创新”的滚动链条上,逐步地向终点推进。一部作品的意义,也只有在阅读的终点所有的综合均已完成的时候,才得以产生。而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意识和不断创新的精神逐步得到巩固和加强。阅读课中小学生的一点怀疑。一声感叹、一句批评,哪怕是一知半解,虽带着稚气,但只要是自己的独特体验,只要是自己的独立思考,都是可贵的。
  不过,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常见两种现象需要妥善处理:一是没有疑问;二是“打破沙锅问到底”,对问题穷追不舍,寻根求源。对前一种现象,教师应该对小学生进行循循善诱,鼓励他们提问,提出自己的思考内容;对后一种现象,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认识和反应,从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态度和方法。创造型教师会不失时机抓住学生此时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浏览相关的书籍报刊,搜集筛选相关的信息,旨在让学生从这一过程中发现多种答案和新的问题,进而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把各种各样的答案都摆出来,再比较其异同、得失、长短、利弊,最后,从中筛选出一种较为满意的答案,或否定所有现成答案,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这时小学生心中的迷雾才能消散,小读者才会感到豁然开朗,语文课堂阅读才会步入小学生自由创新的天地。
  
  三、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逐渐摆脱那种单纯依托教参集中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分析的教学模式束缚,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可以重点尝试利用问题法和迁延法来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
  问题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不断地阅读课文,不断地寻找问题,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组织引导学生评论:哪些问题提得好,哪些问题对大家有启发,哪些问题最新颖,哪些问题最富于挑战性,哪些同学发现的问题最多等等。使用“问题法”教学,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鼓励学生敢疑敢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只重数量,不计质量,实行问题无错原则。其次,教师应教给学生寻疑提问的思路、角度、范围和方法,使学生提起问题来有章可循,有的放矢。第三,教师可以“抛砖引玉”,从不同的角度提些问题作示范,开阔学生的视野,诱导学生发现问题。
  迁延法,又叫迁移想象法。即摆脱课文的束缚,从局部地方旁逸斜出,进行相关的语文教学活动。其目的是要增加“新鲜活水”,扩大教学容量,拓宽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如教《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教师可抛开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假设你此时正在远离地球的茫茫太空中旅行,透过宇宙飞船的舷舱,你看到了美丽的地球……”然后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想像此时地球的样子。最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迁移想象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作者简介]
  王晓(1968—),女,汉,小学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笔者有幸被评为全国劳模、中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在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觉得未从根本上升华出一种提高教学实效的根本方法,以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从2000年开始,我下大力气研究了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目标教学”、“发现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集百家之长,结合自己的长期教学实践,提出了“探究释疑”教学法。该教学法的基本内涵是“自主探究,合作释疑;先学后教,内化素质”。之
期刊
信息技术教师在整个信息技术教育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担任着重要角色。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已成为重要课题。笔者作为一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努力改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但是思想观念、设备配备、师资水平、工作负担、学科地位等诸多原因还是制约着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转变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的软件环境    软件环境
期刊
浙江省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位于钱江之畔的硖石镇文苑路,现有20个教学班,学生1013人,教职工58人。在职54名专任教师中,有中学高级教师1名,小学高级教师36名,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41名。  学校以“以美育人,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以“规范+特色”、“达标+特艺”、“合格+特长”为办学目标,以“以人为本、优质服务”为办学宗旨,努力实现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优质化;以“
期刊
在中国的版图上,苏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却依然充满活力和动感的城市。因为苏州人擅长的不仅仅是文,“武”,我们也可以。  自古吴地就是文武兼修的文化,深藏着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富有特色的吴地体育文脉。历史的发展中,苏州诞生了一批体育领军人物和知名运动员,将苏州体育一步步带向更高的视野。今天,苏州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蓬勃兴起,体育已经成为一个城市文化符号,体育精神也贯穿至每个苏州人的思
期刊
顾桂芬,浙江省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中学高级教师,嘉兴市小学思想品德学科协会理事。曾获得嘉兴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海宁市首批学科教学带头人、优秀教育工作者、家庭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纵观古今中外教育,美育早已被先辈们视为教育园地中的奇葩。从2000多年前孔子提出的礼、乐、诗等“六艺”,到西方古希腊时期雅典的“七艺”,无一例外地传达着一个信息,美育可以陶冶心灵,达到
期刊
浙江省海宁市马桥初中,位于举世闻名的观潮胜地和皮衣之都——海宁,座落在世界经编名镇——马桥镇。办学已有50年的历史,学校分为本部和分部,现有24个教学班,共计1200多名学生。  学校坚持基础教育的基础性特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牢固树立“以课改促学校发展,以课改促师生成长”的思想。始终立足于农村教学实际,以发展学生的能力、培育学生的素质为责任,把握教学改革的趋势,将科研创新的意识
期刊
“以美育爱,和谐发展”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特色学校创建目标。我们从十多年的创建工作实践中体会到:特色学校的创建,应以学校制度来规范,以教科研为抓手,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堂为落脚点,以学生、教师和学校和谐发展为归宿。我们通过教科研并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依托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寻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 规范管理——特色学校创建的组织保障    1.建立组织,强化领导。学校成立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
期刊
浙江省海宁市斜桥镇中心小学位于沪杭线斜桥火车站南侧,是始建于1906年的百年老校。经过百年的风风雨雨,学校走出了一批如米谷、殷白等文化名人,经过数代斜小人孜孜不倦的辛勤耕耘,学校逐步形成了“以美育爱,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和谐发展,全面提高了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走出了一条办学的特色之路。  ——教育的根本为教书育人。做人“以孝为先”,以“感恩”为落脚。学校在努力抓好“教学”
期刊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变传统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最大程度地把知识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和态度的过程中。“用教材教”关键是用。刘墨耕把教材比作是“中介材料”,这一提法得到绝对认可,既然是“中介材料”用的时候就不能当作“圣经”而依赖。因此,灵活使用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于落实科学课的课程标准精神显得极为重要。从我区目前使用的冀教版和其它科学教材来看,就有很大的创造性的使
期刊
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学校科学教育也展开了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不仅把沿袭了七八年之久的小学“自然”学科更名为“科学”,并且新颁布的《科学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要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从而实现我国幼儿科学教育与当代国际教育的融合。    一、 幼儿探究式学习的实质    很多人认为探究只是科学家的事,是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研究,探究的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