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的热线生生不息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en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夜深,她房间的灯光总会不时亮起,屋里的她对着电话细语。打电话来的有86岁的老人,因为儿女不孝顺很难过;有8岁的孩子,因为打碎了妈妈最喜欢的花瓶不知所措;有刚到一个城市四处碰壁的人,甚至有对生活绝望要自杀的人……
  今年50岁的曹文英坚守这个电话热线14年了。平凡女子曹文英身残志坚,开通爱的“生命热线”,帮助困境中的人走出阴霾,自己也收获了幸福的婚姻。
  2010年10月的一天,姚双全背着背包朝汽车站走去,打算回家乡乐山。这时,一个男孩推着一个坐着轮椅的女人赶了过来,拦住了他。
  “爸爸,妈妈那么爱你,你为什么要离开?”男孩带着哭腔说,姚双全不为所动。 轮椅上的女人是他的妻子曹文英,这时也失声痛哭起来:“双全啊,那条救助热线是我的命,不能断啊!你要有更好的去处,你就走,我不拦你……”
  望着妻子抽搐的双肩,往事一幕幕闪现在他的眼前。
  你来,驱走生命的寒意
  曹文英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因小儿麻痹症瘫痪。小她两岁的妹妹曹文君也遭到了与她同样的命运。但父母不离不弃的关爱,没有让曹文英姐妹感到孤独和悲哀。她们自学完成了小学至初中的所有课程。
  为报父母养育之恩,曹文英发誓,一定要像正常人一样,自食其力。那几年,曹文英和妹妹每天在家看书写作,希望由此改变命运。
  1995年,曹文英和妹妹根据自身经历写成的《珍爱生命》发表在《天府早报》上,文章先后被全国上百家媒体转载。接着,书信像雪片一样飞到她们身边。有敬佩者、仰慕者、追求者,更多的是像她们一样处于困境的求助者。
  一天,曹文英收到一封信,读后大惊失色:曹姐,三天之内若接不到你的回信,我就离开这个世界,因为我很痛苦……
  曹文英赶紧回信。一个月后,她接到其家人的来信,才知自己的信在路上走了10天,而写信的求助者已于3天前自杀。
  曹文英满心内疚。求助者那么需要她,却因不能及时收到回信离她而去。从那天起,曹文英决定在家里装一部电话,直接与求助者电话交流。
  曹文英用全部积蓄装了电话,并给它起了个名字“生命热线”。通过媒体报道和口口相传,电话很快成了名副其实的热线。
  2003年夏天,一位家住乐山的男子打来电话,称妻子背叛自己,跟一个包工头跑了,他也不想活了……这次,曹文英没有讲要珍惜生命的大道理,而是根据经验说:“在你做出决断之前,请你想想,你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如果你认为结束生命是最好的选择,那么,我尊重你的选择。请你用一个礼拜的时间考虑清楚,然后给我回电话,告诉我你还在这个世界。”对方答应了。
  那一周时间,曹文英寝食难安。她不知道自己的方式是否正确,她不知道那个男子正经历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她真的担心悲剧再次发生。
  一周很快过去,却不见男子回电话。曹文英便循着男子的来电拨过去,发现是一个摆摊的小老板设的公用电话。第二天,曹文英又拨通了那个电话,向对方征询附近有无这样一个家庭:妻子出走,丈夫和孩子独自生活。小老板想了一会儿说:“有,不过最近一直没见到他!”当天下午,曹文英在父亲陪同下,坐长途汽车来到乐山,辗转找到了当事人的家。
  简陋窄小的屋子里,散落着烟头和酒瓶。一个头发蓬松的男子,眼神空洞无望。但是,当看到坐在轮椅上的曹文英时,他惊呆了。他无法想象,一个身体残疾的女子,和自己素不相识,仅通过一次电话,就辗转找到这里,助人于四方。这个男人就是姚双全。
  你来,就请不要再走
  姚双全长曹文英5岁,儿子小姚正读初中。他在重庆打工时,妻子红杏出墙,跟一个小包工头远走厦门。他一度想轻生,在报纸上看到曹文英的消息,便打来电话寻求帮助。这时,他想明白了,为了儿子,他要活下去。
  回到成都后,曹文英继续投入到“生命热线”中。妹妹曹文君负责白天,曹文英则在夜晚守在电话机旁。两姐妹美妙的声音,如涓涓细雨,润泽着那些干涸的心灵。两姐妹也因此获得了新生。
  一天下午,曹文英听到楼下有人喊她的名字,她让母亲下楼去看看。不一会,母亲领上来一个健硕高大的男子。曹文英愣了半天才认出来,这不是姚双全吗?想不到没到一年,姚双全脱胎换骨,形象大变。
  姚双全说自己已工作半年,这次请了一周假,专门到成都来看她。
  曹文英的心里热乎乎的。两人聊了一会后到了中午,姚双全带着自己买的菜钻进厨房。半小时后,一顿丰盛的饭菜摆在了桌上。
  一连几天,姚双全都呆在曹家,买菜、做饭,照顾曹文英的生活。每次有热线打来,姚双全又是一个安静的听众。他像小学生那样坐在一角,一动不动地听曹文英的慧言妙语。
  渐渐地,姚双全发现自己离不开这个善良的女人了。但是,他必须离开,他要打工赚钱,他还有一个儿子。姚双全走后,思念开始在曹文英的心头蔓延。她用忙碌的生活淡化这份情愫。相比姚双全,她自卑无比。
  两个月后,姚双全又来到曹家。这次,他正式向曹文英求婚。曹文英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2004年国庆,两人结婚。一年后,妹妹曹文君去世。她的遗嘱是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一定要把“生命热线”办下去。
  不久,姚双全带曹文英体检。医生说,她体质极弱,经不住劳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曹文英没有听医生的建议,一直坚持24小时接听热线,竟奇迹般地活了6年。
  但是,自2011年6月开始,姚双全性情大变,一再要求妻子关掉热线。曹文英和曾经恩爱的丈夫发生了争执。10月的一天,再一次争吵后,姚双全背着背包走了。刚好儿子回到家,立即推着继母追出去,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你来,让情延续未来
  姚双全跟着曹文英和儿子回了家。
  曹文英先开口:“是不是你在外面有人了?如果是,你就走吧。” 姚双全一下子激动起来:“是你在外面有人了,我才不愿意在这个家里呆下去的!”曹文英听后哭笑不得,赶忙问清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姚双全眼里的第三者是曹文英的一个热线当事人,叫张晓东,是江苏南通人。这个人有严重的强迫症,需要不断沟通疏导才能走出心理误区。因此,从2011年6月到10月,两人的电话很频繁,有时还是曹文英主动打过去。
  一次,姚双全在妻子身边听到了张晓东“肉麻”的声音:“文英,我就喜欢和你说说话,和你聊天特别开心。哪天有空了我去成都看望你。”
  而曹文英听到这些话时,还是笑语盈盈。这让姚双全有点受不了。
  不料,几天后,张晓东真的从江苏飞到成都来看望曹文英。姚双全下午下班回家后,发现妻子被张晓东带出去逛街了,便如鲠在喉。
  知道事情原委后,曹文英的声音温柔了许多:“请原谅我对你的疏忽。那个人有家庭,他现在已经从心理沼泽中走了出来。自始至终,都没有影响我对你的爱。”
  面对妻子认真的解释,姚双全的委屈渐渐稀释。然而,这次误会却让曹文英开始反思。如果哪一天自己走了,她和妹妹创办的“生命热线”该如何继续下去。与其现在24小时奉献,不如将这份爱切成很多份,让有爱心的人共同参与进来。
  她的想法得到了响应。首先参与到“生命热线”的是电子科技大学的几位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将热线转到有咨询经验的志愿者的手机上,代替曹文英倾听和劝慰。
  没多久,以前接受过曹文英帮助的热线当事人,也陆续参与进来。这样,“生命热线”开始向外辐射,成了一群人的爱泉。
  曹文英,这个善良坚强的女人,也得到了爱心和家庭的双重幸福。
其他文献
新疆喀纳斯湖  喀纳斯是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喀纳斯湖是一个坐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是中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这里是我国唯一的南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分布区,生长有西伯利亚区系的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等珍贵树种和众多的桦树林,环湖四周原始森林密布,阳坡被茂密的草丛覆盖,每至秋季层林尽染,景色如画,更有传说中的“喀纳斯水怪”,颇具传奇色彩。  四川九寨沟  虽然九寨沟对外宣传是四
期刊
滴水汇成江,大爱暖人心  2010年,贵阳市“绿丝带”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云岩区老干部们自发成立了“银发关爱团”,主要开展关心下一代志愿服务。  每年初,“银发关爱团”的老干部们都要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及时组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担当网吧义务监督、到中小学开展传统教育宣讲、帮教失足青少年、资助贫困学生、看望身患重病的儿童等。针对中小学生的教育需求,“银发关爱团”组成了传统教育宣讲小组,他们经常深入学
期刊
儿子儿媳经常回家要钱,有时候说是孩子病了,得买药;有时候说孩子学校缴费,自己手头有些紧……大妈的存钱计划全泡汤,很绝望。  刘大妈今年62岁,从重庆北碚某企业退休后,原本对自己的退休生活有一个美好的规划:和朋友们在楼下坝子里跳舞,结伴去旅游……  刘大妈独居,儿子从一所职业学校毕业后,进了自己原先的厂。  儿子的对象谈了一个又一个,33岁那年,和老家的一个妹子结了婚。  恰好厂里处置一批老旧住宅,
期刊
有这样一个谜语,谜面是:“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谜底是:“啃老族”。  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在我国的城市里,目前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啃老”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而《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10多万
期刊
她已82岁高龄,却依然是各大品牌的宠儿。爱马仕邀她展示新品,迪奥请她去助阵,她代言的劳力士广告也常常出现在《Vogue》、《Bazzar》等时尚杂志中。当82岁的超模卡门·戴尔·奥利菲斯与一群年龄还不足她四分之一的年轻超模站在一起,美丽竟毫不逊色。各大时尚品牌也常以卡门在时尚界常青树的形象来证明自己恒久可靠的品质。与她合作过的都是行业中最负盛名的摄影师,连她老年居民证上的大头照都出自诺曼·帕金森(
期刊
他立志:老骥伏枥志不退,挥洒余热献社会  从县人大主任的岗位退下来后,侯贵玉本可以过着悠闲自在的老年生活,可是他却豪情不减当年。  为扩大关工委工作覆盖面,他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在50家非公有制企业成立了关工委组织,并组织20家非公有制企业关工委与所在村结对共建新农村,有效推动了农村群众发展致富。  为提高關工委工作影响力,他积极动员9名已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组成了“
期刊
这些已经走出学校的年轻人,正在吃、穿、住、行、生活等各个方面严重依赖父母。在社会学者眼里,他们俨然是“傍老”一族,并慢慢向“啃老族”过渡。  65%中国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  到底何谓“啃老族”?这个现象目前到底有多严重?  “啃老族”在我国是个新名词,也是个舶来品。它的前身叫“袋鼠族”,比喻大学毕业后,到了就业年龄,却以薪水少等为理由,仍依赖父母的那些年轻人。  在我国,“啃老族”特指成年的、
期刊
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机会,赋闲在家,衣食住行全靠父母,他们的统一代号,叫“啃老族”。  “急什么,反正我爸养得起我”  2010年夏天,思思(化名)从集美某大专院校毕业,那一年,身边的同学都陆陆续续找到了工作,可是思思却没有。那时候,她不是不想上班,而是觉得父亲有“门路”,能把她弄进知名企事业单位。  不幸的是,父亲的“门路”远没有思思想象中那么管用。首先,“大专文凭”就让她被毫
期刊
“孩子幸福了我们才会真的幸福”  69岁的天津退休干部赵海平告诉记者,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这句话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父母爱孩子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有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首先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和重心,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父母从来舍不得为孩子“断奶”,总是设法满足孩子的需要。  “当老了以后,一旦得知子女失业,买房缺钱、生活遇到困难时,很少有父母不伸出援手的,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们,他们宁肯
期刊
1月11日,由国家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的《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新台址隆重举行。获奖者来自世界五大洲,代表了不同的文化领域,每一位都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性人物。他们是:在世界各地推广昆曲的白先勇、中美民间大使陈香梅、陈式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著名学者杜维明、国际钢琴巨星郎朗、泰国著名侨领梁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