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远方的少年

来源 :教师博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ai5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对外面世界的认识,是从公路上奔跑的汽车开始的。
  江南馒头似的丘陵山地,一条灰白的沙石公路,时而弯曲,时而起伏,像一条舞动在山间的飘带。前面,一辆大车远远开过来,少年早早让在道路一旁。车子越来越快,越来越快,转眼就到了跟前,犹如电影里风驰电掣的火车,在一阵刺耳的喇叭声中,那个庞然大物朝少年直逼过来。少年吓得手足无措,慌乱地后退,四仰八叉跌进路旁的水沟。司机一只手把着方向盘,一只手吊在车窗外,伸出头哈哈大笑。大车刮起漫天的飞尘,追着笑声在山谷里久久回荡。许久,少年湿漉漉地从水沟里爬上来,涨红了脸生怕遇见路人。
  这是在去亲戚家的路上,少年第一次见识了汽车。
  公路和汽车,带给少年的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正是沿着公路延伸的方向,外面不时传来消息,铁路、火车、飞机、大海、轮船、港口、码头……它们不断地刺激着少年,少年身体里那只潜伏已久的小兽开始苏醒,冲撞,奔突。一个青涩的乡村少年,突然间被不由分说地置入一条喧腾奔涌的河流,原先一些被阻隔遮蔽的东西,似乎一下子打开了。譬如远方——懵懂的青春和梦想。公路和汽车的出现,让少年的目光延伸了许多。
  在少年眼里,外面的世界就是公路抵达的世界,远方就是汽车奔跑的方向。
  那时,村庄不通公路,看汽车得去亲戚家的那条沙石公路。只要踏上那条路,少年就会脚底生风,充满无穷的力量,奔走在矮山坡这一边。远远听见一阵汽车喇叭声,少年心尖就被撩得痒痒的,会不由自主地沿着小路疾跑。可当他转过山坡来到公路上时,汽车早没了影,只留下一路尚未散尽的烟尘。瞧着厚厚的沙地上那些或宽或窄、或浅或深的轮痕,少年是多么失望,恼恨自己跑得太慢,懊丧地把脚下的石子踢得飞远。人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越走越迈不动脚,去往亲戚家的路好像忽然延长了许多,没有尽头。少年干脆在路旁寻块光溜溜的大石头坐下,顺手捡根树枝在地上胡乱涂画起来,画的居然是一辆接一辆的汽车。恍惚间,地上的汽车歪歪扭扭的,在面前生动地奔跑起来,把少年带入一片虚幻之境。汽车载着少年,像鸟一样飞翔,像风一样掠过山冈,来到城市、港口、码头,来到那些常出现在梦中的远方。
  每次遇见汽车,少年总会格外兴奋地追在后面,总会把脖子像鸭颈一样努力伸长,十分陶醉地吮吸着空中飘散的淡淡的汽油味或呛人的柴油味,在少年鼻子底下,那可是天底下最沁人心脾的芳香。汽车扬起漫天灰尘,淹没少年瘦小的身子。刚拐过一个弯,汽车就跑远了,少年累得气喘吁吁,怎么也追不上,却并不懊恼,总相信前面会有另一辆汽车迎面开来。遗憾的是,汽车并不常在那一条公路上出现。
  偶尔,一辆车子“嘎”的一声,停在公路旁一处代销店门口,那儿聚居着十来户人家。司机伸出脑袋,使劲摁着喇叭,大声吆喝:拿货,拿货,快点!趁着人们七手八脚卸那些花花绿绿的货物,少年滴溜溜着一双“贼眼”,好奇地围着车子打转,怯怯地摸摸泛着白光的车灯,用脚踢踢比大象腿還粗的四个车轱辘,甚至大着胆子站上踏板,踮脚偷窥那个神秘的驾驶室:大块的挡风玻璃、标注了数字的仪表盘、柔软的坐垫,还有那个尤其令他心驰神往的方向盘……卸完货,车子重新启动,在一阵轰隆声中,车屁股冒出滚滚浓烟,转眼开走了,少年的心也追随着车子一路走远。
  汽车见得多了,少年练就了仅从喇叭声便能分辨汽车的本领。“突突突——”,喇叭声如急雨敲窗,劈头盖脸砸过来的,是粗粗的排烟管安在车头上,不断向天空喷吐着浓烟,被乡下人不屑一顾地戏称为“蚱蜢车”的拖拉机;喇叭声断断续续,“嘟——嘟——嘟——”,老远就能听见柴油发动机发出低沉如老牛拉破车般吼叫的,是载着沉重货物的货车,或拉着堆成小山样粮包的粮车,它们共同拥有一个令人羡慕的牌子——解放;“笛——笛——笛——”,声如裂帛般清脆响亮的,必定是轻捷无声的吉普车,但在乡间沙石公路上并不容易见到。
  去公路上看汽车,在漫天飞尘中追着汽车飞跑,越来越被乡村少年看作是幸福时光。常常,站在岔路口,少年总忍不住回过头,无限深情地朝公路弯曲的方向凝望,那是通往县城的方向,连通着外面遥不可及的世界。在少年看来,似乎有许多汽车在通往县城的道路上奔跑,而县城则有更多的汽车连通着市里、省里,乃至北京、上海那样的大地方。
  不知什么时候,少年独自守在亲戚家不远的一处路口,那里有条通往公社驻地的马路。少年一会儿趴下身子,歪了脑袋贴着地面辨听;一会儿吸溜着鼻子,仔细分辨着空中飘散的味道;俄而,像鸭子一样,使劲伸长脖颈,踮脚远望;少顷,撅起屁股兴奋地跳跃,像忽然发现了什么宝物,完全一副让人不可理喻的样子。
  不久,远处山坡那边,一辆“蚱蜢车”“突突突”,不紧不慢开了过来。当冒着浓重黑烟的“蚱蜢车”驶过身边时,早已做好准备的少年,身子轻轻一跃,一个漂亮的鹞子翻身便抓紧车厢板。可司机恶作剧地把车子越开越快,少年并不害怕,瞅准前方路边的稻草堆,一个纵身,稳稳当当落在稻草上。漫天灰尘中,少年站在路旁,目光追随着“蚱蜢车”远去的方向,直到马路上的车子变得越来越小,成为一个小小的黑点,随同细绳样的马路一并消失于远方。
  突然,少年的内心变得无限伤感,一个大胆的念头就在那一瞬间闪现:哪一天,追上某辆汽车,去到县里、省里,甚至北京、上海那样的大地方,或者一个谁也不知晓的远方,该是一桩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啊!
  少年一直这样想着,整个身体就像插上了翅膀,世界一下子在眼前飘荡起来……
  (插图:熊鹏飞)
其他文献
一  一辈子做老师的我,从站在三尺讲台上的那一刻开始,到退休多年的今天,尽管自己对每一个学生的付出根本称不上“滴水之恩”,但那许许多多的学生却一直对老师“涌泉相报”:一届届的学生,对老师的好,不是短暂的、淡薄的,更不是随大流敷衍式的,而是恒长持久的,是真心实意的,是令人感动不已、足以长久慰藉心灵的。  我的职业之路,走过了赣南、赣西和赣北,走到了深圳,还走到了北京。我教过初中和高中,做过科任教师,
期刊
一个人真正意义上的慈悲,不仅包括对他人的,也应该包括给自己的。  在对他人的慈悲里,可以看到另外的世界;在给予自我的慈悲里,可以触摸到生命的温暖。  这样,在他人的世界里雄浑,于自我的宇宙里绵密,然后一高远,一低回,一长河浩荡,一庭院深幽。前者让自己活到通达,后者让自己活到安详,最后殊途同归,抵达更高的境界。  遇上慈悲者,你容易成为另一个慈悲者,证明善意是可以传递的。  我觉得,对自己好一点比对
期刊
2017年一部泰国电影《天才枪手》在中国上映,引起了很多人的好评,尤其受学生们的追捧。看过此片的人,都觉得能把一个中学生集体作弊的事件拍出“谍战片”的观赏效果是不容易的。而且创作者在保证了这部电影作品应有的娱乐效果的同时,也清晰表达了对作弊行径的理解却不认同的基本立场,整体上依旧保持了对考试制度既尊重也反思并批判的鲜明态度。  影片《天才枪手》讲述了“学霸”级高中生小琳在偶然帮助了同班一名女同学的
期刊
“闲庭秋一色,满架豆花垂。”秋意渐浓,草木渐衰,唯有扁豆,仍不知疲倦地开花结荚,一丛丛,一簇簇,一串串。那素素的白,莹莹的紫,顶着秋风,缀着晨露,明媚着秋的诗行,婉约着秋的韵脚,成就一篱秋色。  “西城闲访葛洪家,篱落秋余白豆花。”这个季节,随便到郊外走走,就能邂逅一篱豆花。印象中,豆花似乎总与土墙、竹篱为伴。豆花有了土墙竹篱就有了依托,土墙竹篱有了豆花便有了生机。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
期刊
前段时间,江苏援鄂抗“疫”“最美护士”于鑫慧上了热搜:先因抗“疫”期间自行前往武汉被各大媒体报道,感动无数人;后被曝光可能存在婚内征婚、债务纠纷、缺乏护士资质等问题而陷入舆论漩涡。对这件事,网上热议很多,观点各异。我想以一个从教者的视角谈谈我的看法。  一、认同“人无完人”  我们中华民族向来尊崇“仁爱”的儒家思想,讲奉献,讲诚信,也讲包容。所以有着“将功补过”“既往不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等
期刊
“十年”这个词,于我而言,似乎有特别的意义。在我人生的时光轴上,曾经的那些个“十年”, 刻下了我与教育的情缘。  第一个十年:爱为底色, 情系语文  1993年,17岁的我成为山东省济南市一所历史名校——经五路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这所学校有着优良的教学传统,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都很丰富。刚入职的我热情高涨,如饥似渴地学习。  也许是因为自己过早上学的经历,我对年龄偏小的孩子,格外有一种理解和疼爱。祺
期刊
流年,如一笔暖色飞花,散落成文字。那些堆积在光阴里的“温暖”,浸润了每一个云淡风轻的日子,而遇见,在这一季,显得愈发芬芳馥郁。  相识之初的“我见犹怜”  初次了解她,是从其他老师的口中听说的:肮脏的着装,永远散发出阵阵恶臭味;明明是个女生,却一直剪着超短的头发;每次考试的成绩都是个位数;木讷呆滞的面孔上时而浮现的笑容,仿佛在告诉别人自己有多傻……作为班主任的我,这样的“后进生”见多了。  而与她
期刊
一个人真正的生命,是一个人的思想,人因思想而存在,人因思想而独立,人因思想而伟大。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人的生命除了肉体的生命外,还有思想的生命。一个人若没有思想徒有肉体,那只是活着的躯壳,或是会说话、能吃饭的动物。一个有思想的生命,才会让人成为真正的人,让生命成为真正的生命,也才会让我们拥有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更会给我们的心灵以慰藉,给平淡的日子以感动。  现在很多教师停
期刊
“董老师,刘飞不读书,又在写他的小说呢,您快去看看吧!”  “就是啊,董老师,他下了课就写,别人喊他,他好像都没听见一样。”  “董老师,刘飞不会走火入魔吧?”  清晨,我正赶往教室,就被一群孩子围住了。  孩子们的话让我想起了他们读三年级时的一天,刘飞跑到办公室告诉我他要写一本书——《刘飞上学记》。那时我们班正在共读《三毛流浪记》。我说了几句鼓励的话,他就跑开了。后来,我见他写过几页。再后来,我
期刊
每年教师节,各地都会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将他们树为教书育人的典范。必须肯定的是,他们中的确有人在教书育人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毋庸讳言,有些“典范”的“先进事迹”并不值得称赞。这类“典范”大都超负荷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不辞劳苦,甚至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在表彰这类“典范”时,往往都会以“具有奉献精神”为赞语。诚然,奉献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是值得敬重的。然而,这类“典范”的“奉献”,常常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