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这样一场修行

来源 :教师博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bi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真正意义上的慈悲,不仅包括对他人的,也应该包括给自己的。
  在对他人的慈悲里,可以看到另外的世界;在给予自我的慈悲里,可以触摸到生命的温暖。
  这样,在他人的世界里雄浑,于自我的宇宙里绵密,然后一高远,一低回,一长河浩荡,一庭院深幽。前者让自己活到通达,后者让自己活到安详,最后殊途同归,抵达更高的境界。
  遇上慈悲者,你容易成为另一个慈悲者,证明善意是可以传递的。
  我觉得,对自己好一点比对自己狠一点有意义。通常,前者是生命对你的劝诫,后者是欲望对你的要求。当然了,在活蹦乱跳的日子里,怎么活都无所谓。因为看不到生死,你可以任意挥霍生命,或者,可以听任欲望随意的摆布和左右。
  一旦健康出了问题,便不复有此前的纵情和慷慨。世界还是这个世界,只是,你已不再是从前的你。到这个时候,才真正明白,一切名利皆浮云,对自己好,才是真的好。
  这样说来,功利的生活必然是生命的敌人。一方面,欲望的实现会让自己活得好看;另一方面,贪婪和不满足又会让自己变得难看。前者张扬着尊贵和体面,后者又摧毁着气质和风度。物质面相和精神长相在虚荣这里高度汇合,又在虚荣这里各奔东西。
  物质世界的生命,应是真正的恢宏气度,是恬然自安,是从容泰达。若什么都想争,什么也不舍,穷形尽相,是毫无气度可言的。
  对自己好一点,就是少争一些,多放一些,俯伏得再低一些。放得多自会轻松,纠缠少必然自在,蛰居于低处,自可躲开人世诸多冷言冷语。
  人要活得聪明些,但不能太聪明了。
  聪明显得灵动,太聪明了则显得诡诈;前者可爱,后者可怕。
  谁都希望遇到聪明的人,却对精明的人避而远之。有的人刚接触时,你觉得可以交往一辈子,但接触了几次之后,便发誓一刻钟也不愿再来往了。
  这也很好理解,刚开始时,容易被对方的灵动感染,时间久了,必然會被对方明里暗里的诡诈所伤。
  有的人活到很大岁数了,身边没有一个朋友,需要检讨的,恐怕应该是自己。是的,没有一个人愿意跟诡诈的人在一起。有时候,智慧不够、斗不过是一方面,重要的是,跟这样的人相处,既要防着这个又得防着那个,太烦了,也太累了。
  于是,走为上策。不交不往,也便无烦无扰。
  古人云“大智若愚”,说的就是一个人有很高的智慧,但与人交往时,显得笨拙、憨厚,你都看不出他高明在什么地方。换个说法就是,人的智慧越高,越表现得谦和、拙朴、低调,这样的厚道和质朴,更让人愿意接近。这时候,智慧就成了一种朴素的人格力量。
  中国人追求“内圣外王”的境界。于内在,希望构建最高的人格理想;于外在,希望能胸怀天下、拯救苍生。内在对得住自己,外在对得起他人,这是一种内外兼修的格局和情怀。
  自古以来,真正抵达这一境界的人寥寥无几。但于每个中国人来说,这境界已内化成一种修行目标,或者,成为自己仰望另外一个人的圭臬和典范。
  是的,一个让自己仰望和尊重的人,不仅过好了自己,而且还好到了一定的高度。
  活在这样的一个国度,好处是我们会沐浴在一种道德感之中,坏处是有时候会用道德感去绑架别人,或被别人绑架。
  向着“内圣外王”的境界修行,你会获得更多的自由,也会有更多的不自由。前者是灵魂在高处所感受到的寥廓和苍茫,后者是遥望你的人所生发的诸多苛求和质疑。
  所以,你真的需要这样一场修行,而且要交割得彻底。否则,那颗被自由激荡过的灵魂会慢慢黯淡,而被现实的不自由所困的肉身将艰于视听。
  庄子在《逍遥游》中,谈及达到逍遥游的境界要“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恐怕说的就是这样一种彻底吧。
  (作者单位:河北省蠡县中学)
其他文献
近日举行的诸城市2020年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有16位语文老师同台竞技,阅读教学同课异构,展示了诸城青年语文教师队伍的风采。赛事尘埃落定,我不禁回顾反思,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从哪些标准来观课议课呢?以阅读教学为例,笔者认为,一堂好课,通常绕不过以下“五看”。  一看文本处理。文本的处理,应恰到好处。拿来一篇文章,即便不会教学,也知道读一读。教参中都有关于文本的解析,这是现成的。但单是这些还不够,只
期刊
邀请学生来评课?乍一听,您一定很诧异:小孩子会评什么?作秀吗?简直是胡扯!  告诉你,这可真不是作秀。最初,我们并没有预期计划,只是受课堂上教师和孩子们的感染,突发奇想而已。要说有所设想,也是源于那次和孩子们不经意的闲聊。  又到了中午闲聊的时间,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来到我们的“心语小屋”。每日的聊天没有固定的主题,聊着聊着不知怎么就聊到了孩子们喜欢的课堂和喜欢的老师。  “我喜欢上英语课,朱老师说话
期刊
暑期快结束时,学校让我从九年级接一个班。想想距离开学仅有三天时间,我深感纠结。既然决定要换班主任,何不提前一段时间通知我呢?毕竟,九年级不同于其他年级。你想,如果早一点交接,这个假期,我们可能就完成了先期的磨合。而不到开学不通知,到了开学再磨合,人家从七年级带过来的班级,都研究如何补缺补漏、全面提速了,我们这“新班”还要从头开始,我得去了解班情、组建班委、对接老师,岂不是慢了好多拍啊?  但事已至
期刊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的教室是上锁的,可是,没有同学愿意管钥匙,估计是嫌麻烦、怕担责,或是想每天早上多睡一会儿。问了个遍,转了一圈之后,没办法,班主任蓦地把拴在红毛线上的钥匙直接挂在了我的脖子上,旋即莞尔,不由分说,他径自走了。于是,惊讶之余,愣傻之际,“黄袍加身”一般,我莫名成了同学们口中的“锁长”。  老师何以这般?对此,我一直在沉思:难道是因为我一向那么怕羞,比如见到女生就会脸红,老师意欲通过
期刊
我打开刚刚批改完的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找到陈昊的试卷——卷面整洁,书写工整,得分栏里赫然写着“95”,还画有一张卡通笑脸和五颗璀璨的钻石。我的思绪飞到两年前那个桂花飘香的日子——  一  班主任田老师从教导处领来从乡下转学来的陈昊。他个头矮小、敦实,脑袋挺大,说话细声细气,眼睛从不和人对视。我猜想,这是个性格极为内向孤僻的孩子。打开他的成绩报告单,我仿佛看到一棵柿子树上挂满了红灯笼。  第一天,陈
期刊
我家屋后有一片荒地,几个退休后的大爷把那里开发成小菜园,总是互相比著谁家种的菜好,俗词俚语让人捧腹。我没事爱上那儿溜达溜达,看看风景、听听热闹。  一天,恰逢两位大爷收获土豆。A大爷的土豆又大又多,三垄地刨了两大筐土豆,他热情地让我带一大兜回家吃。B大爷的土豆很小,而且很多烂点,一刀劈成两半,能看到土豆心上一圈圈的黑痕,大部分都不能吃了。B大爷自嘲地说:“唉,老天也不帮咱!我比A勤快多了,他是三天
期刊
在很多视频中大家经常会看到谁家的两个或三个娃打闹、争抢东西的画面,让人忍俊不禁。在校园里,一群娃更是有层出不穷的“斗争”。下课铃响了,我刚走出教室,一名女生委屈地跑过来哭诉:“老师,老师,坐我后面的小明拽我头发!”几名学生也围过来叽叽喳喳:“老师,今天王飞在校门口买零食!”“昨天张冬借我的橡皮不还我。”……像这样的“小事件”,天天不断,好心情顿时烟消云散。  这些学生怎么了?天天有这么多的负面情绪
期刊
最近,网络上有个讨论:“对人而言,是出身重要,还是努力重要?”这是一个很好的议题。  如果出身可以选择,我估计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出生在富有、高贵的人家,而不是贫困、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家。因为与出身相关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都会极大地影响一个人的发展。  人与人之间是有竞争的,而这种竞争是代与代之间的接力赛:如果父辈的发展程度比较高(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子女发展的起点也就会比较高。  但人生的残酷就
期刊
我曾经和从业之初的一些年轻教师多有交流,建议他们早一点想清楚,想做教师还是想做行政。这是两条线,相互纠缠,也相互影响。其实学校不缺拿高薪的干部,而是缺能沉下心来读书、有思想追求、愿意真正投入精力做教育的好教师。要做一个好的行政负责人,又要做一个好教师,很不容易,要付出很多。那么纯粹的教师又如何收获幸福呢?  教师的幸福建立在学生认可的基础上。你的课堂精彩纷呈,学生收获良多,学生回家甚至把你在课堂上
期刊
一  一辈子做老师的我,从站在三尺讲台上的那一刻开始,到退休多年的今天,尽管自己对每一个学生的付出根本称不上“滴水之恩”,但那许许多多的学生却一直对老师“涌泉相报”:一届届的学生,对老师的好,不是短暂的、淡薄的,更不是随大流敷衍式的,而是恒长持久的,是真心实意的,是令人感动不已、足以长久慰藉心灵的。  我的职业之路,走过了赣南、赣西和赣北,走到了深圳,还走到了北京。我教过初中和高中,做过科任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