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也是女孩子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ca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妹子会呀,会绣花呀。”是隔壁乡来村里晒谷场唱戏人的声音。
  走了后,我和徐子回到家,趁着外婆去刈鱼草的工夫,蹿她屋里四处翻找。找出一条绿色的针织大围巾,往肩上一披,把小胳膊藏在里面,再学着那鲤鱼精的模样,一寸一寸地把手抖出來。徐子倚靠在我腿上,仰着头看我。我一边装模作样地做出绣花动作,一边哼着晌午才学到的那一句曲:“小妹子会呀,会绣花呀。”
  徐子是我的表妹,那年我六岁她三岁,我们都是被在县里上班的父母放乡下外婆家里长大的孩子。村里像我们这样的孩子不只我和她,但女孩儿也就只有我们俩。我们这两个从城里来到乡下的女孩子成日里跟着舅舅家的表哥们在田野间闯荡,不会爬树摘梨枣,我们承包捡果子的活儿;不会抓泥鳅鱼虾,我们捡柴烧火。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我们也是大有作为的。
  但是,当我和徐子见到舞台上身披鱼鳞闪闪的鲤鱼精时,内心那种渴望瞬间开始往外流淌,玫红色的裙角在脚尖上的微颤波及到了我们的眼睛、心尖。人群逐渐散去,鸟雀开始聚集,我们两个人傻傻地站在晒谷场的中央。那个午后,我感觉到有些什么在我身体里撞击,交替着催促我往回走。我时而惊喜得撒腿狂奔,恨不能立即到家,时而却沮丧得迈不开腿来。徐子和雀儿一样一路叽叽喳喳,兴奋得不能自已。
  我和徐子咿咿呀呀学唱了一个下午,外婆早就刈了一背篓鱼草回来,搬一把竹靠椅,提着水烟壶坐在堂屋门口,“呼噜、呼噜”,抽一口,一眯眼地笑看着我们。我们惶恐于她会不会因为绿围巾的事而责骂,发现好像不会,更加得意了,起劲地在堂屋里乱唱乱舞。
  堂屋里开始有风,风开始吹乱我们的头发。我提议去把散乱的小辫再重新扎一下,徐子便跟着我,她给我扶住镜子。我看着镜子里有一个女孩子,红扑扑的脸蛋,刘海被汗水打湿躺在额前,我再看看徐子,她亦如此。我说:“来,你看看镜子里是谁。”
  把镜子转过去,镜后一朵褪色的手绘桃花就这样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我惊讶地看着这朵躲藏在镜子后面的桃花,发现旁边还有两个字:复秋。才知道,“复秋”是外公的名字。呵!这是外公画的。
  外公画的也就不足为奇了,他的画在我们那幢破旧的土砖屋里随处可见,床头、碗柜、储物柜上都是他画的图案,更何况这只是一朵小小的贴在镜后的桃花。所以,当时的我也就没怎么觉得稀奇。
  有一天,儿子小然从幼儿园回到家说:“女孩子还是穿裙子漂亮。”我妈笑眯眯地接上一句:“是吗?那我天天穿裙子好不好?外婆也有很多漂亮的裙子哦。”小然转过头来奇怪地看了他外婆一眼,很认真地说:“外婆,我说的是女孩子,只有女孩子才可以穿裙子的!”
  我突然想起小时候看到的那朵桃花,那朵外公画的藏在镜子后面的桃花,那朵我从未把它和打柴、作田、抽水烟的外婆联系到一起的桃花,不知道在那面镜子后隐身了多少年,它把外婆的羞涩藏起来,它把一个女孩子的身份藏了起来。
  无人想起,外婆也是女孩子。
其他文献
不要老是迷恋在下面,其实,上面的更要好看。休掉低处,将高的文趣,奉为圣殿。  呵,这是一种春天的华美,让男的、女的转悠和跨越雷池,紧迫成,明目张胆。  伸出你的手,今夜无眠,提起你的腿。今晚,我们诗心欲动,唱吧、跳吧,开合、开合、开开合。  责任编辑:蔣建伟
期刊
之所以对洋槐花情有独钟,是因为故乡老家门前就有一棵高大的洋槐树,每年一到四五月份,满树槐花盛开,槐香阵阵。  我那时还小,只记得我二哥经常爬到树上看书,到了春天,我们爬上树,摘槐花,吃花萼里的蜜水,哦,好甜好甜啊!槐花可以炒着当菜吃,是长大后才知道的,我妈有没有给我们炒过,现在已没有印象了。倒是盛夏时,我妈经常在树下放一张凉床,中午可以休息,晚上可以乘凉。  这棵大洋槐树洁白一片,见证了我无忧无虑
期刊
对于家庭主妇来说,脚踏实地就是从进厨房这一刻开始的。  前不久,看一个国产小众文艺片叫《岁月无声》,英文名翻译是“Timeflies”(时光飞逝),人到中年的男主人公回忆18年前从青春一路走来的岁月——为初恋情人打伤渣男而坐牢,与落了残疾的芭蕾舞女演员同病相怜而结婚,妻子不孕,抱养孩子,妻子得病而死,孩子青春期叛逆……生活中的烦恼无尽时,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中过来,已人到中年。当初的梦想去哪儿了,当初
期刊
父母都快80岁的人了,今年是二老结婚56周年。我是他们养育的4个孩子中的老幺,1972年出生。  父亲非常啰唆,啰唆得让我们捂住耳朵,甚至躲开才清静。父亲母亲只要在一起,没有不争几句的。母亲人缘好,几乎没有和村里人红过脸。一天与父亲三吵五吵、十吵八吵,九成以上是父亲惹的或胡搅蛮缠。哎!摊上这么个丈夫,如果我是她,与我父亲一支烟的时间都过不下去!  前年,我把母亲接到津市市区(说好父亲处理完春收随后
期刊
五月中旬,我因参加一次专家高研培训班,客居萧山某国际酒店。  我安放好行李,来到东面窗前,拉开白色的纱帘,隔着玻璃窗看过去,视线较远,直到被一线黛绿色的小山挡住,小山后面是什么,不得而知了,不想去猜,也不想去了解。我已步入知天命之年,可没有一点天命之年的从容,反而因为精力与记忆力的严重衰退,带给我内心的慌乱,还有工作上的委屈也降临到了我的头上,一段时间以来,情绪在低迷中徘徊。这几天,除了学习和就餐
期刊
老家的社背河不是大河,十来米宽,是一条活水的小河。我最爱吃的,就是社背河里的小鲫鱼,手指那么大小,油煎的、做成汤的,味道鲜美,夹在筷子上,一口就可吞下一条。  鲫鱼对生长的水质环境要求很高,水质好才会有鲫鱼。鲫鱼很小,但它确实是江南水域里特有的生灵。灿烂的霞光在河面上跳跃,社背河畔生机勃勃。老屋前是泥路,路旁有篱笆和花草。老屋旁边有菜园,向日葵、扁豆、南瓜应有尽有。看不尽的绿色,闻不厌的鸟鸣,天幕
期刊
那天,你来到了我们村里,大家都叫你第一书记。你却说你不算什么官,是我们的房东亲戚。  你说你也是农家子弟,這样的村子你最熟悉,来到这里就是回到家中,有啥困难咱们一起努力。  从此,你就住在我们村里,成了我家最近的邻居。来到这里,你深知责任重大,要把咱村变得更加美丽。  责任编辑:蒋建伟
期刊
小的时候不像现在,水果蔬菜这么丰富。夏天的时候还好,有茄子、豆角、黄瓜、西红柿,冬天就只是土豆、萝卜、白菜,我颇为恼火,谁把土豆这东西搞过来的?  直到有一天,有个太姥姥,比我外婆还要长一辈,她知道我不爱吃土豆,笑吟吟地对我说,“傻孩子,土豆是从日本那边传过来的,那个时候闹灾,土豆救过我的命啊!”  我对土豆的印象有所改观,但依旧是不喜欢吃。在农村,谁家要是办事,那可是相当隆重了,亲戚朋友、七大姑
期刊
“从北京到南京,中间隔个徐州城。中原人爱吃‘烙馍馍’,那么地个狠劲咬,那也不嫌牙根疼。”这个小曲,听着不禁莞尔。  旧时,徐州地区的女子出嫁前除了要学会女红,还要会做饭。而做饭的十八般武艺中,做烙馍是必不可少的。做烙馍的面要软硬适中,太硬,馍很难做薄;面软,做的馍容易烂。做烙馍的擀面杖两头尖,中间粗。手巧的女人擀面的时候,面皮会绕圈旋转,薄得透明。擀烙馍是巧手活儿,翻馍也是技术活儿。鏊子支好,柴火
期刊
一天,时任花池乡党委书记的彭必文表弟告诉我,说亮垭村二社老彭家的燕子恋人念家,燕子从2000年3月来到老彭家后,已由最初的两只燕子一个巢穴,发展到18个巢穴数百只燕子。  好奇的我,如约来到亮垭村二社,老远就见老彭家的上空飞舞着许多小黑点,叽叽喳喳翱翔在蓝色的天空里。老彭家背靠一座山丘,朝向坐北朝南,四周被碗口粗的松柏包围着,只露出了部分灰色瓦盖的房脊,树枝和房脊上歇息着一些刚归来的燕子,正梳理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