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求索路悠悠太极情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shiche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实话,在没有遇见李驻军老师之前,我很自信自己对太极拳的认知,很自信自己掌握的太极拳的技术。这缘于让我在周围太极圈子里比较出类拔萃太极启蒙老师。可是真正与李驻军老师交上手,我多年来积攒的信心几乎崩溃。我练的这六七年原来竟是如此不堪一击!静心想想,每个人的环境不同机遇不同,对太极的认知自然也不同。除了感激我的启蒙老师把我带进太极这个领域,更应该抓紧时间和李老师学习,成就自己的爱好,让他人少走弯路。下面我就谈谈我跟随李驻军老师每次学拳的感受。
  首先他改变了我对太极拳练习方法上错误的思想认识。
  老师用行云流水和高速旋转地车轮让我明白高速运转中的物体达到一定的速度外表看来是静止的。老师说这是用力的科学,更是速度的完美展现。我练拳六七年一直被那种太极拳要慢练的错误思想指导着,今天算是豁然开朗了。老师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实践让我真正明白了太极拳,老师不愧是明师,选择了洪拳,选择了李老师,这是我一生中最正确的选择,我将用我的一生来研习洪拳,将它融入我的生命。
  老师独特的教学法与训练法改变了我的教学理念。
  上了四年体育教育,学的是教育学与训练学,但我却不会用。老师说为人师首要的是负责任,我感触很深。学员一开始学必须每个动作都做到位,严格要求。这对我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我对基本功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认为基本的身型,手型,步型太简单了,从来没引起重视,总觉着学推手最重要。可是我练了六七年基本的拳,掌都做不到位。老师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基本功要扎实,这次我算是真正明白了。
  这三天来学了八个式子,但我觉得已够多了,我身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关节韧带都被撑拔起来,有种顶天立地的感觉。以前练拳就跟—个泄气的球一样。还有每个式子步型老师在后面一纠正,两腿很快打颤,我总以为练了这么长时间,我有时站桩达一个多小时,上老师这儿来竟坚持不到几分钟,化伤心为力量,从头再来还不晚。
  人无论做什么事要有一个顽强不屈的精神,精神胜于一切。莫问结果,只管努力,功到自然成,不管吃多大的苦都是值得的。
  周六10:30上完课,在学校睡了近3个小时,父亲骑电动车把我送到火车站,顺利的坐上5021到达青岛,按毛老师的路线,我找到2路公交车到了台东,很幸运,正好碰上110(这辆车很难等)虽然站着,但那时想只要能第一时间赶到就行,也就忘了身上的疲劳和感冒带来的不适。颠簸了接近一个半小时,到达北头村。这儿群山环绕,空气新鲜,心里挺舒服的。下了车,干吃了点面包,同时拨通了毛老师的电话,边吃面包边等老师派车接我上山。不一会我老乡王伟鹏跟我的师兄(张云伟)来接我了,一进山清幽扑面。下车又走了一段小路,来到学拳驻地。老师正跟师兄们讲推手时身体重心问题,保持自己的平衡破坏对方的平衡。向老师问了好,老师介绍完师兄师姐们,便说都在等你吃早饭呢。心里挺温暖的。老师待我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在路上老师不断发信息,怕我找不到路。然我们才接触几天,我这是第三次找老师学拳,第四次见老师。不禁感慨能早认识老师两三年那该多好!
  一天的学习很累也很充实。下午来了两个新学员。老师不仅照顾到各个班次的学员,还见缝插针教我拳式,真是辛苦。老师教到肘底捶,让那两个学员试一下,我凭感觉他们对我们洪式拳不了解,老师越讲越多,那两个学员不时的被摔倒或被老师拿的嗷嗷叫,我是心里又着急,又想多学点东西,可是时间不等人,我本打算5:00走,一晃过了20分钟,不走不行了,再不走赶不上火车,明天耽误工作了,只好草草告别老师与众师兄弟们,宏宇师兄把我送到路上。我急速的下山,边跑边走,好长时间才到公路。傍晚的崂山,云雾缭绕。等了接近20分钟,来了一辆383。赶到到了海大东校区已经六点十分了。离火车开的时间还有一小时十分钟,着急之下屑然看到出租车,顺利的地来到火车站,登上K70。找到了座位,补上了下午的笔记(今下午的东西太多了)特别是讲技法的。我觉得学武术必须敢于实践,特别是经常给老师做靶子,体验会更深一些,记得会更牢,所以只要在老师边上,愿意挨打,疼也是值得。9:10到达潍坊。直到这时候心情放松了,出站时才觉得两腿异常的沉重。又走了二里地坐上56路公交车坐了接近一个小时,回到家已经10:30了,媳妇早就炖好了骨头汤,喝了一点就睡了,一觉到第二天早上7:00,还想睡,不行,8:00要上课。这一天很累,也很充实,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前显贵背后受罪,始终是我的座右铭,一直激励着我向前。
  这一次去崂山没有提前跟老师打招呼,还是一样早上2:00起床,赶上火车来到青岛。我的到来给老师和师兄师姐们一个意外(我就像从天而降),因为有第一次的经验,这一次来崂山非常顺利,就跟练拳一样,越练越熟(学会了必须守住老师讲的规矩,反复练规矩,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更幸运的是,下午走有毛老师的亲戚开车送我,又让我方便了许多。我虽然在这次培训中仅仅跟大家相处两天,匆匆来,匆匆走。可是我的师兄师姐们待我就像自己家人一样,我很感动,而且老师特别照顾我,大家休息的时候,老师不休息还要单独教我,选择李驻军老师(不仅是他的拳法吸引了我,更是他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我,让我从心中佩服老师)是我的一生最正确的选择,老师不仅功夫好,还善于教学,在老师带领下我们师兄弟们,就像一家人一样,虽然我们接触的时间不长,但我们因洪式太极拳而结缘,这是我们所有人的荣幸。
  相信我们一定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将洪式太极拳发扬广大。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认识并练习洪式太极拳。但这不是随便说说就能做到的,首先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学好洪式拳法,多看、多学、多想、多练、多改、多试验,其次要在我们的周围积极传播,不久的将来我要让更多的潍坊人(男女老幼)认识并练习洪式太极拳。让洪式太极拳在潍坊开花结果,我想这也是我唯一能报答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的最好方式,以告慰洪均生老先生的在天之灵。
  早上2:30起床,还是有父亲骑电动车送我,来到火车站坐上K764非常顺利来到淄博张店区。还不到5:00。李老师的火车晚点要6:26到站,我就找了一个地方划圈。大约接近六点收到韩师姐的信息,他们很快就到了,我们一起等老师出站,韩师姐带着众弟子,捧着鲜花非常隆重地迎接老师的到来。老师、逸豪、宏宇、王者师兄、李师姐(四川人,一路从青岛到威海到淄川跟老师学拳)老师出来,我们列队欢迎,并照了集体照。然后坐上车来到淄川韩师姐练拳处(淄川矿务局电影院前),我们几个先于老师到了。在路上听宏宇师兄说有空跟着老师教拳,拳法进步很快。这儿迎接老师的人更多,听他们说早上两点就起来准备见老师了。可见老师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多么重要啊。我也是觉得几天不见老师就想他,听他讲拳法技法,讲做人处事的道理,都受益匪浅。等了一会老师的车来了,这儿的学员们拍手欢迎,又是一起照集体照和单独合影,老师又给大家看了一遍拳,讲了一下技法(这是我最感兴趣的,即使老师试在我身上疼也愿意)。
  由于老师坐了一夜的火车没休息好,韩师姐带我们吃了早饭,回旅馆稍息片刻,就带我们爬黉山。回来吃完中午饭我们就睡觉了。我跟老师一个屋,老师不顾疲劳说早睡早起来咱们练拳,我心里特别感动。下午练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我学习了好多技法收获很大。时间不等人,很快到五点多了我得走了,告别了老师与师兄弟。有师姐的徒弟开车送我到公交站牌(103),非常顺利地坐上103,小睡了一会很快就到张店,正好赶上火车。8:00就到达了潍坊。这次学拳非常感谢韩师姐给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从跟老师学拳认识了好多拳友,对我真是无私的帮助,无论是在菏泽,青岛,还是淄川,在此我谢谢老师及各位师兄姐给予我的关心爱护。
其他文献
韩保礼先生,山东章丘宫王庄人,生于1936年3月(旧历),卒于2005年8月13日。为洪式太极拳承前启后的一代明师。  韩先生自幼喜爱武术,1966年在同事(也是先生师兄)许贵成介绍下拜洪均生先生为师,随师三十载,用功刻苦,深得洪师喜爱,并得先生真传,功夫深厚。韩先生性格豪爽厚重,毫无门户之见,青年时期常随洪师走动于济南武术界,先后得到老武术家延崇仁等先生的指点,功夫、人品皆享有盛誉。  韩先生随
期刊
从与李驻军老师意外相遇,初识洪式太极拳已接近一个月,这一个月来,虽然没有练出什么成绩,但每天都在懵懵憧憧地练习着,自己也不知道到底都练了些什么,每一天都在翘首期盼着老师的光盘。直到一个礼拜前,蔡宪融师兄从中国把光盘带过来给我,才渐渐明白了一些基本的眼法,手法,步法与身法等。  其中有一老师自己总结的功法——里外缠,一种随时随地可以练习的手法,在我非常有限的练习时间以外总能想起它。一次在店里,一位顾
期刊
2007年3月初,学校刚开学几天,事务特多,大约下午五点左右接到曾与我交流过的拳友(陈华)电话,说今晚有个练大成拳的朋友想与我认识,很明显是主动找我交流来了。我曾接触过很多这种场合,了解一些武术界的行规,如果拒绝便会被别人误解,因此便随口答应了。  当晚,我们约在经常练拳的板障山前专门会友的地方,经陈介绍得知那位大成拳朋友叫田刚,曾在河南练习多年大成拳,看那身高、眼神、眉毛均带有大成拳的张扬和霸气
期刊
太极拳存在很久了,久远得让人觉得像是个踟躇缓行的老人依在功夫这个墙根下晒太阳,习惯的在墙上蹭着似有还无的痒,安详的看着一只小猫在他身边逗着尾巴,时不时的会加入身边老友的絮叨。中国功夫一如呼啸山庄里的倾斜,瘦削的,倒向一边荆棘的枞树,它的繁华鼎盛即将成为老人悠远的回忆。但是洪式太极拳发芽了,它悄悄而顽强地破土而出,茁壮成长。那是一棵一挺立便饱受风雨洗礼的树,却依然道劲苍翠。雍容大气的浪漫是它离根最近
期刊
结缘洪均生师,缘于太极。最初,闻陈式太极拳太难,未敢涉足。为健身,从孙继先老师学杨式太极拳。几年后,碰到洪师弟子孟宪彬老师,便与二、三拳友,抱着试试的态度向孟老师学习。岂料一学,便产生浓厚兴趣。洪均生老师那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螺旋运动,那看似自然又似乎超出自然、周身配合的拳法,顿使我略领悟“太极拳,缠法也”之奥妙,“试试”的心理变成了“学下去”的决心。  不久,孟老师把我引见给洪师。虽是初识,洪师
期刊
一、修炼太极拳法,当存海纳百川的胸怀。    初到威海时,由于当地居民对洪式太极拳缺乏了解,再加上健身方式的多样化和群众健身需求的多样化,大家对洪式太极并没有很快的接纳。许多健身爱好者不了解洪式太极练用结合的特点,通常都怀着试试的态度,来接触洪式太极。如何改变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尤其是消除对洪式太极的疑虑,成为我面临的第一大难题。  我当时常常思考,太极拳这种近乎完美的运动形式,诠释的是古老的东方
期刊
(一)    为了理想不懈追求  为了准备将于2010年3月份在香港举行的“国际武术节”。这一段时间的训练在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然而,训练过程中总是遭受着机械滞缓等弊病无休止的困扰  今天上午10时许,怀揣着一份激动和忐忑我又一次来到了老师的办公室,没有冗长的寒喧,喘息少定老师就带我到了室外的走廊验收“作业”。第一式“金刚捣碓”尚未走完,老师就已然洞悉了我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说:“练拳要有排山倒海的
期刊
“练久了,自然出功夫”这句话我听多了但并不太信服。我就见过这里一些“花瓶”太极拳,虽打起来挺典雅的但可绝对不能实战。有时候,我真想放弃,因为教练每次都说“练久了,自然出功夫”而我看看周围练拳较长时间的拳友时,觉得有些心恢意冷。他们在拆招时,有如在拍电影,比手划脚,慢吞吞的,好像对手一定会配合的。如果和人拼命,这么练法,肯定得多多祈祷,不然就得时常练跑。遇到强敌时,有机会就逃之夭夭。  在一个偶然的
期刊
1998年,30岁的我不幸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从此病痛就与我相依相随。几年间也没少求医问药,但这病好像有意和我捉迷藏,总是不期而至,严重的时候不能上班,甚至不能起床,吃饭还得趴着,上厕所需有人搀扶。每到这时侯我就情绪低落,心中苦闷。治疗也还是老调重弹:吃药打针贴膏药牵引按摩。治疗期间,有所缓解,一旦停止治疗,说不定什么时候又犯。就这样在治治停停,缓缓疼疼,反反复复中熬过了几年。  2006年病又犯
期刊
2011年元月22日,我和师弟杨毅约好由济南驾车到菏泽看望恩师,并改拳。  春节临近,加上又是周六,没想到一个经十路走了将近2个小时,而这个时间在高速上足可以到菏泽了,心中虽然着急,但行车速度缓慢,实在无法。如果开始要选择走旅游路,然后再从济南南入口上高速的话就可以多学2个小时的拳了,心中懊悔不已。不过,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虽经这一堵车,更让我珍惜正确路线的选择,其实学拳眼行路一样,选择好老师,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