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是马克思科学人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同时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也存在着局限性,需要马克思对其进行批判与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唯物主义;实践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01
作为人本主义的集大成者,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思想被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与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继承
(一)马克思继承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1、肯定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自然界是独立的客观存在,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是人脑的属性和产物。
2、肯定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思维是存在的反映,存在是思维的根据和内容。
3、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坚持无神论,力求从人本身来寻找宗教的起源。
(二)人是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共同的出发点
费尔巴哈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以人为基础,认为人是人与自然的统一体。人来自自然,是自然界的产物,但人能把自己同自然区分开来,充当认识主体,而把自然作为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就在于人是自然的产物。马克思继承了这一思想,又进一步挖掘出人的实践活动,认为人的现实的实践活动才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和根据。
二、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批判与发展
(一)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世界观的批判与发展
1、对费尔巴哈自然界学说的批判与发展
费尔巴哈认为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应建立在人本学的基础上。在此费尔巴哈把“人”的主体地位加以提升,但他只看到自然界对人的作用,而忽略了人对自然界的作用,没有认识到人与自然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统一。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马克思对此作了概括:“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通过引入实践概念完成了对费尔巴哈人本学自然观的批判与发展。从费尔巴哈“半截子唯物主义”达到了“彻底唯物主义”,完成了马克思人生重要的一次思想转变。
2、对费尔巴哈人的学说的批判与发展
费尔巴哈人的学说的中的“人”是克服了上帝和理性的抽象性质,有血肉、活生生的感性具体的“人”。但费尔巴哈抽象性的把握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等同于人的属性,而且是感性的直观的去把握的。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由于没能掌握连接主客体、主客观的现实的中介——实践,因而他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只能停留在受动和直观感性的层次上。因此,他在《提纲》第六条中明确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界定,标志着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达到了新的高度。
(二)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宗教观的批判与发展
1、对费尔巴哈宗教产生根源理论的批判与发展
费尔巴哈用人本主义观点说明了宗教产生的心理根源。他认为宗教世界是人们幻想创造出来的,上帝是人的异化、人的创造。在这一点上,他比十八世纪旧唯物主义者前进了一大步,但他同样不能真正揭示宗教产生的社会阶级根源。马克思在分析了费尔巴哈宗教学的局限性后,明确指出,“世俗基础的自我分离,并使自己转为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马克思指出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即现实的阶级对立和阶级矛盾。消灭宗教就要铲除宗教赖以产生的社会根源,批判不合理的现实社会制度,实现社会变革,解放全人类。
2、对费尔巴哈“爱”的新宗教的批判与发展
费尔巴哈批判了基督教等旧宗教,但并非要消灭宗教,而是要创立“爱”的新宗教来替代神的宗教。费尔巴哈新宗教学说的中心是人,他认为对人来说,人就是上帝,人是人的上帝。但费尔巴哈所谓“爱”的新宗教只有宗教感情,而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脱离社会现实的。马克思针对费尔巴哈新宗教进行了深入批判,他在《提纲》中明确指出“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马克思通过批判费尔巴哈“爱”的宗教,深刻指出宗教感情是现实的社会产物,他还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实质,用自己的唯物史观实现了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宗教观的超越。
(三)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超越
费尔巴哈用直观唯物主义的方式去看待人的本质,不了解实践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在《提纲》中批判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指出这种世界观、思维方式的缺陷在于不懂得实践在整个哲学中的基础地位。马克思把实践活动本身视为人的生命活动,用实践的观点去解决全部哲学问题。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把实践作为自己全部理论的基石、出发点和归宿。它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历史转变,这种实践思维方式开创了人类哲学思维的新视野、新境界和新时代。
总之,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作为马克思科学人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他的人本主义思想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因此马克思一方面批判继承了他思想的合理部分,同时也进一步发展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文献:
[1]郑明珍,高强.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的批判和超越[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5,(3).
[2]滕松艳.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生成及其当代意义[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3]李春生.马克思人学思想与黑格尔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关系[J].兰州学刊,2009,(1).
[4]龚秀勇.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人本学[J].湖北社会科学,2005,(5).
关键词:马克思;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唯物主义;实践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01
作为人本主义的集大成者,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思想被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与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继承
(一)马克思继承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1、肯定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自然界是独立的客观存在,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是人脑的属性和产物。
2、肯定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思维是存在的反映,存在是思维的根据和内容。
3、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坚持无神论,力求从人本身来寻找宗教的起源。
(二)人是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共同的出发点
费尔巴哈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以人为基础,认为人是人与自然的统一体。人来自自然,是自然界的产物,但人能把自己同自然区分开来,充当认识主体,而把自然作为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就在于人是自然的产物。马克思继承了这一思想,又进一步挖掘出人的实践活动,认为人的现实的实践活动才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和根据。
二、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批判与发展
(一)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世界观的批判与发展
1、对费尔巴哈自然界学说的批判与发展
费尔巴哈认为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应建立在人本学的基础上。在此费尔巴哈把“人”的主体地位加以提升,但他只看到自然界对人的作用,而忽略了人对自然界的作用,没有认识到人与自然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统一。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马克思对此作了概括:“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通过引入实践概念完成了对费尔巴哈人本学自然观的批判与发展。从费尔巴哈“半截子唯物主义”达到了“彻底唯物主义”,完成了马克思人生重要的一次思想转变。
2、对费尔巴哈人的学说的批判与发展
费尔巴哈人的学说的中的“人”是克服了上帝和理性的抽象性质,有血肉、活生生的感性具体的“人”。但费尔巴哈抽象性的把握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等同于人的属性,而且是感性的直观的去把握的。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由于没能掌握连接主客体、主客观的现实的中介——实践,因而他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只能停留在受动和直观感性的层次上。因此,他在《提纲》第六条中明确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界定,标志着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达到了新的高度。
(二)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宗教观的批判与发展
1、对费尔巴哈宗教产生根源理论的批判与发展
费尔巴哈用人本主义观点说明了宗教产生的心理根源。他认为宗教世界是人们幻想创造出来的,上帝是人的异化、人的创造。在这一点上,他比十八世纪旧唯物主义者前进了一大步,但他同样不能真正揭示宗教产生的社会阶级根源。马克思在分析了费尔巴哈宗教学的局限性后,明确指出,“世俗基础的自我分离,并使自己转为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马克思指出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即现实的阶级对立和阶级矛盾。消灭宗教就要铲除宗教赖以产生的社会根源,批判不合理的现实社会制度,实现社会变革,解放全人类。
2、对费尔巴哈“爱”的新宗教的批判与发展
费尔巴哈批判了基督教等旧宗教,但并非要消灭宗教,而是要创立“爱”的新宗教来替代神的宗教。费尔巴哈新宗教学说的中心是人,他认为对人来说,人就是上帝,人是人的上帝。但费尔巴哈所谓“爱”的新宗教只有宗教感情,而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脱离社会现实的。马克思针对费尔巴哈新宗教进行了深入批判,他在《提纲》中明确指出“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马克思通过批判费尔巴哈“爱”的宗教,深刻指出宗教感情是现实的社会产物,他还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实质,用自己的唯物史观实现了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宗教观的超越。
(三)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超越
费尔巴哈用直观唯物主义的方式去看待人的本质,不了解实践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在《提纲》中批判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指出这种世界观、思维方式的缺陷在于不懂得实践在整个哲学中的基础地位。马克思把实践活动本身视为人的生命活动,用实践的观点去解决全部哲学问题。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把实践作为自己全部理论的基石、出发点和归宿。它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历史转变,这种实践思维方式开创了人类哲学思维的新视野、新境界和新时代。
总之,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作为马克思科学人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他的人本主义思想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因此马克思一方面批判继承了他思想的合理部分,同时也进一步发展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文献:
[1]郑明珍,高强.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的批判和超越[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5,(3).
[2]滕松艳.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生成及其当代意义[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3]李春生.马克思人学思想与黑格尔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关系[J].兰州学刊,2009,(1).
[4]龚秀勇.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人本学[J].湖北社会科学,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