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科学课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pang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想象和思考的能力,营造提升学生问题意识的课堂教学氛围,精心设计能促进学生问题意识产生的情境,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
  【关键词】科学课堂 问题意识 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58-02
  问题是人们质疑、思考、探究的内在动力,是进行科研活动的前提。有了问题意识,才会去质疑去思考去探究。科学课堂需要从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需求出发,有目的的激发其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逐步增强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如何借助科学课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想象和思考的能力
  观察产生问题。在科学课堂的教学设计上,要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要正确引导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当学生遇到对所观测的事物不了解时,或与其已有的知识经验相悖时,会对“未知事物”进行想象,必然会产生“是什么”、“为什么”等疑问,那么,科学教师就要抓住小学生这个心理特点,科学课堂前要布置适当的关于观察事物比较事物的作业,这是作业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带着兴趣去观察。例如《怎样认识身边的物体》这一课,必须建立在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感知上,要先让学生通过眼、耳、鼻、舌等身体器官等对事物进行初步观察,产生问题后教师再去引导。
  想象能力是进行科学探究必需的要素之一。伟大的科学发明都离不开科学家的大胆想象和推断,想象是人类大脑最奇妙最不可思议的思维运动,与问题意识相辅相成,想象能够促进问题的产生,问题也需要想象来实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科学课堂上教师要创设能激发学生去想象的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去展开想象,例如《苹果为什么落地》这一课,在学生利用观察、查阅资料、进行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想没有引力的地球会是怎么样?带着这个问题去探究,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相关问题,拓展学生大脑思维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思考是学生表现问题意识的载体。有问题必然有思考,有思考也必然会有问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推理过程,正是在不断思考不断产生问题的思维模式下,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
  二、营造提升学生问题意识的课堂教学氛围
  科学课堂应该营造轻松、愉快、好学、乐学的教学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做到敢想敢问敢说,问题意识才能受到保护和促进。如果把科学课上成知识灌输课,那么一堂课就会在无聊、紧张、压抑的环境中度过,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被遏制。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性,摒弃传统的“一言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教师要做好“导”的作用,避免学生不敢提问,或者在解决问题时有了很大阻碍确实需要教师帮助时进行必要的引导。
  对于课堂上学生的提问,教师要认真倾听,还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和肯定,要和学生共同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而且还要做到以学生为主,适度满足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就感,鼓励和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勇气和自信。例如对于水的几种形态,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也会产生不同的问题,教师对于学生产生的问题,要做到一一解答,不要因为学生的问题幼稚,就忽略过去,很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
  要让问题伴随科学课堂的始终,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创设学生感兴趣并且有一点认知经验的问题,让问题引领学生探究真理,这样自热而然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形成一种思维惯性。例如《小水滴的旅行》这一课,在探究小水滴形态时,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有一点的局限性,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一起进行问题设想,像你知道什么是蒸气么?蒸气是如何产生的?雨、雾、雪、冰、霜是什么?它们是怎么形成的?这些问题能够迅速在学生脑海里形成画面,然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进行问题的探究。
  三、精心设计能促进学生问题意识产生的情境
  从人的思维惯性角度看,只要在某种情境中出现了自己感兴趣的未知事物或者出现和自己已有知识经验不同的现象,人的问题意识就会被激发。因此,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设计出有利于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情境至关重要,这也是科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例如在学习《它们都是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母鸡、企鹅、乌鸦、燕子去鸟科医院看病,结果有两位被拒绝的故事情境”,学生便会自发地产生疑问并且会主动去解决疑问,最终了解鸟类的特征。
  提问是科学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手段。在科学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要设计出多样化的课堂提问模式,不能只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答教师讲”,我们可以翻过来进行“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这就需要教师要营造学生产生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才最有教学价值,学生的探究兴趣才会浓厚,问题意识会自觉形成。例如学习《自行车胎为什么会爆裂》这一刻,本身就是带着问题而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连环问”、“归类问”,从我们已经知道液体会热胀冷缩的道理出发,设问:气体会不会热胀冷缩?通过实验得出结果后,继续设问:固体会不会热胀冷缩?这样得出结论问题:是不是所有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样连续的提问符合科学探究的本质。
  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动手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教师要设计好有关学生动手活动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动手操作作为日常科学教学中课程内容。因为通过动手实践学生的探索欲望会被激发,这也是科学课堂解决问题的必要环节,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在动手实践中得到发展。例如《斜面》这一课的教学,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木块、木板、模型车、测力计等物品,通过实验数据来说明问题,验证猜测。在掌握了省力规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想想还有哪些例子?
  总之,问题意识是促进知识积累和思维发展的主要动力,是诞生新发现、新事物的“种子”,问题意识培养是科学课的能力教学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有必要借助科学课堂这个有效载体,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实现科学课程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余自强.科学课程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4):72.
  [2]张旭.问题意识与研究性学习.中小学教学研究.2002(3):7-8.
  [3]陈海燕.问题意识——走向成功的动力源.教书育人.2005(2):75-76.
其他文献
自 2004 年大部分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高校多在国际贸易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改革。在专业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依据专业特点,课程在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具体结合课程教学大纲,设置双语教学这种课堂组织形式的教育教学目标,从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使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提高有机结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应该是可行的思路,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这一问题做初步探讨。  一、双
如果你恨一条狗,送它去广西吧,那里磨刀霍霍,随时可以下锅;如果你爱一条狗,组团去广西吧,刀下留狗、举牌对峙,到处都有你的队友。夏至、荔枝、狗肉,貌似毫无关联的三样事,与
一今天很特殊,傍晚的公路边人声嘈杂,不像往日那么宁静。他稳稳当当地坐在电线杆的顶端,就像对面电线上的那只血鸟一样悠闲。电线杆顶端的截面不过碗口那么粗,但他却坐得比沙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力度加大,国家以及相关部门也越来越注重艺术教育,但是仍然有很多学校采取敷衍的态度,让音乐教育始终不能收到实效。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让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教育有良好的出路,必须根据音乐教育存在问题,优化教学方法,从各个细节上保障音乐教育实施。  【关键词】增强学校重视力度 深化音乐教育发展 增强基础教育 提高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
【摘要】在中国古代,数学叫做算术,又称算学,最后才改为数学,中国古代的算术是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一,数学便是其中的“数”。数学是具有纯粹的理性与完满严谨形式的真善美事物,数学中蕴涵着使人首先优化,促使美德生成的力量。从古至今,智慧的古人从未停止对数学追逐的步伐,这一学科也变得更加系统化,随着“人文教育,文化关怀”意识观念的不断加强,我们不仅仅需要关注数学文化知识的教学与方法,也要关注学生在
目的考察槐定碱白蛋白微球的不同制备工艺条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槐定碱的含量。绘制不同条件下制备的微球的累积释放曲线,并用相似因子法进
【摘要】数学思想和方法蕴含在数学知识发展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的抽象,掌握了数学思想和方法能够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并能广泛应用于生活中。近些年的考试中,考点的分布除了基础知识外,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也越来越多。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不仅有利于数学学科,对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就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及如何应用于教学中做如下探讨。  【关键词】数学 思想
文化专有项是翻译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对于小说而言更是如此.本文结合鲁迅小说人名类文化专有项、民俗类文化专有项、固定习语类文化专有项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的解决建
【摘要】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创新根本的一条就是靠教育,靠人才,在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验特点,采用悬念、新奇、方案更新、过程分解、学生自身体验等方法可使教学方法得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体验 创新 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59-02  “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如果
“清流”一词本义为清澈的流水,后来在隐喻的作用下,语义不断泛化.随之,其使用语域也有所扩大,表达情感也逐渐丰富.“清流”的流行不仅是语言的隐喻、类推机制和经济原则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