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巧把握教学语言节奏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j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除了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节、教学情感上外,还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语言上。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的专业特色除了深浅适度,极富针对性,清晰准确,富有逻辑性,循循善诱,富有启发性,情真意切,富有感染性,生动活泼,富有形象性外,它还必须具有张弛有致,富有节奏感。
   “文似看山不喜平,起伏曲折,就会使读者兴趣浓厚,步入胜境,领略无限风光。”教学语言也应如此,也应讲究速度的快慢、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的交替变化,以及句子的长短、语调的升降等有规律的变化,使教学语言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宛如涓涓细流,恰似淙淙流水,具有一种委婉和谐的音乐美、强弱缓急的节奏感。它有利于学生边听边记边思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直接影响。所以,必须加强语言调控,讲究对语文教学语言的巧妙编排与合理组装。
   把握教学语言节奏主要从把握有声语言节奏和辅助运用体态语两个方面加以调控。
  把握有声语言节奏
   一要急缓相间,轻重相宜。在教学过程中,讲授应以中速为主。一般起始阶段宜舒缓徐进,高潮时宜趋于紧亢,结束时宜微昂稳收。当讲解教材的关节点(重难点),或需要强调突出某个问题时,应放慢语速,提高声调,使教师的语速与学生的思维节奏同步。如果是浅近易懂或本身节奏明快的内容,应加快语速,放轻音量。表现急切、震怒、兴奋、激昂、壮烈等基调的内容,可用快节奏的语言,表现宁静、优美、沉郁、悲哀、沉思等基调的课文内容,可用慢节奏的语言。音量大小应恰如其分,适当掌握。特级教师斯霞说:“讲到主要的地方,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很低沉。”这种语调高低的交迭伴随着感情的起伏,就形成了一种节奏。这种节奏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神经,就能导致大脑皮层不断产生兴奋,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感情共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语调只有高低有别,错落有致,学生听起来才能精神饱满,兴趣盎然。
   教师的音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情感色彩和学生的学习情绪合理掌握。教师的语调也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而变化,使之产生美感。不同形式的语调变换,既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音乐般的旋律美,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转换其兴奋中心,集中其注意力的效果。
   二要适当停顿,行止有度。在教学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停顿,这是增强教学节奏感的重要一环。停顿,即教学演讲行与止中的“止”。停顿分为自然停顿、逻辑停顿和情感停顿三种。自然停顿指教师表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后的停顿,逻辑停顿是指教师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做出的停顿,情感停顿是教师为了表达感情的需要做出的停顿。它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使教师有间隙“换口气”, 它相当于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它能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课堂具有音乐美、韵律美;它能给学生一个思索的机会,让他们品味,以便对知识进行消化以强化记忆,或让他们体会出重要的丰富的思想和感情,或让他们享受一下因听课而带来的满心欢乐。这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行止有度,就形成了教学中的鲜明节奏。
  辅助运用体态语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传递信息,表情达意,除了多媒体演示、板书、口语外,还得靠体态语。体态语是一种无声语言,也称态势语,西方人又称示意语言。它主要运用手势、表情、动作等表达特定的意义,让人明了其义。这种无声语言对有声语言作恰如其分的补充、配合、修饰,可以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更加准确、丰富,呈现出课堂节奏的变化。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态势语有助于形象直观地说明事物,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指挥和控制。可以产生帮助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演示某些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了解教学效果等多种效益。
  
其他文献
在《祝福》这篇小说中,鲁迅先生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善良、本分而命运悲惨的悲剧女性形象——祥林嫂。社会学理论认为:一个社会文明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社会女性的精神风貌与解放的程度,因此伟大的作家往往以女性为切入点,进而批判现实、剖析社会,达到现实重构的目的。曹雪芹的《红楼梦》如此,被成为民族魂的鲁迅同样如此。那么在鲁迅笔下,祥林嫂有着怎样的悲剧遭际,是哪些原因导致祥林嫂悲剧的发生?  祥林嫂的一生充
期刊
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议论文的结构布局主要是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一种常用的、基本的方法是分解中心论点,然后用几个分论点依次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或阐述,下面对中心论点的分解方法作全面的介绍,以供同学们在具体的作文中,针对作文的特点选择而用。    分论点也就是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    一、拟写分论点五
期刊
上学期,我帮助本校的一位语文教师备课,因为她要参加区里的优质课评选。选定的课文是《孤独之旅》——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的节选。  之前,我并没有读过这部小说。又因为这是一篇学生自读课文,所以,尽管我曾经教过,但说实话,已经没有很深的印象了。  这次帮助备课,使得我重新读了这篇课文,可以说,此次的“读”,是精读:一读再读三读课文自不必说,就连教参,我也是一字不落的读了几遍,自认为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期刊
1.南渡前的创作   前期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无比热爱生活,感情执着缠绵,多愁善感的女子。这一时期她的词主要内容既有对大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出身高贵的少女、少妇风雅情趣,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对真挚爱情的表白以及别离相思痛苦。词的风格婉约隽秀、语言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动人,表现出一个封建社会才女的审美意识。并独树一帜,创作了“易安体”。   热爱大自然,讴歌大自然,是李清照创作的一个内容。如
期刊
文学作品的鉴赏是最个性化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因此,鉴赏的路子必然是多元的,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不同的读者完全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理解与把握同一部作品。体温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其优越性的。和一般提问不一样,鉴赏式的提问除了具备启发性,可答性(指能让学生有思考的契入点,具体而不抽象)等特性之外,还需有其他的特性。   文
期刊
一、用师爱打动“学困生”的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困生在成长过程中,受排斥,被讽刺,遭冷眼的体验较多,他们内心更需要温暖,需要爱。只有从心底里关心爱护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心和期待,才可能让他们点燃心中的希望之火,自觉地将爱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我以前有个叫罗莉的学生,她沉默寡言,不爱学习,成绩很差。经我了解和观察,发现她的脑瓜其实很灵活,据说小学成绩也是十分优秀。我多次单独找她
期刊
一、关于开放式的语文知识网络的备考模式   开放式的语文知识网络的备考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必须做到精炼,不能占太多时间,要把较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去读书、思考、练习、讨论、交流、总结与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只是讲授知识结构中的主线,其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的内因去发挥作用,使他们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教学过程真正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采用网络式备考模式
期刊
“博陵(河北蠡县)崔护,唐朝贞元(公元785—805)年间进士。为人洁净,容貌俊美,孤高寡合,飘逸不群。”   清明那天,天清气朗,想起游春,独自一人走到都城南,青草刚刚展叶,暖风扑面而来,心里一阵畅快。行至一亩方圆一个小庄,有户人家,花丛绿树,寂寂无声。也走热了,也走渴了,敲门寻点水喝。等了一会儿,似若无人,忽而从门缝透出细声娇语:“谁呀?”崔护自报姓名,“出来踏青,走渴了,寻点水喝。”女子应
期刊
一、指导学生“美读”,这是美育渗透语文课堂的第一步   “美读”是感知语文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文章美感的主要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使文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形成学生的立体思维,多方面地感知教材,“不假思索”地感受审美对象的美。所以,为了更好地体现美育的直觉性,指导学生“美读”显得十分重要。   可是,现在的语文教学却不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期刊
大文豪海明威每天开始写作时。先把前一天写的读一遍,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书写完后又从头到尾改一遍;草稿请人家打字誊清后又改一遍;最后清样出来再改一遍。我们学生做不到像海明威那样,但修改作文确实很重要,我们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但是,学生一般对自己的作文不知如何下手,所以,教会学生批改别人的文章就显得很有意义,我们要让学生通过批改别人的作文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当然,老师在学生改前先要做好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