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尽黄沙始得金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805565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学期,我帮助本校的一位语文教师备课,因为她要参加区里的优质课评选。选定的课文是《孤独之旅》——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的节选。
  之前,我并没有读过这部小说。又因为这是一篇学生自读课文,所以,尽管我曾经教过,但说实话,已经没有很深的印象了。
  这次帮助备课,使得我重新读了这篇课文,可以说,此次的“读”,是精读:一读再读三读课文自不必说,就连教参,我也是一字不落的读了几遍,自认为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对主人公内心的把握已达到了较高的层次。而参赛教师优秀的讲课成绩,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
  《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曾经家境富裕的他在遭受过家庭的变故后不得已跟随着父亲去三百里之外的芦苇荡里牧鸭。放弃了从小熟悉的生活,告别了妈妈和家乡,在前途未可知的迷茫和等待中,踏上了孤独之旅。
  今年暑假,我翻开了这本《草房子》。终于知道了我的那种感觉是从何而来的。
  “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在《红门》这一章里第一句话就是这样的。
  “杜小康个头长得高,但并不胖,脸色红润,很健康,往孩子群里一站,就能很清楚地与油麻地的孩子们区别开来,像一簸箕黑芝麻中的一粒富有光泽的白芝麻。”
  杜小康是与众不同的一个,不仅仅是外貌,还有他的更多的不同:油麻地的孩子们没有裤腰带,一律用线绳,结成死结就常常跺脚乱跳或者尿裤子;杜小康“才读一年级,就有了一条皮裤带,棕色的,油汪汪的样子,很有韧性,抓住一头,往空中一甩一收,就听见叭的一声脆响。”杜小康撒尿的时候,也被其他孩子羡慕着,他撒尿时,“绝不看下面,眼睛仰视着天空的鸟或云,或者干脆就那么空空地看。”
  杜小康不像油麻地的孩子,一年四季,只有两季的衣服。他有一年四季的衣服。他在严冬时带一个白口罩,只有他和温幼菊老师才有的白口罩。
  杜小康在四年级时变得更加与众不同——他有了一辆自行车。“他骑着它,在田间的大路上飞驰,见前面有其他孩子,就将车铃按得丁零零一路响……进校园时,不管有人没人,照例要按一串铃声。这时,就会有无数的脑袋一齐转过来望着他骑车风一般荡过校园。”
  杜小康的成绩还特别好……
  这样的一个杜小康,完全是一个活生生的杜小康,他家境好,成绩好,总能做成许多孩子想做但做不成的事情,有着油麻地的孩子们所不具备的一切优越条件,他有足够的资本骄傲。
  但命运使得他不得不辍学,不得不放下一切的骄傲,踏上牧鸭的孤独之旅。
  读罢整部小说,我眼前的杜小康的五官渐渐明朗,他的骄傲,他的孤独,他的坚强,也是那样的真实。进而,在他家再次遭遇到打击之后,他在油麻地小学门口摆地摊的一点也不卑微的形象,又是那样坚固地矗立在我的心里。这才是一个在命运的暴风雨中勇敢地挺起脊梁的少年,这才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中那些“孤独”的含义。有了对课文这样一个解读的过程,才有了对人物形象的一个较为具体的认识。在课堂中,才能够比较自如地和学生们讨论。
  放下这部书之后,我感悟颇多:一个语文教师,如果只凭着手中的课本和教参进行教学,那是一件多么没有底气和多么危险的事情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我们再清楚不过的事实了,但我们凭借的基础是什么呢?窦桂梅老师说:假使只是四年或五年的师资养成过程,以及一年一年在教学过程中累积的经验,再加上成长期间的时代限制而导致的精神贫血,也许我们很快就会面临“黔驴技穷”的窘境。
  朱永新教授也说: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一个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教师,永远不可能给学生以精神的给养,永远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师呢?正如刘禹锡诗中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教学中宝贵的“金子”,是要靠平时的读书积累才能够淘到的啊!
  《草房子》让我知道,好好读书,现在不晚。
其他文献
一、言之有“旨”   言之有旨,也即在做诗歌鉴赏题时一定要学会联系诗歌主旨来作答。   如: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全国二卷)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
期刊
语文中的诗歌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捕捉意象是理解诗歌主旨的第一步,要通过意象去挖掘理解作者的志与情,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让学生诵读背诵,然后讲讲大意主旨即可。学生很难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诗歌教学就成了背诵课。而我每回教诗歌看到学生全神贯注的情态、理解与满足的笑脸,我就感到很欣慰。在此,想谈几点诗歌教学的尝试。  1.尝试通过捕捉意象来理解诗歌主旨  理解诗歌其实很容易很简
期刊
一、引言   在中国古典文学里,古诗词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语言艺术,已成为民族的艺术象征与审美情感的象征。而中学中的古诗词更是其中的精品。因此,古诗词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古诗词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与审美情趣等等。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片面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教师教学古诗词方法的改善和对学生古诗词
期刊
一、记叙文的选材   1.选择来自生活、出自心灵的人和事。情真,方能动人。   文章不是无情物——是说无论是作家创作还是学生作文,都得出自真情。有了真情,才能感动别人。但是,还有一些作品或作文的作者,是写出了自己的生命体验或提示了心灵深处的“隐私”的——这就是更加难能可贵的,这类作品或作文,往往能激起读者心灵的震颤。   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一方面是在写作时要选取生活中真实的材料,唯有
期刊
一、以真情演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我在上《边城》一课时,用两课时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感受湘西宁谧的自然和纯净的人性。第一课时利用一整节课的时间娓娓动听地向学生描述了电影版《边城》的内容,将学生带进明净淳朴而又笼罩着忧伤孤寂的湘西山水中去。苍茫碧绿的群山、悠长亮白的河水、下游赛龙舟咚咚的鼓声、爷爷历尽沧桑愈发深挚的关切、傩宋兄弟河滩边的对话、翠翠夜晚跟着歌声飞翔……让学生不自觉地融入了“边城”,为
期刊
一、蒲松龄(公元一六四○——一七一五),山东淄川蒲家庄人(今淄博市),字留仙,号柳泉,世称柳泉先生。他的主要作品是二十四卷本的《聊斋志异》,这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想象丰富,情节曲折离奇,通过作品中的花妖狐鬼,来表达自己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与不平。   在《聊斋志异》中,虽然绝大部分作品的主角是花妖狐鬼,但也有一些作品是借历
期刊
文学作品主题的诠释,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是作品鉴赏和阅读教学的必然归宿。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对文本达到本质性的理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思维的健全;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提高其认识水平,拔高其道德境界。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在“主题诠释”上投放了大量的精力。但是,不少教师往往把参考书或参考答案对作
期刊
教学反思内容十分广泛,在新课课标要求下,教学反思可侧重关注下面几个方面:   1.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了目标。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反思教学内容是否联系学生实际,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成功
期刊
在《祝福》这篇小说中,鲁迅先生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善良、本分而命运悲惨的悲剧女性形象——祥林嫂。社会学理论认为:一个社会文明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社会女性的精神风貌与解放的程度,因此伟大的作家往往以女性为切入点,进而批判现实、剖析社会,达到现实重构的目的。曹雪芹的《红楼梦》如此,被成为民族魂的鲁迅同样如此。那么在鲁迅笔下,祥林嫂有着怎样的悲剧遭际,是哪些原因导致祥林嫂悲剧的发生?  祥林嫂的一生充
期刊
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议论文的结构布局主要是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一种常用的、基本的方法是分解中心论点,然后用几个分论点依次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或阐述,下面对中心论点的分解方法作全面的介绍,以供同学们在具体的作文中,针对作文的特点选择而用。    分论点也就是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    一、拟写分论点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