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游子与思妇的幽思愁绪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xby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初中语文课文中典型的思乡之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小令的前三句18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并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它无愧为“秋思之祖”。
  再来看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女,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初中语文课文中温庭筠的《望江南》是一首“思妇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女为悦己者容”,倚楼眺望之前,她用心梳洗装饰。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急切盼望重逢。“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而“過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夕阳余晖斜拂江面,绿水悠悠而去,人不见,景依旧。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思妇”这个文学题材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是和产生它的时代的社会历史条件紧密相关的。在中国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在中国文明的发轫期,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就已经形成。妇女被种种男权主义所制定的清规戒律束缚在家中,她们被要求“从一而中”,要遵守“夫为妻纲”“七出”等,否则就会被视为大逆不道。虽然如此,丈夫对于妻子而言仍然是唯一的慰籍。在古代的乱世,有征戍;在盛世,有徭役。每当自己的丈夫被迫离开家乡,也远离自己时,对于很多的家庭妇女来说就成了很大的打击。她们的愁苦是显而易见的,而这就为“思妇诗”提供了素材和依据。
  白居易的《长相思》这样写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味深的特点。
  游子与思妇的幽思愁绪,绵延至今,影响深远。在现当代诗歌中,也是频频出现的主题。如余光中的《乡愁》,将乡愁化在“船票”“坟墓”意象之中了,而浅浅“海峡”割裂祖国之痛,则是大乡愁,是民族之痛。由亲情、爱情再到爱国情的发展和升华,是大才思的显露,是大诗人的标志。如郑愁予的《错误》,写过客匆匆,像莲花—样纯洁柔美的江南女子等待着爱人归来。连用“寂寞的小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和“小小的紧掩的窗扉”三个比喻,细致地表现思妇盼望“归人”的孤寂心境。“达达的马蹄声”点燃了思妇重逢的希望,因而“美丽”,但这马蹄声仅仅是从前面路过,不为她的期盼而停驻,因此是个“错误”。
  一点幽思愁绪,一份绵延在心底的苦。诉诸笔端,沉思吟唱。也会有因思念满溢出来的芳香。
其他文献
语言描写是对人物对话或独白的描写。我们先谈一谈语言描写的具体作用。   一、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不同经历、身份、性格的人,他们的语言内容和风格各不相同。好的语言描写应该在塑造人物方面下功夫,力求一字一言都有用,都能传神。请同学们阅读王熙凤出场时的一段语言描写,看看它对塑造人物有什么作用。   “天下真有这般标致的人物,我今儿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
期刊
素质教育浪潮下的新课程改革把合作学习置于非常突出的位置,并把"学习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作为目标之一。合作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被广大教师接受并用于教学实践。本人执教多年以来,多次在讲听公开课、观摩课后,与诸多同行进行深入探讨,发现不少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理解不够准确,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合作小组分组不合理、小组分工不明    许多教师在新课程
期刊
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重要体现。促使学生提问,不是教师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办得到的,教师应该在提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多下工夫;应该在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上多下工夫;应该在如何回答学生提问,促进学生思维方面多下工夫。   常听老师们议论:学生怎么就不爱问呢?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当个体感到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说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因为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决定的。因为语文教学就是要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说它是难点,是因为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总感到困难重重,很多老师也怕对作文进行教学。下面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首先通过语文课本进行作文教学。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篇佳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有人认为:应用文的教学应该淡化,甚至没有必要进行教学了。我认为不仅要进行教学,而且还要加强。根据初中语文课本和课标的要求,中学生在毕业前應该掌握的应用文达30多种,但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好多学生写不好甚至写不来应用文,这与老师在教学中对应用文的教学重视不够有直接的关系。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三)写作第5条明确规定: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
期刊
一、美的导语 激发学生  俗语说得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美的导语设计,对一节课的成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家庭是一个充满着温馨、充满着爱的港湾,那丰富而又细腻的母爱,那深沉而又含蓄的父爱,那热烈而又带着娇宠的祖父母的爱,是我们取之不完享之不尽的爱的源泉,所以家庭亲情是文学领域里一个永恒的主题,唐代著名诗人孟郊有首《游子吟》大家一定很熟悉,
期刊
一、抛弃功利之心,给留守学生以真诚的爱   留守学生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父母的关爱和引导。这些孩子的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虽然平时心牵挂着自己的子女,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缺少对孩子的关爱、交流和引导,短暂的团聚,有的想加倍补偿,过分的顺从、放任。有的回来发现孩子变了,成绩退了,习惯差了,就一味补救,严加管教,这样适得其反,产生逆反心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成了监护人,隔代教育,教育方法陈旧,缺乏管理
期刊
一、后进生的成因  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从小就受到家庭专断式的教育。学生从小得不到家长的呵护,稍有错误就受到家长的训斥打骂,久而久之,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越说,他越烦;你越打,他越硬,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不能沟通。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若没有足够的关心,使他产生抵触心理,以致仇视父母,与老师作对,甚至在同学身上寻找报复。一些特殊生由于家庭破裂或是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因此
期刊
一、自学阶段  自学阶段,主要是学生的独立学习活动。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钻研,大致弄懂课文,这种自学能力的培养既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它的最终目的。在自学中,教师要加强指导,重点放在让学生会思考、会阅读,也就是“会学”。从工具书使用,读书和笔记方法,到阅读参考书的指导等都是教学生“会学”的内容。在理解文章时,教师要明确提出阅读目的,提示自学范围,设计自学提纲,将重点变为练习、思考题。或发参考资料,
期刊
一、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营造主动的学习氛围  在引入新知识前,从学生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情境。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并掌握新知识,使学生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牢固掌握所学新知识,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和完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生本教育最大的特点是老师放开手,让学生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学会感悟、探究发现、拓展提升。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