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班主任如何在新形势下顺应时代发展,积极转变角色,提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素质,运用自身优势,通过家长的大力支持,以班级为主阵地,实施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途经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关键期。这就要求班主任不能仅做文化知识的传递者,还应做学生心理的塑造者和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班主任以科学有效的方法在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将对班级管理工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优势
1.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心理问题突出。学生的独立性差,自尊心强且敏感,一些心理问题突出的学生常拒绝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而班主任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其建议往往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心理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通过各项活动与学生进行接触,这就使得班主任具有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优势,根据学生的情况,班主任可通过班会、班级活动、谈心、家访、课外阅读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家庭教育是对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力支持。家长的积极参与可以更好地协助班主任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应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指导和帮助家长教育学生,使家长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通过集体活动中积极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之间的交流可通过集体活动进行,通过集体活动的教育力和感染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同时,活动还有利于班主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针对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意识的心理特点,可通过班级表彰会或召开“为什么学习”“如何学习”等活动,对有上述特点的学生进行单独谈话,分析其心理特点,通过具体事例增强其学习积极性。
(2)针对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荣誉感的心理特点,在班级活动中有意安排这部分学生担任后勤服务人员、卫生服务人员等,让他们得到充分的锻炼,并在总结会上给予高度赞扬。这样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班集体,积极为班集体做贡献,使得班级凝聚力明显加强。
(3)针对一部分学生自卑怯懦、性格孤僻、受挫能力差等心理特点,可通过各类有针对性的竞赛活动,充分发挥这些学生的特长,有意识地增加其成功体验,增强自信。
2.营造和谐的班集体,创造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努力创造和谐的班集体,如构建凝聚力强、学习风气好的班级氛围,学生身处其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应充分发挥班级环境这种无声育人的作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利用班会活动及小讲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的主要阵地。班会内容可根据学生整体及部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计划地进行规划,形成系列。其形式可以在主题明确的前提下呈现多样化,比如心理辅导知识讲座、心理活动课以及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等。
(1)一部分学生具有生活攀比、虚荣心强、理想缥缈等心理问题。对此,班主任在留心观察学生行为变化、全面摸清学生脉络的基础上,利用班会这一主阵地,采用正面指导、迂回搭桥、旁侧渗透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相关主题的系列主题班会并进行探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班主任工作中,可以利用班会和自习课讲一些心理知识或安排提高心理素质的辅导小讲座。如“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如何树立信心”等讲座,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寻找原因,提出对策,并鼓励学生理性地认识自己,超越自己。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心理状况各不相同。班主任应重视这一差异,并积极通过家长会、家访及家长来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结合学生的心理问题,努力促使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
以心理教育为载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将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道德及身心健康等方面不断提高。让我们一起努力探索,进一步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途经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关键期。这就要求班主任不能仅做文化知识的传递者,还应做学生心理的塑造者和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班主任以科学有效的方法在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将对班级管理工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优势
1.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心理问题突出。学生的独立性差,自尊心强且敏感,一些心理问题突出的学生常拒绝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而班主任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其建议往往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心理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通过各项活动与学生进行接触,这就使得班主任具有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优势,根据学生的情况,班主任可通过班会、班级活动、谈心、家访、课外阅读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家庭教育是对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力支持。家长的积极参与可以更好地协助班主任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应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指导和帮助家长教育学生,使家长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通过集体活动中积极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之间的交流可通过集体活动进行,通过集体活动的教育力和感染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同时,活动还有利于班主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针对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意识的心理特点,可通过班级表彰会或召开“为什么学习”“如何学习”等活动,对有上述特点的学生进行单独谈话,分析其心理特点,通过具体事例增强其学习积极性。
(2)针对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荣誉感的心理特点,在班级活动中有意安排这部分学生担任后勤服务人员、卫生服务人员等,让他们得到充分的锻炼,并在总结会上给予高度赞扬。这样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班集体,积极为班集体做贡献,使得班级凝聚力明显加强。
(3)针对一部分学生自卑怯懦、性格孤僻、受挫能力差等心理特点,可通过各类有针对性的竞赛活动,充分发挥这些学生的特长,有意识地增加其成功体验,增强自信。
2.营造和谐的班集体,创造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努力创造和谐的班集体,如构建凝聚力强、学习风气好的班级氛围,学生身处其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应充分发挥班级环境这种无声育人的作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利用班会活动及小讲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的主要阵地。班会内容可根据学生整体及部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计划地进行规划,形成系列。其形式可以在主题明确的前提下呈现多样化,比如心理辅导知识讲座、心理活动课以及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等。
(1)一部分学生具有生活攀比、虚荣心强、理想缥缈等心理问题。对此,班主任在留心观察学生行为变化、全面摸清学生脉络的基础上,利用班会这一主阵地,采用正面指导、迂回搭桥、旁侧渗透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相关主题的系列主题班会并进行探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班主任工作中,可以利用班会和自习课讲一些心理知识或安排提高心理素质的辅导小讲座。如“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如何树立信心”等讲座,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寻找原因,提出对策,并鼓励学生理性地认识自己,超越自己。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心理状况各不相同。班主任应重视这一差异,并积极通过家长会、家访及家长来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结合学生的心理问题,努力促使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
以心理教育为载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将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道德及身心健康等方面不断提高。让我们一起努力探索,进一步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