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教育 强化知识再现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数学家指出:“数学学习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实施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教育理念呢?
  一、创设情境是实现知识再创造的起点
  实践证明,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的起点。它能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思想具体化,把授课方式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因此,教学时要为学生创设认识的情境。
  如“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可以这样创设情境:让学生出数:随便说出一个数乘以99,再加上这个数。教师口算,学生笔算。通过这样的师生竞赛,学生顿感奇怪:为什么我们要通过笔算才能得出答案,而老师一下子就能说出答案?从而产生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悱愤心态,这个心态的形成,实际上就是学生急于求知、迫切再现知识的良好开端。
  二、参与过程是实现知识再创造的关键
  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要看学生自身的努力,所有的教学结果都要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由此可见,“让学生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布鲁纳语),对于实现知识的‘再创造’至关重要。
  1.参与概念的提炼过程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形式,是学习其他基础知识的基础。由于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存在着矛盾,所以教学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寓概念于学生日常生活所接触的事理之中,设计一些操作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参与概念的概括过程。
  如“梯形的认识”,可按如下程序展开教学。
  (1)观察,认识图形名称。出示课本中的楼梯、堤坝、沟渠横截面的放大图,引导学生观察,指出这些图形横截面的形状都是梯形。
  (2)操作,认识图形特征。数一数,它们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认识“四边形”的这一特点;推一推,利用检验平行线的方法,用两块三角板检查一下课本右面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认识“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但长度不相等”的特点。
  (3)概括,掌握图形特点。什么是梯形?梯形有什么特点?提炼梯形的概念。学生通过如上程序的学习,情绪高昂、思维灵活,更重要的是参与了“梯形”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
  2.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往往带有可操作的特性。因此,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参与一些实际性的操作。
  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可利用转化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把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为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先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画课本中左边平行四边形的高;再让学生量一量:量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右边长方形的长、宽;然后,让学生比一比:比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长方形的长、宽;最后,让学生想一想: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有什么样的联系?这样改变了过去简单的割补方法,使学生参与到公式的推导过程。
  3.参与数量关系的建立过程
  应用题教学,对绝大多数的教师来说是比较头疼的一件事儿。因为有些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分析不够深入,甚至不懂得应该怎样去理解、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不懂得建立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就拿列方程解应用题来说,要使学生学好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找出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所以,教学这方面知识时,应让学生多参与一些数量关系的建立过程。
  例如:小青买4节五号电池,付出8.5元,找回了0.1元。每节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用方程方法解答)
  教学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找出下列三组数量关系式:
  付出的钱数-买电池的钱数=找回的钱数
  买电池的钱数+找回的钱数=付出的钱数
  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买电池的钱数
  再让学生通过对三个数量关系的比较、分析,列方程解答。这样教学,学生既知“来龙”,又知“去脉”,成功地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
  三、拓展运用是实现知识再创造的目的
  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只有把学得的知识经过拓展运用,最终才能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如学生通过“长方形表面积的计算”学习之后,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做一个长40厘米,宽30厘米,高20厘米的长方形玻璃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玻璃?(鱼缸的上面不加盖)学生看完题目后,通过观察、想象,分析长方体的前后、左右、上下6个面的面积,就懂得运用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求出所要制作的玻璃鱼缸的表面积。学生在这样的运用过程中,再次体现了知识的“再创造”,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作为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就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施创新教育,强化知识再现,培养出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才。
其他文献
地理实验第一次出现在教学大纲是在1956年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该大纲要求“在初级中学一年级里必须用地球仪做实验”。而后的大纲几乎再也没有出现过地理实验要求。只有到了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方面对地理实验教学提出了要求。  新课标的内容标准则在多处提出地理实验的建议,如“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的地球
期刊
一、调查概况  1.调查时间  2010年4月9日——2012年4月25日  2.调查目的  (1)了解我学区一至六年级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现状,研究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年龄特点,探究小学生养成教育更好的实施方法,实事求是地思考养成教育中的不足和失误。了解养成教育目标制定的适度及全面兼顾的情况。  (2)研究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年龄特点,实事求是地思考养成教育中的不足和失误,更好地把准养成教育脉搏,以
期刊
摘 要: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如何,我们不但应该看到改革带来的成效,更应该找出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阐明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操作办法,只有这样,才可能推进科学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 科学课堂 现状 对策  小学科学教育是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习得出科学结论、探索自然科学的程序和方法,要达到此目的核心在课堂
期刊
目前,我县课堂教学全面学习“杨思”经验,推行“新模式”教学。  由于无缘无份去杨思取经,亲聆杨思人的教诲,只能根据网上宣传以及我校领导要求,粗略地领会我县教育界近一年来轰轰烈烈推广的“新模式”课堂教学。  我校下发了一张“新模式”课堂评价表,据说是全县通用的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表头为“初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评价内容分“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基本功”三大部分,具体如下。  一、教学
期刊
我县新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实施方案》出台后,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努力提高课堂有效性”。新课标要求老师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作为农村小学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课堂教学焕发应有的活力,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我就结合本县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认真分析课堂教学的现状  目前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
期刊
前些年,新课改的浪潮就已汹涌澎湃,但我一直觉得它离我们很遥远。不经意间,我县推行高中新课改已两年有余。这期间,我经常反问自己:新课改你准备好了吗,课堂你真的改了吗?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效率是检验教学水平的标准之一,反思自己,发现自己的教学思想十分保守,教学手段非常单一,教学方法比较落后,现在必须要改变观念,研究教学,尽快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我的教学原则是:该学生做的,老师不能代替。课堂上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成为了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尚处于探索阶段。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鉴于信息技术教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地位的提高,全国各地掀起了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高潮。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的差异性较大,不能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方式,而应该有一套适合本
期刊
数学学习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要使学生懂得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并把这一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些理念呢?依我看,现在的数学教学应改变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离的现状,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  一、数
期刊
摘 要:“改革”与“创新”是当今教育界喊的最火的两个词,不少教师都在践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使出了浑身解数。伴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教育理念确实已经难以符合当代教育背景下的实际需要。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深深感到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还任重道远。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数学课程 创新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经验、交流情感、互相启迪心智共同创造的过程,更是
期刊
摘 要:音乐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内容形式极为丰富多彩。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选编教材时应体现民族性。因此,我们在实施教学的适当时机渗透学生早已熟悉了的实实在在的、与学生自己生活有关的当地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为课堂注入本乡本土固有的音乐文化血液,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弘扬自己民族的向上精神,继承本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美德。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音乐欣赏 民族民间 民族调式  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