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修书 文化大成

来源 :前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ulu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乾隆中期,财库充盈,国强文盛。乾隆皇帝以“稽古右文”之君自命,组织学者儒臣校刊“十三经”“二十一史”等经典,“开馆纂修《纲目三编》《通鉴辑览》及三通诸书”。乾隆皇帝认为皇家经典已 “荟萃略备”,下一步是搜访民间藏书,以补内府不足。乾隆三十七年(1772)正月初四,清廷下旨征集收藏在民间的古今著述。此时,乾隆皇帝的本意仅在收集,对编纂大型丛书尚无明确设想。真正促使他萌发编修《四库全书》想法的,是一个叫朱筠的北京籍官员。
  征书谕旨下达后,时任安徽学政的朱筠以其敏锐的洞察力,连上两道奏折,分别是《购献遗书折子》和《谨陈管见开馆校书折子》。奏折先积极响应征书谕诏,后针对搜访校录书籍提出四条建议,分别是:抓紧搜集罕见的旧刻本和抄本;充分利用皇家藏书,公开内府藏书目录;著录与校勘并重;金石、图谱也需收录。在利用皇家藏书的建议中特别提出,可以从《永乐大典》中辑佚古书。
  朱筠的奏折引起了乾隆皇帝的重视。他随即命军机重臣详加复议。军机大臣刘统勋、于敏中激烈争论、意见相左,最终在乾隆皇帝亲自过问下,确定修书事宜,征书和辑校《永乐大典》的工作即刻开始。在商议成书方式的时候,刘统勋等提出各地征收之书及《大典》辑佚之书,应派遣饱学之士详细校定,并按经、史、子、集分门别类,统一编成一部书目。乾隆皇帝予以肯定,指出四部分类法“实古今不易之法”,正式下召以此法编修,取名《四库全书》。乾隆三十八年(1773),四库全书馆开馆,由此,清代规模最大的文化整理工程——《四库全书》的编修工作正式在北京开始。
  学者荟萃  文化渊薮
  为全力做好修书工作,乾隆皇帝组织了一支规模庞大的编修队伍,总裁官为四库馆的领导者。乾隆三十八年二月辑佚《永乐大典》时,军机大臣刘统勋、刘纶、于敏中、福隆安四人被钦定为总裁,二月二十一日,又添派王际华和裘曰修两人。这六人就是最早的总裁官。据统计,四库全书馆前后共有总裁官30人,其中正总裁16人。丛书编修期间,在清廷满汉三品以上大臣中,有接近一半在四库馆担任或兼任过总裁、总阅。让如此多的高品阶官员在四库馆中担任领导职务,可见乾隆皇帝对《四库全书》编修的重视程度。
  四库馆开馆后,翰林院内的编修人員不敷使用。除了在京官员文人外,四库馆还吸收了全国各地一大批学有专长、名重一时的学者进京,为此甚至破格录用。如著名考据学家戴震,六次会试不第,四库馆开馆时正在金华讲学,经纪昀、裘曰修举荐而入京;桐城派三祖之一的姚鼐,四库馆开馆时正在广东任职,经刘统勋和朱筠举荐,破格提拔入馆修书;张载的后人,时为安徽霍山县训导的张羲年经皇子永瑢举荐;时为候选知县的著名画家余集经裘曰修举荐等。一大批名儒大家先后进入四库馆参与编修工作。一时间,京城可谓是“鸿才硕学,荟萃一堂”。
  缮写阶段需将选定书目进行誊录。誊录人员有的来自馆臣举荐,如朱珪之子锡初,王际华之弟锡寿等,有的任用本地科举不中但书法隽秀的士子。起初选派了60人,后因为工作量巨大又增加了400人。每人每天需要缮写誊录1000字,除去30天领书交书的时间,每人每年要缮写33万字;针对书籍中的图画,又另行选派了擅长绘画的贡生监生10人,专门进行临摹。
  四库馆开馆后,大批学者雅士云集北京。像是上文提到的京籍学者朱筠,本身交游甚广,门生众多,刚入四库馆,即与纪昀作诗唱和;正月又与翁方纲、曹学闵、程晋芳等出郊会饮。他们不论是参与编修工作,还是工作之余的交往唱和,都发挥了引领思潮、塑造学风的作用,促进了文化学术的交流,使得北京的文化氛围愈加浓厚起来。可以说,北京的四库全书馆一时间成为当时的学界重地。参与编修《四库全书》不仅为馆臣提供交流思想、讨论学术的契机,也为北京的文化辐射力注入了能量,影响了整个清前期学术领域的发展。
  书目琳琅  书肆繁荣
  《四库全书》的编修,几乎动员了全国的重要藏书家,大量珍本一时间聚集京城。四库馆臣与藏书家、书商互动频繁,北京书肆业得到发展,促进了书籍的传播和刊行。
  《四库全书》从地方征书13500余种,涉及藏书家90余人。扬州马氏丛书楼小玲珑山馆献书776 种,为全国之最;宁波天一阁慨然进呈602种阁藏;许多官员也纷纷呈献,例如《全目》收录纪昀献书105种,程晋芳的藏书183种等。馆臣在检阅、校订如此规模的书籍时需要很多资料,琉璃厂的书商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清代的琉璃厂是京城书肆的集结地,各地举子进京赶考、外地官员到京也多居住于附近。“四方文人麕集京师,参与编校,而各地书商,亦多辇书到京,设肆供应”。书商群体由于与藏书家多有往来,对版本采撷、鉴别颇有经验,为馆臣所倚重。四库编修翁方纲在《翁氏家事略记》中记载,每日清早去翰林院编书,午后归寓,把当天遇到应考校之处与同僚探讨,列出考证书目,随即去琉璃厂书肆访书。遇到足资考订的好书,价格不贵的就买下,贵的就借阅或雇人誊抄……如此一来,琉璃厂书肆俨然成了开架图书馆。如此背景下,各地书商纷纷前来开店贩书,遍征善本以供馆臣考订,比如江浙书商就十分踊跃,京城的书肆业迎来了发展的高潮。
  与此同时,“录副”现象也促进了书籍的流传。四库馆通过调取、个人进呈、地方采进等方式征集来大量图书,《永乐大典》又辑佚出138种书。这些书多是稀见的珍本甚至绝本,对于读书人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馆臣本身接触书籍便利,由此私家抄录副本现象非常普遍。
  由于在四库馆工作,任务量较重,馆臣白天做不完可以携带馆书归家办理,这就为录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馆臣有为自己录副,也有为朋友录副,例如戴震就为段玉裁抄寄过《水经注》《九章算术》等书。除了馆臣自己,许多与馆臣交好之人,也有机会录副,比如著名藏书家鲍廷博,殷富好文,交友广泛,在征书之时进献大量宋元孤本,得到皇帝褒奖。编修开始后,他动用各种关系,从馆中录副。后来,他以书斋名命名的“知不足斋丛书” 中,就包含有大量馆书录副本。   四库馆开馆征书,珍本秘籍都呈于内府。馆书录副虽是私人行为,却得以让这些孤本珍本呈现于众,对文化的传播有重要意义。许多录副本最先在琉璃厂书肆传播,北京一时间成为珍本孤本的重要流传源地,如《尚书全解·多方》篇等。此外,录副之人不乏大学问家,他们抄录之后,花费大气力核校,一时间涌现出大量质量高的辑佚校勘之作,如孔继涵借抄的《春秋会义》。还有藏书家将录副馆书进行整理刊行,比如上文提到的知不足齋丛书等。
  古都文盛  聚珍流传
  四库馆征集的书目,除去少部来自地方采买,大多为藏书家进献的珍贵原本。乾隆皇帝曾明确表示抄录底本留存,而将原书退回地方藏家。不过实际编纂过程繁杂,皇帝的初衷没有得到完全贯彻。最终仅少数古籍退回地方,大量呈献书籍仍保留在翰林院内。由此,翰林院一度保存了大量最初的抄录底本与地方上呈的古籍原本。为方便在京仕宦学子抄阅《四库全书》,乾隆皇帝曾下旨,但凡希望阅览《四库全书》藏书底本的士人,尽可以到翰林院抄阅。底本对书籍的原貌保存更好,学术价值也更高。在《四库全书》成书后,许多仕宦学子被吸引到北京,抄阅珍贵底本,如在翰林院任职的蒙古族学者法式善,就曾抄书近百种。
  《四库全书》虽为手抄,却间接促进了北京印刷业的发展。早在乾隆三十八年辑校《永乐大典》时,乾隆皇帝就已决定将其中失传已久的珍贵典籍刊刻出版。不久,珍本秘籍的选取范围扩大到地方进献的书籍中。这样一来,传统的雕版印刷已无法适应大量刊刻的需要。总管大臣金简反复斟酌后,提出枣木活字印刷的建议。乾隆皇帝同意了这一建议,并亲自将这套活字印刷的典籍命名为“武英殿聚珍版”丛书。该丛书共包含珍本138种,版式划一,价格低廉。最初刊印的300部很快被各地士子涌入京城购买一空。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作为《四库全书》编修的副产品,总结了宋明以来活字印刷术的经验。北京作为印书地,将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发展到高峰,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也影响深远。大量馆书的流传为民间坊刻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京师的书坊就有许多兼以印行,比如著名的老二酉堂、聚珍堂、善成堂等。此外,北京对于《四库全书》的保藏也有重要意义。早在《四库全书》开馆编修的次年,乾隆皇帝已经开始考虑书成后的保藏问题。他下令仿效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的规制,在北方和南方地区分别建造七座藏书阁,用于收藏《四库全书》。这就是著名的四库七阁。因书籍保存最需防范火灾,故七阁名称第二字多为水字偏旁,取以水灭火之意。
  不可否认的是,在编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对历代典籍有删改甚至销毁的行为。然而,诸多孤本文献藉《四库全书》得以保存也是事实。
  嘉庆、道光之后,清朝国势日衰,七部《四库全书》的命运可谓坎坷曲折。圆明园文源阁、镇江文宗阁与扬州文汇阁的《四库全书》俱毁于战火;杭州文澜阁本在太平天国战火中被抢救出四分之一,后进行多次补抄;甘肃文溯阁本也历经迁移与抄补。故宫文渊阁本得以保存完整,最终运到台湾。另一部文津阁本内容完整,于1914年原函原架运至北京,收藏于京师图书馆,即今天的中国国家图书馆。现已成为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乾隆皇帝举全国之力修《四库全书》,三千文人聚集京师,上万种珍本入馆,“武英殿聚珍版”嘉惠学林,官刻、坊刻蓬勃发展,书与人的互动,塑造着北京城的文化气韵。北京作为明清政治文化中心,为《四库全书》的编修和保藏提供了有利条件,而这部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丛书也给京师风华添以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孙圆,国家图书馆馆员)
  责任编辑 / 金蕾蕾
其他文献
[摘要] 大数据时代的公共危机高频发生、持续时间长且极其复杂。大数据时代改变了公共决策的运作流程和基本逻辑,需加强数据共享和信息治理,以提升政府的公共危机应对能力。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数据共享与信息治理技术是把双刃剑,应兴利除弊,在数据计算基础上精准治理,以实现治理手段乃至治理模式的根本变革。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 公共危机; 应对能力; 治理模式创新; 新冠肺炎疫情  [中图分类号] R184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确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扶贫是贫困地区群众短期内增收最直接见效的办法,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方略的重要内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视野下,抓住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研究如何加强河北贫困地区就业扶贫工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互协调、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坚持就业扶贫与扶
期刊
[摘要] 改革开放与从严治党互为前提,有机统一,既历史统一,又辩证统一。所谓历史统一,是指改革开放与从严治党在40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相伴相随。之所以历史统一、辩证统一,根本在于改革开放为从严治党累积广泛的思想共识,奠定坚实基础;从严治党为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不断有序推进提供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把改革开放和从严治党提升到“全面”的高度,使全面深化改革
期刊
大运河文化纵贯千年,丰富厚重,是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散落于运河沿线不可确数的书法遗迹蕴涵着丰富的人文观念、艺术取向和审美内涵,形成了天然的运河书法博物馆。大运河书法作为地域书法的分支,与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共同构成中国书法版图中的“黄金水网”,而北京大运河文化带的书法因其特有的地域色彩和独特的发展轨迹,凸显出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国书法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运
期刊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北京市平谷区立足首都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和区位优势,牵头推进与天津市蓟州区、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三河市、香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县)共创跨省市的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探索创新、先行先试、持续推进,筑牢生态屏障,保护首都生态安全。坚持规划引领,生态立区,做好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顶层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
期刊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国进入战“疫”状态。非常时期,非常大考,华夏银行怎么办?华夏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民吉说,提精神、办实事、见真章,提供高效优质金融服务。4万多华夏员工积极行动,以风一样的速度和火一样的激情,真心书写金融本色。  大爱无疆,贷款捐赠送温暖  1月31日晚,记者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信息:从明天开始,北京地区的物美、美廉美超市可购买韩国进口直采防护口罩,也可以下载多点A
期刊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在中央第二指导组的悉心指导下,北京市第一批170家市属局级单位、2.76万个党组织、49.45万名党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要求,落实“十二字”总要求,聚焦主题主线,注重“四个贯穿始终”,紧抓“四个到位”,坚持首善标准,突出首都特色,深化学习教育、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检视问题、扎实推进整改、加强舆论宣传、抓好督促指导,全市第一批主题
期刊
一线轉运中贴身监护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寒冷雪夜连续8小时室外洗消作业;火车站、机场、定点隔离酒店之间无数次往返转运密切接触者……“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战疫当前,北京急救中心党委号召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带头主动请战,千余名急救人不惧生死、逆向而行,积极加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中。目前,这支大无畏的“急救英雄”队伍正在不分昼夜,争分夺秒,与疫魔抗争
期刊
[摘要] 新时代,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必须切实增强走好群众路线的思想自觉。准确把握服务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规律,是守初心,赢民心,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积极探索为民服务解难题的方法和路径,建立起新时期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不断凝聚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关键词] 群众路线; 坚守初心; 人民立场  [中图分类号] D252 [文献标识码] A [
期刊
没有硝烟,却是一场激烈的战役!  没有流血,却是一次生死的考验!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一场捍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全民战“疫”迅速展开。  “密云是北京的东北大门,密云水库又是北京市最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好这一方净土,对北京来说尤为重要。在紧要时刻,守‘门’保‘水’,是我们密云首要政治责任,我们要坚决打赢这场阻击战!”这是密云区委书记潘临珠的响亮回答,也是密云人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