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文化的融合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ener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
  随着普通话的不断推广,国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方便,然而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地方方言的衰落。针对这一现状,国家发出了建设“中国语言保护工程”的号召。2015年6月3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通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正式启动。随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该比赛的宗旨正是发扬并保护日渐衰落的地方方言。
  新闻关键词:保护方言/传承文化/创新


  考场速写:时间不断向前,语言的融合与演进同样不可阻挡。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乡愁需要守望,而方言无疑是人们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的启动,为的是让我们不忘乡音,记住乡情。珍视方言,其实就是对文化根脉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讲乡音、守乡愁,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不响”“十三点”“赤佬”“事体”“今朝”……这些都是作家金宇澄的小说《繁花》中的常见词。这些词语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似乎会给读者造成不小的困扰。不过令金宇澄没有料到的是,《繁花》这部用沪语创作成的小说却得到了不少非上海读者的追捧。
  不只是《繁花》,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中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都因运用方言表达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而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从这方面讲,保护方言,是传承地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努力。
  新闻关键词:文学方言化/打破限制/文化多样性
  考场速写: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的文化特色,无法被别的什么语言代替。因为语言多样性的存在,人类的文明才斑斓绚丽如春花一般生机勃勃。在文学创作中加入方言的元素,地方神韵可以得到充分挖掘,这无疑会拉近文学作品与方言使用群体之间的距离。
  京片子、鸽哨、胡同、遛鸟……这些充满北京符号的元素出现在2015年贺岁档影片的大银幕上,对北京观众来说是兴奋的事。《老炮儿》自上映后,口碑爆棚,5天票房累计突破3亿元。电影里,“今晚吃馅儿,出锅有您的”“又蹭了”“你太拘气”等北京方言随处可见,大家开始借着《老炮儿》回忆童年,缅怀京味。此外,《老炮儿》甚至表现了北京话的代际差异,这背后是文化与人事的代谢,“新北京”的崛起。
  新闻关键词:文化积淀/时代记忆/推陈出新
  考场速写:电影《老炮儿》把北京方言推送到大众面前,连胡同里的一些大爷大妈也走进了电影院。在漫长的市井时光里,“老炮儿”这个词,从未像今天这样熠熠生辉。虽然时代在快速发展着,“新北京”也在逐渐崛起,但“老炮儿”的存在,仍在提醒着我们不要轻易忘记那些方言背后的地域文化。
  汪涵:乡音是最响亮的声音
  2015年7月5日,在湖南工作了近20年的汪涵正式启动关于湖南方言调查的“響應”计划。该项目计划用5到10年的时间对湖南方言进行调查与研究,初步预算为465万元,由汪涵全程资助。“響應”计划完成后,汪涵承诺研究成果将无偿捐献给湖南省博物馆。
  汪涵说:早在2010年,自己就想做一些有关湖南方言保护的事情,并一直为此努力;之所以将之取名为“響應”计划,是因为“响”在繁体字中就是乡和音的结合。在汪涵看来,乡音才是最响亮的声音,不论响声大还是小,都要有人来响应它,保护它。
  微评:汪涵启动“響應”计划是看到了方言遗失。当乡音文化在地域的融合、现代文明的发展中逐渐消隐时,抢救失落的文化成了每一个国人的责任。
  柯祎蓝、司圆直:记录中国正在消失的方言
  2013年7月,一张“方言地图”在网络上悄然走红。它以不同颜色的图标标注每种方言的所在区域。点击这些图标,人们便可听到当地人用方言讲述的一个5分钟的小故事。
  这张“方言地图”来自一个叫“乡音苑”的网站,创办者竟是两个美国人——柯祎蓝和司圆直。从2009年初创开始,到2013年4月正式上线,他们用这样一张“有声地图”来记录中国正在消失的方言。“乡音苑”上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无力阻止这样的改变,但是我们希望保留住方言这份文化遗产。”
  微评:方言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文化烙印,更是我们祖祖辈辈的情感记忆。作为中国人,我们也应该向这两位美国人学习,努力让中国的方言代代传承下去。
  韩宽厚:十年潜心研究 保护府谷方言
  在陕西省府谷县有一位六旬老人叫韩宽厚,他被誉为府谷方言的研究者,他十年磨一剑,只为保护被人们日渐冷落的乡音。
  韩宽厚没学过音标,不懂得如何注释音标,再加上双耳失聪,这些让他在学习和研究方言上存在着极大的障碍。但他从没想过要放弃,他常说:“一件事,既然选择要去干,哪怕困难再大,也要干到底。”短短几年的时间,他就把一本本厚厚的语法词典学透,将方言研究中最大的“绊脚石”给解决了。经他编撰的《府谷方言研究》一书为保护府谷方言做了很大的贡献。
  微评:韩宽厚不畏艰辛,把自己心中的坚持化为一把利剑,最终为保护方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见,成功一途,没有坦途。如何能走向成功,唯有坚持。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只是文字和语音的问题,还包含了各个民族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无论是几亿人讲的语言,还是只有几千人能听得懂的语言,都在传承着人类的文明。一种语言的消失,意味着一种历史的终结、一种传统的消亡、一种文化的灭绝,甚至是一个民族的消失。如果我们不加以传承和保护它们,任由一种又一种语言消失,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便会遭受损害,文化的丰富性会逐渐萎缩,最后,人类将生活在褪色的文明中,这将是整个人类的悲哀。
  微评:如果放任方言流失,那么方言就会成为中华民族的又一个历史遗憾。我们已经有太多遗憾了,千万不要等到无处寻觅方言踪影的那一天,才为方言的消失扼腕痛惜。
其他文献
春光明媚的三月,校园里的树正绿得鲜嫩欲滴,各种争奇斗艳的花正开得恣意,浓烈。  一阵微风拂过,不经意间一低头,我的心不禁猛地一颤:地上竟躺着几片绿色的叶子。我弯腰拾起一片绿叶,仔细端详起来:它生得健康,脉络分明,与枝头那些苍翠的叶子并没有什么差异。  我开始为它过早凋零而惋惜:那么多绿叶都在为浓郁的夏日积蓄热情,而它却在梦想刚刚绽开时,便匆匆告别了赖以生存的枝头,它该有着怎样的遗憾和不甘呢?  原
期刊
当我们用一个好素材写议论性文章时,我们总会觉得文章显得太单薄,但如果运用“异质对比”,即对手中掌握的这个素材进行相对或相反的思维发散,找到与之相对或相反的素材,并将这两个不同特质的或存在差异的素材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便能将作文写得厚重许多。  对比不同特质的素材,不仅能增添素材的厚度和强度,也能抓住对比点进行深入分析,从而突出一方面的性质。这种写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也有利于突出主旨。下面我以人物素材
期刊
长时间依赖于玩手机,让我们不再关心身边的事物、不再注意脚下的危险……如果将这种状态以视觉化呈现出来,会是怎样的效果?美国摄影师Eric Pickersgil拍了一组照片,在后期修饰掉照片中的手机后,照片中的人仿佛丢掉了灵魂,孤单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们都笃定我们一直深爱的、关注的是爱人和亲人,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令我们着迷的主角往往是那个“小妖精”——手机。  【启迪】手机原本可以用来帮助我们
期刊
秋意渐浓,我又背上离家的行囊。  妈妈送别时的叮咛,成了我整个碌碌无为的暑假最后的祭奠。  我用一句太多太多人说过的“时光总是太漫漫”来形容此刻的心情。岁月总是不留痕迹地溜走,这时,我已经过完十七岁的生日。  常常不知道,十七岁前的自己是不是该被称为叛逆少女。总之,那时的我已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只会听从父母教诲的孩子,而是一个可以因一些小问题而和父母产生激烈争论的孩子。  小时候,爸爸总爱装作一副
期刊
2016年1月7日,凤凰卫视以发布两本新书的方式庆祝建台20周年。1月8日,网络知名影评人木卫二则向传统媒体进军,出版了他第二本纸质书籍……随之,电影、电视、新兴网络媒体开始将其优质内容向人类最传统的文字纸书载体转换。在新媒体时代下,那些看似消亡的事物突然焕发生机,那些看似打不破的边界开始有所松动。文艺通过网络的实时更新和推送,悄然复兴。
期刊
故宫推出手机平台,古老的宫殿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龙门石窟打造“互联网+”,历史的沧桑穿过手机屏幕走到游客的面前;诗歌热潮的到来,让奔波在路上的行人开始放慢脚步打量自己身边的诗意……  古老的中国文化在新媒体大潮的推动下向我们走来。确实,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媒体的突飞猛进,我们的生活,我们触碰文化的方式,都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就阅读而言,电子阅读凭借新媒体的到来冲击着传统阅读。在公交车、地
期刊
【素材鉴读】成功不是名人的专利,创造奇迹与人的身份没有任何关系,谁都可以有抱负,只要你有足够的细心、努力,那么,你或许就是下一个创造奇迹的斯蒂芬·塔尼!  【适用文题】细节造就成功/ 灵感与顿悟/梦想与执着  19世纪70年代以前,法国新生婴儿的死亡率非常高。斯蒂芬·塔尼是巴黎妇产科医院的一名年轻医生,该院在当时的法国属于贫困、弱势的“二流医院”,而塔尼也只是该院一个资质普通的“二流医生”。塔尼每
期刊
从“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的开启,到2015年年底北京味儿浓厚的电影《老炮儿》的上映,方言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记忆又回到了公众的视野。作为一种地域文化载体的方言,不仅反映了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还承担起了文化传承的重任。而今天,幅员辽阔的中华土地上,我们的方言却正在慢慢消失……
期刊
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普通话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方言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世璇认为,中国120种地域语言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有几十种语言已处于濒危状态。同样,在世界范围内,这也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发布数据警告说,全世界大约有2500种语言面临灭绝。联合国呼吁各国共同努力,拯救那些濒危的语言。  衔接世界语言濒危情况·背后的数据  来源
期刊
当文创产品开始重回人们的生活的时候,传统的边界突然消失了。在诗歌沉寂多年之后,它以一种复兴的姿态感染处在浮躁社会的人们;传统的文学奖项开始打破门户偏见,记者和编辑同样能够给传统文学添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诗歌复归年  2015年1月,10天内70多家媒体的记者围住了余秀华的家,他们也许是为了揭开一个谜:诗歌为什么火了?余秀华的诗令许多人“被打动”,打动他们的不是余秀华的生活本身,而是她所看到的世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