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课外阅读受家庭环境、社会文化氛围、学校和地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儿童课外阅读状况参差不齐,总体上城区优于乡镇。我们从课外阅读的时间、空间、数量、频率、感兴趣程度这五个方面,随机抽取城乡部分学生进行调查,通过一系列数据的分析比较,我们发现城乡儿童存在的差距,剖析了其中的原因。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结合,缩小城乡儿童之间课外阅读的差距。
【关键词】儿童课外阅读 调查 策略 途径
由于儿童课外阅读无课时要求,阅读随意性较强,受年龄、学习成绩、家庭环境、社会文化氛围、学校和地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儿童课外阅读状况参差不齐。从泗洪县儿童课外阅读推进过程中反馈的情况来看,儿童课外阅读还存在“区域性”和“家庭性”特征,总体上城区优于乡镇。准确地把握现实状况是实现区域“精准”推广课外阅读的要求,我们对城乡儿童课外阅读现状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城乡儿童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存在的差异,从而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努力探索改进的策略,寻找全面提升本县儿童课外阅读品质的途径。
我们从课外阅读的时间、空间、数量、频率、感兴趣程度这五个方面,随机抽取城乡三到六年级部分学生,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选取的城区学校既有公办学校,又有民办学校;既有重点学校,又有普通学校。农村学校分布于全县几个片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通过一系列数据的分析比较,我们发现了城乡儿童存在的差距,剖析了其中的原因。
1. 城乡经济水平存在差距
目前城区和乡村在经济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对于学生课外阅读水平形成,影响最大的就是图书馆的建设和书店的运营情况。
我县城区有大型图书馆一座,大型新华书店一家,还有很多私营小书店。到上述地点看书的学生特别多,周末更是学生们的乐园。低年级孩子通常有家长陪伴,中高年级的孩子多是自己来看。由此可见,城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设施相对健全,能满足儿童基本的课外阅读需求。乡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公共设施相对薄弱,基本没有图书馆,政府配套资金建设了一些农家书屋,只提供一些农业生产知识方面的书籍,根本不适合儿童课外阅读。只有一两家私营小书店,有的还属于兼售形式。走进这样的书店,满眼都是各类教辅资料。乡镇经济相对落后,设施不完备,学生休息日没有读书的场所,书源困难,直接影响到乡镇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2.学校生态环境存在差异
城区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乡镇一些学校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教学观念陈旧,过多地关注学生各科文化成绩,而课外阅读提升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短时间内往往难以见到效果。受应试思想的影响,乡镇为提高成绩将很多时间用于考试、作业,教师教学行为都以围绕提高学生成绩为中心,课外阅读活动开展较少。教师平时更多地将时间用于休闲娱乐,鲜有真正的读书人能够引领学生走上品质阅读之路。城区学校氛围相对较好,自主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多数教师能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发挥作用。
城区学校一般都有大型图书馆,还有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阅览室、读吧、班级读书角等课外读书场所,校园处处都有课外读书氛围的营造,并有健全的课外读书制度的保障,课外读书活动已成为常态的教学活动之一。农村学校经费相对不足,在课外读书场所的建设方面投入较少,整个学校只有一个阅览室,通过走访,乡镇学校的孩子反应,老师从图书室抱回来的书,并不是他们自主选择的书,所以翻翻就不想看了,课外读书活动在农村学校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几年,情况稍有好转,“新生力量”走上城乡学校领导岗位,课外阅读受到重视。起步虽晚,但只要坚持,必定会有收获。
3.家庭教育状况存在不同
随着年轻一代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城区家长特别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农村家长因个人文化素质较低,多数家长忙于繁重的农活使他们无暇顾及孩子阅读,他们仍然固执地认为学好课本上的知识就行了。他们愿意给孩子买玩具、新衣服,却不愿意花钱给孩子买书。城区大部分家长比较注重孩子的学习,每天除了检查孩子的作业,还会和孩子一起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由于很大一部分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给老人监护。在家庭教育方面,老人们往往只能达到让孩子吃饱穿暖的要求,孩子在学习上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状态,看电视、玩手机或与小伙伴玩耍是他们每天做的事,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极少。城乡家庭对孩子课外阅读重视的差距之大,必然导致城乡儿童阅读水平的差距。
4.教师资源配備存在不均
教师资源的差距首先是因为教师的配备存在差距。城区教师“孔雀东南飞”,流失到发达地区,乡镇优秀教师通过调动、选聘、借调等种种途径进城。教师资源的差距还体现在教育理念的不同。城区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的教学理念,乡镇教师远不及城区教师。城区学校每年承办省、市、县教研活动,教师不用外出就能坐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乡镇教师日常学习的机会较少。由于交通等问题,有的乡镇教师甚至不愿外出学习,认为自己的知识足够教育小孩子,教研活动形式大于实质。学校和教师都在花大力气提高学生成绩,导致部分教师不愿外出学习,认为这会影响教学成绩,在关注学生成绩的意识导向下,课外阅读常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与新的教学理念越来越远的乡镇老师自然认识不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导致农村孩子不愿读,不喜欢读。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我们不仅了解到城乡儿童课外阅读存在的差距,也剖析了差距的原因。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缩小城乡儿童之间课外阅读的差距:
1. 加大投资力度,提供足够的图书资源
书是知识的海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书籍,才能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乡镇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乡镇小学对图书室的管理和建设不够完善,学校应该重视图书设施的建设,加大投资力度,购置丰富的适合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图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乡镇的孩子有书可读。另外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让家长参与进来,使他们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长支持同意购买图书,孩子们自然有书可读。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学校的楼道设置“读吧”,摆放适合相应年级学生的读物,让学生触手可得自己喜欢的图书,还可以鼓励班级设置“图书角”,搜集学生自己收藏的课外书籍,达到献一本读百本的目的。同时,实现城乡小学之间的图书共享,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阅读互动,开展“手拉手”活动,定期为农村孩子提供书源,缓解农村图书匮乏的局面,有利于资源共享。县教育局教研室有计划地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并纳入期中、期末教学质量考核,从制度层面,保证农村孩子课外阅读的数量。 2. 加强督查管理,保障充足的阅读时间
除了要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外,还应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教育管理部门加强督促、指导,每周的课表中设置1~2节专门的课外阅读课,让学生在课内有充足阅读的时间,真正让课外阅读“挤”进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安排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目,从而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遨游书海。
3. 共享优质师资,提供优秀的阅读指导
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城区有经验、理念又先进的教师走进农村学校,手把手地帮助农村教师。通过师徒结对,帮助农村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向课堂要效率,让课外阅读走进课堂,走近学生。乡镇学校要开设课外阅读的课程,并落到实处。城区优秀的教师到乡镇学校示范并指导农村教师上好有关阅读整本书的三节课:(1)阅读推荐课:图书内容的激趣,不讲述过多故事情节,只选取能吸引学生的细节讲一点,以激发阅读兴趣;(2)阅读指导课:教会学生如何阅读,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读中圈划,读中思考,读中质疑等;(3)读书交流课:学生在读完书后,期望和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和阅读喜悦。教师适时开展阅读交流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孩子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愿望,更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交流中爱上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既悄然地固化了学生的阅读习惯,更教会孩子真正学会阅读。
4. 家庭社会辅助,提供强大的阅读保障
家长在儿童课外阅读习惯培养方面作用巨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应该提高父母对课外阅读的认识,重视课外阅读。因此,家长要多看书、多思考,尽量多地关心孩子的学习成长。很多专家认为亲子共读越早开始越好,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乡镇课外阅读环境不如县城,学校应努力提高学生家长的认识,让他們多为孩子购买他们喜爱的书籍。
儿童课外阅读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儿童课外阅读现状的转变也应该悄然改变社会这个大环境。全民阅读扎实推广,社区积极购置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物。在这种书香氛围的熏陶中,乡镇孩子会慢慢形成课外阅读的风气,自然就会爱上课外阅读。
学校定期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通过活动点燃每一个孩子的阅读热情。县教育局把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纳入对学校考核的范畴并占有很大的比重,从制度上督促农村学校必须扎扎实实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一年一度的读书节,学校围绕这一节日展开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跳蚤书市、各类作文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经典诵读展演等,既可以检验课外阅读的效果,也是一种促进课外阅读的方法。多措并举,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慢慢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努力缩小城乡儿童课外阅读的差距。
【关键词】儿童课外阅读 调查 策略 途径
由于儿童课外阅读无课时要求,阅读随意性较强,受年龄、学习成绩、家庭环境、社会文化氛围、学校和地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儿童课外阅读状况参差不齐。从泗洪县儿童课外阅读推进过程中反馈的情况来看,儿童课外阅读还存在“区域性”和“家庭性”特征,总体上城区优于乡镇。准确地把握现实状况是实现区域“精准”推广课外阅读的要求,我们对城乡儿童课外阅读现状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城乡儿童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存在的差异,从而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努力探索改进的策略,寻找全面提升本县儿童课外阅读品质的途径。
我们从课外阅读的时间、空间、数量、频率、感兴趣程度这五个方面,随机抽取城乡三到六年级部分学生,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选取的城区学校既有公办学校,又有民办学校;既有重点学校,又有普通学校。农村学校分布于全县几个片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通过一系列数据的分析比较,我们发现了城乡儿童存在的差距,剖析了其中的原因。
1. 城乡经济水平存在差距
目前城区和乡村在经济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对于学生课外阅读水平形成,影响最大的就是图书馆的建设和书店的运营情况。
我县城区有大型图书馆一座,大型新华书店一家,还有很多私营小书店。到上述地点看书的学生特别多,周末更是学生们的乐园。低年级孩子通常有家长陪伴,中高年级的孩子多是自己来看。由此可见,城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设施相对健全,能满足儿童基本的课外阅读需求。乡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公共设施相对薄弱,基本没有图书馆,政府配套资金建设了一些农家书屋,只提供一些农业生产知识方面的书籍,根本不适合儿童课外阅读。只有一两家私营小书店,有的还属于兼售形式。走进这样的书店,满眼都是各类教辅资料。乡镇经济相对落后,设施不完备,学生休息日没有读书的场所,书源困难,直接影响到乡镇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2.学校生态环境存在差异
城区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乡镇一些学校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教学观念陈旧,过多地关注学生各科文化成绩,而课外阅读提升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短时间内往往难以见到效果。受应试思想的影响,乡镇为提高成绩将很多时间用于考试、作业,教师教学行为都以围绕提高学生成绩为中心,课外阅读活动开展较少。教师平时更多地将时间用于休闲娱乐,鲜有真正的读书人能够引领学生走上品质阅读之路。城区学校氛围相对较好,自主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多数教师能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发挥作用。
城区学校一般都有大型图书馆,还有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阅览室、读吧、班级读书角等课外读书场所,校园处处都有课外读书氛围的营造,并有健全的课外读书制度的保障,课外读书活动已成为常态的教学活动之一。农村学校经费相对不足,在课外读书场所的建设方面投入较少,整个学校只有一个阅览室,通过走访,乡镇学校的孩子反应,老师从图书室抱回来的书,并不是他们自主选择的书,所以翻翻就不想看了,课外读书活动在农村学校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几年,情况稍有好转,“新生力量”走上城乡学校领导岗位,课外阅读受到重视。起步虽晚,但只要坚持,必定会有收获。
3.家庭教育状况存在不同
随着年轻一代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城区家长特别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农村家长因个人文化素质较低,多数家长忙于繁重的农活使他们无暇顾及孩子阅读,他们仍然固执地认为学好课本上的知识就行了。他们愿意给孩子买玩具、新衣服,却不愿意花钱给孩子买书。城区大部分家长比较注重孩子的学习,每天除了检查孩子的作业,还会和孩子一起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由于很大一部分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给老人监护。在家庭教育方面,老人们往往只能达到让孩子吃饱穿暖的要求,孩子在学习上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状态,看电视、玩手机或与小伙伴玩耍是他们每天做的事,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极少。城乡家庭对孩子课外阅读重视的差距之大,必然导致城乡儿童阅读水平的差距。
4.教师资源配備存在不均
教师资源的差距首先是因为教师的配备存在差距。城区教师“孔雀东南飞”,流失到发达地区,乡镇优秀教师通过调动、选聘、借调等种种途径进城。教师资源的差距还体现在教育理念的不同。城区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的教学理念,乡镇教师远不及城区教师。城区学校每年承办省、市、县教研活动,教师不用外出就能坐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乡镇教师日常学习的机会较少。由于交通等问题,有的乡镇教师甚至不愿外出学习,认为自己的知识足够教育小孩子,教研活动形式大于实质。学校和教师都在花大力气提高学生成绩,导致部分教师不愿外出学习,认为这会影响教学成绩,在关注学生成绩的意识导向下,课外阅读常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与新的教学理念越来越远的乡镇老师自然认识不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导致农村孩子不愿读,不喜欢读。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我们不仅了解到城乡儿童课外阅读存在的差距,也剖析了差距的原因。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缩小城乡儿童之间课外阅读的差距:
1. 加大投资力度,提供足够的图书资源
书是知识的海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书籍,才能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乡镇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乡镇小学对图书室的管理和建设不够完善,学校应该重视图书设施的建设,加大投资力度,购置丰富的适合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图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乡镇的孩子有书可读。另外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让家长参与进来,使他们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长支持同意购买图书,孩子们自然有书可读。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学校的楼道设置“读吧”,摆放适合相应年级学生的读物,让学生触手可得自己喜欢的图书,还可以鼓励班级设置“图书角”,搜集学生自己收藏的课外书籍,达到献一本读百本的目的。同时,实现城乡小学之间的图书共享,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阅读互动,开展“手拉手”活动,定期为农村孩子提供书源,缓解农村图书匮乏的局面,有利于资源共享。县教育局教研室有计划地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并纳入期中、期末教学质量考核,从制度层面,保证农村孩子课外阅读的数量。 2. 加强督查管理,保障充足的阅读时间
除了要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外,还应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教育管理部门加强督促、指导,每周的课表中设置1~2节专门的课外阅读课,让学生在课内有充足阅读的时间,真正让课外阅读“挤”进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安排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目,从而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遨游书海。
3. 共享优质师资,提供优秀的阅读指导
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城区有经验、理念又先进的教师走进农村学校,手把手地帮助农村教师。通过师徒结对,帮助农村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向课堂要效率,让课外阅读走进课堂,走近学生。乡镇学校要开设课外阅读的课程,并落到实处。城区优秀的教师到乡镇学校示范并指导农村教师上好有关阅读整本书的三节课:(1)阅读推荐课:图书内容的激趣,不讲述过多故事情节,只选取能吸引学生的细节讲一点,以激发阅读兴趣;(2)阅读指导课:教会学生如何阅读,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读中圈划,读中思考,读中质疑等;(3)读书交流课:学生在读完书后,期望和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和阅读喜悦。教师适时开展阅读交流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孩子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愿望,更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交流中爱上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既悄然地固化了学生的阅读习惯,更教会孩子真正学会阅读。
4. 家庭社会辅助,提供强大的阅读保障
家长在儿童课外阅读习惯培养方面作用巨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应该提高父母对课外阅读的认识,重视课外阅读。因此,家长要多看书、多思考,尽量多地关心孩子的学习成长。很多专家认为亲子共读越早开始越好,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乡镇课外阅读环境不如县城,学校应努力提高学生家长的认识,让他們多为孩子购买他们喜爱的书籍。
儿童课外阅读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儿童课外阅读现状的转变也应该悄然改变社会这个大环境。全民阅读扎实推广,社区积极购置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物。在这种书香氛围的熏陶中,乡镇孩子会慢慢形成课外阅读的风气,自然就会爱上课外阅读。
学校定期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通过活动点燃每一个孩子的阅读热情。县教育局把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纳入对学校考核的范畴并占有很大的比重,从制度上督促农村学校必须扎扎实实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一年一度的读书节,学校围绕这一节日展开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跳蚤书市、各类作文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经典诵读展演等,既可以检验课外阅读的效果,也是一种促进课外阅读的方法。多措并举,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慢慢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努力缩小城乡儿童课外阅读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