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的安全疏散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pc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有关资料显示,2010年1至6月份全国共发生火灾73317起(指统计月,不含森林、草原、军队、矿井地下部分,下同),死亡656人,受伤271人,直接财产损失79290.7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四项数字分别下降2%、5.5%、14.8%和16%。另外,发生刑事放火577起,死亡58人,受伤18人,直接财产损失1976.2万元。
  2010年11月15日14时,上海市胶州路718号胶州教师公寓正在进行外立面墙壁施工的高层住宅脚手架起火,酿成特大火灾事故。事故已导致58人死亡。
  2010年11月5日6时许,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海广食品有限公司发生火灾事故,在火灾扑救过程中因氨气泄漏中毒,造成5人死亡、4人轻伤。
  2010年11月6日4时12分,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美园新区45号的一栋出租楼房发生火灾事故,造成5人死亡、4人重伤。
  2010年11月13日凌晨,北京清华大学内清华学堂修缮工地起火,该百年古建筑被焚毁。
  2010年7月19日14时29分,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河北东路仁居三巷西侧187号一自建房发生一起重大火灾事故。火灾已造成12人死亡,17人受伤。
  2010年6月1日上午,广东省电台顶楼13层发生大火,起火原因与装修有关。
  2010年3月15日20时30分左右,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东兴煤业有限公司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25人死亡。
  2010年1月8日江西省新余市庙上煤矿“1•8”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2人死亡。
  2010年1月5日,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立胜煤矿“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34人死亡和下落不明
  一系列数据表明,建筑火灾事故很多,而且发生后果很严重,不少重大事故都是由于火灾发生后,人员不能安全疏散造成的。所以,建筑设计中,要尤为注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下面,简单说下建筑设计中安全疏散的问题。建筑设计中安全疏散大概分为下面几类:
  1、 工业厂房的安全疏散
  2、 商业的安全疏散
  3、 办公建筑的安全疏散
  一、工业厂房的安全疏散,在当今科技发展的社会,工业厂房内机器设备相对比较多,人员比较少,在建筑设计中,对于疏散也相对放松些,但是,却不能忽略了疏散的设计,《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下称建规)中,对于工业厂房的疏散,也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每类都有不同的要求。安全疏散口,一般情况,设置两个,特别情况设置一个,《建规》3.7.2 中明确规定,设置一个安全疏散口的条件,不要为了给甲方节省造价和面积而不遵守规范,这样会有严重的后果的。
  
  《建规》3.7.2
  厂房的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设置1 个安全出口:
  1 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0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5 人;
  2 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5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 人;
  3 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5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 人;
  4 丁、戊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40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30 人;
  5 地下、半地下廠房或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其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m2,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 人。
  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安全疏散距离和疏散宽度。
  厂房内任一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m)
  生产类别 耐火等级 单层厂房 多层厂房 高层厂房 地下、半地下厂房或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
  
  -
  厂房内的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表下表的规定经计算确定。但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m,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4m,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0.9m。当每层人数不相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应分层计算,下层楼梯总净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
  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且该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2m。
  厂房疏散楼梯、走道和门的净宽度指标(m/百人)
  厂房层数 一、二层 三层 ≥四层
  宽度指标 0.6 0.8 1
  二、商业建筑的疏散同样也是疏散数量、疏散距离、疏散宽度的问题。现假定有幢四层的商业,地下两层,地下一层面积8000平方米,地下二层面积8000平方米,地下一层层高
  6米,地下二层层高6米,地上总高度小于24米,一层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二层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三层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四层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耐火等级二级,那每层的最小疏散宽度应该为:
  
  
  商业建筑的疏散,是根据面积到营业面积,然后这算到人数,在折算到疏散宽度的。
  如果说是,高层商业建筑,那还应该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下成《高规》)重新计算疏散宽度,具体的疏散,按上述的建筑,如果是高层的,那么每层的疏散宽度为
  四层8000x50%x0.60x1.0/100=24.0米
  
  同时,疏散距离也要满足要求,《建规》中,对疏散距离也做了要求: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疏散门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
  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40 35 25 22 20 15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营业厅基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大于30m; 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上表规定增加25%;
  商业建筑的疏散数量,每个防火分区不少于2个。
  三、办公建筑的疏散,对于多层的办公建筑,设置一个疏散口的条件
  设置1个疏散楼梯的条件
  
  
  对于不满足上述条件的,均应设置两部以上的疏散楼梯。一类高层建筑和高度超过32m的其它二类高层建筑,还应设置消防电梯。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应符合: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m2时,应设1台; 当大于1500m2但不大于4500m2时,应设2台;当大于4500m2时,应设3台。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办公建筑的疏散宽度,应根据计算确定,每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各层人数不相等时,其总宽度可分段计算,下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且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2米。
  建筑设计的安全疏散,还有很多要注意的。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业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化妆品、洗涤剂等生活生产用品的生产过程中经常会用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大大提高了相关产品的质量。然而,如果超
二十世纪后半期,全球旅游业快速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地旅游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也使旅游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避免恶性竞争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各地纷纷走上联合开发的道路,区域旅游整
摘要:本技术拟应用在新建云大教职工住宅小区“天水嘉园”工程上,本文站在建设方的立场,从经济、安全、雨季可实施性、边坡形成后支护要点等方面,通过方案的选择对比,选择了高边坡喷锚支护技术对该项目地下室工程开挖后形成的高边坡进行支护,达到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目的。  关键词:红粘土高边坡 支护方案选择与设计  一、工程概况  “天水嘉园”住宅小区,项目位于昆明市呈贡新城西南的位于雨花片区的东南部,规划用
期刊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的概念,源自业务外包(Outsourcing),并且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一种产业。20世纪80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相互之间贸易的越来越紧密,越来的越频繁,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交通的四通八达,而作为公路交通运输当中的重要一环,路桥设施的建设占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环节。近年来随着桥梁作业技术的日渐成熟和各部门在这方面给予的足够的重视,在这一方面已经不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在路面和桥梁的连接部分的研究却显得十分的薄弱,在诸多的公路交通中路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急倾斜煤层开采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了急倾斜煤层开采技术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柔性掩护支架的采煤方法在急倾斜煤层开采中的应用进行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急倾斜煤层;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方法  一、急倾斜煤层开采的主要特点  1.急倾斜煤层的构造复杂,断层和褶曲多,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开采煤层的赋存条件普遍较差、储量少、开采困难、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小。因此,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矿井多数是中
期刊
我国股票市场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规模不断壮大,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不断增强。但由于体制和制度设计的原因,股票市场的分割现象十分严重。同一市场上同时存在A股、B股和H
自“核心竞争力”概念提出以来,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影响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和第三方物流业的不断发展成熟,第三方物流企业间的竞争日
摘要:建筑业的发展,推动了混凝土结构加固行业的兴起,碳纤维加固在越来越多的工程里得到了应用,发挥了其作用,體现了其价值。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加固 碳纤维加固  随着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制定,加固工程在法律上真正的得到了认可,在越来越多的工程中得到了应用。主要的加固方法有增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外粘型钢加固法、碳纤维加固法、粘钢加固法等几种加固方法,此外还有植筋技术、锚栓技术
期刊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IPO企业为了成功上市以及提高发行价格,存在强烈动机来进行盈余操控。从国内外已有研究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