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广,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提高,实现全面发展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教师在落实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时,应将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至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并结合学生实际与教学需要,科学构建教学生态,灵活搭建互动平台,切实优化教学措施,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針对性培育学生,使学生成为优秀人才,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中坚力量。为此,本文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研究环境,针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优化和创新进行了一些对策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核心品质、核心知识以及核心能力共同组成了核心素养。当前,摆在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难题是如何有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基于此,语文教师应当谨遵核心素养的要求,转换思路,创新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全面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并且改善思维,更加热爱传统文化,并且可以发现更多语文的魅力,从中感受到美。
一、重视阅读,提高审美情趣的培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就要重视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理解文章中的文学底蕴,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文学氛围,让学生在氛围中来体会和感知美,例如,在对《春江花月夜》开展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画面,将古诗中的唯美情境、离愁别绪呈现在课堂中。透过皎洁的月光,波光粼粼的扬子江面和面带忧伤的人物,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作者当时所处的情境;再加上清幽、凄婉的伴奏对氛围进行烘托,让学生可以身历其境地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大大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通过这种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切实感受诗人写作时的思乡之情,同时也体会到江南春夜的美,和人生不得志以及游子思归的另类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就是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将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心灵触动,使学生和作者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并且积极调动学生自身的审美意识,深入体会文本内容,挖掘文本的文学底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文化传承能力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自身文化素养的培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同时,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文化传承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并使其具有抵御不良文化的能力。在具体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文化修养方面的培养,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学习,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及文化理念等。比如课文《端午日》,作者对湘西端午民俗中的龙舟竞赛和追鸭子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通过精彩的描述,将湘西人民的淳朴的民风、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充分地体现了出来。学生通过对湘西端午民俗的学习,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更加理解了节日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有利于学生在情感上找到归属,更好的发扬、继承传统文化。
三、培养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
将所学语文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是每一个高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与意识。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时,不应只关注知识的讲授,使学生被动学习语文知识,而应该着力强化对语言的建构与应用,让学生在学语文的同时尝试用语文,通过对课文知识、教学内容的剖析,设计出一些具有探究性、延展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思考、进行交流、自主探析,将学生的思想认识与作者的情感关联起来,以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在进行《荷塘月色》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等语句、段落的解析为铺垫,让学生自主领悟此处“比喻”的精妙,悉心体味荷花那独特而美妙的香味,逐步提升自身的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以课外阅读为辅助,让学生在读写结合的基础上丰富自身语文积淀,塑造语文核心素养。通过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与引领,并结合不同写作主题和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外自主选择阅读资源,阅读不同领域所对应的文本与素材,在全方位、多视角的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知识积淀。在面对一些优质课外读物的刺激与感染时,学生在思想与认识上会获得显著提升,这更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与个性特点的彰显。
四、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方面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首先,对思维方式予以关注。培养学生拥有个体创造性、多元立体性、系统整体性的思维方式是语文教育的重点,实现学生们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够让语文理解变得更加简单。其次,对思维方法予以关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的抽象与形象思维、寻求异同思维、创造性思维。最后,对思维品质予以关注。不同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智力差异可以通过思维品质得到有效彰显。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关键是要延展学生思维。语文本身就是一个开发性的学科体系,为此,要将“听、说、读、写”四个层面的内容高度整合起来,让词汇为思维发展奠基,让写作成为思维发散的成绩彰显。例如,在学习《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以后,教师就可以以“工匠精神”“匠心”等为主题,让学生们根据文章的内容发散思维,撰写文字。这种“阅读+写作”的思维发散方式,更有助于提升学生们的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作为高中教育基础学科的语文,其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时,应该以具体教学内容的基本育人目标与对应教学要求为参考,不断优化、创新、变革教学策略,使教学活动的开展、落实、践行趋于多元化、丰富化、科学化,使学生在更为高效、充分、深入的认知体验中获得核心素养的逐步塑造,并且能够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基础,为高中生全面提升创设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慧洁.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3):9-11.
[2]薛文坤.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4(45):117-119.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核心品质、核心知识以及核心能力共同组成了核心素养。当前,摆在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难题是如何有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基于此,语文教师应当谨遵核心素养的要求,转换思路,创新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全面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并且改善思维,更加热爱传统文化,并且可以发现更多语文的魅力,从中感受到美。
一、重视阅读,提高审美情趣的培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就要重视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理解文章中的文学底蕴,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文学氛围,让学生在氛围中来体会和感知美,例如,在对《春江花月夜》开展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画面,将古诗中的唯美情境、离愁别绪呈现在课堂中。透过皎洁的月光,波光粼粼的扬子江面和面带忧伤的人物,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作者当时所处的情境;再加上清幽、凄婉的伴奏对氛围进行烘托,让学生可以身历其境地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大大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通过这种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切实感受诗人写作时的思乡之情,同时也体会到江南春夜的美,和人生不得志以及游子思归的另类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就是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将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心灵触动,使学生和作者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并且积极调动学生自身的审美意识,深入体会文本内容,挖掘文本的文学底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文化传承能力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自身文化素养的培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同时,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文化传承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并使其具有抵御不良文化的能力。在具体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文化修养方面的培养,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学习,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及文化理念等。比如课文《端午日》,作者对湘西端午民俗中的龙舟竞赛和追鸭子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通过精彩的描述,将湘西人民的淳朴的民风、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充分地体现了出来。学生通过对湘西端午民俗的学习,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更加理解了节日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有利于学生在情感上找到归属,更好的发扬、继承传统文化。
三、培养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
将所学语文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是每一个高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与意识。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时,不应只关注知识的讲授,使学生被动学习语文知识,而应该着力强化对语言的建构与应用,让学生在学语文的同时尝试用语文,通过对课文知识、教学内容的剖析,设计出一些具有探究性、延展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思考、进行交流、自主探析,将学生的思想认识与作者的情感关联起来,以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在进行《荷塘月色》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等语句、段落的解析为铺垫,让学生自主领悟此处“比喻”的精妙,悉心体味荷花那独特而美妙的香味,逐步提升自身的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以课外阅读为辅助,让学生在读写结合的基础上丰富自身语文积淀,塑造语文核心素养。通过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与引领,并结合不同写作主题和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外自主选择阅读资源,阅读不同领域所对应的文本与素材,在全方位、多视角的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知识积淀。在面对一些优质课外读物的刺激与感染时,学生在思想与认识上会获得显著提升,这更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与个性特点的彰显。
四、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方面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首先,对思维方式予以关注。培养学生拥有个体创造性、多元立体性、系统整体性的思维方式是语文教育的重点,实现学生们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够让语文理解变得更加简单。其次,对思维方法予以关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的抽象与形象思维、寻求异同思维、创造性思维。最后,对思维品质予以关注。不同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智力差异可以通过思维品质得到有效彰显。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关键是要延展学生思维。语文本身就是一个开发性的学科体系,为此,要将“听、说、读、写”四个层面的内容高度整合起来,让词汇为思维发展奠基,让写作成为思维发散的成绩彰显。例如,在学习《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以后,教师就可以以“工匠精神”“匠心”等为主题,让学生们根据文章的内容发散思维,撰写文字。这种“阅读+写作”的思维发散方式,更有助于提升学生们的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作为高中教育基础学科的语文,其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时,应该以具体教学内容的基本育人目标与对应教学要求为参考,不断优化、创新、变革教学策略,使教学活动的开展、落实、践行趋于多元化、丰富化、科学化,使学生在更为高效、充分、深入的认知体验中获得核心素养的逐步塑造,并且能够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基础,为高中生全面提升创设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慧洁.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3):9-11.
[2]薛文坤.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4(45):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