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生一词,早在《吕氏春秋》就有明确记载:“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意为知晓生命规律的人,其饮食起居、行为举止等不可有害健康、有害生命,这是养生起码应该做到的。养生,古亦称摄生、治身、道生、卫生等。老年人延缓衰老之养生,又称寿老、寿亲、寿世、养老等。
1 环境养生
《黄帝内经》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生活于天地之间,时空之内,形神机能活动不可避免的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甚大,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人体若能顺应这种变化,则多健康无病。
1.1 春季养生
春为一年四季之首,万象更新之始。春回大地,阳气升发,天气由寒转暖,万物萌发生育,一派欣欣向荣。春季多风,而风邪是春季疾病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它可能引发各种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如感冒、白喉、猩红热、麻疹、流脑、水痘、扁桃体炎、肺炎等,所以春季要谨防流行病。春季是冬夏转换交替的季节,冷暖气流互相交争,时寒时暖,乍阴乍晴,天气变化无常。气候的不稳定,使对气候敏感的人有诸多不适应,对此,过敏体质之人要尤其注意起居调摄。
春季内应肝,阳气升发,肝气、肝火易随春气上升,而肝阳旺盛,易导致高血压、眩晕、肝炎等疾病。肝气旺盛也使得人的精神情绪随之高昂亢奋,使原有抑郁症、躁狂症、强迫症等疾患的人易因天气的变化而出现激愤、骚动、暴怒、吵闹等状态。
春季气候变暖,气血活动也随之加强,人体新陈代谢活跃起来,对此变化,健康的人能够很快适应,体弱多病者以及老人和孩子则易产生不适应症,使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因此春季在疾病的防治上要早做准备。
1.2 夏季养生
夏季气温高,温度大,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往往令人反应略显迟缓,胃纳也多不佳,精神欠振,容易烦躁,容易失眠,严重者可出现中暑昏迷。因此,夏季起居要注意防暑降温,充足睡眠,顾护脾胃。但也应注意不可贪凉太过,如过食生冷,睡眠当风,室外露宿,贪图空调。否则,容易贼风入中而得阴暑之证,年长之人又易致风痹不仁、关节酸痛等症。
1.3 秋季养生
秋季,气温始降,雨量趋少,气候偏于干燥。秋气应肺,而秋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大便偏干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养肺润燥。经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人体各组织系统均处于水分相对贫乏的状态,如果这时再受风着凉,极易引发头痛、鼻塞、胃寒、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对这种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注意防凉。
1.4 冬季养生
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易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尤其是某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老慢支继发感染、高血压、脑梗塞、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所以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冬季养生主要应注意避寒保暖,守阳养阴。在起居上要早卧晚起,运动要以静为主,少做剧烈的活动,尽量降低人体的新陈代谢,减少肾精的消耗。精神上要平和,使情志藏而不露,勿大嗔大悲大喜。
2 起居养生
起居养生的原则,《黄帝内经》谓之“起居有常”。按时作息,适当锻炼,是起居养生的基本要求。晨宜早起,不要贪睡,一日之计在于晨。夜宜早睡,力避熬夜,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如此才能精力充沛,心神安康。
3 饮食养生
“民以食为天”,“药补不如食补”。一日三餐,合理安排,是饮食养生的重要内容。吃好早餐,满足午餐,节制晚餐,并强调三餐之中,早餐最重要。早餐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早餐食品既要有丰富的蛋白质,又要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午餐要吃饱,品种要丰富。晚餐则以少而精为善,不宜过多摄入蛋白质和脂肪。
4 娱乐养生
是指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各种娱乐养生活动,这种活动多情趣高雅,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如音乐、弈棋、书画、养花、垂钓、阅读等。娱乐活动,不仅可丰富业余生活,还能给人们带来很多乐趣,能调节情绪,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给人以美好的精神享受,无疑对愉悦心身、保持健康、延年增寿具有重要意义。
养生活动的范围极为广阔,养生方法极为丰富,可谓无时不需,无处不在。事实上,养生是一种健康理念,一种文化现象,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为了我们的自身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造未来美好的生活。
1 环境养生
《黄帝内经》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生活于天地之间,时空之内,形神机能活动不可避免的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甚大,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人体若能顺应这种变化,则多健康无病。
1.1 春季养生
春为一年四季之首,万象更新之始。春回大地,阳气升发,天气由寒转暖,万物萌发生育,一派欣欣向荣。春季多风,而风邪是春季疾病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它可能引发各种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如感冒、白喉、猩红热、麻疹、流脑、水痘、扁桃体炎、肺炎等,所以春季要谨防流行病。春季是冬夏转换交替的季节,冷暖气流互相交争,时寒时暖,乍阴乍晴,天气变化无常。气候的不稳定,使对气候敏感的人有诸多不适应,对此,过敏体质之人要尤其注意起居调摄。
春季内应肝,阳气升发,肝气、肝火易随春气上升,而肝阳旺盛,易导致高血压、眩晕、肝炎等疾病。肝气旺盛也使得人的精神情绪随之高昂亢奋,使原有抑郁症、躁狂症、强迫症等疾患的人易因天气的变化而出现激愤、骚动、暴怒、吵闹等状态。
春季气候变暖,气血活动也随之加强,人体新陈代谢活跃起来,对此变化,健康的人能够很快适应,体弱多病者以及老人和孩子则易产生不适应症,使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因此春季在疾病的防治上要早做准备。
1.2 夏季养生
夏季气温高,温度大,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往往令人反应略显迟缓,胃纳也多不佳,精神欠振,容易烦躁,容易失眠,严重者可出现中暑昏迷。因此,夏季起居要注意防暑降温,充足睡眠,顾护脾胃。但也应注意不可贪凉太过,如过食生冷,睡眠当风,室外露宿,贪图空调。否则,容易贼风入中而得阴暑之证,年长之人又易致风痹不仁、关节酸痛等症。
1.3 秋季养生
秋季,气温始降,雨量趋少,气候偏于干燥。秋气应肺,而秋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大便偏干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养肺润燥。经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人体各组织系统均处于水分相对贫乏的状态,如果这时再受风着凉,极易引发头痛、鼻塞、胃寒、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对这种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注意防凉。
1.4 冬季养生
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易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尤其是某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老慢支继发感染、高血压、脑梗塞、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所以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冬季养生主要应注意避寒保暖,守阳养阴。在起居上要早卧晚起,运动要以静为主,少做剧烈的活动,尽量降低人体的新陈代谢,减少肾精的消耗。精神上要平和,使情志藏而不露,勿大嗔大悲大喜。
2 起居养生
起居养生的原则,《黄帝内经》谓之“起居有常”。按时作息,适当锻炼,是起居养生的基本要求。晨宜早起,不要贪睡,一日之计在于晨。夜宜早睡,力避熬夜,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如此才能精力充沛,心神安康。
3 饮食养生
“民以食为天”,“药补不如食补”。一日三餐,合理安排,是饮食养生的重要内容。吃好早餐,满足午餐,节制晚餐,并强调三餐之中,早餐最重要。早餐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早餐食品既要有丰富的蛋白质,又要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午餐要吃饱,品种要丰富。晚餐则以少而精为善,不宜过多摄入蛋白质和脂肪。
4 娱乐养生
是指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各种娱乐养生活动,这种活动多情趣高雅,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如音乐、弈棋、书画、养花、垂钓、阅读等。娱乐活动,不仅可丰富业余生活,还能给人们带来很多乐趣,能调节情绪,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给人以美好的精神享受,无疑对愉悦心身、保持健康、延年增寿具有重要意义。
养生活动的范围极为广阔,养生方法极为丰富,可谓无时不需,无处不在。事实上,养生是一种健康理念,一种文化现象,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为了我们的自身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造未来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