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规范科学的实践教学测评体系刍议

来源 :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z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这就客观上确定了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建立一套高效的实践教学测评体系。而一个规范、科学、完整的体系必须具备驱动、受动、调控和保障功能,才能有序、高效地运转,从而实现目标。据此,可把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实践教学结构体系、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等七个子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阶梯式结构
  
  一、高职实践教学测评体系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而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仍是“职业教育+学历教育”简单复合的二元结构。现实中,高职教育的“职”是强调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这是它显著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之处。同时,这种二元结构折射出高职教育所面临的困惑:一方面,它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着比较明确的定位;另一方面,它在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上存在缺失。理论上高职教育尽管强调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但在具体教学中仍然没有完全摆脱理论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模式,尤其在专业教学中,容易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严重脱节,使最终培养出的学生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产生偏离。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就业市场上同样有所反映,从总体情况看,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规格、水平、质量等方面与社会需求的不匹配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就是目前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的“目标与途径”的矛盾。此外,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应当是指较为复杂的技术实践活动,这是它显著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之处。因此,特定属性的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意蕴所在。把握高职实践教学的内涵,解决高职教学中的突出矛盾,处理好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构建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这就确定了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目前看,许多高职院校“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形成”。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被高职教育教学评估列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因此,构建一套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更是促进高职教育持续发展和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
  
  二、高职实践教学测评体系总体目标
  
  总体来说,高职实践教学测评体系总体目标应定位为“四级”阶梯式结构体系。
  (一)内涵
  所谓“四级”阶梯式结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在专业知识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以“职业能力和技术思维”培养为主线,建立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其纳入到整体的教学体系之中,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科学安排与深度融合,有效地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首个阶梯是指通过理论教学与实 践教学的衔接,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个阶梯是通过校内外仿真训练、全真培训,实现专业理论与生产操作的“0”距离。第三个阶梯表示学生有针对性地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完成专业技能和职业岗位适应性综合训练,使学生获得职业核心能力和岗位就业能力,学生毕业时通过技能鉴定,获取职业技能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一毕业就能顺利就业到位。第四个阶梯表示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在专业技能和职业岗位上,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岗位就业能力获得显著的提高,实现职业核心能力和岗位就业能力的自主创新。“四级”阶梯式结构的第一级是基本操作技能与实践能力,第二级是专业技能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第三级是职业核心技能与岗位就业能力。第四级是职业核心技能创新与岗位就业能力创新,“阶梯式”是指实践教学内容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并不断提升,通过工学交替和学生自我构建,形成职业能力和技术思维阶梯式上升的态势。
  (二)特点
  1.全面性
  该体系借鉴了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思想,在处理好理论教学中知识传授的“必需、够用”的基础上,不仅关注学生专业基本技能、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强调学生技术思维的开发,涉及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因此,该体系的建立具有全面性。
  2.开放性
  (1)面向专业开放。一方面高职实践教学它离不开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基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基础理论课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另一方面高职实践教学它验证、扩展、实践和提升了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在实践中,要着力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且要落实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
  (2)该体系的实施依托产学研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面向行业和社会开放。
  3.主体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的、自学的、建构的实践,知识和技能通常是在个体运用知识和技能的“境脉(context)”中获得的。在高职实践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的能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上,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基于此理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实践和主观努力,工学交替,自我构建,获得职业能力和技术思维的“阶梯式”上升。
  4.渐进性
  渐进性是指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发生变化着,这种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高职学生的基本技能、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从首个阶梯到第二个阶梯,再从第二个阶梯到第三个阶梯,最后实现从第三个阶梯到第四个阶梯的质的飞跃是一个不断的发生变化着的渐进的过程,因此,高职实践教学测评体系中学生基本技能、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不仅应是自上而下的教育培养过程,同时也应当和必须是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演变为高职学生的自我变革、自我发展的过程和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职业教育变革过程,并由此而形成高职教育学生的基本技能、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现代化的趋向。
  (三)作用
  1.有利于解决高职理论教学中知识传授的“度”的问题
  在知识学习与能力形成的深层次结合中,处理好理论教学中知识传授的“必需、够用”的“度”非常重要。对以上“四级”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究表明,理论知识的“度”取决于能力培养和技术思维形成的需要。这里的“必需”是指对于形成专业技能要有必需的知识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能力的形成就会受到限制;“够用”是指本着“让学生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不仅要“够用”,还要“管用”,避免因过多地传授理论知识而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有利于解决高职实践教学中专业技能的“跃”的问题
   “四级”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是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对学生的技能和思维进行培养。校内实训主要是在仿真环境下对学生进行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校外实训则主要是在全真环境下对学生进行职业岗位适应性训练,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3.有利于解决“职业能力和技术思维”二者的“融”的问题
  “四级”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基本实践能力、专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四个能级的培训,努力实现学习与实践的“0”距离目标,真正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同时,该体系同样强调技术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技能训练的同时,把对技术的理解结合在一起,注重技术内在逻辑的思考与把握,并且使学生尝试在纵向思维基础上进行横向思维,依靠思维的发散来应对技术上的问题,提高解决生产上难题的能力。以实现学生基于实践的基础有针对性地在专业技能和职业岗位方面求得自身职业核心能力和岗位就业能力得以显著的提高,实现职业核心能力和岗位就业能力的自主创新的质的飞跃。
  
  三、高职实践教学测评体系总体内容
  
  一个规范、科学、完整的体系必须具备驱动、受动、调控和保障功能,才能有序、高效地运转,从而实现目标。据此,可把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实践教学结构体系、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等七个子体系。
  (一)实践教学结构体系
  该体系主要四个平台组成,形成四个能级,最终达到“职业能力和技术思维”的阶梯式上升,其结构见图。
  


  (二)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B.S.Bloom等人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体系应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等三大领域。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目标是围绕实际岗位职业技能而制定的具体要求,应当以产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包括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创业能力、资格证书、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
  具体而言,高职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
  1.使学生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并活跃学生的科学思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提高和创新。
  2.培养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某一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包括五个方面:①实践能力;②职业素养(具体包括职业道德、奉献精神、团队精神、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③创业能力;④职业资格证书;⑤创新能力。
  3.增强实践情感和实践观念,培养良好的公德与责任意识,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1.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教育部2000年《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基础理论课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在附件中更明确提出:“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两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30%。”
  2.把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形成“全程”联动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四级”阶梯式结构的第一级是基本操作技能与实践能力,第二级是专业技能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第三级是职业核心技能与岗位就业能力,第四级是职业核心技能创新与岗位就业能力创新。“阶梯式”是指实践教学内容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并不断提升,通过工学交替和学生自我构建,形成职业能力和技术思维阶梯式上升的态势,以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全程”跟踪。
  (四)实践教学条件体系
  实践教学条件体系是实践教学的物质保障层面,服从于教学内容体系,涉及教师队伍、实验实训设施、场地、企业和环境等诸多方面。
  首先,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教学能力强、熟悉生产领域、掌握过硬技术、乐于教书育人的高素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要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就必须以产教结合为桥梁,在培养“双师型”教师方面不断加大力度,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四新”培训;安排专业课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参加实践活动;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实行轮岗制;从企业引进优秀的人员充实教学一线;聘请一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人员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①学校要注重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与引进。可以让教师到企业为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或到企业实际操作,使他们更加了解社会需求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②在实验实训管理机构管理下,建设一支过硬的实验员队伍,要求实训指导教师参加全国通用的岗位技能培训,使其在技能上至少有中级以上岗位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建立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定期换岗制度和专业理论教师限期通过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考试制度,通过强化专业技能考核来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③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以及实践基地有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组建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其次,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开展校企合作教育,通过学校投入和校企共建等,与企业共同组建实验、实训基地,统一组织安排学生实习,不断改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大力整合现有资源,优化管理,扎扎实实地建设好各专业的实验室、实验工场、实训室、实训工厂等。此外,积极拓展实验(实训)室创建渠道,鼓励社会资源通过投资、参股等方式参与建设,共创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同时,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的科学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将实验(实训)室资源向社会、企业开放,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科研立项或单独布置专题深入实际工作进行调研,运用所学知识为实习单位解决具体问题,并提交社会实践报告。
  (五)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1.组织管理
  由学校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各系作为办学实体,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工作。
  2.运行管理
  各专业要制定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并针对实践教学计划编制实践教学大纲,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根据行业的实际任务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安排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做到6个落实:计划落实、大纲落实、指导教师落实、经费落实、场所和考核落实;抓好4个环节:准备工作环节、初期安排落实环节、中期开展检查环节和结束阶段的成绩评定及工作总结环节。
  3.制度管理
  制定一系列关于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和学科竞赛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以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六)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1.开展实践教学评价工作
  把实践指导教师作为教学评价对象,以“四级”阶梯式实践教学质量参数作为控制对象,在高职教育理论、教学评价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学院的教学实际,运用教育统计学知识来开展教学评价。
  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要注意指标的区分度、指标的信度、指标的效度及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同时,从高职教育的实际出发,针对该体系的教学管理状态(规章制度及执行、教学管理水平及效率、服务态度及作风、教学文件完备及执行)、教学过程(课堂及实践环节教学、考试环节、毕业环节)、教学效果(考试结果监测、职业技能测试、毕业实践结果、综合评价)等,制定高职实践教学“2类3套”评价指标体系。“2类”表示评教与评学2个类别;“3套”指同行评教、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3套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问卷调查表的原始数据,形成评价等级矩阵(M1)、教学评价矩阵(M2)、评价指标权重矩阵(M3),构造教学评价数学模型,运用矩阵计算法就可以准确、快捷地求解评价的综合结果,增强了评价的可操作性。通过评教来严格监控教师实践教学质量,通过评学来测量学生的职业能力与技术思维阶梯式上升的程度。
  2.开展科研与教研工作
  (1)通过专业技术研发等硬科研工作,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质量
  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有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有专业实践技能,但这两者不是简单地组合,必须通过技术的研发工作,使两者有效整合并上升到一定高度。进行技术研发工作可以使教师对教学内容达到透彻的理解、深刻的把握,避免其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单调的知识传授活动。同时,教师通过技术研发工作可以为社会提供服务,使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相结合。通过产学研结合,又能使教师在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2)通过教改等软科研工作,提升该体系实践教学内涵
  教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统计法及数学模型法等教育科研方法,针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反思和探索。同时,该体系强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其实践技能要求明确,这种职业训练的高度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高职教育的创新,所以,教师只有把确定性的职业训练与不确定性的研究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实践教学内涵,才真正有利于该体系的长远发展。
  (七)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重视实践教学,促进实践教学质量快速提高,加强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
  (1)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
  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都要加强指导和管理,每次实训都有实训报告或成果,由专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并作好记载,按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的比例记入课程成绩。
  集中实训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次单独记入成绩档案。对学生参加实验、实习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提出严格要求,加强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考评,制定综合实验能力考评方案,确定考评内容与方法,提出考评成绩的学分比重,通过笔试、口试、操作考试及实验论文等多种形式考评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对于实习考核可通过实习报告、现场操作、理论考试、设计和答辩等形式进行,可以由学校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联合考核,不仅考核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而且考核学生的工作实绩。
  (2)建立一个教师评价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出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明确的质量标准,并通过文件的形式使之制度化,严格规范执行。再结合同行评价结果、学生评教结果,在学年度末给每位教师写出评语,同本人见面,并纳入人事考核之中。
  
  参考文献
  [1] 潘菊素、傅琼,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6/07.
  [2] 何桂林.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
  [3] 黄春麟.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理论与实践 [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4] 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 [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教育整体推进“双证毕业”制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6CZC015)
  
  作者简介:
  卢 璐男(1967-),籍贯:湖南双牌,汉族,硕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资源经济、旅游产业经济、高等教育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村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因家庭亲情的缺失,已经呈现出许许多多的不良现象:孩子的性格古怪,要么孤僻要么张扬,缺少爱心,自私自利。这样的孩子应该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是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不健康心理;亲情缺失;关注关爱    随着改革之风刮遍大江南北,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在挣回大量钞票的同时,却出现了因90后心理缺失,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怕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学生从被动的、苦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体。叶圣陶曾经讲过:“受教育不是像张开了个空袋子,等人家把东西倒进来,装满它。受教育含有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学习。朱子注:‘学而时习之’道,‘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这个说法极好。小鸟的屡次屡次的飞,用的是它自己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己学、自己动手、自己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
期刊
摘 要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数学知识为人类服务,成为21世纪每个公民应具备的素养之一。为了适应这种数学教育观念的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呼唤“开放式”,反对一言堂、齐步走的“封闭式”教学。  关键词数学课堂;开放式;教学    一、把握教学内容的开放--让数学知识有趣而有益     教师要善于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挖掘学生身
期刊
摘 要知识建构是顺应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是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又一个新热点。充分有效地发挥网络通信技术在知识生成与建构中的应用,需要针对知识建构活动的特点以及网络学习环境的特点进行新的组织与设计。本文从知识建构的角度,结合知识建构活动以及网络环境的特点,从环境、活动、组织等方面提出了适合网络知识建构活动的组织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网络;知识建构;活动;组织策略  Abstract Knowled
期刊
摘 要化学学习过程中有诸多实验,趣味性强,学生愿意学,教师就容易教。在初学阶段可以让学生凭借兴趣多点注意力,但真正要让学生学好化学仅凭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运用不同的心理学知识,扮演好心理医生的角色可以辅助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方法     一、初学阶段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兴趣是活动的一种动力,它是鼓舞人从事
期刊
摘 要在研究普通生物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对新时期高等农业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普通生物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了探索,构建了适合农业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普通生物学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生物工程;普通生物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生物工程专业被视为人类21世纪三大前沿学科之一。涵盖了传统的酶工程、微生物工程以及新兴的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课程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新课程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自主;创
期刊
摘要本文讨论了动画模拟与设计在微电子器件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微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使用3DMAX软件制作进行模拟与仿真,展示器件工作的三维动画的实现过程与方法,提出了从模型的建立、材质的设计,到模型动态变化、摄像机拍摄过程的制作的一系列设计方法和技巧。并讨论了增强三维动画对放大原理的表现能力的手段,对微电子器件进行了完善、直观的描述,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微电子器件;3DMAX软件;模拟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怎样才能这一理念走进课堂,并内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使语文学习充满乐趣、充满活力呢?   关键词创设环境;激发积极性;培养能力;增强自信心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乐”起来     这次课程改
期刊
摘 要我国高等农林院校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难以满足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本文从师资、教材、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与方案。  关键词高等农林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A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当今社会对于专业精通、英语娴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发紧迫。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与涉农贸易的对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