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词教学漫谈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h0208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悠悠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文学殿堂里,诗词是一块别具一格的风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艺术语言,感人的艺术情感,悠然的艺术境界,丰富的艺术形象等,都是其他文学作品无法企及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把这一艺术作品继承和传承下去,就成了教学中研究的重点。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略谈一下诗词教学的点滴体会吧。
  一、抓住关键词欣赏情感美
  品读诗词,就是要通过关键的诗词名句,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与先辈们的内心去碰撞,激起心灵的火花。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诵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时,你看到的是铮铮铁骨的易安居士,还是“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通过这样的对比,其人其情,立体地呈现了出来,答案就在诗中,老师没有必要过多的讲解,让学生自己去体悟。
  当我们吟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想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中华民族的的脊梁所在,民族魂所在,民族精神所在;当我们低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时,看到的是一颗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当我们吟唱“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时,看到的是一个矗立天地之间,伟岸而凛然不惧的一代名臣的形象,想到的是一个个顶天立地的汉子撑起的中华民族的不朽魂灵。每当读到这些感人肺腑的诗词名句的时候,豪迈之气在胸中油然而生。我们要在反复的朗读中,引领学生从这些诗词中汲取精神营养,谱写自己美好的人生篇章。
  二、注重“送别诗”的情感意境
  人人都送别过自己的亲朋好友,心中会感慨千万,这种情感在诗人的笔下就被巧妙的表达了出来。有人说“西出阳关无故人”,怎么会没有朋友呢?不是说朋友遍天下吗?经过一连串的思考追问,就明白作者的情义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生死与共心心相印的情谊!“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天底下都是你的朋友,像这种诗词的感情就大度多了。一路上都是朋友,因此你是不会感到孤独的。
  同样是送别朋友,有人只字不提送别的意思,只是描写风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朋友走,但却不和朋友说上几句勉励的话。只顾远眺滚滚长江东逝水,哦!明白了,原来把这长江之水比作是你和朋友间的情谊啊!太伟大了,流不尽的江水就是朋友之间的绵绵情谊啊!难怪你抽刀断水呢!朋友间的情感能斩断吗?越断越流的。所以,既然朋友走了,那你就在江边停留一会儿吧,把对朋友的愁思,等到明月升起来了,让月亮代表你的心吧,“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教学中,老师要组织学生细细分析,诗词里那一幅幅的情感画面,美得难以数清。
  三、对学生渗透爱国理想教育
  诗词的灵魂在于其中蕴含着诗人不屈的精神。虽然说人生旅途中遇到了风雨,但心是不死的,跳着的一颗心依然是鲜红的,依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蓝蓝的天空,就那一只鹤在极力扶摇直上九万里,其他的鹤呢?为什么这只鹤不惜生命的疲劳要孤独的飞翔呢?哦!是诗人的情之所在啊!难道说诗人仅仅是想作诗吗?我想肯定不是的,他是借助作诗来表达自强不息的信念,不管高空有多危险,我都要一飞冲天。这是一种舍生忘死的精神,其情其感令人肃然而敬。更有比这细腻动情的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就是死了也要去护花,这样的人不值得我们敬重吗?活着的时候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是不灭的,就是化作泥土也要滋养万物。话说于此,已经是完美无缺了,可歌可泣啊!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美
  王国维把诗词的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不管哪种境界,我们要的是它的艺术美,一种艺术的享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作者是早上来的还是晚上月亮出来才来的,时间也是可以想象的,王维选择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呢?竹林,那竹子长的怎么样,值得作者这么上心?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想象。你想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王维弹唱的是什么曲子呢?值得他那么“长啸”?就不怕别人笑话吗?经过一连串的问题,一个隐居的诗人形象就丰富起来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就勾画出来,这样一幅月夜弹琴的画面就完整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是非常优美的一幅画面,远离尘世的嘈杂,远离人事的纷扰,完全是天人合一,在这样的境界里,忘却一切,追求的只有精神上的完美。
  在诗词的教学中,老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时候,结合时事政治,联想我们的现实生活,和诗人一起理解生活,一起参悟人生真谛,真正体悟诗词的精髓,领略这一艺术瑰宝的精神之所在。诗词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熟读内容会写会背,还要读懂诗词的平平仄仄的节奏美,读懂押韵美,更要赏析诗词的语言艺术美,多愁善感的内心世界情感美,丰富多彩的意象美,引人入胜的情境美等,这样就能够培养出多才多能的学生,从而担当起民族振兴的历史责任。
其他文献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为主的一种文体,但是一篇好的记叙文必定少不了描写。但学生很少有意识在写人叙事中融入景物描写,在写作教学中,如何强化学生景物描写的意识,并指导学生记叙文写作时适时地融入景物描写呢?  一、 交代事件背景时,融入景物描写  人物的活动,故事的发生,总是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自然环境。在叙事中穿插必要的环境描写,能为事件的发生、开展做好必要的铺垫,或者为人物行为、心理做出一定的暗示。如
数学领域涵盖了我们生活当中的衣食住行,可以说,没有数学,社会秩序将会紊乱,人类生活将杂乱无章。数与数的运算是人们日常接触与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同样的,也是小学数学教学
摘 要:本篇论文主要探索怎样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个性在生产实习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很好地为实习服务。实践证明,实习指导教师引导正确,收到的效果会事半功倍。引导错误,结局只能是事倍功半。  关键词:个性 生产实习 效果转换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226-01  个性是个人特有的能力、气质、兴趣、性格等心理特性的总和。是在一定社会
正确把握文言实词词义不仅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钥匙,而且是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理解文言实词词义,要注重平时积累,理解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表现出的特殊使用意义或某种修辞格产生的特殊意义,还需要我们有较强的实词处理能力——“推断”的能力。下面就实词的“推断”技巧谈几种方法。  一、 组词推断法  古汉语构成句的最小单位以单音节词占绝大多数,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居多,在由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转换的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其实是学生和教者、文本以及编者之间思想的交流,生命的融合以及心灵的对话。对话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学习内容为根本,生成相关的知识,是对文本内容的再创造,去构造意义,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并向着学生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境界迈进。语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如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呢?  一、营造平等的对话氛围  李镇西在《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中为
本文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一个是图书馆的人员,另一个是馆藏信息.在这基础上分析了在新时期,面临新的形势,要让图书馆与时俱进,为师生更好的获取信息服务.
选用北豆腐作为主要原料,分析面粉、淀粉、魔芋胶和胡萝卜添加量对豆腐丸子质构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面粉用量对豆腐丸子感官影响最大,其次为魔芋胶和淀粉添加量,胡萝卜用
古今中外,从文学大家到寻常文学爱好者,在开展创作时都离不开生活的积淀,对于初中生作文学习活动而言也当如此。笔者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突出生活的作用,引导学生到生活之中寻找素材、提炼观点、开展创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教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离开了生活的创作只能称之为“文字的累积”,根植于生活的创作才具有真情实感,才是内心情感的流露。初中生作文学习一定要重视素材的积累
笔者在备课时,曾读过钱理群先生发表在《语文学习》上的一篇文章:《“做”与“不做”之间——读朱自清散文〈绿〉〈背影〉和〈春〉》,钱理群先生根据朱自清反复申述的一句话“
目的调查宫颈癌(CC)患者术后癌因性疲乏(CRF)与抑郁状况,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5例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iper癌因性疲乏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