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真亦幻 亦幻亦真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荒诞性是20世纪西方文学尤其是现代主义学显示出的一个共同的同时也是重要的审美特征。所谓荒诞,即是由原因与结果的悖逆、愿望与现实的分裂、目的与方法的脱节、现象与本质的对立、人与自然的冲突、个体与类的隔膜所产生的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变的非理性现实,文学中的荒诞性也就是对这种现象及其存在方式的把握、体验和把握。
  关键字:荒诞;亦幻亦真;反传统;反理性
  
  我们可通过这些文学作品看到它所反映的世界和人生。如果没有荒诞的现实世界,作家们也不会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它是当代西方社会现实的曲折反映,同样有它的真实性。
  一、现实的荒诞产生荒诞文学
  荒诞文学的作品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表现当代西方人与现实环境关系的严重失调及其由此而产生的深重的危机感。现代主义文学的作家们对人类的荒诞处境的深思,而“得出一个通用理性方法加以解释的世界,不论有多少毛病,总归是一个亲切的世界。可是一旦宇宙中间的幻觉和光明都消失了,人使自己觉得是个陌生人。他成了一个无法召回的流浪者,因为他剥夺了对于失去家乡的记忆,而同时也缺乏对未来世界的希望;这种人与他自己生活的分离、演员与舞台的分离,真正构成了荒诞感”。这种荒诞感成了他们创作的原则和津津乐道的主题。
  20世纪50年代,西方文坛出现的荒诞派戏剧,将存在主义思想与表现主义手法相结合进行创作,他们的创作方法和创作观念充分体现了上述原则。其中尤奈斯库、贝克特、品特、阿尔比等作家用惊世骇俗的反戏剧传统的手法揭示人类的异化、孤独、渺小和绝望处境,用一种荒诞的形式,传达对荒诞的体验。在以描写“威胁的喜剧”著称的作家品特的剧作里,更是进一步描写出人处在一种无法逃避而又不知其来的严重威胁之下,永远被一种莫名的恐惧所控制的可怕处境。
  二、荒诞是为了反传统、反理性
  现代派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反传统、反理性。表现在思想内容上就是反对传统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在创作方法上就是反对现实主义。诚然,每一种新文学流派的出现都有反传统的色彩,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要突破传统。但在西方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个流派有荒诞反传统坚决;没有哪个流派能像现代派那样从根本上动摇雄霸西方两千余年的亚里斯多德现实主义“摹仿论”的统治地位。他们分别打出反现实主义的旗帜,沿着“非亚里斯多德化的道路”前进;公开提出与巴尔扎克传统决裂。他们嘲笑现实主义作品中有结局的故事是“老而又老的故事”,批评现实主义方法只“满足于由事物的轮廓和表面现实所提供的低劣梗概”。认为“在我们之外不存在任何现实”,创作只能从自我出发,从主观出发。文学是作家个人的“内心外化”,是“主观现实”的客观化,用著名作家卡夫卡的话说,现代派文学派,描绘的图像是作家“个人的象形文字”。
  在艺术手法上,更体现了他们的反传统、反理性。他们以荒诞的形式和极其夸张的手法去表现荒诞的世界和人生。作品中人物意识活动主宰着故事情节的进展和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和故事成了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意识活动的产物,造成了作品中“性格、心理、人物关系(变为卡夫卡所说的结构)的同一化”,时间顺序和空间界限被打破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极不协调的人物、事件进入了同一作品之中。时间失去了明确性,环境失去了具体性。这从根本上打破了现实主义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传统创作方式。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它的中心是“等待”,既然是“等待”似乎就有了某种“希望”可言,然而实际上,作品突出了没有意义、没有目的的生活无休止的循环,是表现一个“希望中的无望”。从剧情看,第二幕在时间、地点、结构上都酷似第一幕;同样的地点,同样的黄昏,同样都是狄狄和戈戈两人中之一先出现在舞台上,片刻之后,另一个上场,经过一段冗长乏味的对话后,仍是一个孩子带来戈多的口信,到最后还是等待,又回到开始的地方。如此循环往复的等待,能有希望可言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荒诞派反传统、反理性的另一表现是与人民和读者的感情疏远了,甚至变得敌对了。他们认为,人民是“妨碍创作,把艺术家引入歧途的敌对势力”。宣传“艺术创作的美学价值总是与能理解艺术的人成反比”。他们的创作,主要局限于表现个人意识而忽略大众情绪,其作品完全是构造作家本人臆造的远离人民的主观世界。如艾略特的《荒原》,不仅联想漫无边际,思绪随意跳动,而且采用七种文字,摘引了前人五十六种著作,除少数高级研究人员勉强能读懂外,对广大的读者而言只能是个谜。这与批判主义作家列卡·托尔斯泰提出的“让一切人都了解”的主张背道而驰。
  诚然,荒诞派的文学作品独具一种审美魅力和现实覆盖力,因而在西方文坛上有相当的影响力。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作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和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分析,透视了我国教育的公平现状。从政治、文化和经济三方面分析导致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原因,强调基础教育“重城市轻农村”是问题的根源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社会和个人多方面共同协作,以实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追求我国教育公平的早日实现。  关键词:教育公平;入学机会;城乡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上有很大困难,主要是:基础太薄弱、缺乏学习兴趣、目标不明确,没有进取心、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的自制力差等,但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针对这些教师在授课时运用有吸引力的“导语”就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目的听课,
《本部留德学生萧友梅学业成绩报告及请予研究期一年理由书(摘录)》一文是我十多年前查阅全部《教育公报》时发现的,因与当时的研究课题关系不大,故仅记下其出处而已。一年前,黄旭东先生邀我一起编撰《萧友梅生平编年纪事》和《萧友梅文萃》,想起此文,于是再次到图书馆抄录全文,现予重刊。  萧友梅是中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作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两所专业音乐机构——北大音乐传习所和上海国立音乐院(
摘要:在日常教学中,我总是很用心地设计课堂的导入环节,力求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几点体会。  关键词:音乐课;导入;方法    《梁祝》因为深情柔美的引子,至今令人依然神往,从而成就了爱的音乐经典,《命运》更是因为扣响了命运之门的声音,从而成就了不朽的人类交响。可见音乐课教学与其他的学科教学一样,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好的课堂导入有着其他环节不可
乐四重奏是重要的室内乐体裁,对于演奏技术有很高的要求,是音乐家志趣、品位、理想和情感的凝聚物,四位成员只有志趣相投,并经过长期的合作与磨练才能达到默契无间。尽管近年来访问我国的国外室内乐演奏团体逐年增多,但真正享誉国际的世界顶级高水平四重奏演奏组仍很少。2012年,建团三十余年的美国艾默森弦乐四重奏组的首次访华弥补了这一缺憾。艾默森弦乐四重奏组是世界顶级的室内乐团之一,成立于1976年,被《时代杂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特别是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应该如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不仅存在于课堂中,而且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关键词:培养情感 联系生活实际 制造学习悬念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是推动学习的最有效的内部动力。在物理教学中,要提高和改善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2016年6月13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与衡阳师范学院共同主办的“感恩——李巧伟独唱音乐会”在北京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举行。李巧伟是教育部2015 年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中国音乐学院高级访问学者,访学期间,师从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杨曙光教授。音乐会上,他演唱了12首中外名曲,上半场有《鬲溪梅令》《淡黄柳》《大江东去》《我爱这土地》等中国风格作品,下半场有《看这熊熊的  火焰》《我将离开故乡》《在喧
摘要: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阅读;规范;运用;转换  一、预习、复习,培养学生阅读数学的能力  数学的说理性很强,因此用文字语言来叙述说
摘要: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我觉得数学的课堂应该更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课堂中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灵活多变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上)第四章第五节第一课时,学生在学习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之后,课本给出了“两点间的距离”的描述性概念:“此時线段A
去年回国,正赶上国际传统音乐学会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第42届世界大会,便客随福建师范大学出席,收获颇丰。大会从7月11日至17日,历时7天,参会代表六百余人,宣讲论文400篇,圆桌会议6场,小组发言35场,民族志电影6场,另有体验工坊、小组学习研究等会议15场。东道主还为大会安排了四场音乐会。本文不拟对大会作全面报道,只就旁听所见发表观感,是为“拾零”。  一个民族音乐学者对学科前景的思虑  像往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