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的核心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et830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认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就在于它的伦理观、价值观、世界观。
   中华文化的伦理观是忠、孝、仁、义、信
   忠孝是连在一起的,实际上也是一种仁。子曰:“仁者爱人”。“仁”左边是单立人、是个人,右边是二,两个人相处的原则就是仁。孝由此而生,父慈,爱自己的孩子,孩子应该孝敬父母,这个爱在父子两代人之间是以孝来体现的。继而推广到国家,封建社会对国就叫忠。那么作为个人怎么处理和社会的关系、和国家的关系、和国君的关系?就是义。所谓义者,宜也,就是适当,就是自己处于什么位置上应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己的那份心,就叫义,所以我们说的义务就是自己在这个位置上该尽力的事务。朋友之间要讲义气,古人说的义气就是作为朋友尽了朋友之道的风气。信,孔子说,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诚信在社会上是站不住的,是要被淘汰的。古人讲立德、立言、立功,就是作为一种德性要留给社会,说的话要能对社会有用,还要做事情言行一致,要为社会立功。
  价值观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首先,是自己要修养好,要学习,要深思。然后由己及人、及妻子(古代以男性为中心)、及孩子、及兄弟。如果自己的修养三尺高也让其他人都达到三尺高,这就是所谓的齐家。为什么用齐字?齐就是等,自己修养好了让全家人都达到这个水平,就等同了。其次,要把家里的道德伦理治家的方法再扩大开去,要治国,国不是自己的,因此是去“治”。最后,是平天下。平是什么意思?是均衡。不是要争夺天下,而是大家都平衡、平均,这样就和谐。
   儒家特别强调君子慎独,就是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没人教导的时候,自己提高自己。宋代理学大家概括了君子修身的方向,从那以后一千年成为知识分子的座右铭,即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什么叫“为天地立心”?天地是无知的,但是天地的规律、大自然的规律就是它的心,我们要总结大自然的规律,总结一切客观的包括社会的人事的规律。“为生民立命”,生民用的是诗经里面的词,就是老百姓,为老百姓立命。老百姓立命之本在哪里?应该帮助老百姓有一个生存的环境,有一个美好的追求,有一定的物质与精神条件。“为往圣继绝学”,这是讲传统。最后,“为万世开太平”,不是为万世创太平,开太平是开个头,后人继续做。
   世界观就是一句话:唯物
   中国的所谓天并不是神,更不是人格神。神是什么?就是大自然。中国的逻辑是,人就是人,天是大自然,人不是大自然生出来的,但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论语》上记载,有学生请示孔子关于死的问题,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意思就是连活着的道理都没弄明白,还研究什么死。谈到鬼神问题,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这四样东西孔子绝口不谈,不进入他的视野。
   文化的三个层次
   我觉得需要对文化分层来认识。首先,最容易感知的也最容易变化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围绕着衣食住行的文化,这就是我们的居食文化、装饰文化、饮食文化、烹调文化等等。其次,是中层,就是一个民族的风俗、礼仪、宗教、艺术、制度、法律等等,我又称之为制度文化。最后,底层是一个民族的伦理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可以称为哲学文化。我们中华文化是三层具备的。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文化的三个层次。底层是什么?就是上面所说的伦理观、价值观、哲学观等等,其实就是“和合”,显然是农耕社会的特点,是超时空的。中层,在我们的风俗、礼仪、宗教、艺术、制度、法律里面都体现了底层。例如,过年过节走亲戚全家团圆,这就是和合。日常生活也有。中国菜好吃,全世界闻名,这是因为烹调任何一个菜都是酸甜苦辣咸具备,就是古人所说的五味调和。中国讲五音和合,五味调和,五方和合。我们根本的东西在于中层和表层时时体现。本文没有讲佛教,原始佛教传到中国,经过千年的改造到唐代形成了禅宗,禅宗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和合文化。
  编辑/王洪丽
其他文献
民国文人既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代士大夫,又扮演了冲在时代前列的思想先驱。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已经走不通了,多少代文人的理想一朝崩溃,这使得民国文人从一开始就面对无所选择、没有出路的痛苦。告别几千年的平庸,抛却修身治平、心存庙堂的老路,总要有几个桀骜不驯的奇才出现。陈独秀就是不守规矩文人的典型,离经叛道是他的性格本质。这种独异个性的发生是与那个断裂的时代相适应的。   民国的狂士,身上多少带一点旧式文人的
期刊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有一次,刘邦和韩信讨论各个将领的能力,刘邦问他:“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陛下能带十万兵。”刘邦又问:“那么,像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自信地说:“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笑道:“既然你带兵的本领比我大,那为什么被我控制呢?”韩信说:“陛下虽然不能多带兵,但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你控制的原因。”  《左传·哀公十一年》,孔子因卫国政治腐败,自己得不到重用决
期刊
诸子百家的了不起,就在于它们被选择成了中国人的心理色调。孔子是堂皇的棕黄色,近似于我们的皮肤和大地;老子是缥缈的灰白色,近似于天际的雪峰和老者的须发;庄子是飘逸的湛蓝色;韩非子沉郁的金铜色。我还期待着一种颜色。它使其他颜色更加鲜明,又使它们获得定力。它甚至有可能不被认为是颜色,却是宇宙天地的始源之色。它,就是黑色。   它对我来说有点陌生,因此正是我的缺少。既然是缺少,我就没有理由躲
期刊
佛家以治心为上,喻烦恼轮回为世间病,喻佛为大医王。《佛遗教经》说:“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  自古迄今,不知有多少高僧大德为我们开示诸多心药方,奈何我等愚顽不化,不服此药,终是于病无补,病入膏肓。  唐永泰元年无际大师就曾开出一帖《心药方》以济世,这是他明心证道后,用来应世利生常用的方法。   无际大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石头希迁和尚,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省人),他十二岁出家修
期刊
有名的英国诗人吉卜林曾说:“东就是东,西就是西,二者永远不会有融合的时候。”这句话在某种意义上说有它的合理处。东西方之间确实存在着很多差异。但是我深信,东西方的差别必定会消失并走向融合的,而且这个时刻即将来临。东洋文化,辜鸿铭指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     人生哲学  东洋文明就像已经建成了的屋子那样,基础巩固,是成熟了的文明;而西洋文明则还是一个正在建筑当中尚未成形的屋子,它是一种基
期刊
今天,年轻人对于青年节的意识逐渐淡化,这可能和青年节本身与现实生活的脱节有关。青年节源于五四运动,在当年,这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然而,这个内涵并非社会的常态,一旦失去特定的环境,它可能不会再像当时那样被重视。而作为一个节日,应该有一个常态的概念、风俗,或者内涵,并且这个内涵应该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古人的青年节   青年是少年向成年过渡的时代,在古代,没有
期刊
《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近日出炉,大纲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国公务员轮训“官德”。其中学习古代“官德”一条,尤其引发外界关注。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元代吏治大坏,贪污害民者十之八九。明清两代,几乎无官不贪。崇祯皇帝痛心疾首:“吏、兵二部,用人根本。近来弊窦最多,未用一官,先行贿赂,文、武俱是一般。近闻选官动借京债若干,一到任所,便要还债。这债出在何人身上
期刊
中国书法是要给人心灵上一种什么样的帮助呢?它使你精神为之痛快,它用一种精爽的语言,用一种极其简练、明确地表达。中国书法不是怪、乱、难,要自然而然。   书法艺术不是技术,而需要多年的功底加上丰富的知识修养才能具备的,从笔墨运用到架构章法,无不蕴含传统文化与知识的结晶。字的笔画上取势为美观,字的结构和形式为风格。书法,“法”方法也,深入练习写字而达到世人欣赏,给人美感,此乃“法”的境界
期刊
话说当年诸子争锋,百家争鸣,到最后不过是两支学说异峰突起,流传后世,历经千百年而不衰。   一是黄老之道,代表人是老子和庄子,讲究的是“无为而无不为”,对一切世间的“有为法”嗤之以鼻,认为不过是短浅的见识,崇尚的是“守其敬笃”的“归根复命”和“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的“逍遥游”。   一是孔孟之学,代表人自然是孔子和孟子,推崇的是“学而优则仕”的担当和“修身、齐
期刊
七十二变:众生之心   《西游记》写“心猿牢拴”“意马收缰”“金蝉脱壳”三句话,孙悟空是“心猿”,二字在小说中出现过33次。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中有首诗赞美“美猴王”:   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   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岂知音。   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牢拴莫外寻。   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