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语文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s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提升阅读鉴赏能力,还要积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找到新思路、新角度、新方法。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做呢?
  一、合理设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起于疑,任何思维活动都是从各种各样的质疑开始的。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合理设疑,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需求、学习兴趣,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进而培养其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中的《囚绿记》时,教师可基于课文的主旨,设置几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不断地思考与探究。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5~8段时,可以设置以下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非要囚禁“绿色”,请谈谈你的看法。2.作者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请具体谈谈这种“生的欢喜”到底指的是什么?3.在作者的眼中,绿藤条具有了生命,是有机生命体,它本身具有哪些“性格特征”?你欣赏绿藤条的这种性格吗?这些问题契合了课文内容,能让学生从作者的角度、自我的角度去思考,去探究,认真解读“囚绿”的含意。作者与绿枝条的命运有某些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体验到生的欢欣、生的艰辛。通过思考以上问题,不同的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他们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也能碰撞出新的思想的火花。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良好的情境往往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某种氛围(温馨活跃、民主自由、互为竞争)中自主思考,主动体验,放飞思想,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用“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鸿门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简单地布置一下教室,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舞台,鼓励他们表演课本剧。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更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鸿门宴上剑拔弩张的气氛。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从鸿门宴上,我们可看出刘邦会是最后的赢家,请说说你对刘邦、项羽二人的看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大胆地思考。有的学生提出:“刘邦为人富有心机,能够随机应变,处事果断坚决,绝不拖泥带水,善于纳谏,虚心听取下属的意见。而项羽优柔寡断,有勇而少谋,自矜功伐,所以最后刘邦是赢家。”有的学生提到:“项羽的一生是短暂而悲壮的,他虽然失败了,却仍然是个英雄。前面的同学提到项羽优柔寡断,有勇少谋,自矜功伐,从中,我却看到了他勇猛豪爽、富有主见、敢作敢当、光明磊落的一面。我们不该根据胜败来论英雄。”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借助情境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有效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非易事。很多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往往陷入固定思维的怪圈。为了避免此种现象,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如何进行有效的引导呢?可介绍背景知识、指导点拨。例如,李商隐的《马嵬(其二)》是一首怀古讽刺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对于诗歌的最后一句“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很多学生表示无法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介绍一下相关的背景知识,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
  背景资料: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
  诗人在最后一句发出了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而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能“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这一对比非常强烈,发人深省。由此,学生就能明白,诗人批判了唐玄宗的沉湎女色、荒淫误国,也是借此启发世人记住唐玄宗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教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设疑、创设情境、有效引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思维之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作者单位:安徽省岳西中学)
其他文献
艺术家是文艺复兴时期数学发展的“先锋”,他们基于艺术创作的实践需要,对数学也有些独到的见解,但这还不能算是数学的复兴.直到16世纪,数学才开始在欧洲复兴,近代数学从此开始了空前的蓬勃发展.此时的欧洲人就像古希腊人一样,充满了对理性的崇尚和对大自然的好奇,并再次将数学和哲学紧密联系起来.不同的是,古希腊的数学成就都集中在几何学上,而近代数学的复兴和崛起则始于代数学.同时,欧几里得几何公理化的思想被延
期刊
函数是高考的重点,许多数学问题与函数有关,因此,怎样提高高中函数教学的效率,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深思.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运用多媒体,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和方法,还要重视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培養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意识.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了更多的应用.高中函数知识较为抽象,对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着较高的要求
期刊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难点内容,其中知识点较多,题型复杂,很多问题需要结合图形分析来解答.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采用不同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解析几何知识较为枯燥,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借助问题来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讲课前,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针对课本内容设计具有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
期刊
《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该作品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又是一场恶梦。   晚上喝过茶以后,姥爷和我坐下来念诗,姥姥在洗盘子和碗。
期刊
《我心归去》是韩少功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详细讲述了旅居异国他乡的情形,借以表达对故乡的依恋之情。他乡的风景虽优美,生活虽富庶,却令作者倍感陌生,作者真正思念的是遥远的故乡。因此,作者迫切地想要从这种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文化、陌生的情感中逃离。下面,笔者就谈谈《我心归去》中的“逃离”情结。  一、从陌生的环境中逃离  在文章开头,作者便点明了自己写这篇文章时所处的位置:“我在圣·纳塞尔市为时一个月的‘
期刊
在现代散文中,史铁生创作的《我与地坛》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以清新质朴、优美精致的语言,讲述了作者在双腿残疾后复杂的内心感受及曲折的人生经历,抒写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对生与死的深邃思考以及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作者所写的内容其实十分普通,但在创作时采用了独特的技巧,赋予了作品巨大的魔力,感动了读者。下面,笔者就详细谈谈《我与地坛》的艺术特色。  一、语言质朴,清新优美  《我与地坛》用语质朴
期刊
一、悖论的含义  悖论又称逆论或反论.即对一个命题用公认的推论方法去论证,命题的两面可以同时推导出来,也就是说它既像是正确的,却又被证明是错误的,令人难以判断,这就是悖论.著名哲学家陈嘉映教授在《语言哲学》一书中指出悖论总是包含两个要素:一个是自指,一个是否定.因此,在“我说的这句话是谎话”“所有话语都是谎话”“有些话语是谎话”“所有话语都是真话”“我这句话以外的所有话语都是谎话”这几句话中,前两
期刊
开展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渐渐走入困境。下面,笔者就简要谈谈这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给广大教师带来帮助。  一、阅读教学的困境  1.教学观念落后,不注重引导学生阅读  很多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课堂上只为学生传授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不注重引导他们阅读。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考试大纲,过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应试水平,却忽视了对他们的
期刊
天蒙蒙亮的时候,隔着玻璃窗户不见一点红霞,天色灰暗,只有随风乱摆的柳丝,我的心就沉重起来了。南方的天气老是没一个准,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天晴,要是又下起雨来,我们去桃花坪的计划可就吹了。纵使少年时代等着上哪儿去玩的兴头、热忱和担心非常浓厚地笼罩着我。   我们赶快起身,忙着张罗吃早饭。机关里很多见着我们的人也表示说:“今天的天气很难说咧!”好像他们知道了我们要出门似的。真奇怪,谁问你们天气来着,反
期刊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借助空间几何体模型认识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变化规律,还要引导学生借助图形分析解答问题.学生具有较强的直观想象能力,有助于增强运用图形思考问题的意识,感悟知识的本质,为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利用数学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结合常见的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