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古典诗词享受审美乐趣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c3d4e5f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佳作浩如烟海,极富欣赏价值。多读古典诗词,感受诗词中的美,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以此来提高他们的修养,并逐步培养他们感受美、挖掘美、品味美的能力,这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让许多语文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根据笔者的教学心得,可尝试从“六美”入手,让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
  
   一、读出音韵美
  
  一般来讲,古典诗词的语言都讲究押韵,平仄有序,富有节奏,读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具有声韵和谐的音乐美。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读上下工夫。非读不能见其情,非读不能见其美,非读不能见其意。必须反复地朗读,这样,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才能激起人们的情感,给人以音乐美的享受。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十句中有六句用了叠词,不但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增强了全诗缠绵的情调。正确的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读出古典诗词的神韵,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体会到行云流水般的美感,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背诵。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经常进行一些古典诗词的朗诵比赛,也可举行古典诗词的书法比赛展览,在反复的读写中体味古典诗词的音韵美。
  
  二、品味语言美
  
  语言凝练、含蓄,用词准确、生动是诗歌语言的特色。诗人的奇思妙想流露在字里行间。指导学生学习诗歌时,必须要求学生多读,反复推敲,仔细品味那些经过作者精心锤炼的语言精华,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才能品味到诗歌的语言美。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里一个“排”字,形象地写出了晴空鹤飞冲天的动人图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浮”一“坼”,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更是遣词造句的典范,“水面初平云脚低”的“平”写出了春水新涨;“低”字写出了云脚低重,接近水面;“几处”、“谁家”写出了初春时分,飞鸟不多。在平时的诗词教学中,我经常要求学生品析这种语言的炼字之美,并要求在作文中仿效。
  
  三、想象图画美
  
  许多古典诗词是歌咏风物的,语言极富绘画美。我们只有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感受其美,获得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读了这首诗,在我们眼前显然浮现出一幅杨柳的图画,那嫩绿的新叶丝丝垂下,在春风的吹拂下,有着一种春的气息和活力。再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红绿相间,好一幅美丽的莲叶荷花图。还有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让人感受不到秋天丝毫的悲凉,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橘黄的枫树林。在我们的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拿起他们的画笔以色彩绘景、状物、抒情,那将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既渲染了美的意境,又激发了丰富的联想,真可谓情趣无穷矣!
  
  四、体验人情美
  
  古诗词中体现人情美的诗句俯拾即是。孟郊的一首《游子吟》道尽了天下慈母对儿女的爱和儿女对父母的一片孝心,曹植《七步诗》中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发出了对手足同胞之情的呼唤,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体现了与友人的无限依恋之情。在古典诗词中更是不乏表现对祖国、对人民大爱的诗句: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诗句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学生如果熟读成诵,定会被深深感染。
  
  五、领会意境美
  
   意境作为一种艺术境界,是由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而成的意蕴或形象,它的特点是情景交融、如诗如画、虚实结合、意蕴丰富,启迪读者不尽的联想和想象。在读诗歌时,我们以欣赏的角度去读,仔细感受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揣摩诗歌的意象,就会领悟到作者所创造的意境美。古典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似国画中的白描手法,寥寥数语所营造的意境恰如寥寥几笔所勾勒的线条画一样,能产生一种余味无穷的美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用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事物、九个细节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的气氛,充分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这些诗句,韵味无穷,让人咀嚼不尽。
  六、领悟哲理美
  很多诗词蕴含着哲理美,富有情趣,包括人生的真谛、万物的奥秘、自然规律等。如,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倡导的是一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人生哲理;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诫人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小荷才露尖尖角”告诉人们新生事物刚刚崭露头角;“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杆来扶持”告诉人们新秀的成长需要老一辈的培养、关怀。学生学习这些诗词,对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都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诵读经典诗词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让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品味能力,真正获得思想上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责任编辑韦雄)
其他文献
江苏省自2005年以来实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育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激发了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改的热情,他们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相当的成就。笔者作为一线教师,结合这几年的教改实践,认为新课改应处理好如下四对关系,以期与读者探讨和共勉。    一、教师理念与行为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改变传统教学重记忆轻感知、重灌输
笔者对“幸福”有着自己的理解,笔者认为幸福是从事自己所热爱的职业,作为一名班主任,笔者的幸福便是以教育为乐、热爱教育生活,把教育活动当作幸福体验,笔者觉得这是实现教师幸福乃至教育幸福的动力源泉。如果想要成为一个幸福的教师,那必然需要具备出色的创造能力,并且能帮助学生培养创造能力,正如第斯多惠所说,“一个不合格的教师将要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不仅仅通过“解惑”,而
语文作为教育的基础学科,它不仅直接孕育着创新思维的诸多品质,在创新教育中占有相对独立的领域优势,而且它还渗透于其他学科之中,内化为各个学科的重要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提高语文教育创新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  但目前的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现象仍大量存在。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时间被大量的知识灌输挤得满满的,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许多题目讲过了、做过了、考过了,有的还不只做过一遍,但学生还是会做错,这些错解的背后,往往隐藏了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漏洞.那么如何弥补这些漏洞呢?我认为,除了指导学生整理易错解题集,我们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运用学生的错解题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面就是本人的一些初步探讨,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概念纠错  数学根源性的错误是对概念理解上出现了偏差,
利用一种简化的阳极氧化法制备出高度有序的氧化铝模板.利用电化学沉积法采用恒压直流电沉积模式在氧化铝模板的孔洞中制备了CoCu合金纳米线阵列.用SEM、TEM、EDS、XRD对样品
人的右脑是一个亟待开发的智力世界。现代脑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约占全脑的四分之三,分为左右两半球。两个半球具有同样的高级智力功能。左半球控制右侧肌体的感觉和运动,侧重于抽象、分析、计算和求同,是人脑处理语言、数字,进行逻辑思维、分析思维、复合思维等的智力活动控制中枢,被称为“优势半球”。它支配着人们的说话、阅读、写作、计算、排列、分类、语言回忆和时间观念,具有连续性、有序性、分析性等功能,因而形成
干燥不均匀性研究对于热泵干燥装置的设计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白菜种子热泵干燥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干燥空气从干燥托盘左上角流入右上角
对大啁啾相位模板附加小啁啾的来源进行了分析与推导,提出了相位补偿方案.基于相位补偿法,分析了实现的高平坦大啁啾梳状滤波器;通过改变光源阵列波长间隔与偏振态提出了一种传输
实验教学是电子电工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思想,而且还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电子电工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实验在本课
介绍了自适应Agent的能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规划的能力选择和补偿方法.首先,定义了能力元模型,能力元模型表示了业务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包括目标、协作、能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