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浅探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1366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形式,是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是人类精神园地里的长生果。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含蓄深沉、意象丰富。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至宝,是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窗口,是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有效地进行诗歌教学,让学生沐浴经典之芬芳,感受诗意之魅力是所有高中语文教师的梦想。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看法,与同行商榷。
  一、诵读让诗意轻舞
  诗歌有三分诗七分读之说。学诗歌,明意境,悟情感,都需要诵读,诵读是开启诗歌大门的钥匙,是诗歌教学的灵魂。诵读能让学生快速进入诗歌的意境,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意;诵读能加深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使学生更深地体悟作者的情感;诵读能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如教读《蜀道难》时,可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首先教师范读,读出雄浑豪放的风格;然后学生自由读,自主感受诗风;再由教师指导诵读,我们知道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蜀道难》言蜀道之险,有“风人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指导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实践表明:一方面,适当的诵读使学生把注意力倾注在音乐效果和意义之上,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节奏的变化和情感的起伏,能更深层次地理解诗歌内容。
  二、类比让诗意鲜明
  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诗歌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努力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诗歌中进行类比教学,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歌内容,更充分地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好地体会诗歌的丰富多彩。在比较中寻找相似点,在比较中体会差异性,在比较中提升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文学修养。
  如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之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进行比较学习,在比较中,学生很容易发现:两首词都用典故来表情达意,简省精练,用意深远。通过诵读学生能感觉到所用典故与意境、情理和主人公形象有机结合,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但用典故的目的却有所不同,苏轼词中只提到一个历史人物——周瑜;辛弃疾词提到五个历史人物——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苏词是借写周瑜抒写自己想建功立业的豪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感慨;而辛词却是借众多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既担忧国事,又报国无门的复杂心情。
  再如教读《雨霖铃》,赏析离别的场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时,边赏析诗句边引入作者在另一首词《鹊桥仙》中的相近词句,同样写别情:《鹊桥仙》写的是陆程,《雨霖铃》写的是水程;《鹊桥仙》写单身匹马赴征程,没有人催发,《雨霖铃》有“兰舟催发”。内容的广狭也不同……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对某种情景的或详或略的写法还是由具体内容决定的。事实表明:把相同风格的诗歌摆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更容易把握古典诗歌的写法,也更能启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拓展让诗意升华
  在诗歌中漫步,我们会越来越觉得:短小精练的语言文字蕴涵着无限丰富的内容。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该进行有效的拓展训练,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研读重点词句,挖掘深意;品味诗歌写法,体悟情感,升华主旨。有效的拓展不仅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还能充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灵活地拓展诗歌教学,一般做法是:从诗意着手进行拓展,也可从诗的写法着手进行拓展,还可从诗情着手进行拓展。不管怎样,都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教读《声声慢》时,词人要表达的情感是愁(痛苦、绝望),开篇见愁,结尾又点愁,愁绪满溢于全词的字里行间。“最难将息”——难熬啊;“独自怎生得黑”——痛苦愁绝得不能捱至天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以愁之少来写愁之多,可谓别出心裁。在品味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宽学习领域,寻觅在古典诗词中写愁的名句。学生很自然地想到李氏三愁。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清照的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教学实践表明:诗歌教学中要适度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继承传统,弘扬中华文化,恰到好处的拓展与延伸能让学生记忆更牢固,让语文课堂更开放,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四、想象让诗意飞扬
  有人说文学是想象的艺术,也有人说诗歌的所有元素都是创造的想象,可见想象在文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诗歌教学中,如果没有想象的介入,再优美的诗词也只是一行行抽象的文字符号;缺乏想象力的学生,根本无法进入生动的艺术境界。诗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通过想象感知诗歌意境的能力。具体做法是:在学生理解诗意后,教师可以结合诗歌内容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根据诗意,大胆想象,帮助学生感知到鲜明生动的文学形象;充分领略作品中的意境;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旨。
  如教读《定风波》时,鼓励学生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作者用文字向我们倾诉,我们通过诵读赏析来还原和再创造作者的情感。这首词是苏轼在被贬官之前写的,当时他还是文坛领袖,如今却变成了阶下囚,这样的变故是他人生第一次最沉重的打击,过去的地位、荣誉都已经远去,在诗人心里产生了强大的反差,所以这个时候他非常失意,这是失落的痛苦,这是被剥夺的痛苦。但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的袭击,他想:与其倚着窗沿,惆怅满腹地听雨打风声,不如……通过赏析,抓住重点语句,分析苏轼当时的姿态、神态是怎样的。让学生点击自己的词汇库,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想象,向同学们描述苏轼当时的形象。迎着风雨,畅怀高歌,仰天长啸,诗人的思想是轻松的,心胸是豁达的,精神是振奋的。由此可见,优美的富有感染性的诗句,学生若能倾心品味,必将激活思维,拓展想象空间,提升审美情趣。
  诗歌是文学中的瑰宝,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诗歌教学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艺术,为了能让这瑰宝在艺术的天地里耀眼夺目,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优化思想观念,探索新颖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提高诗歌教学实效,让诗意的课堂充满生机,让诗意的文字焕发活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明光中学(239400)
其他文献
波音公司的下属公司——麦道公司获得一项价值约6251万美元的固定价格合同,为巴基斯坦政府提供50枚“捕鲸叉”全套装备导弹(AUR),其中包括40枚战术Blockll空射型全套装备导弹和10
收藏,既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寄托和社会文明的迹象,又是明达心路的投资和积淀文化的历程。怎样确定一把紫砂壶的收藏价值?藏友不妨从精品、人文、真品和材质四个方面着手。
当代“中原书风”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这中间既有张海等书法大家的引领,也有无数书法家的努力,以“师古不泥古、学人不同人”著称的宋卫国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值得称赞的佼佼者。他
出生于中原的青年书画家杨树玉先生对“人与自然”的主题,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并付诸独特的形式。注重从风格、笔墨、符号、技法上去表现、去言说。他的基本立场是:以感情为寄
农历羊年正月初十,河南省文物局。因忙于筹备编纂出版新版古建筑专著,记者采访79岁杨焕成老人的时间,定在了这天下午。1959年至今,杨焕成从事文物保护、管理、研究工作已有56年。
在分析当前大学物理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内容与课时、基础与专业、数学与物理、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验5个典型的工科大学物理教学与改革的两难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讨
在新课改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适应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一、培养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生自主求知的前提、学习成才的起点,也是学习活动中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利用语文学科审美的特性,用美吸引学生、陶冶学生,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带着疑问去学,变“厌学”为“爱学”,实现由“爱学”到“善学”的飞跃,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激
2010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纵观高考作文,失分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有些原因造成的失分是难以避免的,如审题不清、立意不高、选材不当、陈旧老套等,因为考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高的,更不可能在考场上突然进发出灵感的火花。然而,有些失分却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那就是非智力因素原因造成’的失分。现就近年来高考作文中非智力因素造成失分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赘述如下,以期对未来的高考考生起到一定的
你从一千年前走来,风尘仆仆 两眼怯生生地看着陌生的我 拨弄琴弦,用你沙哑的嗓音 吟唱着苍凉、凄楚、哀婉的歌…… 你我又到了一千年之后 我已风化成一粒尘土,落在 你的胡琴上,你
导语: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生活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而接下来的这篇文章将会告诉你发现“美”,靠的不仅是眼睛,而如果想要自己的生活变“美”,就应该去“追求”。敢于追求,才会让你在平淡无奇的大千世界里发现别样风景。敢于追求的人,身上有着别样的光辉,他浑身上下散发着人格魅力,于是这个敢于追求的人就成了别人眼中的“美丽”风景。当人们自己不敢追求时,面对那些敢于在生活中追求自己的爱好,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