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增书:为两岸三地集邮交流作出特殊贡献的人

来源 :集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871655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6年10月17日至21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常增书当选为副会长,至今已连任三届。在任职期间,常增书通过参加各种集邮会议、展览、讲座,广泛接触了各地以及香港、澳门、台湾邮友。
  香港作为东方大都会,世界的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对邮票市场而言,香港亦是一个极活跃、极特殊的地区,被视为中国邮票的集散中心之一。
  在澳门工作的10年中,常增书经常去香港。但他在香港几乎没有增添什么邮品,因为当地邮商对内地邮市行情非常了解,价格已没有多少差别。
  90年代,香港的集邮活动有了更大的发展。香港邮学会(会长关卓然、副会长潘鉴良)、中国邮学会(理事长张金炽、副理事长张锦贤、刘剑中)、尖沙咀集邮中心(负责人余禄佑、刘焕民)、香港警察邮学会(会长高浩舜)等成为在香港社会影响较大的集邮团体。虽然几个学会的学术观点及政治倾向有所不同,但常增书与他们均有着友好的接触和往来。熟人多,朋友多,使他在香港集邮界很有人缘。
  1989年10月"1989年中华全国集邮展览"在北京举行。筹展期间,有人提出林文琰的红印花小壹元四方连票曾到台湾展出过,也应该来北京展出一次,于是请常增书联系动员。常增书给林文琰挂了电话,提出邀请他携小壹元四方连票赴京参展,林回答要考虑一下。几天后林约常去香港面议,见面后他问,去北京展出安全问题怎么办?常说展览会场派有保安守卫,不会发生问题。他又提出,上次去台湾展出时,曾在保险公司投保;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这次去北京也应办保险。常连夜给北京挂电话,告知林文琰的意见,当时任邮票发行局局长的宋兴民回答,只要他亲自将邮票带到北京,当面交到展览组,就能确保展览期间的安全。
  林文琰又约常增书面谈,说:"在飞机上也有安全问题。这样吧,买保险的钱我自己出了,展出一定要去。"林文琰和夫人带着这件举世无双的华邮珍品到了北京,这件珍品终于展现在全国集邮界面前,引起很大轰动。这次参展一切费用均由林文琰自己承担,其爱国之情令人钦佩。
  台湾集邮界与内地的联系从80年代中期逐渐开始恢复。很多台湾集邮家喜欢与常增书联系和往来,在他们眼中,常增书是一位非官方的全国集邮联副会长,又是一位藏品与学识出色的集邮家,待人随和诚恳。台湾有名气的集邮家与常增书都很熟。
  1990年,台湾集邮家黄蠫到佛山探亲,慕名会见常增书。两人畅谈邮票,十分投机。常增书向他介绍了大陆的集邮活动,并解释为什么1949年以后的台湾邮票不能在大陆展出---这是为了避免两个中国的原则问题。回到台湾后,黄蠫按不住兴奋心情,在当地报纸上发消息,还作讲演报告,宣传他与全国集邮联副会长见面的情况。从那以后,黄蠫每年都回到大陆,每次还带来几位邮友,扩大了海峡两岸集邮界的友好交往。
  多年来,常增书以自己的身份和广州有利的地理位置,做了大量对港澳台集邮界的联谊工作,赢得了声誉。
  如何把广州与香港、澳门集邮界个人之间的集邮交往,扩展发展成为有组织的深层次集邮交流,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常增书脑海中。他与原广州市邮协会会长李清万多次交谈过,两人均有同感。1986年,李清万去香港出差时,由常增书牵头,和香港集邮家关卓然、潘鉴良、张金炽、林文琰见面,一起商谈加强穗港澳三地集邮交流的构想。提出为促进三地集邮研究活动,举办三地集邮学术研讨会,第一届在广州召开,以后在三地轮流召开。返回澳门后,常增书找到几位澳门集邮家商谈此事,得到一致赞同。至此,这项带有开创意义的集邮学术交流活动正式确定下来,各方分头准备学术论文。
  1987年11月,"粤、港、澳集邮学术研讨会"在广州成立,并举行了首届学术研讨会。与会者一致认为,通过这种地区性的联合组织,联络感情,开展学术交流,增进两岸三地集邮界的联系和邮谊,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在第二届研讨会上,决定成立"粤、港、澳集邮学术基金会",奖励优秀论文和开展集邮学术活动。第三届研讨会又扩大邀请台湾集邮界同好参加。这届研讨会在澳门举行,在当地产生了较大反响,澳门总督接见了全体与会代表。
  由广东、香港、澳门集邮界发起的集邮学术研讨会,像一个不断滚动的雪球越来越大。1992年吸收福建、1993年吸收海南,发展成为"粤闽琼台港澳集邮研讨会",六地集邮界欢聚一堂,不断发展和加深着同胞间的了解、友谊与合作。研讨会已经形成具有区域性影响的定期集邮学术文化论坛。应邀参加研讨会的还有全国集邮联、《集邮》、《中国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香港《邮票世界》及台湾的有关邮刊等。
  每次研讨会都有明确的研讨课题。例如1992年研讨会研讨的课题是:海峡两岸邮政通信历史状况研究;粤、闽、台、港、澳地区邮史研究;对孙中山先生邮票的研究;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集邮名词之异同及统一称谓的研究;提高华邮国际地位的研究等。研讨会充分发扬民主,尊重不同意见,不强求观点一致。
  看到研讨会持续顺利发展,作为穿针引钱的策划者,常增书舒心地笑了。他参加了历届研讨会,先后发表了几篇学术论文。他与港、澳、台集邮家之间已经由相识到相知,由熟悉到信赖,彼此交流合作更加默契,为两岸三地的集邮交流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其他文献
我们大家都清楚地记得:1994年6月发行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一百周年》邮票,白底上以灰色的"100"字样为衬,两个"0"互相交合,中间横贯国际奥委会的五环标志及延伸出的五彩色带,并逐步淡化,产生强烈的运动感。其设计主题明确,构图简练,色彩明快。虽然仅一套1枚邮票,却创下新中国邮票设计史上的一个新记录---第一套电脑设计的邮票。之后数年,用电脑设计的邮票(以下简称"电脑邮票")的比重越来越大,
期刊
一位著名的国际邮展评审员在我国讲课时,明确地提出了这样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那就是一部好的专题邮集起码得由10个以上的国家的邮票,以及10种以上的集邮素材组成。笔者在新版《FIP集邮展览各项规则》中,却找不到一国邮票不能组织专题邮集的有关表述。只有在"FIP专题集邮展品评审指导要点"这一章的第4条中,有如下的表述:"邮品最大范围的发掘。指的是对所有各种类型邮品的发掘,在确定的展品主题中,尽可能包
期刊
○台湾发行的岛内贺年明信片(1999年版)全套12枚(图①),以龙年邮票图为邮资图,背面图案为参加"第三轮第三次新年邮票生肖图案"甄选活动的12位设计家设计的龙,并配以12句祝福贺辞。贺年片由林俊良设计,片幅为105×148mm,彩色平凹版印制,发行量为11.5万套。  ○台湾省邮政部门于日前公布了修正的2000年邮票发行计划,修正内容如下:原定于1月12日发行的"台湾南部区域第二条高速公路通车纪
期刊
所谓工薪阶层投资邮票一般有两个特点,一是手头不宽裕,二是时间不富余,既不可能在邮市里呼风唤雨,也不可能像邮商那样,能把握好时机低价进高价出,因此,作为业余投资者,首先就是要确立储蓄心态,坚持长线是金。按照国际集邮联主席摩尔的话讲,投资邮票以牟利需要足够的耐心。  在笔者数年的投资经历中,有一件小事至今铭刻在心。记得那是在1997年3月的一天,笔者作为业余的"疯狂老鼠"之一,也曾在闻名于世的月坛邮市
期刊
1999年,香港邮政启用各类纪念邮戳共计35枚,其中新邮首日戳13枚、重大事件或活动纪念日戳9枚、邮展纪念日戳5枚、无销票功能的纪念印章9枚。与以往相比,本年度的纪念邮戳有以下一些特点:1.纪念日戳外形突破单一的圆形,出现了一些灵活多样的组合。如"香港陆上公共交通工具"的漫画式戳形(图⑥)、"香港国际机场第二条跑道启用"的飞机窗口形(图17)、"旅游业"和"中华白海豚"的花卉、动物形(图⑦、⑧、1
期刊
1949年11月1日,在东北解放区的旅大行政区,由旅大邮电管理局发行了新中国最早的国庆纪念邮票。全套1枚,关东币面值35元,薄道林纸印刷(另有用厚白纸印刷的)。胶版红、黄、蓝三色套印。齿孔11度,图幅为30mm×27mm。全张为10×10=100枚。秦少浦绘图,曹鸿毅设计。  三色套印的邮票画面,显得非常丰富、热烈、醒目。中心是在一个光芒四射的五角星里,毛泽东同志高举左臂的豪迈形象。在毛泽东身旁,
期刊
洋兰是相对于"国兰"而言的,它源于西方,现已在世界各地栽培。洋兰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和滨海地区。洋兰的根吸附在高高的树干上或是悬崖峭壁的表面,既便于鸟类和昆虫传播花粉,也有利于植株吸取露水及树皮裂隙中的腐殖质。  1818年,英国园艺家威廉·卡特丽收到友人从巴西采来的一箱苔藓,外用蔓生植物的藤捆扎。卡特丽发现有几株藤茎长得奇特,便试着把它们栽到温室里,当年冬天它们便开出美丽的花朵。这便是"
期刊
苟保弟  近期,笔者收到亲友寄来的一些新年贺岁封、片(卡),有许多邮资品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过量"欠资"、过"度"折毁的情况。其中一枚贺卡封除盖有销票戳外,另赫然盖有"欠资"、"补股"戳各一枚。笔者不觉纳闷:一枚贺年封(带内套卡),寄发时的邮资为多少?按制作成本,销售价定为6.3元已显得略高,而用户在交寄时,还得另附邮资;若用户怕邮路中丢失而用"挂号"交寄,那一枚贺年封需花多少钱才能交付使用呢?按理,
期刊
直布罗陀是西班牙南端属英国直辖领土的一个小半岛。1998年,直布罗陀发行了一套4枚的《智慧邮票》。这4枚邮票上的名人和名言分别是:  1. 26便士——丘吉尔:“责任感造就伟大”。2.26便士——莎士比亚:“爱就象雨后的阳光”。3.38便士——甘地:“憎恨罪恶,但爱罪人”。4.38便士——爱因斯坦:“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每枚邮票的下部还印有各位名人的生卒年份。这套邮票邮MARK WHYTE设
期刊
哪些年的邮票更值得投资呢?笔者认为:最值得投资的应属编号票。编辑票属“文革”后期邮票。原邮电部从1970年8月至1973年10月的三年多时间里,共发行编号票21套96枚。编号票最突出的特点是从政治色彩极为浓厚的“文”字邮票向政治色彩较为淡化的JT票过渡,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特征。这是编号票有别于其他年段邮票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其值得投资、值得收藏的一个原因。  编号票值得投资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它具有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