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化学实验教学的科学性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ue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源泉。科学探究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能动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基于这一认识,本人在初中化学实验与探究教学中做如下研究:
  1编制实验问题,让学生参与探索研究
  课堂演示实验,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体验,注重引导学生合作式学习,在相互作用中共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师要正确处理教材,紧扣教材,挖掘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尽可能地把教学内容编制成学习问题,激励学生主动地卷入学习情境之中,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例如在“燃烧的条件”的教学中教师边做实验边引导,教学中可列出以下表格:
  思考:①烧杯内白磷处于什么环境中?(学生答:热水中。)追问:现象?(答:不燃烧。);②薄铜片的作用是什么?能否用铁片代替?(答:导热,能。);③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处于什么环境?各自的现象是什么?(与空气接触且温度相同,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④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所处环境相同,而现象为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回答:红磷和白磷有不同的性质。)
  由此引出“着火点”的定义。综上讨论以事实阐明了燃烧的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此时教师及时追问:如何使烧杯内的白磷燃烧?怎样操作?(学生答:通入氧气。)教师边演示边讲:往以上盛热水的烧杯中,用导气管通入氧气,使气泡与水中浸泡的白磷相遇,则水中白磷燃烧而产生了火花。再次追问:“灭火的原理是什么?”“请列举出生活和学习中的灭火例子。”课内演示实验的积极引探,注重了学生认知结构的自我建构与发展,从而培养了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2引入生活课堂,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为体现探究的生活性,我们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即所谓的“校本课程”“乡土教材”。例如: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水的净化》和课题4《爱护水资源》,还有下册的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的教学都可以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太湖水为探究材料。在教学《爱护水资源》一课时,我充分利用“乡土教材”实施教学。
  2.1实地考察。我根据学校离太湖边近的特点,利用周末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与探究,调查内容包括居住地河、池塘、农田、制衣厂沟渠、酒店下水道、深水井等调查水资源状况、水污染情况,并采集水样,从颜色、气味、悬浮颗粒大小、油状物观察对比,找出水样呈浑浊的原因、水样呈臭味的原因,分析污染产生的主要来源、水净化的方法及水污染的治理措施,从深层次亲自感触居住地长洲岛的水资源状况、水污染主要来源,增强爱护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和情感。
  2.2网上查资料。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世界、中国和宜兴(给学生宜兴环保局等网站的网址)大浦镇的水资源状况、水污染主要来源与危害、爱护水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增强节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调查家庭用水情况,细致了解家庭生活用水情况,自订节水措施,把节水意识变成实际行动,以获取有关资料和信息。
  2.3工厂参观。带领学生参观甜味剂生产线,了解水及二氧化碳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参观镇化工厂污水处理厂,了解污水的处理流程与方法,了解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对水资源保护、对空气污染物如甲烷的处理的重要性,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为水的净化教学提供感性认识。
  2.4汇报交流。爱护水资源多媒体文本展示、手抄报、墙报、污水处理厂调查报告会、太湖各处采集的水样样品展示和分析,借助已学的知识和各种教育资料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出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合理建议,进一步促进科学态度、方法、价值、情感和责任感等人文素质的提升,为《水的净化》的探究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意境。
  2.5探究内容。太湖、河水和我们能喝的水成分主要有什么不同?请从颜色、气味、不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有毒物、细菌含量等方面进行比较。这些水能直接喝吗?怎样才能变成能喝的水呢?水净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寻找能代替实验室中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代用品(包括利用自己制作的净水器),寻找生活中常用的净水剂。在探究活动中我还向孩子宣传“关爱太湖从我做起”的社团活动,教育孩子要自觉地养成环境保护意识,利用所学知识来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生活实际,获得第一手资料和直接经验,既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各种社会资源,扩展了学生认识化学、科技发展与生活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空间,又增添了人文内涵的深度,更发展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
  3增加学生实验,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智力活动的进行与发展必须经历由外部物质活动向内部认知活动的转化过程。化学教学过程就是要促使学生由外部的、物质的、展开的活动向内部的、压缩的活动转化。因此,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增设演示实验往往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使这一转化的实现。
  化学实验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实验在探究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和培养科学精神。在安排学生实验前,首先要求学生从实验的原理上知道为什么做这个实验。然后再考虑实验的过程,有哪些问题需要补充实验以继续加以研究,或必须加以验证。允许学生不受教材的限定,提出调整或增加实验内容。例如:在上册教材《分子与原子》的氨分子扩散实验中,我事先给每个合作小组发两张滤纸让学生折成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纸鹤)带到课堂中,再设置以下问题:①滤纸、酚酞、浓氨水是何颜色?②把酚酞滴到纸鹤上颜色的变化?③将滴有酚酞的纸鹤接近装浓氨水的试剂瓶中时纸鹤颜色的变化?④设问:你认为是什么使纸鹤变成红色?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指导用比较的方法来验证结果。⑤课后有的学生又发现了新的问题:红色的纸鹤又褪色了,为什么?这样,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一种激活状态。
  又如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催化剂的选择,可以改进为探索性实验: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如何正确、有效、经济地选择催化剂?让学生首先设计实验方案,其次交流设计思想,筛选确定最佳方案,最后实施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这种探索过程比空洞的讲授更能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信息加工、构建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
  总之,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科学探究,把科学探究的教学和教育理念贯穿于化学实验之中,增强了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研究课题的质量;反之,科学探究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学生在实验研究中树立了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意志品质,养成了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农村小学存在着教师不懂教,学生不会说、不敢说、说不好的弊端,因此教师要改革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模式,开发口语交际的训练途径,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乐于表达,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本文结合个人体会和教学实践,从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联系生活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激励评价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三个方面来谈农村小学口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念度)中关于问题解决的目标明确指出:要求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因此,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教学一项基本的且重要的任务。  小学阶段学生要培养很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列表、画图、列举、倒推、替换、假设、转化等。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它是指把一个数学
期刊
英语是一门用来交流思想的有声语言,其重要作用就是交际,它首先要求说话者必须听懂对方的话,否则,就失去了交际的意义。《新目标英语》非常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每个单元设置了至少5个听力训练,有三篇以上的听力材料,结构安排上每个单元的听力部分与下一个环节环环相扣、紧密相连。这些听力内容有较强的时代感,体裁以对话为主;听力任务形式丰富,练习信息量大,词汇覆盖面广,语境生动丰富。而且,从八年级下册开始生词增多
期刊
【摘 要】 数学概念是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条件。加强数学基础知识教学,首先必须重视概念教学。加强概念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钻研教材,掌握规律;②运用直观,揭示本质;③组合归类,形成系统;④进行对比,防止混淆;⑤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关键词】 加强 概念 落实 双基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双基”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就犹如鱼与网;会解一道题,就犹如捕捉到了一条鱼,掌握了一种解题方法,就犹如拥有了一张网;所以,“学数学”与“学好数学”的区别就在于你是拥有了一条鱼,还是拥有了一张网。学习方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授人以渔”成为我在教学中的主旋律。我在日常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训练,让学生掌握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金钥
期刊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1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语文课程改革的灵魂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谓创新,就是推陈出新,而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课程改革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发掘学
期刊
【摘要】 现在我们终于又一次冷静下来,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明确地提出“有效课堂”的思索。何谓“有效”?即:有成效,有收获。“有效的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语文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其前提首先要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语文素养的培养,需要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借助“课本”这一例子,把教材中所出现的“知识点”,教给学生,让学生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充分利用信息资
期刊
在低年级段,针对学生好动爱玩的天性,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让学生获取写话素材。  1做游戏,促写话  写话前,教师可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做喜爱的游戏,创设写话情境,游戏后再让学生写下游戏的过程和感受。如在进行《爱护我们的眼睛》写话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人人参与的小游戏——蒙眼取书签。在这个过程中,蒙上眼睛的小学生不再有平时的活跃,他们小心翼翼地摸索着走到黑板前,真切地感受“失明”带来的不便,因而对眼
期刊
曾有专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一条船上有75头牛,43只羊,问船长几岁?”小学和初中的学生给出答案的占90%以上,高中有20%的学生给出答案,由此可见学生们做题根本不去思考,所以一定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应用题教学,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指导学生看实物,观插图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特别是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刚入学,一定要在教学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