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一轮课改的大背景下,现象学教育学则要求我们必须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以一种接近问题的态度和方式,用直接的、交互的和生活的态度走近教育问题。立足我们具体的实践场景,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
【关键词】政治课堂教育现象学探究
现象学教育学认为:政治课教学须以“生活体验为教育的起始点,要关注师生的种种生活体验,并从中获取有益的反思,从而形成一种特有的教育机智和对具体教育情境的敏感性。”“这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在教学实践中反对将政治课的“教学活动理论化、抽象化”。这些观点与我们政治新课标倡导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不谋而合。我们职校政治新教材也一改老课本的那种以演绎方式编写课本知识的惯例,几乎每一课文都是以探究活动的形式开篇或是导入(总共约429个探究活动并且设置了16个单元综合探究活动课),为职校政治教学促引学生“回归真实”提供了契机。所以职校政治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教材为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实现师生之间的多维行为,多维交流、多维思辨、多维结论。师生在此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体验、角色的理解。
现象学教育学是一门实践驱动的科学,它要求我们的实际教育生活具有“前理论”特征。要有先搁置理论和观点的勇气,根据鲜活的生活案例,利用自己对教育的具体情况的敏感性和果断性,去反思身边现实的或逝去的生活世界和体验。正如梅洛-庞蒂所说:“尽力以直截了当的语言来描述当时的体验,而不作任何原因、解释和概括总结”例如在笔者学校举行的一次政治档案考试过程中,一名女学生政治成绩只有58分,这意味着档案中的政治成绩将用红笔记载,于是她便在政治论述题的答案中间补加了一个2分的知识点,上来要求我再看看。我看后未露声色地说:哎呀,漏点了,没有关系,有错就改,加3分,2分本来是你的,还有1分是对你的弥补。没有想到事后三天,此同学找到我作了令她自己痛快的坦白。此事的发生,无先期的理论铺垫,也没有情境预设,它是发生在教学动态系统中的偶然情境,此刻不容你多加思考,必须利用自己多年形成的特有教育机智、教育智慧及时作出判断,还要对这个学生在此时此刻的心理体验有着独特的关注和敏感。在这位学生三天的情感体验中,我们将诚信教育内容、朴素的人生道理于无形之中教给了学生,三天的体验和回味证明,这样比任何政治说教更能使她刻骨铭心。这种师生真实的体验,教师特有的教育智慧,才是我们现在新课标下真正意义上的政治课教学,在无形的体验中实现了教书和育人完美融合。所以现象学教育学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应该具有自己特有的教育机智或教育智慧。能在瞬间感知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最合适的。但由于每位教师的生活情境不一样,故每位教师的教学体验有其独特性,实际中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来衡量所有人或评价这种机智的效果,因为教育智慧的行动总是即刻的,在具体情境中偶发的、随机应变的。
职校政治是一门德育性很强的学科,德育教育是这门课程要贯彻的一项重大任务。如何在政治课课堂教育中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确实是职校政治教学永恒的主题,但面对一些“90后”,我们的有些教师好像显得信心不足,笔者也曾有过这样的困惑。如讲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引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老师提出话题引来的是疑虑的眼神,着实让人困惑。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有没有进行深刻反思?如能否从肯定资产阶级取代封建阶级具有历史进步性的角度?封建阶级取代奴隶阶级的历史进步性角度?或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来说明?或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解释工人阶级的产生?等等。最后再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任务及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说明,或许能让学生愉快地信服的体验到这一论点的光辉与正确。但现实中我们的有些老师却选择了放弃。一讲到这些内容就让学生看课本或是由教师自己照本宣科。而现象学教育学告诉我们:“课堂教学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并对它们做出有益的反思。”“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可能通过技术化的手段来培养的,只能由本人通过对生活体验的原始素材的不断反思来培养。”范梅南大师说:“有些人可能学了所有的儿童发展理论,了解所有的课程方法,也运用过所有的教学策略,可是,这个人可能仍然是一位糟糕的老师。”(1991年谈话)一个优秀的老师必须有丰富的实践反思:包括“行动前的反思、行动中的反思、对行动的反思、行动后的反思、对反思的反思。”而反思中最高境界是要教师具备智慧性或机智性的反思即瞬间的反思行动,在课堂教学的动态体系中进行了的既‘充满智慧的’‘又是未加思索的’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自己真正形成特有的教育智慧或教育机智,让我们的职校政治课堂‘回归真实’,才能有效实现师生的情感体验。当然教育机智的成长和发展的途径很多:注意孩子、聆听孩子等。一种对孩子的爱和关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危机盛行时的积极希望、一种反思的成熟、一种对年轻一代的一般信任和同情的态度。是教师专业知识、专业道德、专业技能等素养的综合体现。
面对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笔者只是在此对现象学教育学在职校政治课堂教学的具体运用作了些简单和肤浅的探究,相信随着课改实践的深入,人们对现象学教育学的认知和理解,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肯定会一改过去枯燥乏味而变成一堂老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欢乐园地。将会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去“探索——研究——创新”,培养学生利用已知、探求新知、体验情感。推动新课标要求的落实和贯彻。
参考文献
[1] 李树英.教育现象学[J].
[2] 李树英.关注生活的体验与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现象学的人文科学方法在德育中的如何运用[J].
[3] 范梅南主编,宋广文等译.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M].
【关键词】政治课堂教育现象学探究
现象学教育学认为:政治课教学须以“生活体验为教育的起始点,要关注师生的种种生活体验,并从中获取有益的反思,从而形成一种特有的教育机智和对具体教育情境的敏感性。”“这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在教学实践中反对将政治课的“教学活动理论化、抽象化”。这些观点与我们政治新课标倡导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不谋而合。我们职校政治新教材也一改老课本的那种以演绎方式编写课本知识的惯例,几乎每一课文都是以探究活动的形式开篇或是导入(总共约429个探究活动并且设置了16个单元综合探究活动课),为职校政治教学促引学生“回归真实”提供了契机。所以职校政治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教材为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实现师生之间的多维行为,多维交流、多维思辨、多维结论。师生在此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体验、角色的理解。
现象学教育学是一门实践驱动的科学,它要求我们的实际教育生活具有“前理论”特征。要有先搁置理论和观点的勇气,根据鲜活的生活案例,利用自己对教育的具体情况的敏感性和果断性,去反思身边现实的或逝去的生活世界和体验。正如梅洛-庞蒂所说:“尽力以直截了当的语言来描述当时的体验,而不作任何原因、解释和概括总结”例如在笔者学校举行的一次政治档案考试过程中,一名女学生政治成绩只有58分,这意味着档案中的政治成绩将用红笔记载,于是她便在政治论述题的答案中间补加了一个2分的知识点,上来要求我再看看。我看后未露声色地说:哎呀,漏点了,没有关系,有错就改,加3分,2分本来是你的,还有1分是对你的弥补。没有想到事后三天,此同学找到我作了令她自己痛快的坦白。此事的发生,无先期的理论铺垫,也没有情境预设,它是发生在教学动态系统中的偶然情境,此刻不容你多加思考,必须利用自己多年形成的特有教育机智、教育智慧及时作出判断,还要对这个学生在此时此刻的心理体验有着独特的关注和敏感。在这位学生三天的情感体验中,我们将诚信教育内容、朴素的人生道理于无形之中教给了学生,三天的体验和回味证明,这样比任何政治说教更能使她刻骨铭心。这种师生真实的体验,教师特有的教育智慧,才是我们现在新课标下真正意义上的政治课教学,在无形的体验中实现了教书和育人完美融合。所以现象学教育学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应该具有自己特有的教育机智或教育智慧。能在瞬间感知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最合适的。但由于每位教师的生活情境不一样,故每位教师的教学体验有其独特性,实际中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来衡量所有人或评价这种机智的效果,因为教育智慧的行动总是即刻的,在具体情境中偶发的、随机应变的。
职校政治是一门德育性很强的学科,德育教育是这门课程要贯彻的一项重大任务。如何在政治课课堂教育中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确实是职校政治教学永恒的主题,但面对一些“90后”,我们的有些教师好像显得信心不足,笔者也曾有过这样的困惑。如讲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引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老师提出话题引来的是疑虑的眼神,着实让人困惑。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有没有进行深刻反思?如能否从肯定资产阶级取代封建阶级具有历史进步性的角度?封建阶级取代奴隶阶级的历史进步性角度?或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来说明?或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解释工人阶级的产生?等等。最后再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任务及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说明,或许能让学生愉快地信服的体验到这一论点的光辉与正确。但现实中我们的有些老师却选择了放弃。一讲到这些内容就让学生看课本或是由教师自己照本宣科。而现象学教育学告诉我们:“课堂教学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并对它们做出有益的反思。”“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可能通过技术化的手段来培养的,只能由本人通过对生活体验的原始素材的不断反思来培养。”范梅南大师说:“有些人可能学了所有的儿童发展理论,了解所有的课程方法,也运用过所有的教学策略,可是,这个人可能仍然是一位糟糕的老师。”(1991年谈话)一个优秀的老师必须有丰富的实践反思:包括“行动前的反思、行动中的反思、对行动的反思、行动后的反思、对反思的反思。”而反思中最高境界是要教师具备智慧性或机智性的反思即瞬间的反思行动,在课堂教学的动态体系中进行了的既‘充满智慧的’‘又是未加思索的’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自己真正形成特有的教育智慧或教育机智,让我们的职校政治课堂‘回归真实’,才能有效实现师生的情感体验。当然教育机智的成长和发展的途径很多:注意孩子、聆听孩子等。一种对孩子的爱和关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危机盛行时的积极希望、一种反思的成熟、一种对年轻一代的一般信任和同情的态度。是教师专业知识、专业道德、专业技能等素养的综合体现。
面对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笔者只是在此对现象学教育学在职校政治课堂教学的具体运用作了些简单和肤浅的探究,相信随着课改实践的深入,人们对现象学教育学的认知和理解,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肯定会一改过去枯燥乏味而变成一堂老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欢乐园地。将会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去“探索——研究——创新”,培养学生利用已知、探求新知、体验情感。推动新课标要求的落实和贯彻。
参考文献
[1] 李树英.教育现象学[J].
[2] 李树英.关注生活的体验与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现象学的人文科学方法在德育中的如何运用[J].
[3] 范梅南主编,宋广文等译.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M].